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钦若传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他的父亲王仲华,陪着祖父王郁在鄂州作官,逢长江水暴涨,迁家居黄鹤楼,汉阳人望见黄鹤楼上好像有光彩之景,这晚,王钦若出生,王钦若早年丧父,王郁疼爱他。宋太宗征伐太原时,王钦若只有十八岁,作《平晋赋论》进献到太宗的行营处。王郁任濠州判官,将死时告诉家人说“:我当官超过五十年,对用刑很慎重,使许多人能活命,以后必定有大兴刑狱的人,大概出在我的孙儿呵!”

王钦若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亳州防御推官,升任秘书省秘书郎、监庐州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当时毋宾古任度支判官,曾谈论说:“天下百姓拖欠赋税,从五代至现在,执法官不停地责罚,百姓精疲力尽不能承受了。我要启奏皇上蠲免它。”王钦若命官吏一晚校理出数目,第二天上奏皇帝,真宗大吃一惊,说:“先帝竟然不知道吗?”王钦若缓缓说:“先帝当然知道这些,大概是留给皇上收揽民心呵。”当天下令蠲免百姓所欠一千多万,释放囚徒三千多人。真宗愈加器重王钦若,诏他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知制诰,召他任翰林院学士。蜀地寇盗王均刚被平定,王钦若出任西川安抚使。他所到之处询问囚犯,自死罪以下的减罪不等,凡列举对国家有利的事,大多均实行,王钦若回朝,被授给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郊祀之恩,又兼任给事中。

河阴人常德方上告临津县尉任懿贿赂王钦若得以中第,真宗把案事下达御史台处理。当初,王钦若于咸平年间(998~1003)曾知贡举,任懿举试诸科,寓居僧仁雅的房舍,僧仁雅所认识的僧惠秦与王钦若交好,任懿与僧惠秦约定,用三百五十两银子贿赂王钦若,把银子数量写在纸上,令僧惠秦拿去给王钦若。正好王钦若已入贡院,僧惠秦托王钦若的门客拿所写的银数给王钦若的妻子李氏,僧惠秦把任懿所写的银数减去一百两,想自个私吞。李氏命奴仆祁睿在手臂上写下任懿的名字,并把所约定的贿银数告诉王钦若。任懿再入试第五场,祁睿又持汤饮到贡院,王钦若命奴仆索取贿银,任懿没有立即给贿银就登科第离去,僧仁雅急送信到河阴,才讨回贿银。常德方获得这封索贿信,把它告诉御史中丞赵昌言,赵昌言把它奏告真宗。逮捕祁睿等人后,又请求逮捕王钦若的属吏。

祁睿本是亳州的小吏,虽然跟随王钦若很久,而其名字仍隶属亳州。王钦若于是说:“过去我家没有祁睿,僧惠秦也不在我的门下。”真宗正厚待王钦若,命令邢籨、阎承翰等人在太常寺另外审讯。任懿改口说他妻子的哥哥张驾认识知举官洪湛,曾一起造访洪湛的家。当初只把银子托付二僧,不知他们所送达的主考官员是谁。邢籨等人于是诬告洪湛接受任懿的贿银,洪湛刚好出使陕西回朝,而官司已经办好。这时张驾又死了,祁睿又逃得不知去向,王钦若因而得以坚持说祁睿是科举之事结束后才雇到家里的,其他奴仆多为刚召募的,不认识僧惠秦,所以该案都没有证据。洪湛坐罪削籍,流入儋州,而王钦若于是免罪。正好洪湛代理王旦入知贡院,任懿已试第三场,等到官府查收洪湛的赃物,家里没有,就把洪湛借梁颢的银器缴纳官府,洪湛遂死在贬所。人们知道洪湛受冤,而王钦若依仗权势,没有人敢说。

