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四十八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事务加五级又加二级臣蒋廷锡总裁官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朱轼等奉敕修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八月。己未朔。日食。

  ○上仍驻跸三岔口

  ○庚申。上驻跸古北口

  ○先是、上遣阿尔必特祜等、赴索额图军前、使于噶尔丹。至是、索额图疏言、阿尔必特祜等归、偕济隆胡土克图使人拉木扎木巴、噶尔丹使人尊多伊格苏尔、至营。问其情由。阿尔必特祜等、述噶尔丹之言曰、所有情事、已同满丕等、遣使上奏、不复具疏。但以书问王与皇子内大臣安。请遵商南多尔济、所传明上□日。以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畀我。述济隆之言曰、达赖喇嘛所以遣我者、为圣上与噶尔丹、向来和好、急欲定此大事、以早复命耳。此事非王及皇子内大臣亲身就我、或我亲身来面议、不能定也。又视来人形状。甚觉仓皇、有窥探大军意。厄鲁特见至乌阑滚地方。觅山林深堑、倚险结营。又闻其祭旗诵经。距我军仅四十里。报闻

  ○辛酉。上驻跸石匣

  ○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等疏报、七月二十九日、臣等闻厄鲁特、屯于乌阑布通。即整列队伍。八月初一日、黎明前进。日中见敌。设鹿角枪炮、列兵徐进。未时、临敌。发枪炮击之。至山下。见厄鲁特于林内隔河高岸相拒。横卧骆驼、以为障蔽。自未时交战、至掌灯时。左翼由山腰卷入、大败之、斩杀甚多。右翼进击、为河崖淖泥所阻、回至原处而立。本欲尽灭余贼、但昏夜地险、收兵徐退。其噶尔丹死于乱兵与否、俟后查明另奏。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谕议政王大臣等曰、前于西安发满兵二千、汉军一千、往宁夏驻防。今已大败厄鲁特。此所备兵、着撤回西安。其绿旗兵、亦令各回本汛。速檄康亲王等、侦探厄鲁特败兵奔溃者、即发兵堵剿。并檄知四十九旗各部长

  ○谕裕亲王、及参赞王大臣等、卿等奏报大败噶尔丹疏、初三日已到。此皆上天鉴临。祖宗默祐。诸王大臣尽心、官兵效力之所致也。朕闻之、焚香谢天。不胜欣悦。此后当何以穷其根株、平其余党、熟筹始末、一举永清、勿留遗孽。尔等其详议以闻。

  ○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等、疏言、八月初一日、击败噶尔丹、薄暮收军。次日、即前进剿杀余寇。见噶尔丹据险坚拒、故使我将士暂息、而噶尔丹适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来。复理前说、请以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畀之。且云、一二日内、济隆胡土克图、即来讲礼修好。臣等悉遵圣谕、数噶尔丹前后逆恶而遣之矣。初四日、济隆果率其弟子七十余人来。言博硕克图汗、信伊拉古克三、及商南多尔济之言、深入汛界。部下无知、抢掠人畜。皆大非理。圣上乃一统宇宙之主。博硕克图汗、不过小部头目、何敢妄行。但因索其仇土谢图汗、及泽卜尊丹巴、致有此误。彼今亦无索土谢图汗之意。但祈圣上慨允、以泽卜尊丹巴、遣送其师达赖喇嘛、荣光莫大矣。臣等谓之曰、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即有罪愆、圣上自加罪责。岂有因噶尔丹之言、遂遣送达赖喇嘛之理。且汝往来行说。能保噶尔丹不乘间奔逸、掠我境内人民乎。济隆言、王及诸大臣、仰体圣上仁心、休征罢战。彼焉敢行劫。亦断不远去。臣等谓之曰、汝虽保噶尔丹不敢妄行、但我各路兵、分行进剿。遇厄鲁特、即行掩击、必然之势也。今我等仰体皇上好生、许汝所请。当发印文、檄各路领军诸王大臣、暂止勿击。随给济隆等蟒袍。先遣其弟子驰报噶尔丹。巨等思噶尔丹、乃狡诈之人、虽不可全信。但战之次日、屡遣人来、必多窘迫。臣等欲即进剿、则厄鲁特据险坚拒。俟其往来讲解、以待盛京、乌喇、科尔沁、诸军之至、齐行夹击。如有可除之机、断不误也。上命议政大臣集议。寻议、大将军王等、既大败厄鲁特、乃不即行剿灭。明知济隆行说、以误我军、而故听之。岂不坐失事机。请敕大将军王等、作速追剿。得上□日、出征诸王大臣、当同心效力、大将军王、与皇子、失误机宜、众大臣不正言抗阻。军律甚明。归时断不姑宥。此役所关甚钜。今科尔沁、乌喇、盛京之兵、初四五间、可至达尔脑尔矣。若又失机会、不进逼之、王与大臣等、此行何所事耶。

