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九申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一○二--四七

新竹县申明上列各款原由,并详送清折于台湾布政使

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开折详送事。本年十月二十五日,蒙宪台批卑县详:新竹县学训导移领香灯、俸斋等款,又原编彰化县之火炬等款,均系在所必需,不得不照旧垫支,列抵交代,俟新粮征收定案,再请编定坐支各缘由。奉批:「据详已悉,仰即分款开列清折具报,以凭核办。此缴」等因。奉此,卑职遵查,卑县儒学,除香灯、廪膳,仍归卑县照支外,所有俸斋各款,原编嘉义县协济。此外,有铺司火炬,及典史俸薪、役食,民壮工食等款,均归彰化县协济。此项名为协济,均须由县垫支,列抵交代;即有移请该两县解还,亦多置之不复,或以民欠未征为词,而请领者均属迫不及待。是以,本年详请照旧垫支。更有卑职衙门,祭祀孤粮、役食、廪膳、香灯等款,向在钱粮项下开支,现在新粮虽未征定,此项均系在所必需,业经挪款,照常支给。又有大甲巡检及典史俸廉、役食,自本年起,亦已奉文,即在卑县暂支。缘奉前因,除原编卑县之款,请免开列外,合将嘉、彰两县年应协济各项,开具清折,具文详送宪台,詧核示遵,实为公便。为此备由具申,伏乞照详施行。须正、付详者。

计详送:清折一扣。

一、申

台藩宪邵

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承粮总

印 文曰:新竹县印 私记 文填十四日申

正堂方行 私记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宋濂
  ●卷八十五·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李心传
  后汉书补逸卷一·姚之骃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一百十一·张守节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溥仪
  黄庭坚传·脱脱
  导论·辜鸿铭
  ●凡例·海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彭定求

        卷9_1 【丈人观】徐氏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当时信有壶中景,   今日亲来洞里天。仪仗影空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   惟惭未致华胥理,徒卜升平万万年。   卷9_2 【玄都观】徐氏   千寻

  • 金德淑·唐圭璋

      德淑,宋宫人。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乐府纪闻云:适章丘李生。   望江南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门关。

  • 卷三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八 崔颢【汴州人】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

  • 卷十四·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梅尧臣【下】同尹子渐玉几道访郭三别墅不遇秋野已成旷偶然幽兴多茨居隔寒水柴户?乔柯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人归碧苔径应识屐痕过送环州通判张殿丞亢欲

  • 张中孚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中孚(生卒年不详)字信甫,号长谷老人。世居安定(今甘肃宁县),后徙张义堡(今宁夏固原西南)。父张达仕宋至太师,封庆国公。宋徽宗朝,以父荫补承节郎。天会九年(1131)入金,为镇洮军节度使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诸路节制

  • 列传第七 王敬则陈显达·萧子显

    王敬则,晋陵南沙人也。母为女巫,生敬则而胞衣紫色,谓人曰:“此儿有鼓角相。”敬则年长,两腋下生乳各长数寸。梦骑五色师子。年二十余,善拍张。补刀戟左右。景和使敬则跳刀,高与白虎幢等,如此五六,接无不中。补侠毂队主,领细铠左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三、上学以后·包天笑

      上学以后,我进步倒也不慢,每天认识方块字,约近二十个字,不到两个月,已认识了一千字了。这些方块字,坊间是依着一部&ldquo;千字文&rdquo;而刊印的,倘再要认识生字,那就有一种在千字以外的方块字了。这些认方块字教法,只认识

  •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九卿,不可

  • 元德秀传·刘昫

    元德秀,是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733)考中进士。性情纯朴,毫无掩饰,动辄师法古道。父亲为延州刺史。德秀年少丧父,生活贫困,侍奉母亲以孝行闻名。开元年间,到州县考贡士,每年游历京师,他不忍心离开母亲,每次外出就自己拉

  • 萧陶苏斡传·脱脱

    萧陶苏斡,字乙辛隐,突吕不部人。四世祖因吉,发长五尺,时人称之“长发因吉”。祖父里拔,奥隗部节度使。陶苏斡生性诚实,不妄交友。伯父留哥因犯罪被免官,得知重元叛乱,带着家属赶赴行宫。当时陶苏斡尽管年幼,已显得像个成人,补为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一·佚名

    同治十一年(壬申) 东洋和约条例 将军文(煜)奏为琉球国夷人遭风到闽循例抚恤该夷伴有被台湾生番杀害现饬认直查办折(四月初五日京报) 中外杂闻(一则) 淡水植茶 上谕(五月初二日京报) 南海奇事(一则) 署闽浙总督文(煜)等奏台湾府属之

  • 卷一百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三乐考乐歌辽辽史乐志曰雅乐歌词文阙不具金郊祀乐章皇帝入中壝宫县黄锺宫昌宁之曲【凡步武同】衮服穆穆临於中壝瞻言圜坛皇皇后帝禋祀肇称馨

  • 第十七章 太上·林语堂

    太上,不知有之 (13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语译]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生,所以人民不知有国君的存在;次一等的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三(别录之三)·智升

    有译有本录中声闻三藏录第二  声闻藏者。小乘所诠之教也。能说教主。则示生示灭应物随缘。所诠之教。则九部四含毗昙戒律。善男善女。禀之而脱屣尘劳。缘觉声闻。奉之而升乎彼岸。盖真乘之小驾。乃菩提之化城。诱进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七日品第四十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食后皆集普会讲堂。作如是论议。此须弥山极为广大。非众山之所及。甚奇。甚特。高广极峻。如是。不久当复坏败。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佛告阿难。此非正问。虽然阿难。我今为汝而作譬喻。为明此义令汝知故。阿难。于汝意云何。若于春末月中正热恼时。大火坑内铁鍱掷中。柝一毛道以为百分。取一渧水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一·子璇

    此文之作本乎石壁。石壁慈甚蔓于章句。凡伸一义。皆先问发。次举疏答。后方委释。虽不忘本母之体。而有太过。大不及焉。讲者用之。未至稳畅。今就其文取要当者笔而存之。其繁缓者削以去之。仍加添改。取其得中。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