景德初年(1004),契丹入侵,真宗将亲征澶渊。王钦若亲自请求北行,他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真宗亲自设宴送他前往任职。王钦若平素与寇准不和,等到回朝,他累次上表愿解去参知政事,罢为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不久又判尚书都省,修纂《册府元龟》,有褒奖赞扬的地方,王钦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首位向皇帝谢恩,在出现差错有所责问时,王钦若告诫属吏要他只说是杨亿下面的人做的,他所作所为大都是如此。年中,他改任兵部侍郎,升为大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起初,王钦若罢职,真宗为他设置资政殿学士以宠爱他,寇准把他的等级定在翰林学士下面。王钦若向真宗诉说,真宗又为他增加“大”字为大学士,其等级承圣旨定为上等。王钦若又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纂国史。

大中祥符初年(1008~1016),王钦若任封禅经度制置使兼兖州通判,任天书仪卫副使。此前,真宗曾梦见神人说:“赐天书于泰山。”就悄悄告诉了王钦若。王钦若于是说,六月甲午日,木匠董祚在醴泉亭北边看见黄色的绢书在草地上,上面有字不认识。皇城官吏王居正看见上面有御名,报告了这事。王钦若得到天书后,备办着威严的仪式捧着它走到社首,跪着授给宦官,宦官捧着它飞驰进献真宗。真宗来到含芳园恭迎天书,真宗拿出所献上的《天书再降祥瑞图》给百官看。王钦若又说到大山下两次梦见神人,希望增建庙庭;等到至威雄将军庙,其神像像梦中所见到的一样,于是请求在庙中建亭。封禅之礼完成,王钦若升任礼部尚书,受命作《社首颂》,升任户部尚书。他随真宗祭祀汾阴,又任天书仪卫副使,升任吏部尚书。次年,王钦若任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初,学士晁迥草拟诏书,因错误削去官职,皇帝下诏仍令他带吏部尚书职。圣祖降,加任检校太尉。王钦若的住宅在太庙后面的空地,他说出入时开路喝斥影响太庙自己心中不安,于是真宗在定安坊改赐给他宅第。大中祥符七年(1014),他任同天书刻玉使。

马知节同王钦若在枢密院,一向厌恶王钦若,议论政事意见不同。恰逢泸州都巡检王怀信等人上奏平蛮之功,王钦若很久还没批决,马知节于是当面诋毁王钦若的短处,两人在真宗面前争辩。及催促论功行赏,王钦若遂擅自授王怀信等人以官职,因此获罪,王钦若被罢免枢密使,逢一日、五日朝见皇帝。改任刻玉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后又升任枢密使、同平章事。王钦若向皇上进献玉皇尊号,升任尚书右仆射、判礼仪院,为会灵观使。有龟蛇出现在拱圣营,在此地建祥源观,命王钦若总领管理。不久升任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任景灵观使,检阅《道藏》,得到赵氏神仙事迹四十人,把他们画在走廊上。大中祥符九年(1016),商州捉得道士谯文易,他积聚有禁书,能以法术驱使六丁六甲神,亲自说曾出入王钦若的家,得到王钦若所赠送的诗。真宗以该事问王钦若,王钦若辞谢不知此事,于是王钦若以太子太保衔外任判杭州。

宋仁宗赵桢为皇太子,亲自以王钦若为东宫老师的名义保请他归朝,又任资政殿大学士。真宗诏令王钦若每天去资善堂为皇太子侍讲。正好辅臣兼任三少,王钦若以自己官品高请求调换他职,被授职司空,不久授任山南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王钦若与宰相丁谓不和,以疾病请求到京城就医治疗,朝廷没答复。王钦若叫儿子王从益传文河南府,带病回到京城。丁谓说王钦若擅离职守,命御史中丞薛映到他住宅追究。王钦若惶恐认罪,被降职为司农卿,分管南京,削夺王从益一级官职。