  ○壬戌。上驻跸密云县南新庄

  ○癸亥。上由密云县登舟。至牛栏山

  ○甲子。上驻跸三家店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王掞、为顺天乡试正考官。编修魏希徵、为副考官

  ○乙丑。上回宫

  ○丙寅。命都统希福、驰驿赴抚远大将军和硕裕视王军前、参赞军务

  ○丁卯。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戊辰。祭大社大稷。遣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行礼

  ○己巳。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辛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谕大学士等、允禔听信小人谗。间之言、与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不相和协。妄生事端。私行陈奏。留驻军前、必致偾事。着撤回京

  ○壬申。喀尔喀额尔德尼济农、彭楚克拉布坦、遣使进贡。赏赉如例

  ○癸酉。先是、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等疏言、噶尔丹迫于追袭、自什拉穆楞河载水、横度大碛山、连夜遁走于刚阿恼尔。臣等欲追、而马力不能前进。又恐噶尔丹去远。因与济隆胡土克图约、使噶尔丹近我而止、以定礼好。遣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偕济隆往谕之。至是、裕亲王等又疏言、吴丹、塞尔济、与济隆、带噶尔丹使人达尔汉格隆、西达额尔克寨桑、持书至。告曰、噶尔丹跪于威灵佛前、稽首誓曰、若违此书、惟佛鉴之。其书词云、达赖喇嘛明鉴。遣济隆额尔德尼来、责以礼法。今倘蒙皇上惠好。则自此不敢犯喀尔喀。谨以印文为验。臣等阅书、未载誓词。仍遣济隆等归、开谕噶尔丹、增书誓词、许其归好。奏入。上命议政王大臣集议。寻议、噶尔丹、乃极狡诈之人。屡遣人以立誓为词。今又劫掠克西克腾之三佐领矣。誓好不可深信。苏尔达等军已到、应立行剿灭。但王等亲在军中、事皆目击、应准所奏、命噶尔丹坚誓而释之。王等仍率大军驻彼、探噶尔丹出边远去实音。令苏尔达军、照常防守。从之

  ○旌表直隶烈妇、康朝选妻刘氏、拒奸不污、斧伤殒命、给银建坊如例

  ○乙亥。谕议政王大臣等曰、今噶尔丹败逃渐远。应将无马兵丁、酌量撤回。迩来扎萨克蒙古内、有出首与噶尔丹潜通往来者。彼此仇扳诬陷、亦未可定。应免察议

  ○免甘肃镇原县、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

  ○丙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等曰、朕体较前大愈。久不见部院诸臣、思欲相见。明日当御门见之

  ○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等疏言、十一日、遣伊拉古克三、赴噶尔丹。十五日、赍噶尔丹奏章还。其词曰、伏蒙照鉴下情、普使安全、正在欢忭。伊拉古克三来、谕以礼法事、永图至信、理所宜然。未知如何可以赞襄王事。伏冀至仁皇帝鉴察。谨上书为永远不绝之信誓云。又伊拉古克三云、噶尔丹顶佛像设誓曰、我自恃理直、追索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而深入汛界。置佛天于前、而不以己之罪为罪、可乎。佛天以仁恕为心。圣上即佛天也。乞鉴宥我罪。凡有谕上□日、谨遵行之。今往界上、视水草善地无人之处、驻扎候上□日。寻又据济隆持噶尔丹誓书来。且述噶尔丹之言曰、我蒙王及皇子大臣见怜、我正欢忭。伊拉古克三来、谕以永远归好之意。我思倚皇上以为生。今往界外、驻候圣上。

