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一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四

高宏图 姜曰广

高宏图姜曰广

高宏图字研之,胶州人。万历庚戌(一六一○)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天启元年(一六二一),陈时政八患,并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寻与同官张慎言交章论救贾继春;忤旨,停俸。出按陕西,诛奸民扇乱者,吏治澄清。因题荐属吏为南星所纠,心衔之。是时,东林齐、楚、宣、浙之党互相诋诽,宏图无所附丽。及杨涟、魏大中之狱起,乃上疏力诋南星,微言忠贤过当。且引汉元帝乘船事,又谏毋出东郊。而魏忠贤方导游幸,矫旨以抗沮切责之;名以此高。既乃乞归,令闲住。

思宗即位,起故官,擢太仆少卿。逾年,迁左佥都御史,转左副都御史,晋工部右侍郎。时中官张彝宪受敕总户、工二部事;宏图耻与并坐,七疏争之,不得。乃于彝宪到任前两日,髹公坐椅桌以不干之漆;彝宪不得已,于川堂后座,无陪侍。宏图遂罢。

家居十年不起,言者交荐。帝闻其佐胶州城守功,召至阙,谘以时事;补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

十七年(一六四四)贼犯阙,史可法谋勤王,宏图转刍粟浮江入淮以济。师方发,而北都凶问至。南都大臣议所立,可法谓非英主不足以定乱,宏图与姜曰广、吕大器佐之。会福王称号,以宏图物望所属,改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可法并入直。宏图因请移跸中都,进山东,以示大举讨贼。疏陈新政八事:一、宣义问,请声逆贼之罪,鼓发忠义;一、勤圣学,请不俟释服,日御经筵;一、设记注,请召词臣入侍,日记言动;一、睦亲藩,请如先朝践极故事,遣官赍玺书慰问;一、议庙祀,请权祔列圣神主于奉先殿,仍于孝陵侧望祀列圣山陵一、严章奏,请禁奸宄小人借端脱罪;一、收人心,请蠲江北、河南、山东田租,勿使贼徒借口;一、择诏使,请遣官招谕朝鲜,示牵制之势。并褒纳焉。

未几,廷议起废,张慎言举吴甡、郑三俊;马士英党诚意伯刘孔昭率诸勋臣叱慎言于朝,目为奸邪,声振殿陛。宏图曰:『文武各有所司,即文臣中各部不得侵吏部之权,武臣何得越职相争?且甡与三俊三朝遗老,清望在人;孔昭妄思侵害,非其党者目为奸臣。忝在政府,宸陛之严化为讼庭,愧死无地。乞赐斥罢』!不许。既而士英疏荐阮大铖,宏图持之。士英曰:『我既犯人言,岂敢相累』!因自拟旨,命假冠带来京陛见。大铖既见,疏陈江防要害,娓娓可听。将退,士英奏曰:『大铖名在丹书,非其罪也,人诬之耳』!大铖因奏向日冤陷状,引宏图为证;以宏图素不附东林,必不忌己也。宏图曰:『大铖顷者陈说兵事,臣不知兵,无所参驳。若其起用,关系非细。昔崔、魏乱政,风教堕地。先帝首锄大恶,定「逆案」一书以遏群邪;大铖与焉。臣不知其果知兵与否,但以先帝明鉴,岂容擅改。即如士英奏,乞下群臣集议,以彰公论;则大铖用亦光明』。士英愤然曰:『臣荐大铖,非受贿也,何不光明之有』!宏图曰:『何必受贿。但一付廷议,国人皆曰「贤」,用之可也』。出即具疏乞罢;上慰留之。而大铖卒起为兵部侍郎,宏图则渐不安其位矣。

左懋第之北使也,宏图奏事宜曰:『一、山陵宜选日改葬。闻梓宫今葬田贵妃墓,应在天寿山特立陵寝。一、分地不得侵及关内。一、岁币宜量增十之三。一、国书宜如古可汗之称。一、使礼宜遵「会典」,不应屈膝以致辱命』。后议简用中官督畿辅、浙、闽粮饷,复设东厂;宏图皆力争之。已用中旨传升户部侍郎张有誉为尚书;宏图谓其端不可开,封还诏书。又请召还史可法入直。士英愈怒,矫旨切责;因力求去。秋八月,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后至,进太子太保。冬十月,致仕。宏图在阁,士英尚不敢肆;及其去,遂无忌。