宋仁宗登帝位,王钦若改任秘书监,被起用为太常卿、濠州知州,以刑部尚书衔知江宁府。仁宗曾作书法飞白体,恰巧王钦若有奏折到,仁宗就大书“王钦若”三字。此时,冯拯生病,皇太后有再次拜王钦若为宰相之意,就拿着仁宗所书三字的纸放在盛汤药的盒子里,派宦官携带着赐给王钦若,且口头宣示召见他。至国都门却没有人知道。朝见后,再授王钦若为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仁宗皇帝当初亲临朝政,王钦若说平常百官升迁,都有固定的制度,作《迁叙图》献上。《真宗实录》编成,王钦若进升司徒,因郊祭之恩,被封冀国公。知邵武军吴植生病,请求外调,通过殿中丞余谔用黄金送给王钦若,尚未送到,而吴植又派小吏到王钦若家里询问此事。王钦若执拿他们送官府。吴植、余谔都坐罪贬官。起初,王钦若安抚西川,吴植任新繁县尉,王钦若曾荐举他。至此,王钦若也应当按失察判罪,仁宗下诏不予追究。王钦若兼任译经使,刚去传法院,感染疾病急忙回家。仁宗亲临慰问,赏赐银五千两。王钦若死后,朝廷赠他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且录用他的亲属以及他所亲信的人二十多个。宋开国以来,宰相蒙受恤恩,没有能与王钦若相比的。

王钦若曾说:“我小时候经过圃田,晚上起来看天空,红色的花纹变成‘紫微’两字。后来出使蜀地,到褒城道中,遇见异人,他告诉我将来位至宰相。他离去后,看他刺的字,就是唐朝宰相裴度。”王钦若富贵后,于是喜好神仙之事,常常按道家科仪建坛场用以敬神,用红笔写“紫微”二字陈放在坛上。向皇帝上表修建裴度祠于圃田,授官给裴度后裔子孙,亲自撰文以记录裴度的事迹。

宋真宗封禅泰山,祭祀汾阴,天下争谈符..吉兆,这都是王钦若与丁谓首倡的。王钦若曾建议皇帝亲自拜见元德皇太后别庙,为庄穆皇后服丧一年。有人议论认为天子应当断绝一周年的服丧限制,王钦若所说的不符合礼制。王钦若又请求设置先蚕和寿星祠,升天皇北极帝坐星为郊祭坛上第一龛,增加执法、孙星的位子,另外制作王公以下的车辂、鼓吹,以准备授官、婚喜丧葬时使用。王钦若所著的书有《卤簿记》、《彤管懿范》、《天书仪制》、《圣祖事迹》、《翊圣真君传》、《五岳广闻记》、《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王钦若自认为很通晓道教,多有所建议阐明,领头校对道书,总计增加六百多卷。

王钦若体形矮小,脖子上长有赘瘤,当时人称之为“颈瘤宰相”。然而他智力权术超过其他人,每当朝廷有所建造,他能委屈迁就,以便符合皇帝的心意。他的性情好倾轧伪诈,敢做假传命令欺骗人的事。马知节曾斥责他狡诈的情况,皇帝也没有治他的罪。其后宋仁宗曾对辅佐大臣说:“王钦若长久担任朝廷官职,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奸邪呵。”王曾回答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王圭,当时称他们为‘五鬼’。奸滑、邪恶、阴险诈伪,的确像皇上所谕示的。”

王钦若的儿子王从益,死前任赞善大夫,被追赠进士及第。后没有儿子,以叔叔的儿子作为后代。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六·国语解·国语解·脱脱
  卷三百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九·列女一·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柯劭忞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蔡东藩
  卷五·舒赫德
  春秋别典卷六·薛虞畿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海东逸史卷十六·佚名
  三十四 江宁织造曹寅覆奏摹刻高(上日下文)寺碑文摺·佚名
  六八二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请增提调收掌以专责成折·佚名
  胥鼎传·脱脱
  黄凤翔传·张廷玉
  卷六十九·佚名
  卷八十三·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367_1 【缑山鹤】张仲素   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   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   几变霜毛洁,方殊藻质斑。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卷367_2 【夜闻洛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徐复祚