  □日。臣等思噶尔丹、军败力穷、观其语、不敢抗拒皇上天威。吁请宽宥。有倚我求生之意。虽不可深信。既恭顺奏请、伏祈睿裁。奏至。命议政大臣集议。寻议、噶尔丹不敢抗拒天威、设誓请罪。既献誓书、适符皇上好生之心。请准所誓。令出边候上□日。再檄裕亲王、内大臣苏尔达等、仍俟噶尔丹出边、另行请上□日撤兵。上许之。随遣侍郎额尔贺图等、同伊拉古克三、赍敕往谕噶尔丹。敕曰、朕统御宇内。率土人民、皆欲使得其所。虽穷壤异域之民、亦必抚育、各享安乐。此本愿也。前者喀尔喀、为尔所败、来归于朕。朕以天下之人、皆在朕覆育之中。扶衰济困、乃元后当行之事。故受而育之。并非利七旗喀尔喀之土地。况朕兴灭继绝之意、非啻喀尔喀为然。诸穷困来归者、一体抚而养之。是亦谕尔敕中所有也。尔厄鲁特、喀尔喀、两相构怨、何所底止。必至涂炭。朕与达赖喇嘛、仁爱为心、特欲使尔两国、和好罢战、共享安乐。达赖喇嘛、遣济隆胡土克图、朕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商南多尔济、往赴尔所。尔乃违达赖喇嘛之教、及朕之上□日。以追喀尔喀为名。率兵入我边汛、行劫乌朱穆泰。朕虽闻之、尚未深信。我朝用兵、越险阻、踰山海、以辟疆土。抗拒者诛之而已。无有他人入犯我境者。尔噶尔丹博硕克图、岂不知之。后闻汝深入骚扰、朕仍念尔向来职贡通好、是以遣和硕裕亲王、及皇子等、授之以兵、与汝共议。非令讨汝也。尔众先动、我兵始举。是战之后、王及大臣、奏请再战、而朕止之。盛京、乌喇、科尔沁军、又请与战、朕又以待尔回奏而止之。今尔以誓书来请罪求和。王及大臣、体达赖喇嘛、及朕好生之素心、按兵不行追杀。尔今率尔兵出界而居、不得擅犯我属下部落喀尔喀一人一畜。亦不得有一人与众部落往来通使。尔倘有窘迫、奏闻于朕、朕必如前上□日抚养、断不念尔旧愆。若再违誓言、妄行劫夺生事、朕厉兵秣马、见俱整备。必务穷讨、断不终止。

  ○丁丑。遣大学士张玉书、祭先师孔子

  ○上御乾清门。大学士、学士等、九卿、詹事、科道各官、进前请安

  ○谕议政大臣等曰、噶尔丹虽认罪立誓、上书请降。但人殊狡诈、难以深信。我大兵撤后。背盟妄行、亦未可定。且谕噶尔丹敕内、有厉兵秣马、见俱整备之语。仍宜发兵预备。万一有悖叛之信、则夕闻朝发、即可扑灭。若侍有变而后发兵、缓不及事矣。见在各佐领、有喂肥马匹。着每佐领派护军七名、甲兵五名六名、整顿备之。其即会议。寻议政大臣、以预备官兵人数启奏。上谕曰、左翼军、令都统瓦岱、化善、护军统领洪海、副都统方额、领之。右翼军、令都统喀岱、护军统领惠兰、副都统托赖、马锡、领之。以托赖署前锋统领。据议每翼派都统一员、副都统二员。今减去副都统一员。其左翼、特多派都统化善。此军非为出征而派也。以噶尔丹虽降、而人殊狡猾、不可深信。万一叵测、所以派出备之。其以此故、晓谕官兵知之。

  ○戊寅。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李浚等、恭进孝懿皇后册谥大典礼物。宴赉如例

  ○己卯。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吏部尚书鄂尔多行礼

  ○湖广巡抚吴琠疏言、前任粮道叶映榴任内、长支各标兵米八千一百石零。原领各兵、逃亡解散、莫可追求、请免追赔。从之

  ○庚辰。上奉皇太后、幸畅春园

  ○升福建澎湖水师副将张旺、为江西南瑞总兵官

  ○辛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朝鲜国王李焞遵上□日回奏、前请封侧室张氏疏内、有应避讳字样、不行避讳。又称德冠后宫、实属违例。惟候严加处分。得上□日、李焞着从宽免议

  ○癸未。谕理藩院、今□山戊示□塞外歉收。见今张家口外、设立饭厂、散赈喀尔喀等。倘有他处蒙古、闻信前来者。查果系穷乏之人、俱着一体赈济

  ○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等疏言、臣等议每旗夸兰大一员。每参领章京一员。前锋参领、每翼二员。侍卫二员。其马稍可者。每佐领护军二名。前锋二百。火器营兵四百。带子母炮三门、铁心炮五门、留后。其余护军骁骑包衣兵、令都统额赫纳、前锋统领班达尔沙、护军统领马喇、侍郎文达、副都统札木素、噶尔玛、罗满色、康喀喇。色格印、张朝午。领之。于本月二十二日、启行而回。盛京乌喇兵。二十日已会大军、亦令撤回。臣所统大军。俟吴丹等、视噶尔丹出汛界回报。另奏请上□日

