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矩传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他,曾任魏国都官尚书。

父亲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

裴矩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到长大成人,勤奋好学,很爱好写文章,有聪明才智。

伯父裴让之对他说:“看你超凡的才识,足以成为人才,但是要求得为官显达,还应学习一些处理世事的学问。”裴矩开始留心当时的政事。

北齐北平王高贞做司州牧,征召裴矩做兵曹从事,随后,又转任高平王文学从事。

直到北齐灭亡,裴矩都没有得到调迁。

高祖做定州总管,召来裴矩并授给他记室职务,很亲近尊重他。

后来,裴矩因母亲去世离了职。

高祖做国相后,派使者骑快马召来裴矩,让他参与相府记室事务。

到高祖受禅得到皇位,他又迁升为给事郎,掌管舍人要事。

在讨伐陈的战事中,他又兼任元帅记室。

隋军已经攻破丹陽,晋王杨广让裴矩同高赹收集陈国的地图和户籍。

次年,奉诏巡抚岭南,还没起程,就遇上高智慧、汪文进等聚众作乱,吴、越一带道路被堵塞,皇上难以派遣裴矩前去。

裴矩请求迅速出发,皇上同意了。

走到南康,获得数千兵卒。

当时,俚人的元帅王仲宣逼进广州,并派遣部将周师举围攻东衡州。

裴矩同大将军鹿愿赶到那里,贼军已经设置了很多栅栏,兵马驻扎在大庾岭,互为援助。

裴矩进兵攻破敌人,贼军害怕,就放弃了东衡州,占据原长岭。

裴矩又进兵攻破原长岭,于是斩周师举。

接着,他又从南海发兵援助广州。

王仲宣因害怕就溃逃了。

裴矩安抚的地区有二十多个州,又按隋朝制度设置官职,安排那些首领任刺史、县令。

等到回报皇上,皇上非常高兴,让他上殿慰劳他。

皇上对高赹、杨素说:“韦氵光率领二万士兵,不能早过庾岭,我还时时担心他的兵少。

裴矩凭借三千残破之兵,一直打到南康,有像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裴矩因功被授为开府,赐封为闻喜县公,得赏布帛二千段。

后来,又被授为民部侍郎,接着又迁升为内史侍郎。

当时,突厥很强盛,都蓝可汗的妻子大义公主,就是北周宇文氏之女,因此多次制造边患。

后因大义公主同随从的胡人私通,长孙晟先揭发这件事。

裴矩请求出使,劝说都蓝可汗公开惩治大义公主。

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果然像裴矩说的那样,大义公主被杀。

后来,都蓝可汗与突利可汗勾结作难,多次侵犯亭障,皇上命令太平公史万岁任行军总管,出兵定襄,命令裴矩做行军长史,在塞外攻破达头可汗。

史万岁被杀,裴矩的战绩竟未被叙录。

皇上因为启民可汗刚刚归附,就命令裴矩抚慰他,回京后裴矩任尚书左丞。

那年,文献皇后去世,太常卿不知道礼节制度,裴矩和牛弘参照《齐礼》制定殡葬礼仪。

转任吏部侍郎,有称职之名。

炀帝即皇位,要在洛陽建造东都,裴矩任修府省,九十天就完成了。

当时,西域各蕃邦大多到张掖同中原往来通商。

炀帝命令裴矩掌管那里的事务。

裴矩了解炀帝正努力经营远方的谋划,于是,对那些到张掖来经商的胡人,裴矩就引诱他们,让他们说出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山川险要,撰写了《西域图记》三卷,回朝把它上奏给朝廷。

