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百七十七 内务府奏审拟桑额等设计逮捕曹(兆页)家人吴老汉一案请旨摺

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七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案查审理内府佐领.管辖番役处值年郎中鄂善、常保禀送桑额与索住合谋,央烦番役蔡二格等设计逮捕吴老汉一案。 

据萧林供称:我原系江宁织造府库使。有桑额等之家人,名叫吴老汉者,於康熙五十八年,将我的红花四十包给价四百两买妥,但只给五十两,共馀银两拖欠未给。去年十月十四日,我在御河桥遇见吴老汉,和他吵闹时,被番役逮捕等语。 

据吴老汉供称:我系曹(兆页)之家人。并无购买萧林红花、拖欠银两情事。有名叫桑额之人,因久我於康熙六十年卖人参银三千一百馀两未还,我到桑额家去催索时,萧林会来我面前,帮助桑顿央求,我未答应。我已上年纪,而且有病。去年十月十四日,桑额向我说,正阳门外有一好大夫,我们就一齐去看了。回来时,桑额说,你进正阳门回家去罢,我进宣武门,顺便到旁处去,说完就去了。我进正阳门,来到御河桥,萧林拦住我坐的车,把我从车里揪出来,番役们就把我套上铁链了。至於萧林如何央烦番役们逮捕我之处,我不知道等语。 

遂将此究讯萧林,供称:我原认识吴老汉是实。他并无欠我卖红花的银两之事。去年十月初十日,我主人的弟弟索住,把我叫到他家。索住认识的名叫桑额者,向我说,我欠吴老汉三千馀两银子,已经还他,可是他还向我催索,你到御河桥去,等看吴老汉坐的车来到後,你就说他欠你的银子,把他从车里揪出来,和他吵闹,番役们来了,就可逮捕他了。在这上头,我照顾给你盘缠。一切上有我知道。我一时糊涂,听了他的话,依著他所教的行了是实等语。 

索住供称:我在家养病,桑额来看我,向我说,吴老汉到我家催债,羞辱吵闹,我很受不了。阿哥若疼我,命你哥哥的家人萧林,与吴老汉斗殴,使番役逮捕他。关於萧林和番役们的盘缠,都由我出。阿哥,你这样疼爱,我不能忘,一定帮助阿哥有好处。我一时听了他的话,把我表弟番役蔡二格,叫到我家。我与桑额向蔡二格说了後,逮捕了吴老汉。这是我的死期到了,我还有何说呢等语。(下略) 

桑额供稳:我在庄亲王茶上人的时候,於康熙六十年交付织造官员售卖的人参中,因久了曹(兆页)的家人吴老汉卖人参的银两,吴老汉催债,常在我家里坐著,不留情面地辱骂吵闹。我被迫与索住商议央烦番役蔡二格,设计逮捕吴老汉是实等语。 

又将桑额、吴老汉对质,清算欠银之数。将桑额陆续偿还者销除後,现在实欠银一千三百十五两。 

臣等议得:审理桑额与索住合谋,央烦番役蔡二格设计逮捕吴老汉一案。据吴老汉供称(文同前,略)等语。查律载:凡人若合谋设计,故意哄骗,使捕旁人,陷致获罪者,应与犯罪者同罪,处以杖流。桑额欠吴老汉银两,而因吴老汉常往其家催索,竟尔向索住关说,央烦番役蔡二格,计捉吴老汉者,甚是可恶。因此,议将桑额枷号两月,鞭责一百,发往打牲乌拉,充打牲夫;(中略)桑额所欠之银一千三百十五两,应向桑额於枷号期内催取,俟偿完吴老汉时,再行发配。为此,谨奏请旨。等因缮摺。 

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庄亲王臣允禄、吏部尚书.协理兵部尚书事务.内务府总管查弼纳、内务府总管李延禧、散秩大臣.委署内务府总管常明、茶饭房总管.包衣护军统领兼副都统.署内务府总管永福,交与奏事.一等侍卫纳苏图等转奏。 

奉旨:依议。管理番役官员,查出这一案件,很好,应予记录奖赏。案件若查的好,即应记录奖励。如果伊等所属番役,有设计捕人恶劣行为,而伊等若不查出,即连伊等一并治罪,则伊等始知留心奋勉也。钦此。 

[译自内务府满文奏销档]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志第一百五十八·艺文四·脱脱
  卷五·秦三·佚名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二·王祎
  ●卷一·毛奇龄
  常谈·吴箕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金佗续编卷三十·岳珂
  第三十二章 首都革命以后·冯玉祥
  三〇 鲁迅与书店·周作人
  甲午战事记·池仲祐
  郑綮传·欧阳修
  第二节 南方诸国·吕思勉
  卷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逆氛·李渔