  ○丙戌。吏部等衙门议覆、山东巡抚佛伦疏言、郭琇、系奉上□日休致回籍之人。今违上□日不行回籍、潜藏京城。明系串通朋党、夤缘生事、希图复职。又称郭琇父郭景昌、即郭尔标、原系明末贼犯正法。郭琇从前朦蔽、改名请封。其郭琇本身、并伊亲祖、亲父、嗣祖、嗣父、所得封诰、请一并追缴。应如所请。嗣后革职解任汉官、照旗员例、勒限五个月起程回籍。如不即行回籍、仍在做官地方、或在别处居住。俱照旗员逾限例处分。其地方官、亦照容留旗员例议处、各京官革职解任休致。臣部知照各原籍督抚。仍移咨都察院、转交五城官员、严催起程日期报部。外官回籍、亦行令该督抚、将起程日期报部。即知会原籍地方、亦令该督抚报部。着为令。从之

  ○乌朱穆秦和硕车臣亲王苏达尼故。遣官致祭

  ○丁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九月。戊子朔。户部题、奉天将军宗室公绰克托、户部侍郎阿喇弥等、预给盛京出征官兵、次年二月俸粮。又违例豫给五个月钱粮。应交部察议。其豫给俸饷、应扣除补项。上谕大学士等曰、盛京兵丁、全恃田亩耕获、及月给粮饷、以为资生之计。昨□山戊示□盛京禾稼不登、贫困兵丁、艰于粒食。曾以屯粮颁发赈救。顷值军兴、遣一等侍卫齐兰布、往调盛京兵丁。随发谕上□日、令无马匹者、给与官厂马匹。无行粮者、给以庄屯粮米。官兵踊跃遄征。仓卒之际、置办一切军装、遂支领明年二月分应给俸饷、又豫支五个月钱粮、刻期进发。比厄鲁特噶尔丹败遁。盛京官兵、虽未接战、而奋勇敌忾、深可嘉悦。今若将豫支俸饷、复行扣抵、则穷乏兵丁、必致生计艰窘。朕心殊切悯恻。所豫给明年二月分应支俸饷、及增给五个月钱粮、免其抵扣、仍令照常支给。以示朕爱养将士、轸恤疾苦至意。其大臣、亦从宽免交该部察议。又谕曰、前京城之兵、豫给五个月钱粮。若全扣之、亦必至困乏。其按月止扣一两、以足其数。有事故则已之。此上□日亦传谕户部知之

  ○庚寅。谕户部、直隶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所属、并宣府等处、被灾黎氓。殊为可悯。其康熙二十八年、未徵地丁二十六万三千五百余两。粮五万七千三百九十余石。康熙二十九年上半年、应徵银三十一万一千五百余两。粮二万八千七百二十余石。尽行蠲免

  ○户部议覆、河南巡抚阎兴邦疏言、河南本年歉收。漕粮请暂免办运。俟康熙三十年、补行徵解。应如所请。从之

  ○癸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议政大臣等、军中火器、甚属紧要。应令八旗满兵、每佐领选护军二名、骁骑三名、演习鸟枪

  ○内大臣都统公舅舅佟国纲、以往剿厄鲁特阵亡、灵榇将至。遣和硕额驸尚之隆、内大臣公坡尔盆、及侍卫等、往迎之。并赐银五千两

  ○户部议覆、山东巡抚佛伦疏言、本年正赋蠲免、秋成丰收。东省绅衿人民、及时乐输。每亩收获一石者、愿捐山三合、以备积贮。合省计之、可得二十五万余石。后遇荒年、小民亦不致乏食。应如所请。从之

  ○甲午。上遣皇子允禔、皇四子胤禛迎内大臣都统公舅舅佟国纲灵榇。

  ○免直隶玉田县、梁城所、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乙未。内大臣都统公舅舅佟国纲灵榇至家。上遣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及侍卫等、携茶酒往奠于丧次。其八旗阵亡大臣官员、俱遣内大臣侍卫等、各携茶酒往奠