其序说:我听说夏禹平定九州恶水,疏导黄河没有超越积石,强秦兼并六国,设防御也只到达临洮。

故知西域蕃胡种族混杂,居住地方偏远,是礼仪教化不容易到达,典章文化很少传播到的地方。

自从汉朝兴起,开拓黄河以西地区,才开始有名称的,有三十六个国家,那以后又分崩离析,这才有五十五个国王。

那时,仍然设置校尉、都护等官职,以便存恤招抚。

然而,那些胡人时而归顺时而背叛反复无常,屡屡经过战争。

到了后汉,才逐步废了这些官职。

虽然自大宛以来,还略略知道人户的多少,但是各国的山川地域没有名目。

至于那些姓氏风俗、服饰物产,全无编纂记载,所以世上没听说过。

又因朝代的更替,时代相隔久远,讨伐兼并,有的兴,有的亡。

有的地方原是旧的种族,却又用现在的称号,有的人不属原来的氏族,却又沿袭往时的名称。

加上部落百姓交错居住,疆界改变,戎人狄人语言不同,情况实在是难以全部验实。

于阗之北、葱岭以东地区,从前朝史书中考证,有三十多个国家。

后来又遭陷没,仅有十个存在。

其他被消灭俱尽,空有废墟的,就无法记载了。

皇上膺受天命,化育万物,不让华夏和四夷隔绝,四海之内百姓,没有不仰慕教化的。

凡是风吹到的地方,太陽能照临的地方,各地赋税贡献全都到了朝廷,不管多远没有不到达的。

我既然抚纳了他们,观察了解边关要塞的贸易情况,寻找探索书传,采访胡人,对有些有怀疑的事情,我就广泛听取镑自不同的说法,按照他们本国的服饰仪态,从国王到一般百姓,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形貌举止,又即刻用丹青摹仿勾画出,写成《西域图记》,一共是三卷,记有四十四个国家。

又另画地图,画出其要害,从西顷以远,到北海之南,纵横绵延,将近二万里。

我推想这里从来就是富商大贾周游经过的地方,所以,对各国情况没有不普遍了解的。

还有一些地方,因地荒路远,仓猝寻访,还很难一下弄明白,但是又不能凭空虚造,因此缺如。

而两汉相继立国,西域作为驿舍,几十户百姓就称一个国家,有名号,名不符实。

现在编入户册的,都有千多户,他们利尽西海,多产珍贵奇异之物。

那些在山里居住的人们,没有国名,至于那些小的部落,大多也没有记载。

从敦煌出发,到达西海,共有三条路,各条路又有它的路线。

北道从伊吾,经过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处,渡过北流河水,到拂艹林国,到达西海。

那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越过葱岭,又经过钅发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安国、小安国、穆国,到波斯,最后到达西海。

那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般木陀,过葱岭,再经过护密、吐火罗、挹怛、忄凡延、漕国,到北婆罗门,最后到达西海。

三条路上的各个国家,也各有各的路,南北往来通达。

那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如果一齐顺着要去的地方前行,各处都能通达。

所以了解到伊吾、高昌、鄯善都是西域的大门户,全都汇合到敦煌,是西域的咽喉之地。

凭借国家的威望和恩德,将士的勇猛雄健,旌旗一举则能渡过氵蒙汜,战马腾跃能跨过昆仑,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哪里不能到达呢!只是突厥、吐谷浑分别管辖羌族和匈奴,成为那里的障碍,所以给朝廷贡献的物品不能到达。

现在又因为西域商人秘密送来财物,盼望归附朝廷,愿意作臣子。

圣上福泽给养人类,恩惠普及天下,如果使他们信服,让他们得到抚恤,那么就一定能归顺安定。

所以,皇上派遣使者,不要发动战事。

只要各蕃邦归顺,吐谷浑和突厥也就能够消灭。

我朝统一四夷和华夏,大概就在此时了!如果不记载什么情况,就无以表达皇上声威教化的深远。

炀帝看后非常高兴,赏给裴矩布帛五百段。

每天召裴矩到殿上侍坐,亲自询问西域的情况。

裴矩盛赞胡蕃中有很多珍宝,吐谷浑容易并吞。

炀帝因此很快意,将沟通西域,经营四方的重任全都委派给裴矩。

裴矩转任民部侍郎,还没开始办事,就又调迁黄门侍郎。

炀帝又命令裴矩前往张掖,引导西域蕃邦入朝贡献,到朝廷贡献土产的有十多个国家。

大业三年(607),炀帝到恒岳祭祀,这十几国都来助祭。

炀帝将要巡视黄河以西地区,又命令裴矩前往敦煌。

裴矩派使者劝说高昌王曲伯雅和伊吾的吐屯设等,用丰厚的利益好处来引诱他们,让他们入朝。

到炀帝西巡,驻扎在燕支山时,那高昌王、伊吾设等人和西蕃的二十七国国主,都到道路左边拜见炀帝。

炀帝让他们都佩金玉,披锦缎,焚香奏乐,歌舞喧哗。

又让武威、张掖等郡的官家女子穿着盛装跟随观看,车马堵塞,绵延十多里,来显示中原的强盛。

炀帝看到这情景,非常高兴。

隋军终于击败了吐谷浑,扩展疆土数千里,朝廷都派兵把守,每年输出的物产以亿万计。

各蕃邦害怕,来朝廷上贡的络绎不绝。

炀帝认为裴矩有安抚民心的才略,提升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那年冬天,炀帝到东都,裴矩因前来朝贡的蛮人夷人,就劝谏炀帝命令都府大演百戏,召集天下奇怪的技艺,排列在端门街。

