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下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七下

死国

留赞【子平】 吕据 朱异 张悌【孙震沈莹】

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也少为郡吏与黄巾贼帅吴桓战手斩桓赞一足被创遂屈不伸然性壮烈好读兵书及三史每览古良将战攻之势辄对书独叹因呼诸亲近谓曰今天下扰乱英豪并起历观前世富贵非有常人而我屈躄在闾巷间存亡无以异今欲割引吾足幸不死而伸几复见用死则已矣亲戚皆难之有间赞乃以刀自割其筋流血滂沱闷絶良久家人惊怖遂引伸其足创愈良行如故凌统闻之请与相见甚奇之乃表荐赞遂被试用累有战功【谨案志无累字册府元龟有累字与此合】稍迁屯骑校尉时事得失每进规谏好直言孙权惮之诸葛恪攻东兴赞为前部合战先陷陈大败魏师迁左将军孙峻出淮南授赞节拜左护军未至夀春道路病发峻令赞将车重先还魏将蒋班以步骑四千追赞赞病困不能整陈知必败乃解曲盖印绶付弟子以归曰吾自为将破敌搴旗未尝负败今病困兵羸衆寡不敌汝速去俱死无益於国适所以快敌尔弟子不肯受拔刀欲斫之乃去初赞为将临敌必先被髪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应之毕乃进战战无不克及败叹曰吾战有常术今病困若此命也遂被害时年七十三二子略平略为大将有父风平累迁左将军孙皓之游华里平与右丞相万彧右大司马丁奉谋曰若至华里不归社稷事重不得不自还皓颇闻之以彧等旧臣隐忍不发凤凰元年冬皓因会以毒酒饮彧传酒人私减之又饮平平觉之服他药以解得不死彧归自杀皓徙其子弟於庐陵平忧懑月余亦卒

吕据字世议大司马范之子也以父任为郎後范寝疾拜副军校尉佐领军事范卒迁安军中郎将数讨山贼诸深恶剧地所击皆破随太常潘濬讨五谿复有功朱然攻樊据与朱异破城外围还拜偏将军入补马闲右部督迁越骑校尉太元元年大风江水溢流渐淹城门权使视水独见据使人取大船以备害权嘉之拜荡魏将军权寝疾以据为太子右部督太子立拜右将军魏军出东兴据赴讨有功明年孙峻杀诸葛恪迁据为骠骑将军平西宫事五凤二年假节与峻等袭寿春还遇魏将曹珍破之於高亭太平元年帅师侵魏未及淮闻孙峻死以从弟綝自代据大怒引军还欲废綝綝闻之使中书奉诏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据又遣从兄宪以都下兵逆据於江都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

