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苏省通志稿》例言

一、现拟纂辑江苏通志,分二十二门:曰大事、曰方域、曰都水、曰建置、曰民政、曰礼俗、曰度支、曰货殖、曰职官、曰选举、曰文化、曰武备、曰司法、曰邮传、曰经籍、曰古迹、曰金石、曰邦交、曰宗教、曰人物、曰列女、曰灾异。

一、大事志。仿于阮文达广东通志之前事略,其后江西通志等皆因之,吉林通志则更名曰大事志。实则志与史相表里,前事略等,即如一省之本纪。今拟仿吉林诸志之名,曰大事志。几历代立国建都置州郡方镇按抚制置司行省及督抚部院等,一应关国家盛表系生民休戚者皆入之,是为全书之纲领。如尹氏江南通志之诏谕一门,可节录入大事志。山西通志大事记如代魏、北汉建都山西,方域即以之纪年,此亦仿之。

一、方域志。尹氏江南通志原名舆地志,今拟改名。地图为先,疆域次之,沿革星野分类以及山脉列此。新旧地志有者皆列,水道则入都水。

一、都水志。江苏黄河、淮河、运河、江圩、海塘各工,甲于各省。咸丰以后,黄河北行,而郑工之决,南方仍受其累。若仪名以河渠沟洫,不能包括江海各工,今拟名都水志。凡堵筑堤堰闸坝圩塘各工涉河淮江海运河者,皆以类分录。其他小水治绩,则入水利,如疏浚等。几见史志及明清会典,新旧省府州厅县志者,均皆酌录。

一、建置志。城池公署以逮局所关卡津梁,一代所先。坛庙之属,以存禋祀。清代列者,则入于此,几新旧志有者皆录。历代止有官署,清代则往往设立局所,多出官署之外,皆有任务,自不宜略。

一、民政志。历代史志无民政一门,宋徐氏天麟两汉会要始立民政一门,清龙氏文彬明会要因之,近代新疆志亦立民政一门。民为邦本,自宜专列,凡户口、徭役、自治、警察、保甲、团练、赈恤、救济、禁诫,如禁缠足、禁溺女、禁罂粟之类,皆备录之。乡镇有表,并以附焉。

一、礼俗志。江南通志风俗附亍舆地,近方志多立礼俗专门,今拟仿之,立礼俗志。凡总论礼俗及冠婚丧祭,皆采辑各志,一一缀录。洪氏扰攘,立国未成,见于纪载,有可录者,亦不湮没。上海风纪,沾染欧化,新旧变异,此其本源,故录之。

一、度支志。江南通志有食货志,近今方志有财政志,今拟立度支志。自晋南迁,储蓄粮馈,苏为根本。盐法大兴,淮之运行及六七省,莫之与京。其后关榷亦复日盛,雷氏创厘,东南之平,其原在此。漕运先河,其终由海,捐输饷需,亦属大端,未可略也。清代江苏入款,以供京协各饷者为多,赔借各款,名目不同,实皆与债无异,故立饷需,债务二目。

一、货殖志。江南通志货殖为食货之一目,今之实业日以发达,金融动关国计民生,自宜专立。农、林、矿、工、商业、物产皆不可略,列其根柢,俾可推广。

一、职官志。凡历代置官在今江苏方域者,如州郡或为府路及省司道县,汉至南朝封国则有相或有诸卿,或三卿以下,见正史百官公卿表、百官志、职官志、三通、会典者,皆汇辑为考,重复者删,曰职官表。几自县令以上有年月名氏可纪,见正史、实录及郡县志,省、志若建康实录之类者,皆仿汉书百官公卿表式,分格列表,其武职可表同。宋景定建康志有官表,吴郡志,镇江志纪官员拜免,亦同详于表。

一、选举志。凡见历代史志、三通、会典,荐辟选举科目各科制度皆入,删重复。明清举贡以上,增减名额皆入,曰选举表。凡见历代进士题名碑及省府州县志进士举人各项贡生恩拔副岁以上皆列,鸿博召试及孝廉等科亦列。按科按年,各从其类。新选举资政院,咨议局均有议员,亦宜列表于后。

一、文化志。历来方志多立学校一门,今合新旧文化志。尊孔之祀,自汉已始,晋宋以后,条目隆显,今皆列之。学校书阁以及报馆,人才以兴,文化以溥,志其兴作,绰有可观。

一、武备志。自吴晋南朝,江左兵事为多,但均无兵志,新唐书始有。今宜采汉以后兵制,见正史编年会要诸书者,立武备志。清末江宁、上海制造厂,武备学堂,陆军水师诸学堂日以增多,有非前代钩盾诸署所能范围者。各府州志有武举人进士,自宜按科列表。新唐书以前无兵志,应合通典、通考、通鉴参考为之。他如全晋文及全宋齐梁陈文,全唐文、宋建康吴郡镇江等志、元金陵镇江诸志,均有可录。明为南畿,实录可搜集者尤多,如驻防,绿营、防营、新军、军饷、军学、军器之属,皆详列之。