  ○丁酉。免甘肃宁州、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

  ○谕大学士等曰、朕向闻蒙古临阵、初虽骁勇、一败北、即奔窜、首尾不顾、惴怯殊甚。顷我兵讨厄鲁特。厄鲁特败、旋奔高山顶、遁于险恶处。因我兵排列太密、敌人乱放鸟枪、故有被伤者。且进退之际、海螺未鸣。此皆未熟于战阵耳。从古行兵、未有不预操练者。向时八旗兵丁、每□山戊示□春秋校猎。比者恐马疲于行、故暂停止。今春秋二季、令八旗官兵、集于宽敞平原之地。排列阵势。鸣锣进退、以熟操练。

  ○己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议政王大臣等曰、闻在用兵处议政大臣、及在此处议政大臣内、有静坐不出一言者、与木偶何异。夫议论诸事、必使各出己见、方得其情。若竟无一言、则事何由得当耶。

  ○癸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辰。免甘肃凉州卫、古浪所、本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乙巳。遣官祭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谕议政大臣等、阵亡之人、例应赏恤银两。其大臣官员功罪、另行查议、暂停赏恤。着先将兵丁应给银两、速行散给、俾兵丁贫乏者、得以济用。

  ○礼部议覆、原任京口将军张思恭、疏请饬谕官兵人民、经过文庙、务须下马。并禁学宫放马污践。应如所请。从之

  ○丁未。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

  ○谕都统郎谈、侍卫赫济尔亨、常关保、护军参领般第等曰、古北口外、盗贼藏匿、庄村民人、常被扰害。尔等将石匣古北口缉捕墙子路官兵、及金钩屯打牲人等、酌量带往古北口缉捕。寻郎谈等奏、臣等躧访贼踪、至喜峰口外龙须门地方。贼首杨花脸、率七十余贼、据岭抗拒。臣等率领官兵、上岭围之。尽歼贼众。报闻

  ○戊申。命停止本年内外秋决人犯

  ○兵部议覆、广东广西总督石琳疏报、海贼方云龙等、聚集奸徒、在安南国新安岳山诸岛、劫掠洋船、伪称将军。龙门副将叶昇、帅兵进剿、俱已擒获。应令该督严审定罪具奏。得上□日、擒获各犯、俱系熟谙水性之人。着从宽免死、并伊妻子、解送来京、发往黑龙江、充水手当差。

  ○辛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直隶巡抚郭世隆、陛辞。上曰、凡接任好官者难。接任庸劣官者易。于成龙居官甚好、继之者、好名难得。尔系有才之人、当勤谨竭力而行

  ○予故京口将军张思恭、祭葬如例

  ○壬子。兵部题、民间禁养马、既不便民、马亦稀少。嗣后请弛养马之禁、听从民便。着为令。从之

  ○甲寅。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

  ○乙卯。江苏巡抚郑端、陛辞。上曰、江苏地方繁华、人心不古。乡绅不奉法者多、郑端奏曰、若乡绅肆行无忌、自犯科条、臣惟有执法而已。上曰、尔只须公尔忘私、亦不必吹毛求疵。在地方务以安静为善

  ○喀尔喀土谢图汗、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丙辰。兵部议覆、升任直隶巡抚于成龙疏言、通州、昌平、顺义等州县、及榆林、土木等驿。系盛京、喜峰、及古北、张家、杀虎诸口要道。原设之马无多。每有大差、必须协济、久已为累。请于通州等州县、量增马五百零八匹、分给各驿。古北口驿站、向系满洲章京料理、原未设有文职。查大名府有通判二员。请裁去一员。改为顺天府通判、驻劄古北口、专司驿站仍听霸昌通永二道管辖。至石匣地方、虽系腰站、去县甚远。应将密云县驿承裁去。改设县丞一员、驻劄石匣管理马匹廪给事务。应如所请。得上□日、依议。所设顺天府通判、着改为保定府通判、驻古北口、管驿站事。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张廷玉
  卷十八·赵一·佚名
  卷三·程俱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平闽纪卷之二·杨捷
  第二九六札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七一三--三·佚名
  明儒言行录卷七·沈佳
  卷十二·高士奇
  陈夷行传·刘昫
  陈尧佐传·脱脱
  张岳传·张廷玉
  卷五十九·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千金记目录·沈采

    第一齣 开宗第二齣 遇仙第三齣 省女第四齣 励兵第五齣 抱怨第六齣 推食第七齣 招集第八齣 受辱第九齣 宵征第十齣 投阃第十一齣 受骗第十二齣 入关第十三齣 会宴第十四齣 夜宴第十五齣 代谢第十六齣 