时山东已失,宏图无家可归;挈一少子至吴。久之,入浙居绍兴;人乞一面不可得,日惟一餐祈死。既闻芜湖败,刘宗周、熊汝霖议发罗木营兵奉潞藩拒守。宏图叹曰:『天之丧明,若穑夫,徒苦江东父老,复何益!吾筹之熟矣』。乃托其子于门客海昌谈迁携之去,绝粒死。浙东监国,赠太师,谥「文忠」。我朝赐专谥,曰「忠直」。

姜曰广字居之,新建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出使朝鲜,不携一钱归;朝鲜人为之立碑。还,陈海国情形有裨军国者八事。明年,魏忠贤柄国,以东林削籍。崇祯初,起右中允;积官至吏部右侍郎。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寺卿;引疾去。后以荐,擢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弘光帝之立也,廷推阁臣,以曰广曾有异议不用。既词臣,以王铎、陈子壮、黄道周名上,而曰广居首;乃改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宏图协心辅政,将以次渐引正人;而马士英锐意欲用阮大铖,曰广力沮之,为所疾。因抗疏乞休曰:『前者文武纷竞,自渐无术调和;近而「逆案」掀翻,又愧无能寝息。遂使先帝十七年之定力顿付逝波,皇上数日前之精神竟同反汗。梓宫未冷,增龙驭之凄凉;制墨未干,贼四方之观听。惜哉维新,遂有此举!但恐忠臣裹足,志士灰心。臣遭遇圣明,备员政府,不能扶危持颠,有负生平。必待群言交责,始求罢斥,良亦晚矣。夫祖宗会推之典,行之万世者也;昨日大铖之起,竟出内传。夫斜封墨敕种种覆辙,史册昭然。臣观先帝之善政虽多,而以坚持「逆案」为盛美;先帝之害政间有,而以频出口宣为乱阶。用阁臣以内传,用部臣、勋臣以内传,选大将、选言官以内传。所得阁臣,则淫贪巧猾之周延儒、逢君朘民、奸险刻毒之温体仁、杨嗣昌,偷生从贼之魏藻德;所得部臣,则阴邪贪狡之王永朘民、奸险刻毒之温体仁、杨嗣昌,偷生从贼之魏藻德;所得部臣,则阴邪贪狡之王永光、陈新甲;所得勋臣,则力沮南迁、尽撤守御狂稺之李国桢;所得大将,则纨绔支离之王朴、倪宠辈;所得言官,则贪横无赖之史■〈范上土下〉、陈启新。凡此皆力排众议,简自中旨者也,其后效亦可睹矣。陛下亦知内传之故乎?总缘鄙夫热心仕进,一见摈于公论,遂乞哀于内廷;见其可悯之状、听其一面之词,不能无动者,亦人情也。而外廷口谈清议之人,亦有贪婪败类之事;授之口实,得以反唇。而内廷攻之者,尽皆如此也。间其事情密闻于上及得上之意旨,则又转而授之。于是别创新法,令之面试平台,祗须一语投机也。夫立谈取官,同登场之戏剧;下殿意得,类赢胜之贩夫:天下事从此不可为矣。臣昔痛心此事,亦于讲义敷陈。小人何知,求进而已。阴夺会推之柄,阳避中旨之名;此岂可为训哉!先帝一误,皇上岂堪再误!天威在上,密勿深严,臣安得事事争之。但愿深宫有暇,时取「大学衍义」、「资治通鉴」视之:周宣、汉光何以复还前烈、晋元,宋高何以终狃偏安?武侯之出师,何惓惓于亲君子、远小人?李纲之御敌,何切切以信君子、勿比小人?必能发圣心之天明、破邪说于先觉,然后国耻可得雪,中兴可得期也。臣待罪纶扉,朝廷未肃、风俗未醇。兵民之危疑未解、江河之备御全疏,半壁东南有同幕燕,就死无地;终夜拊膺,而责臣者丛至矣。苟好尽言,终蹈不测之祸;聊取充位,又来鲜耻之讥。郁郁居此,臣今诚病,恐他日求病而死亦不可得耳』。疏入,上温旨慰留。而士英、大铖大愠,阴嗾朱国■〈弼,丙代百〉、刘孔昭以诽谤先帝、诬蔑忠臣李国桢为辞,交章攻之。时议复设厂卫,曰广力持不可;言『缉事不除,宗社且不可知,何厂之有』!会苏松巡抚祁彪佳亦上疏力谏,曰广拟旨俞之,且具疏力争;上改命五城御史察访。士英念曰广不去,己终不得肆志;乃使大铖为疏,令宗室朱统■〈金类〉上之,言『从贼之辈,皆曰广私人。定策时,又怀异志;不可为相』!旋又劾曰广五大罪,词甚丑秽。疏不由通政司上,礼科袁彭年、通政使刘士桢纠之;俱不问。

