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两汉诏令卷七

宋 林虙 编

西汉七

昭帝【十五】

勿收赈贷诏【始元二年八月】

往年灾害多今年麦伤所赈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今年田租

诏民勿出马【四年七月】

比嵗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

举贤良文学诏【五年六月】

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赐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立钩町王诏【六年七月】

钩町侯毋波率其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其立毋波为钩町王【毋一作亡】大鸿胪广明将率有功赐爵闗内侯食邑

赐遗韩福等诏【元鳯元年三月】

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行道舍传舍县次具酒肉食从者及马长吏以时存问常以嵗八月赐羊一头酒二防不幸死者赐复衾一祠以中牢【一云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被一袭】

封杜延年等诏【十月】

左将军安阳侯桀骠骑将军桑乐侯安御史大夫羊比数以邪枉干辅政大将军不听而怀怨望与燕王通谋置驿往来相约结燕王遣寿西长孙纵之等赂遗长公主丁外人谒者杜延年大将军长史公孙遗等交通私书共谋令长公主置酒伏兵杀大将军徴立燕王为天子大逆无道故稻田使者燕仓先发觉以告大司农敞敞告谏大夫延年延年以闻丞相徴事任宫手捕斩桀丞相少史王寿诱将安入府门皆巳伏诛吏民得以安封延年仓宫寿皆为列侯

赐燕王玺书

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絶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樊郦曹灌携釰摧锋从高皇帝恳菑除害耘鉏海内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赏不过封侯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赦燕太子等诏【十月】

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今乃与长公主及左将军桀等谋危宗庙王及齐王皆自伏辜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与燕王上官桀等谋反父母同产当坐者皆免为庶人其吏为桀等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除其罪

毋敛马口钱诏【二年六月】

朕闵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三辅太常得以叔粟当赋

诏毋漕【三年正月】

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朕虚仓廪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毋漕三年以前所振贷非丞相御史所请边郡受牛者勿收责

封范明友等诏【四年四月】

度辽将军明友前以羌骑校尉将羌王侯君长以下击益州反虏后复率击武都反氐今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其封明友为平陵侯

封傅介子诏【元鳯四年五月】

楼兰王安归常为匈奴间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人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戸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封张安世诏【六年十一月】

右将军光禄勲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叔粟当赋诏

夫谷贱伤农今三辅太常谷减贱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

减口赋诏【元年二月】

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

两汉诏令卷七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范晔
  卷三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七·脱脱
  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四十八·赵尔巽
  卷一百七十一·毕沅
  卷五前赵录五·崔鸿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原序·岳珂
  陈杞世家第六·司马迁
  冯翊太妃郑氏传·李延寿
  李杲传·宋濂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五·高晋
  程霖生·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曲谱卷四·王奕清

    【北越调商调商角调般】越调【涉调其音淘写】鬭鹌鹑【令笑与中吕】王伯成【不同】酒力禁持【散】诗魔唤起【套】紫燕喧喧【韵】黄莺呖呖【韵】红杏香中【句】绿杨影里【韵】丽日迟【句】节序催【韵】柳线摇金【韵】桃

  • 卷二百四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八】华岳热中呈楚南僧炎帝执鞭驱赤龙火车万乗烧长空长空万里俱蕴隆流金烁石天地同我来亭亭日当午欲避骄旸竟无所愿求一洒杨栁枝化作东

  • 卷十八·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十八元结结字次山瀼州人少不羁年十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礼部侍郎阳浚见其文曰一第慁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果擢上第后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结于肃宗上时议三篇帝悦擢右金吾兵曹

  • 提要·金涓

    (臣)等谨案青村遗稿一卷元金涓撰涓字徳原义乌人本姓刘先世避钱武肃王镠嫌名改姓金受业许谦之门复从黄溍游宋濓王祎皆其同学也累辞荐辟教授青村着有文集四十卷明初已佚是编乃其六世孙魁七世孙江等搜罗散逸缀辑而成诗格清