当时,身穿锦绮、披金戴银的人达十多万。

炀帝又命令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列坐棚阁任意观看。

人们都披着色彩鲜丽的衣服,一月之后才结束。

炀帝又命令丰都、大同、通远三市饮食店都设置帷帐,摆着丰盛的酒席,并且派掌管蕃邦的官员带领那些蛮夷商民与汉民贸易交往,凡是蕃民到达的地方,店肆就把他们全部邀请入席,让他们喝醉吃饱才离开。

那些蛮夷赞叹不已,称中原是神仙之地。

炀帝赞赏裴矩的挚诚,回头对宇文述、牛弘说:“裴矩很理解我的心意。

凡是呈奏的事情,都是我做了打算的事,我还没有宣布的时候,裴矩就已经说出来了。

假如不是尽心奉国,哪能像这样呢?”炀帝派将军薛世雄在伊吾建造城市,命令裴矩一同前往西域经营策划。

裴矩讽谏西域各国说:“天子觉得蕃人贸易经商相距太远,所以才在伊吾建造城市。”蕃人都认为是这样,也就不再来干扰。

裴矩回到朝廷,炀帝赏给他钱四十万。

裴矩又上奏皇上,请求让他用反间计,让射匮秘密进攻处罗,这些话记载在《西突厥传》里。

后来,处罗被射匮逼迫,终于随使者入朝进见。

炀帝非常高兴,拿豹皮和西域珍宝赏给裴矩。

裴矩随从炀帝到塞北巡视,炀帝驾莅启民可汗帐篷。

那时,高丽已先派使者与突厥沟通,启民不敢隐瞒,便带领高丽使者前来拜见炀帝。

裴矩于是上奏皇上说:“高丽这地方,本来是孤竹国,周代把它封给箕子,汉代又把它分为三个郡,晋代也统辖辽东。

现在竟然不称臣,另为外域。

所以先帝对它很憎恨,要讨伐它也很久了。

只是因为杨谅无能,发兵征讨没有结果,陛下在这个时候,怎么能不成就大业,让这文明之地仍为蛮夷之乡呢?现在,高丽的使者向突厥朝拜,拜见启民,他们全国百姓顺从归化,高丽一定害怕皇上的神通广大,考虑到后降伏的要先灭亡。

如果强迫他们入朝,应该是能达到目的的。”炀帝问道:“怎么办?”裴矩回答说:“请让我当面告诫使者,放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派他们告诉他们的国王,命令他们的国王迅速来朝廷进见。

如果不这样的话,就要带领突厥,马上除掉他们。”炀帝听取了这个建议。

后来,因为高元不听命,才考虑征讨辽东的策略。

军队到辽东,裴矩以本官身份兼任武贲郎将。

第二年,他又随军队来到辽东。

后来,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到高丽,炀帝命令裴矩兼管军队事务。

因为裴矩前后到辽参战,又被迁升为右光禄大夫。

在当时,朝廷纲纪不振,人们都改变了节操。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等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文武百官也多因行贿受赂而闻名,只有裴矩还保持原来的节操,没有贪赃枉法的名声,因此,被人们称颂。

裴矩回到涿郡,炀帝因刚刚平定杨玄感叛军,命令裴矩安抚陇西一带。

裴矩因此到会宁,抚慰曷萨那部落,派阙达度设騷扰吐谷浑,常有俘虏劫获,部落渐渐富裕。

裴矩回到朝廷,上奏炀帝,炀帝很赞赏。

后来裴矩随军队到怀远镇,炀帝命令他总管北蕃军事要务。

裴矩因始毕可汗部落逐日强大,就向炀帝献计分散突厥势力,要把王室女儿嫁给始毕弟弟叱吉设,并授叱吉设为南面可汗。

叱吉设不敢接受,始毕听到这件事后,就逐渐产生怨恨。

裴矩又对炀帝说:“突厥本来就淳朴,容易离间,只是由于他们内部多有群胡,又全都凶狠狡猾,把突厥人教坏了。

我听说史蜀胡悉最多奸诈诡计,受始毕宠信,请让我诱杀他。”炀帝说:“好。”裴矩于是就派人告诉胡悉说:“皇上现在在马邑大摆奇珍异物,要供蕃内贸易交换,如果先来,就能换得上等物品。”胡悉贪图好处,就相信了这话,没告诉始毕,就带领他的部落,赶着六畜,连夜急驰,争先恐后,希望能最先交易。