曰广被诬蔑,求罢益力。以太后至,加太子太保;至九月,得请。陛辞日,上御殿,群臣陪列;曰广曰:『微臣触忤权奸,自应万死。圣恩广大,犹许归田』。士英勃然曰:『我为权奸,汝且老而贼矣』!即叩头言:『从满朝异议中拥戴皇上,愿以犬马余生归老贵阳,避贤路。如陛下留臣,臣亦但多一死』。曰广叱之曰:『拥戴是人臣居功地邪』!士英曰:『汝谋立潞藩,功安在』?上温语解之。既出,复于朝门相诟骂。曰广骨鲠廉介,有古大臣风;扼于奸邪,土论惜之。

南京亡后二年,而降将金声桓偕其党王得仁以南昌叛我大清,归永历帝。曰广方家居,声桓、得仁以其人望也,奉为盟主,资号召。曰广书生,不知兵。我大清兵之围南昌也,声桓撤赣围援之。得仁将以所部趋九江为犄角势,曰广檄召之;得仁谓『弃要害、入孤城,譬猛虎陷坑阱耳』。曰广不听,一日夜檄数十至;得仁不得已,还南昌。既粮尽援绝,声桓日责曰广遣客出城号召;客胡澹辞不行,而殷国桢等被执死,遂坐困。初,曰广将应金、王而出也,使人邀隐士汉儒裔与俱;裔力辞。既受事,又邀致之,乃入谒;曰广问『事当若何』?不答。固问之;则曰:『明之所以失天下者,非左与闯邪?金则左孽、王乃闯枝,公与侯安所授之哉!十月间,年号两易;名虽归明,实叛清耳。今擅除爵,杀人、筦刑权。若明有主而不待命,是僭也;不奉隆、永而为之,是伪也。僭与伪,「春秋」所不许。而公与之同事,后世且以公为何如人!今两人内相猜忌,公能亲于建武之与豫国乎?能则揽其兵柄,退称旧辅,缟素待罪,以告天下。令其惭而听我,竭心力为之;不济则死。不能,则引身而退,归耕浠水之阳,毋从叛乱。夫人居美名,天道所恶也』。曰广沈吟无以答。后在围城中徘徊太息,思其言而悔不能用也。永历三年(一六四九)正月戊寅(十九日),城溃;声桓、得仁自杀。曰广作绝命歌六章,投契家池死一家从死三十余人。我朝赐专谥,曰「忠确」。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李延寿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刘昫
  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五·赵尔巽
  卷二百十三·毕沅
  第七十九回 目断乡关伟人又殁 衅开府院政客交争·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徐乾学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罗惇曧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五·佚名
  今献备遗卷四十二·项笃寿
  第一○九卷 方 外·缪荃孙
  卷三十·佚名
  卷九·黄训
  卷五十一·佚名
  卷之十四·佚名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驹·唐圭璋

      驹字子苍,仁寿人,徙汝州(今河南临汝)。政和二年(1112)召试,赐进士,除秘书省正字,累迁至中书舍人。宣和六年(1124),坐为元祐曲学,对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五年(1135),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卒。有陵阳集。   念奴

  • ◆吴宗师全节(看云集)·顾嗣立

    全节,字成季,号闲闲,饶州安仁人。世居寿枥山,有醴泉灵芝之瑞。生时丹光满室,七月能言,父梦神告曰:高仙托体尘中,不能留也。年十三,学道龙虎山,元世祖定江南,侍其师张留孙入见,命留禁近,赐号上卿。元贞初,制授冲素崇道法师南岳题点,寻

  • 卷九·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九     宋 吕本中 撰秋夜行 八月九月啼寒螿十月北风天雨霜客游无聊思故乡乡书不来空断肠鸿飞何为满夕阳举头揽取明月光置我堂上方天牀满酌玉杯碧淋浪唤取姮娥来共尝人间欢乐夀命长不