  • 七言巻三十七·洪迈

      七言  宫乌栖          赵嘏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长信宫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广陵城  红映髙台绿绕城

  • 古诗镜卷十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九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三 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湘东王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丹阳尹出为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鎭西将军侯景仄逆遣王僧辩讨诛之遂即位於江陵西魏见伐兵败出降为梁王詧

  • 卷三百三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皇荂曲邓林字楚材一字性之自号四清社友福清人年十五即以诗义魁乡校淳熈中登进士一时名公卿如周益公陈止斋晦翁朱子吕东莱俱引为交游尝伏阙三上书陈

  • 卷六十四 南燕录二·崔鸿

    慕容超 慕容超字祖明备德兄北海王纳之子也[纳一作汭]纳沈静深邃外讷内敏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与母公孙氏就弟备德家于张掖备德从坚南征留金刀辞母而去备德与燕王垂起兵于山东张掖太

  • 卷第二百七十七·胡三省

    后唐纪六〔起上章摄提格(庚寅),尽玄黓执徐(壬辰)六月,凡二年有奇。〕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元年〔(庚寅、九三○)是年二月方改元。〕1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先是董璋在东川,

  • ◎总统府闹鬼·李定夷

    总统府自由东厂胡同迁至南海后,常发现守卫兵士无故昏仆于地之情事。日前忽闻府中传说,某夜某处灯火辉煌,照耀俨如白昼。及遣人往视,则一无所有。于是府中人相传闹鬼,推测此鬼,非袁世凯厉气未散,有意作祟,即阳夏死义诸将士,在天

  • 第二七六移同治十年十一月初五日一一七○二--五·佚名

    台湾知府蒋,移知淡水分府周:台湾镇按临巡阅,理番厅备造屯番名册送查,至期听候点验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到 私记移文 印 福建台湾府印署台湾府正堂蒋为转移事。本年十月二十一日,蒙本道宪定札开:「本年

  • 一四二五 礼部右侍郎刘权之奏请自备资斧前赴文溯阁查检书籍折·佚名

    一四二五 礼部右侍郎刘权之奏请自备资斧前赴文溯阁查检书籍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校勘.刘权之与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礼部右侍郎臣刘权之跪奏,为奏明请旨事。窃臣于乾隆五十五年蒙派往盛京,详校四库

  • 一九四 拾遗戊·周作人

    读小说 小说我在小时候实在看了不少,虽则经书读得不多。本来看小说或者也不能算多,不过与经书比较起来,便显得要多出几倍,而且我的国文读通差不多全靠了看小说,经书实在并没有给了多少帮助,所以我对于耽读小说的事正是非感

  • 陆深传·张廷玉

    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刘瑾嫉妒翰林官高于自己,把他们均改为京外官,深也在内,为南京主事。瑾诛后,深复职,历任国子司业、祭酒,充经筵讲官。他奏请令阁臣不得改窜讲官所撰的经筵讲

  •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苏舆

      《春秋》曰“王正月”,《傳》曰:“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謂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翥和改正朔,易服色,製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於天也。王者受命而王,製此

  • 卷七·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七婺源江永撰饮食始为饮食考礼运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

  • 第四章 3·辜鸿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辜讲孔子说:“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爱憎分明。”辜解《中庸》里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东亚社会的基础就是:因为我们热爱父母,所以遵从他们的意愿。因为我们尊敬

  • 答佞篇第三三·王充

    【题解】本篇通过问答形式,回答了有关佞人,特别是如何识别佞人的诸多问题,故篇名曰“答佞”。王充认为佞人是些为了个人名利、玩弄权术、搞阴谋诡计的人。他们有为身为己、权欲熏心、迎合上意、阿谀奉承

  • 普陀洛迦新志卷三·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灵异门第三(共六十八条) 性具万法,不假外求。用遍恒沙,无劳力作。故毛端不妨现刹,尘里可以转轮。时劫任意短长,小大自由相入。本归性德,庸诩神奇。惟佛法只度有缘,众生贵乎善感。故金刚石上,来

  • 新的唯识论·太虚

      ──九年三月在杭州作 ──  一 新的唯识论发端  二 宇宙的人生的唯识论  三 分析的经验的观察的系统的唯识论  四 转化的变现的缘起的生活的唯识论  五 真理的实性的唯识论  六 悟了的解放的

  • 己酉被水纪闻·姚济

    《己酉被水纪闻》中记录的上海(松江)1849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逐日天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