裴矩在马邑埋伏军队,引诱他于是杀了他。

炀帝告诉始毕说:“史蜀胡悉突然带领部落人马来到我这里,说是要背叛可汗,请求我收容他。

突厥已经是我的臣子,那里有叛臣,我们应当协同处治。

现在已经杀了他,因此让人前往相告。”始毕知道其中情况,因此不入朝。

大业十一年(615),炀帝到北方狩猎,始毕带领数十万骑兵,在雁门围困炀帝。

炀帝命令裴矩和虞世基每天住在大堂,以便咨询。

到解除雁门的包围,裴矩随从炀帝到东都。

射匮可汗派他兄弟之子带领西蕃诸胡来朝廷进贡,炀帝命裴矩设宴接待他们。

不久,裴矩随从炀帝驾临江都宫。

当时,四方叛军蜂拥而起,郡县上奏作乱之事不可胜数。

裴矩把这情况告诉炀帝,炀帝很气愤,派裴矩到京师接待蕃客,裴矩因病就没有去。

到义军入关之时,炀帝命令虞世基到裴矩住舍询问对策。

裴矩说:“太原已有变化,京城又不安宁,相隔遥远作出处理,恐怕失去机会,希望皇上早点从江淮回京都,才能平定事态。”裴矩又复出管事。

不久,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兵败的消息传来,裴矩把这件事告诉炀帝,炀帝脸色剧变。

裴矩平时勤勉谨慎,没有触犯他人的事,又见天下正处于混乱,怕造成杀身之祸,于是,他对待别人,大多超过那些人所希望得到的,所以,即使是服劳役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欢心。

当时,跟从炀帝的骁勇之士,大多数都已逃亡,炀帝担心这事,就询问裴矩,裴矩回答说:“现在,皇上滞留这里,已经两年了。

这些骁勇之士都没有家室,人没有妻偶,就不能长时间安居,我请求让士兵在这里成家。”炀帝听了非常高兴,说:“你必定多智谋,这是个妙计啊。”于是,炀帝就命令裴矩核实将士情况,给将士们娶妻室。

裴矩召集江都境内寡妇和未出嫁的女子,把她们都集中在宫监之中,又召来将帅以及兵众任凭他们挑选。

让她们自首,让那些先前就已与人通奸的妇女和尼姑、女道士等,也都配人。

因此,骁勇之士都高兴,都相互称道说:“这是裴公的恩惠啊。”在宇文化及叛乱之时,裴矩早晨起来将去上朝,走到坊门,遇到几个叛逆党徒,他们挟持裴矩的马到孟景的住处去。

叛军都说:“这不与裴黄门相关。”一会儿,宇文化及带领百多人马到来,裴矩相迎拜见,化及安慰谕示他。

化及命令裴矩参照制度,推举炀帝侄子秦王杨浩做皇帝,授裴矩为侍内,随宇文化及到黄河以北。

宇文化及僭越皇位,将裴矩迁升为尚书右仆射,加任光禄大夫,封为蔡国公,任河北道安抚大使。

宇文化及失败,裴矩被窦建德俘获。

因为裴矩是隋朝老臣,窦建德待他很优厚。

又任裴矩为吏部尚书,接着又迁职为尚书右仆射,专管铨选之事。

由于窦建德出身于群盗,没有礼节,裴矩替他制定朝纲制度。

十月之间,典章法度就已经很齐备,就像君王一样。

窦建德非常高兴,经常向裴矩询问要事。

窦建德渡黄河讨伐孟海公,裴矩同曹旦等留在氵名州留守。

窦建德在武牢兵败,将帅不知归从哪里,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征等人归劝曹旦和齐善行归顺大唐。

曹旦等人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于是就让裴矩把八枚传国玉玺,给魏征和李公淹,将崤山以东的土地全部归顺到大唐。

裴矩被授为左庶子,后转任詹事、民部尚书。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八·脱脱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卷二百四十八·徐梦莘
  第八十七回 杰阁图形名标麟史 锦车出使功让蛾眉·蔡东藩
  卷第一百六十六·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通志卷一百七十一·郑樵
  京口耆旧传卷三·刘宰
  卷九十四·佚名
  卷八上·雍正
  140.李密牛角挂书·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五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八古今体七十一首【庚戌八】庚戌夏至方泽礼成述事厚德资生候一诚执祀辰安安蒙贶佑岁岁朂躬亲五月符祥数八旬受惠身仍祈霈甘?与物共含仁湖南巡抚浦霖奏二麦收