  • 卷五·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五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踰淮集【起甲子四月尽一年】甲子夏游学京师始渡淮而北客有赋涉淮以壮余行色者敬谢之曰君不闻橘踰淮且化为枳乎余方虞余之失其橘性而与枳为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年秋七月按是月壬寅朔癸卯武义大夫合门宣赞舍人马秦为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张俊之得宿州也从政郎权蕲县于跃杀敌之在邑中者率其民来归诏跃改右宣教郎知县事于跃事以林待聘外制集所书附入 是日湖北京

  • 第十七回 发寻阳出师问罪 克建康枭恶锄奸·蔡东藩

      却说徐湛之趋入北户,正拟开门逃生,那背后已有乱兵追到,立被杀死。江湛夜直上省,早起闻喧噪声,料知有变,喟然叹道:“不用王僧绰言,乃竟至此!”遂避匿小屋中,亦被乱兵搜捕,结果性命。左细仗主广威将军卜天与,不暇被甲,执刀持弓,

  • 第八十二回 托公民捣乱众议院 请改制哗聚督军团·蔡东藩

      却说黎政府接到川电,才知刘存厚拥兵自逞,不服命令,只好变软为刚,将他免职示惩,随即下令云:  前因川、滇两军在成都省城冲突,叠由院部电饬双方停止争斗,兹据戴兼督电称,刘存厚于中央停止争斗之命,置若罔闻,仍攻督署等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嘉靖十七年六月壬寅朔 上谕礼部曰朕恭备 祖宗一代之制命建 慈庆宫为 太皇太后居 慈宁宫为 皇太后居今上有次弟以 慈宁奉 圣母章圣皇太后以 慈庆奉 皇伯母昭圣皇太后一应供帐悉取给内府如 祖宗例行○乙巳○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杨士奇

    宣德四年六月丙子朔○丁丑初宁王权奏镇国将军以下不应有品级郡君仪宾应服麒麟玉带 上既引 太祖皇帝所定礼仪复书喻之至是权自知非是具奏深陈悔过之诚 上复权书曰向者所喻必出一时匆促不及考究长史又不能以礼开说今叔

  • ◎手足几成伉俪·李定夷

    广东省广宁麦辛,与族兄在腰古开设泥水店,聘就腰古罗明福女为室。吉日,新妇于拜席时,熟视新郎,忽失声大哭。宾客骇然良久,乃谓新郎云:“尔非我胞兄亚辛耶?”辛亦愕然,谛视新妇,确为伊妹亚冬。冬即脱去大红服装,宣布伊系于六岁时被

  • 卷七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

  • 咸阳王元禧传·李延寿

    咸阳王元禧字思永,太和九年(485)所封,并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等职。文明皇后要皇子皇孙们到安静的地方设立学校就读,选派具有忠信品德而又博闻多识的学者给他们当老师,以培养成才。孝文帝让他的几个弟弟掌管京都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二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皇太后丧礼正统七年诚孝皇太后丧礼遗诏丧服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同皇帝成服三日後即听政天地宗庙社稷及百神之祀皆勿停宗室诸王但遣官进香不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三·吴楚材

    唐纪代宗皇帝纲 己未,十四年,春正月,以李泌为澧州刺史。目 常衮言于上曰:&ldquo;陛下久欲用李泌,昔汉宣帝欲用人为公卿,必先试理人,请且以为刺史,使周知人间利病,俟报政而用之。&rdquo;纲 二月,田承嗣卒。目 以其侄悦为魏博

  • 雷虚篇第二十三·王充

    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也,谓之〔有〕阴过,饮食人以不洁净,天怒,击而杀之。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世无愚智,莫谓不然。推人道以论之,虚妄

  • 目录·罗汝芳

    耿定向:题近溪子明道录胡僖:叙近溪罗先生明道录郭斗:刻近溪罗先生明道录卷一古本《大学》通解《中庸》通解《大学》宗旨《大学》&ldquo;止至善&rdquo;解论《大学》无分经、传《大学》与&ldquo;礼&rdquo;的关系&ldquo;至

  • 卷第二十六·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六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绪分遍品之二相续缘业缘。或相续缘是业缘。或相续缘非业缘。何谓相续缘是业缘。若法增长至生第三是业生业。是名相续缘是业缘。何谓相续缘非业缘。若法增

  •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上·居顶

    卷第一大鉴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禅师法嗣一十六人汾阳善昭禅师 叶县归省禅师神鼎洪諲禅师 谷隐蕴聪禅师广慧元琏禅师 三交智嵩禅师铁佛智嵩禅师 首山怀志禅师仁王处评禅师 智门迥罕禅师鹿门慧昭山主 丞相王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