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一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四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地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水火风空识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地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无明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

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无明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布施波罗蜜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内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内空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真如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真如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苦圣谛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集灭道圣谛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苦圣谛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四静虑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四静虑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八解脱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八解脱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四念住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四念住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空解脱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空解脱门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五眼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六神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五眼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佛十力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佛十力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无忘失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恒住舍性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无忘失法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一切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一切智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一切陀罗尼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一切三摩地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一切陀罗尼门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戒蕴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戒蕴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预流果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预流果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诸独觉菩提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诸独觉菩提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诸菩萨摩诃萨行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是菩萨摩诃萨如是随喜回向。不杂众毒终至甘露无上菩提复次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以有相为方便。或有所得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为邪随喜回向。此邪随喜回向之心。诸佛世尊所不称赞。如是随喜回向之心。非佛世尊所称赞故。不能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能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能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能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能圆满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由不能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故。不能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故。不能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故。不能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故。不能圆满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故。则不能圆满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不能圆满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不能圆满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由不能圆满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不能圆满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故。不能圆满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故。则不能圆满五眼六神通。亦不能圆满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能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不能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能圆满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由不能圆满五眼六神通故。不能圆满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故。不能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故。不能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故。不能圆满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故。则不能圆满严净佛土。亦不能圆满成熟有情。由不能圆满严净佛土故。不能圆满成熟有情故。则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所起随喜回向杂众毒故。复次大士。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如十方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如实照了功德善根。有如是法可依。是法发生无倒随喜回向我今亦应依如是法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正起随喜回向尔时世尊赞具寿善现言:善哉善哉!善现,汝今已为佛所作事。谓为菩萨摩诃萨等。善说无倒随喜回向。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灭为方便。无染为方便。无净为方便。无性自性为方便。自相空为方便。自性空为方便。真如为方便。法界为方便。法性为方便。不虚妄性为方便。实际为方便故。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成就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汝意云何。是诸有情功德多不。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无染著随喜回向。所获功德甚多於前。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尽其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馀资具而奉施之。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无染著随喜回向。所获福聚甚多於前。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成独觉。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独觉尽其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馀资具而奉施之。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无染著随喜回向。所获福聚甚多於前。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无上正等菩提。设复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一切有情。一一各於彼趣无上正等菩提一一菩萨摩诃萨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馀资生上妙乐具而奉施之。经如克伽沙等大劫。於汝意云何。是诸有情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如是福聚无数无量无边无限算数譬喻难可测量。世尊,若是福聚有形色者,十方各如克伽沙界所不容受。佛言:善哉善哉!善现。彼福聚量如汝所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无染著随喜回向。所获福聚甚多於前。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善现,若以前福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不及一。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何以故?善现,彼诸有情所成就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皆以有相及有所得为方便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馀资具。奉施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及诸独觉。所获福聚皆以有相及有所得为方便故。彼诸有情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馀资生上妙乐具。奉施彼趣无上菩提诸菩萨众。所获福聚皆以有相及有所得为方便故。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踊跃欢喜便起合掌。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时天帝释与其眷属无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种种天妙花鬘烧香涂香散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奏诸天乐。以供养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时苏夜摩天王与其眷属无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种种天妙花鬘烧香涂香散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奏诸天乐。以供养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时珊睹史多天王与其眷属无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种种天妙花鬘烧香涂香散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奏诸天乐以供养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时善变化天王与其眷属无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种种天妙花鬘烧香涂香散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奏诸天乐以供养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时最自在天王与其眷属无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种种天妙花鬘烧香涂香散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奏诸天乐。以供养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尔时大梵天王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梵天众俱。前诣佛所顶礼双足。俱发声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超胜於前无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时极光净天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天众俱。前诣佛所顶礼双足。俱发声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超胜於前无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时遍净天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净天众俱。前诣佛所顶礼双足。俱发声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超胜於前无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时广果天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广天众俱。前诣佛所顶礼双足。俱发声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超胜於前无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时色究竟天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净居天众俱。前诣佛所顶礼双足。俱发声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超胜於前无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尔时佛告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繁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等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普於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入无馀依般涅槃後。乃至法灭於其中间。所有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善根。若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相应善根。若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相应善根。若安住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相应善根。若修习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相应善根。若修习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相应善根。若修习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相应善根。若修习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相应善根。若修习五眼六神通相应善根。若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相应善根。若修习无忘失法恒住舍性相应善根。若修习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相应善根。若修习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相应善根。若修习诸菩萨摩诃萨行相应善根。若修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相应善根。若诸弟子所有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及馀无量无边佛法。若诸如来所说正法。若依彼法。修习施性戒性修性三福业事。若依彼法。精勤修学得预流果。得一来果。得不还果。得阿罗汉果。得独觉菩提。得入菩萨正性离生。若诸有情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等所引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以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有染著为方便。有思作为方便。有二不二为方便。现前随喜既随喜已,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发趣无上正等菩提。普於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入无馀依般涅槃後。乃至法灭於其中间。所有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善根。若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相应善根。若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相应善根。若安住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相应善根。若修习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相应善根。若修习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相应善根。若修习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相应善根。若修习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相应善根。若修习五眼六神通相应善根。若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相应善根。若修习无忘失法恒住舍性相应善根。若修习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相应善根。若修习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相应善根。若修习诸菩萨摩诃萨行相应善根。若修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相应善根。若诸弟子所有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及馀无量无边佛法。若诸如来所说正法。若依彼法修习施性戒性修性三福业事。若依彼法精勤修学。得预流果。得一来果。得不还果。得阿罗汉果。得独觉菩提。得入菩萨正性离生。若诸有情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等所引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著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无二不二为方便。现前随喜既随喜已,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於前有情随喜回向。百倍为胜。千倍为胜。百千倍为胜。俱胝倍为胜。百俱胝倍为胜。千俱胝倍为胜。百千俱胝倍为胜。百千俱胝那庾多倍为胜。数倍算倍计倍喻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最为胜。