朱异字季文前将军桓之子也张惇子纯与张俨及异俱以童子有隽才往见骠骑将军朱据据闻三人名欲试之告曰老鄙相闻饥渇甚矣夫騕?以迅骤为功鹰隼以轻疾为妙其为吾各赋一物然後乃坐俨乃赋犬曰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卢宋鹊书名竹帛纯赋席曰席以冬设簟为夏施揖让而坐君子攸宜异赋弩曰南岳之干锺山之铜应机命中获隼高墉三人各随其目所见而赋之皆成而後坐据大欢悦尤奇赏异以父任为郎後拜骑都尉代桓领兵赤乌四年随朱然攻魏樊城建计破其外围还拜偏将军魏庐江太守文钦营住六安多设屯砦置诸道要以招诱亡叛为边寇害异乃身率其部二千人掩破钦七屯斩首数百迁扬武将军权与论攻战辞对称意权谓朱据曰本知季文懀【原注乌快反 谨案懀今志作狯毛本及通志俱作懀与此合】定见之复过所闻十三年文钦诈降密书与异欲令自迎异表呈钦书因陈其伪不可便迎权诏曰方今北土未一钦云欲归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尔乃遣吕据督二万人与异并力至北界钦果不降建兴元年迁镇南将军是岁魏遣胡遵诸葛诞等出东兴异督水军攻浮桥坏之大破魏军异又随诸葛恪围新城城既不拔异等皆言宜速还恪以书晓异异投书於地曰不用我计而用傒子言【谨案陈志作侯子言】恪大怒立夺其兵遂废还建业太平二年假节为大都督救寿春围不解还军孙綝要异相见将往陆抗止之异曰子通家人尔当何所疑乎遂往綝使力士於坐上取之异曰我吴国忠臣有何罪乎乃拉杀之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也少有名理以风节自负孙休时为屯骑校尉魏大举寇汉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於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事乎【谨案事字志作争地】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仗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驱驰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政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推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能若是乎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羣情服矣奸计定矣今汉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於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昔楚劔利而秦昭惧孟明用而晋人忧【原注史记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左氏传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於民赵成子言於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彼之得志固我之大患也吴人笑其言而魏果并汉孙皓末年以悌为丞相晋人大举来伐所向克捷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帅衆三万渡江逆战至牛渚沈莹曰晋治水军於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衆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莫能御也?之水军必至于此宜畜衆力待来与之一战若幸一胜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逆战胜不可必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至此衆心骇惧不可复整今渡江决战若其丧败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若其克捷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若如子计恐士衆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遂率衆济江逆战围王浑部将张乔于杨荷乔闭栅请降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属以救兵未至力少不敌故伪降以缓我尔若全之必为後患悌不从抚之而进与扬州刺史周浚结陈相对莹率丹阳鋭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莹引退其衆乱晋将薛胜蒋班因其乱而乘之师遂溃张乔自後击之大败吴师于板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曰天下存亡【谨案天下上志注有且夫二字疑衍】自有大数岂卿一人所支【谨案支陈志作知通监作支与此合】奈何故自取死悌垂泣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以身殉国复何遁邪靓再三牵之不动乃流涕去行百余步顾之已为晋军所杀孙震沈莹等皆死吴人大震【谨案孙皓传注引襄阳记载此事无孙震二字此传用襄阳记而末云孙震沈莹等皆死盖兼据于宝晋纪而偶遗其上文之护军孙震一句耳】

议曰留赞鸷猛壮烈万人敌也其剚刃信足与云长之刮骨何以异哉心有主而不动视疾痛死生若无与於已者壮士之勇也况复得其死哉平与彧奉谓社稷为重有大臣之节矣吕据朱异杰出将门仗钺征镇益固堂构克隆国栋不幸而为贼臣枉害若据之讨贼不克不为叛臣慨然自裁志烈盛矣昔纣虐其臣莫不离心至於倒戈流血漂杵而导武王诛纣孙皓之虐浮于纣而张悌诸人不以为仇益严君臣之义挥刃赴敌畀之一死呜呼仁哉观悌之勉诸将谓同死社稷无所复恨至於诮诸葛靓靓再三牵之不动贞心义节虽与日月争光金石争坚可也

赞曰名义国闲命轻道重白刃何有丹心弗动壮哉诸臣谈笑就死大节巉天烈闻不已

 

猜你喜欢
  恭帝纪·薛居正
  卷二十六 志一·赵尔巽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乾隆
  卷第十一·徐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四十二·萧常
  第十四卷 清举人 (五)·缪荃孙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一·佚名
  苏逢吉传·薛居正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佚名
  兵二○·徐松
  乐二·徐松
  钦定南廵盛典卷八十二·高晋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四·高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昪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卒,年八十六,谥康节。《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 李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贤(653— 684): 即章怀太子,名明允,唐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曾召集张大安、刘讷言等,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 被迫自杀,年三十二岁。 《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

  • 茯苓仙傳奇·许善长

    清 玉泉樵子 填詞序神仙,遊戲者也。神仙而至麻姑,則尤神仙之遊戲者也;傳奇,遊戲者也。傳奇而傳麻姑,則尤傳奇之遊戲者也。雖然,事不奇不傳,傳奇而筆不奇,則又無可傳。為麻姑爪而癢處難搔,為方平鞭而疼處易著。噫!傳之難,奇之難

  • 卷五·连横

    疆域志光绪十一年秋七月初八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旨下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六部、九卿会同各省督抚议奏。九月初五日,军机大臣醇亲王奕譞等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诏曰可。十二年春三月,又诏曰:『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王祎