    〖番卜算〗(净引众上)攘臂一声呼,豪杰齐来附。伫看唾手建雄图,叙绩分茅土。孤家久怀大志,欲建雄图。向来磨砺以须,今始相机而动。闻得皇上被奸臣煽惑,终日微服私行,朝政废弛,人心摇动。我若不乘此兴兵,入承大业,更待何时?所虑者师

  • 孔尚任·龙榆生

    孔尚任字聘之,山东曲阜人。清顺治五年戊子(一六四八)生。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一六八四)授国子监博士,累官户部员外郎。五十七年戊戌(一七一八)卒。博学有文名,通音律,撰《阙里新志》,著有《岸塘文集》、《湖海诗集

  • 卷八·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八 五言律诗 晓钟           冯 裕 春眠嫌夜短忽听晓钟鸣度竹来虚枕穿云响太清悠悠晨夜界脉脉古今情独起披衣望瀛洲曙色明 前题           刘澄甫 何处钟声息枫林早

  • 卷四·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四 宋 王安石 编 岑参下三十一首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隂阳工不遣雨雪来吾君方忧边分阃资

  • ●卷七·陈康祺

    ◎闽浙水师攻剿蔡牵嘉庆十四年,闽浙水师攻剿蔡牵,鏖战重洋,阅两昼夜。蔡逆夫妇淹毙黑水洋,盗船一律烧毁,余盗擒斩无遗,经闽浙总督张师诚由五百里驰奏。上大喜慰,封福建提督王得禄子爵,赏戴双眼花翎,封浙江提督邱良功男爵,并各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八·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三月丁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祭 历代帝王遣英国公张惟贤行礼○兵部尚书李化龙奏向因题增惜薪司每岁柴炭银一万八千二百两计无所出议将各省直缺官银两动支协济又续添 寿宫廪给新增狱卒工食皆

  • 第九卷 杂税·缪荃孙

    元 江 苏 税 务 提 领真州税务提领 从六品,万定之上。平江税务提领 正七品,五千定之上。扬州税务提领 正七品,五千定之上。建康税务提领 从七品,三千定之上。淮安税务提领 从七品,三千定之上。镇江税务提领 从七品,三千定之

  • 澄斋日记 光绪卅年甲辰·恽毓鼎

    甲辰年正月初一日晴。子刻焚天香,接灶。和衣少寝。辰初入内,在景运门外兵部茶房略憩。辰正入锡广门,与同事齐班(伊仲平学士,锡子常、李嗣香两侍讲)。二刻皇太后升皇极殿,臣毓鼎等在宁寿门阶下侍班,东面,北上,皆朝服。皇上朝服,:立

  • 卷四十一 论语二十三·黎靖德

      ◎颜渊篇上   △颜渊问仁章   颜子生平,只是受用"克己复礼"四个字。不迁,不贰。三月不违。不改其乐。〔道夫〕   颜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道夫〕   "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道夫〕   "克己复

  • 卷二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四存旧尚书卷第八古文尚书康诰第十一周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十三【宋板】康诰考异古本序封康叔封上有邦字谨按邦封古或通用按注及疏意当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惠洪

    禅师名文偃。姑苏嘉兴人也。少依兜率院得度。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博通大小乘。弃之游方。初至睦州。闻有老宿饱参。古寺掩门。织蒲屦养母。往谒之。方扣门。老宿揕

  • 示书品第十·佚名

    佛告诸比丘,菩萨年始七岁。是时以备百千吉祥威仪之事。欲将菩萨往诣学堂。十千童男一万童女围绕翊从。车一万乘载以珍羞并诸宝物。於迦毗罗城四衢道中及诸廛里。处处散施。复有百千音乐同时俱作雨众天花。复有无量百千

  •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印光

    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

  • 维摩经略疏卷第四·智顗

    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此教诠因缘即一实谛不思议解脱虚空佛性大般涅槃诸佛法界之理。若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深非浅而证者不无深浅之位。今明此教入道亦具有四门。而诸大乘经多用非空非有门也。正如此经诸菩

  • 四念处卷第三·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开章为三。一大意。二五停。三念处。大意者。四句虽略。网罗罄尽若绝若说。若世出世已如上辩。今依不生生而明别也。中论名假名即此句也。别家四门且指大。经云佛。性如闇室瓶

  • 道体论·佚名

    原题「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张荐明。亦有人认为此书为唐代道士张果或司马承祯所作。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但不题撰人姓名,现有《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分为〈论老子

  • 词品·杨慎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

  • 三论游意义·硕法师

    佛教著述。隋硕法师撰。一卷。硕法师,吉藏弟子之一,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是疏解“三论”(即《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之作。略开四门:(1)明经论游意,述佛去世后龙树菩萨出世的意义;(2)明四论大归,申“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