猜你喜欢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卷第十八·智旭
  卷二十六·赞宁
  佛说辟除贼害咒经·佚名
  快乐与痛苦·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述千品第十六·佚名
  卷第九十九·佚名
  卷第十·元来
  十地经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三十四·佚名
  卷一·佚名
  三论游意义·硕法师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三·念常
  佛说佛印三昧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仲讷·唐圭璋

      待考。   水调歌头   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飘然玉宇虚廊,忽到广寒宫。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免,寻玉策,检前踪。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仙翁。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

  • 第二十九出 就缚·李渔

    〖水底鱼儿〗(净引众,急走上)昼夜兼行,沿途折了兵。只求逃脱,乞丐也谢神明!我魔劫天王起兵以来,敌过多少大将,从不曾有败阵的日子。谁想倒被个小小书生,杀得我抱头鼠窜。如今没奈何了,难道杀便杀他不过,走也走他不过不成?分付众将

  • 第二十出 移防·孔尚任

    ◎甲申六月〖锦上花〗(副净扮高杰领众执械上)策马欲何之?策马欲何之?江锁坚城,弩射雄师。且收兵,且收兵,占住这扬州市。——俺高杰领兵渡江,要抢苏、杭,不料巡抚郑瑄,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没奈何又回扬州;但不知黄、刘三镇,此时何往。

  • 卷六·万树

    <集部,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词律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六宜兴万树撰梁州令【五十字 梁一作凉】   晏几道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销?于今更有销魂处 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

  • 卷一百六十二·徐世昌

    张之洞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有《广雅堂集》。哀时刁调青蘋末,终致沙石飞。嵬騀金隄高,安知蚁穴危。清晏五十年,养此氓蚩蚩

  • 卷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六天象明河赋          【唐】谢 偃月初囘于夕阳日夜没于天纲步庭砌以游衍觉云霄之杳茫气象万殊缅星河而尽列光辉一道罗银汉之灵长徒观其粲兮如磋洁兮如磨明月照而不失其素飘风

  • ●远山戏·沈泰

    (新都伯玉汪道昆撰琅琊敬美王世懋评西湖林宗沈、泰元标、李光阳阅) 〔末上〕【画堂春】(花间素女抱云和,传来一曲阳阿。金钗乍坠舞婆娑,妒杀青娥。肯信风云气少,浪言儿女情多。风流京兆有遗歌,胜事如何?) 籍籍张京兆,金杯映翠眉

  • 《黄楼赋并叙》赏析和鉴赏·苏辙

    苏辙的这篇《黄楼赋》是属于散文赋的范畴。散文赋是继六朝骈赋和唐代律赋之后出现的新的赋体。论思想内容的深厚和艺术技巧的成熟,当推苏轼的《前赤壁赋》,然而,苏辙的《黄楼赋》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宋代的散文赋中,也

  • 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紀七十八·司马光

      起上章涒灘(庚申),盡重光作噩(辛酉),凡二年。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光化三年(庚申、九00年)   春,正月,宣州將康儒攻睦州,錢鏐使其從弟銶拒之。   二月,庚申,以西川節度使王建兼中書令。   壬申,加威武節度使王審知同平章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九·孙承泽

    ○秘史元人有秘史十卷续秘史二卷前卷载沙漠始起之事续卷载下燕京灭金之事盖其本国人所编纪者书藏禁中不传偶从故家见之录续卷以补正史之所不载在家羊儿年青吉斯征金国先取了抚州经过野狐岭又取了宣徳府使哲伯库尔库裕

  • 卷一百八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宁宗时卫泾论新除司农少卿张鎡乞赐窜责状曰臣仰惟陛下奋?乾刚诛鉏元恶中外庆快万口一词惟是更化之初一黜一陟天

  • 卷一·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一周易乾元亨利贞检讨【臣】陈兆仑朱子曰伏羲仰观俯察见隂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

  • 第四章 道之德·林语堂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语译]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其深厚博大的情况,好似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它以简驭繁,在光明的地方,它就和其光,在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一问于如前所举所开示出离地中。有几品类补特伽罗。能证出离。云何建立补特伽罗。云何所缘。云何教授。云何学。云何随顺学法。云何瑜伽坏。云

  • 深沙大将仪轨·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尔时观世音菩萨。在大众会座中而起。五体投地礼佛双足。而白佛言。我有一真言一印三使者真言广大成就之法。愿为利益安乐阎浮提诸善男子善女人故。惟愿世尊哀愍听许我今说之。真言

  • 卷第一百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论】第一正入当位法门中从尔时善财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萨普门速

  • 野处集·邵亨贞

    元文别集。4卷。邵亨贞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无序。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行状、墓志铭、祭文,卷4为启、疏。集后有冯迁、汪稷二人写的跋,谓本书出于上海陆深家,系其孙陆郯刊行。《四库

  • 香屑集·黄之隽

    唐诗集句集。18卷。清人黄之隽撰。黄之隽(1668—1748)字若木,晚号石翁,松江(今属上海)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本书系作者早年所撰集。全书包括序1卷,诗17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文句而成。序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