  • 卷三十三 淳化三年(壬辰,992)·李焘

      起太宗淳化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申朔【一】,朝元殿受朝畢,改服通天冠、絳紗袍,復升坐,受羣臣上壽,酒三行,用雅樂,宮懸、登歌。罷大明殿上壽之禮。   諸道貢舉人萬七千三百,皆集闕下。辛丑,命翰林學士承旨蘇

  • 东都事略卷八十二·王称

    列传六十五  蔡挺字子正应天府宋城人也其兄抗字子直登进士甲科补太平州推官平江军节度掌书记颍川郡王伴读英宗在藩邸器重之请于濮安懿王愿得与游每见抗衣冠尽礼义兼师友再迁太常博士通判秦州为袐阁校理知苏州徙广南

  • 第一卷·况周颐

    举止安详,攸关福泽。常熟翁文端未达时,家贫乡居,偶与二三父老为叶子戏,适雨着钉鞋,竟夕坐博。验其履印,曾不一移。南皮张文襄督江鄂日,士有呈赠诗文者,当时未即阅看。俟其人来谒,寒暄毕,辄命侍者取出,即于座间从容展诵,自首至末,一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天启元年二月癸卯朔命翰林院编修刘鸿训礼科都给事中杨道寅颁诏朝鲜○陈槐王昇争认皇亲悬案未结刑部尚书黄克缵以二家所供 圣母年岁不同月日亦异开具上闻言 皇上往时宫中称觞必有一定年月日时此足以定之矣 上以陈槐

  • 卷二十五·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五 唐 司马贞 撰 匈奴列传第五十二 曰淳维【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衆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

  • 闲谈笔记·徐一士

    清季教官所撰笔记,上期既述《瓜棚闲话》,兹即继以《闲谈笔记》。《闲谈笔记》,一册,凡四卷,米脂高照煦撰,北京斌兴书局印。其《自序》云:“予懒学好谈,且好取人之谈复对人谈,更好取人之谈不择人而辄复与谈。今年六十矣,愈

  • 卷四·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甲申(一六四四)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淮南雨黄沙,大风蔽日。当涂有星陨;清源门内刘姓家陨火十余处如白昼,异鸟来作恨声,俗谓之「恨虎」。明年,当涂城被屠,焚烧过半,是其验也。四川日月无光,赤如血;人仰视

  • 曲靖土司传·张廷玉

    曲靖,是隋朝时恭州和协州之地。唐朝设置南宁州,将恭州改为曲州,将协州分开设置靖州。元朝至元初年,设置磨弥部万户,后来改为曲靖路宣慰司。洪武十四年(1381),征南将军攻下云南,元朝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帅张麟、行省平章刘辉等人

  • 卷二十七·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七 嘉礼十一 亲王纳妃 总序 亲王纳妃之礼自汉以上不着其仪汉高后时始定诸王聘礼南齐武帝以昏礼奢贵敕诸王纳妃依礼上枣栗腶修其余衣物停省而其仪文不备唐皇

  • 谢短篇第三六·王充

    【题解】本篇篇名叫“谢短”,就是把“文吏”与“儒生”的短处告诉人们。在当时,儒生“自谓通大道(先王之道)”,“能说一经”,看不起文吏;而文吏“自谓知官事,晓薄书”,也瞧不起儒生。王充则认为,他们是在不同职

  • 卷十三·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十三   宋 时澜 撰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此篇傅说告高宗以圣学之工夫

  • 卷二·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二桞州府知府范家相撰总论下荀子古儒者之名盛于始而替于后者在汉莫如扬防在周莫如苟子实则荀非扬比也古礼多传于荀如劝学三年问等篇几于有大醇而无小疵矣而传诗之功尤莫大于圣门鲁申公少从楚元王事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九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九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菩萨所集见揵度第十一若诸法是彼法因缘。颇有时彼法当言非彼法因缘耶。或作是说。犹如彼法未生。尔时彼法非因缘。或作是说。以事因缘故。因及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大悲妙云禅师语录序妙云雄禅师语录目次序启传卷一上堂小参示众卷二上堂小参示众卷三拈古卷四颂古法语行实卷五机缘联芳像赞垂问卷六诗偈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