    唐武宗皇帝防昌六年春三月帝改名炎不豫左神防中尉马元贽立光王怡爲皇太叔甲子帝崩于大明宫太叔即皇帝位改名忱【以新纪修】解题曰韦昭度续皇王寳运录宣宗宪皇第四子早【本文作便】合绍位乃与侄文宗文宗崩武皇虑有他谋

  • 卷之二十六·佚名

    成化二年二月癸酉朔重脩阙里孔子庙成 上制文以纪其成曰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不可一日无焉何也盖孔子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载于六经者是已孔子从而明之以诏后世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使天不生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后世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梁本)·佚名

     天启四年冬十月熹宗旧纪是月壬午朔亲享太庙大学士魏广微后至魏大中劾以不敬广微求去温旨慰留广微遂于魏忠贤 媒孽之卒成乙丑丙寅之狱 启祯两朝剥复录是月阁臣魏广微失仪被纠广微以认宗通内自称为侄遂怙势偃蹇会初

  • 第三二一呈道光二十年三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一·佚名

    庄正黄绍坤因老病,呈请淡水分府准予退办具呈状人黄绍坤年七十三岁系乌树林、石岗仔庄人离城三十五里为恳准怜赐退办,以免误公事。缘道光年间,奉前宪李(注一),谕给坤充当乌树林、石岗仔庄庄正,历来办公谨

  • 冯道根传·李延寿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郡赞阝县人。少年丧父,家贫,给人作帮工以奉养母亲。在外面得到好吃的东西,从不自己先吃,一定要赶紧拿回家来送给母亲。十三岁时,以孝行闻名。郡里征召他作主簿,他不去,说:“我应当封侯享受祭祀,怎么能作个小小

  • 魏玄同传·刘昫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他中举进士,后长时任司列大夫。因与上官仪文章唱和而受牵连,流配岭外。上元初年赦免回京,工部尚书刘审礼推荐他,称赞他有时务之才,拜岐州长史,直升迁到吏部侍郎。魏玄同因自己担当了选拔人才的职责,担心不

  • 耶律韩留传·脱脱

    耶律韩留,字速宁,仲父隋国王之后。富于明睿的识见,坚持躬行仁义,行为举止严肃稳重,擅长做诗。统和年间,被征召暂摄御院通进。开泰三年(1014),渐升为乌古敌烈部都监,不久知详稳事。敌烈部反叛,韩留率宫分军,随从枢密使耶律世良讨

  • 卷七·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七宋 林虙 编西汉七昭帝【十五】勿收赈贷诏【始元二年八月】往年灾害多今年麦伤所赈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今年田租诏民勿出马【四年七月】比嵗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

  • 卷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二选举考方伎宋宁宗嘉定四年诏太史局生必俟试中方得转补【臣】等谨按自大观四年以算学士归之太史局淳元年春聚局生子弟试历算崇天宣明太衍三经取其通习者五年以纪元历试九年以统元

  • 卷六名例律·窦仪

    【七门】律条十三并疏敕条一起请条一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有罪相容隐官户奴婢犯罪化外人相犯断罪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举重明轻杂条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谓非应累者唯具条

  • 论语卷六·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先进第十一〈此篇多评弟子贤否凡二十五章胡氏曰此篇记闵子骞言行者四而其一直称闵子疑闵氏门人所记也〉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程

  • 卷第一·丈雪通醉

    续藏经 锦江禅灯 清 通醉辑 锦江禅灯卷第一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四祖下第六世(旁出) 金陵牛头山智威法嗣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 彭州陈氏子。唐乾元初。往舒州天柱山创寺。永泰元年赐额。僧问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溥

    诗文总集。一百十八卷。明张溥编纂。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崇祯间进士,授庶吉士,崇祯二年(1629)组织当地名士,创立复社,这个社团在反对阉党和抗清斗争中起过作用。唐以前作者别集至明末只存不到三十家,

  • 佩韦斋集·俞德邻

    诗文别集。南宋俞德邻撰。二十卷。德邻字宗大,号太玉山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遁迹以终。有《佩韦斋文集》、《佩韦斋辑闻》。此集收诗凡三百八十二首,杂文百四十二篇。其诗以怀古、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