  • 诗人·闻一多

    人们说我有些像一颗星儿, 无论怎样光明,只好作月儿底伴, 总不若灯烛那样有用—— 还要照着世界作工,不徒是好看。人们说春风把我吹燃,是火样的薇花, 再吹一口,便变成了一堆死灰; 剩下的叶儿像铁甲,刺儿像蜂针, 谁敢抱进他的赤裸

  • 御选宋诗卷五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御选宋诗卷五十四七言律诗十岳珂春波堂小饮懐棠湖旧隐平生到处西湖长眼底波光日日新图在辋川非旧隐梦囬笠泽是前身一江细雨欹青菊万里雄风起白苹独立苍茫动归兴钓矶须理未垂纶太平兴国宫槐影西清舞翠

  • ●卷二十六·陶宗仪

      ◎传国玺御  史中丞崔进传国玺笺曰:&ldquo;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臣崔言,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春正月既旦,臣番直宿卫,御史台通事臣阔阔即卫所告曰:&lsquo;太师国王之孙曰拾得者,尝官同知通政院事。今既殁矣,生产散失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纪昀

    器服略 【四】卤簿 【旌旗用】○卤簿一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十一月南郊礼仪使奏皇帝赴南郊法驾卤簿自清游队己下诸卫将军平巾帻绯两裆大口袴锦縢蛇银隐起金带 刀弓箭佽飞执旗引驾三卫并武弁绯两裆大口袴供奉官并武弁服色

  • 第三节 物权之得失·佚名

    第一 归管圹地字 第二 归管字 第三 杜卖尽根归管水田山场字 第四 归管字 第五 归管水田屋宇契字 第六 归就字 第七 归就字 第八 归就字 第九 尽根归就契字 第一○ 归就尽根水田契字 第一一 归就杜卖尽根水田山埔契字

  • 六七一 谕着程景伊王杰分充国史馆正副总裁·佚名

    六七一 谕着程景伊王杰分充国史馆正副总裁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奉上谕:程景伊着充国史馆正总裁,王杰着充国史馆副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八、我的书斋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有不为斋解》。有客问"有不为斋"斋名用意何在,到底何者在所不为之列,这一问,倒给我发深省了。原来士人书斋取名都颇别致。一派是经师派,如"抱经"、"研经"、"诂经"、"潜研"之类。一派是名士派,所名多有诗意,如"涵

  • 五二、田齐为十二世非十世辨·钱穆

    《庄子 胠箧篇》:&ldquo;田成子弑齐君,十二世有齐国。&rdquo;(《鬼谷子》亦有此语。)《史记》自成子至王建之灭祇十世。《田齐世家 索隐》引《纪年》:&ldquo;田庄子卒,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rdquo;又云:&ldquo;齐康

  • 卷六·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六冠服三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以下至乡君冠服<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薫貂为

  • 六年·佚名

    (乙巳)六年清康熙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戊子,太白晝見。1月2日○己丑,太白晝見。○結城縣監李柙之入爲掌令也,執義吳始壽、持平金錫冑,論柙內擢,不厭人望,且言柙與掌令閔周冕,兼有妻親應避之嫌,周冕遂引避,以爲:「柙於屬爲尊,論以

  • 昬义·戴圣

    昬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昬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昬礼也。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

  •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赵氏曰任薛同姓之国在齐楚之间】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色与礼孰重任人复

  • 卷三十七·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七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冠义冠义第四十三集说疏曰冠礼起早晚书传无正文世本云黄帝造旃冕是冕起于黄帝也黄帝以前以羽皮为冠以後乃用布帛其冠之年天子诸侯皆十二窃案山隂陆氏曰二十曰

  • 卷十三·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十三明 柯尚迁 撰乡遂圣王有作必先制畿建侯以立民主别乡分遂以比民居井牧田野以定民业然后设官分职以维持之是必制定而后建官官定而后分职耳人知制畿封

  • 卷第一百七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六颇有味相应四静虑顿得耶。答有。谓色爱尽起欲界梵世缠退时。若无色界殁生欲界梵世时。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虽明得舍

  • 卷十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五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书复桐城汪刺史承念承施。至再至三。德薄行微。诚难消受。然草衣木食。穴处岩居。乃上古之风规。亦道人之本分。此贫衲所愿学而未能者也。嗣后幸勿以

  • 音论·顾炎武

    三卷。《音学五书》之一,清顾炎武撰。《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盖五书之纲领也。”凡三卷十五篇。上卷分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韵》;二、《韵书之始》;三、《唐宋韵谱异同》。中卷分六篇:一、《古人韵缓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