    第二十一齣 咏梨〔生上〕铜龙漏滴已残更。素魄还留映水明。何事嫦娥音信杳。重门深掩不胜情。小生昨宵得遇小姐。眞个温柔旖旎。绝世无双。赵伯畴虚生二十二年。未曾见此香奁中物向来空忆谢素秋。每以不得见面爲恨。

  • 石虎胡同七号·徐志摩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善笑的藤娘,袒酥怀任团团的柿掌绸缪,百尺的槐翁,在微风中俯身将棠姑抱搂,黄狗在篱边,守候睡熟的珀儿,它的小友,小雀儿新制求婚的艳曲,在媚唱无休——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 卷首上·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首上 朱子序例 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受诏编集资治通监既成又撮其精要之语别为目录三十卷并上之晚病本书太详目录太简更着举要历八十卷以适厥中而未成也绍兴初故侍

  • 名山藏卷之十九·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十九◆典谟记十九孝宗敬皇帝二○孝宗敬皇帝二十四年正月二月内府针工局请比例招幼匠千名工部议往年尚衣监招匠千名兵仗局効之遂至加倍军器局司设监又効之亦招一千今针工局复请乞停止以节冗滥上曰五

  •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正月。癸巳。孝穆成皇后忌辰。遣官祭慕陵。  ○谕内阁、德馨奏、特参纵勇沿途滋扰之守备请交部议处一摺。广东候补守备宋苇飞。经李瀚章派令前往皖北召勇赴粤。路过江西省城。及南康大庾等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纪昀

    列传宋 【七十六】○宋七十六刘锜吴玠吴璘【挺】李显忠 杨存中 郭浩杨政刘锜吴玠吴璘李显忠杨存中郭浩杨政△刘锜刘锜字信叔秦州成纪人泸州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宣和闲授合门祗候高

  • 臧质传·沈约

    臧质字含文,东莞郡莒县人。他父亲臧熹字义和,是武敬皇后(刘裕妻)的弟弟。臧熹和他哥哥臧焘都喜欢读经书。晋朝隆安初年,战争不断,臧熹于是学习骑马射箭的技术,希望建立一番功业。一次到溧陽县,县令阮崇和臧熹一起去打猎,恰遇

  • 况钟传·张廷玉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当初以一名小吏侍奉尚书吕震,吕震惊奇他的才华,推荐他任仪制司主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1430),皇上因知府多不称职,正好苏州等九府都缺知府,这些都是大府,便命各部、院的大臣推举廉能的属下来补任。况钟

  • 卷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追加諡号上天防三年奉上太祖諡号天防十三年奉上太宗諡号天防十三年奉上景宣皇帝諡号天防十四年奉上祖宗諡号皇统五年増上太祖尊諡皇统五年増上祖宗尊号天防三

  •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蒋廷黻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

  • 余日章·佚名

    余日章先生小传余先生日章湖北武昌人父文卿公曾任中华圣公会牧师垂四十年母太夫人执圣公会设立之圣喜而达学校之教鞭父母均系教徒故先生亦笃信耶教幼年曾治中国旧文学应童子试旋入文华学校习英吉利语文及各种科学嗣入

  • 王正黼·周诒春

    王正黼 字子文。年二十七岁。生于浙江寗波。已婚。兄正庸正康正廷。初学于天津新学书院。官立中学。及北洋大学。宣统二年。毕业。授翰林院编修。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采矿冶金科。民国元年。得

  • 求人之志·黄石公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

  • 卷二 宋·宝唱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主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摩贺曩摩说此偈已。即往北门高声问言。此有何人不睡守护。甘露饭王言。我于此处不睡守护。摩贺曩摩言。若不睡守护无诸过失。而说偈言。  怖睡如山险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五之六善恶业道得果云何。颂曰。皆能招异熟  等流增上果此令他受苦  断命坏威故论曰。且先分别十恶业道各招三果。其三者何。异熟等流增上别故

  • 中极大戒·佚名

    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箓,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