一、司法志。历来司法不入方志,近始有之。苏省司法,仿于汉晋,宋齐梁陈,赦宥恤刑,本纪皆详,自不宜略。由斯而后,迄于有明,或重原恕,或务刻深,胡蓝方黄,终于降李,大狱之类,亦须列入。谳案秋录颇重,其可原者,年有停勾,乾隆以后,取于实录,惜不能备。光绪诸案,重者录之。

一、邮传志。路航邮电及旧驿铺,历代史志会典,多以驿站附于兵类。自清末铁路邮电创兴,皆视驿站至为便捷。但自春秋以来二三千年,传送文报,支递舟车,皆赖于驿,宋元铺递尤多。今虽多废,然往时中国程途悉皆由此,既当孔道捷道,尤利旅行,宜附著之。四政之宜表者及宜仿纪事本末体者,皆从所宜,

一、经籍志。明代方志艺文一类,多仿文选之体,凡赋诗论说诏令奏疏碑志杂纪皆录。江南尹志则止录史子集书目,广东阮志以后皆效之。近代有录文征者,江南王新命志谓江南文章美不肚收,今拟尹志体,止录书目。若文征之类,似宜仿近今湖南文征体例,专为一书,不必入此。

一、古迹志。尹志古迹古都邑入舆地,按苏省地域自春秋以来,宫苑之类,已有旧迹,孙吴东晋而后,更难指数,今拟立古迹志。凡历代京都宫殿苑省府廨陵墓之属及郡县镇戍故城垒等,见正史,通鉴,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汜胜诸书及建康实录,六朝事迹一应图经地志、明清一统志者,皆参考互证,务求翔实。

一、金石志。缪编修荃孙原有金石志,已刊印。今将缪氏有者列为前编,现自各志访得者列为后编。但未调查,仍苦不备。

一、邦交志。以时代年份为次。苏省自春秋勾吴之与晋,齐诸国,即有邦交。孙吴之与魏、晋,南朝之与元魏、北齐,厨,隋,杨吴,南唐之与后唐,汉、周,契丹,正史皆有可考。明洪武都此,迄于北迁,涉外交者皆备列之。清代自道光以后,白门之约,邦交大开。三朝夷务本末外交史料所载甚详,均宜列入。

一、宗教志。魏书有释道志,唐会要以后,多载尊重佛老诸教经典寺庙。江苏向多天方,天主各寺庙,镇江一志颇有可考。释道苏境则自南北朝已盛,海国图志有教门表,于金陵回教纪载颇详。今拟立宗教志,释道回西所有寺观庵院教堂等,各从其朔;其人之显名、者,各附列为传。

一、人物志。曰名宦,凡人任于苏省有名者,曰任绩,凡苏人任于京外有可述者;曰孝义、曰儒林、曰文苑、曰武功、曰忠节、曰隐逸、曰艺术、曰方外、曰流寓,皆详事实,各为列传。此次编志,夏先生仁虎有补者,一并列入。

一、列女志。仍按尹志名媛五类分列,各载事迹,节取有特行者。其原列之表,府州厅县志皆载,可不重录。

一、灾异志。历代正史有五行志,文献通考有祥异考。按吴晋以来,史籍好谈符瑞,而湖开、地震、山崩、城陷及旱干、水溢、螟蝗之灾,皆所时有。即其时符瑞之陈,实亦物异,拟立灾异志。以正史诸书所载水旱疠疫为主,余附及焉。

一、历来方志自沿革、职官、选举外,列表者殊少。今则方域之山脉、水道,乡镇、村屯,民政之户口, 乡镇、警察等,度支之会计、田赋、关征、盐法、税厘、饷需、债务等,货殖之农商各业物产、金融等,武备之兵制、军器等,邮传之路、航、邮、电等,皆非列表不可。又如江苏旧府州县志于咸同年间殉难官绅士民妇女,往往一州一县,不可胜原,似名位较著者可立传。余可按类列表。上江两县志已立谱成规,自可仿之。

一、此次修志,拟本尹志。志与史有相表里之义,可表者则立表,宜传者则立传。他如都水之黄、淮、江、海、运河等工;民政之赈恤等;度支之田赋,如苏松常镇太仓减赋案、江宁减赋案,关征之商订加税案,盐法之淮北改票案、川淮分销楚岸案、漕运之改海运案、债务之英法俄德借款案、庚子赔款案;武备之练陆军海军案、设制造局厂案。或一事而绵延教十年,或行于前而废于后,或有中断而复续者,宜仿纪事本末体,将每一案诏令奏议,各按年月前后,自为起讫,以清眉目。

一、历来方志如阮氏广东志等,多注所载事迹出处,畿辅诸志皆从之。今拟志稿所载事迹,亦应注明出处,一则昭无证不信之义,一则期文献之流传。如崇祯长编,今已鲜见,而安徽志间引之。宋建康吴郡诸志、元金陵镇江诸志、明卢熊苏州志诸书所引,今人不能见者,多赖诸志以传,亦其证也。

一、方志系述而不作之书,宜以国语访于遗训咨于故实为主,是以阮谢诸志皆然。至于指陈利病,研究损益,则地方长吏之责。凡议论蹈空、事实未著者,概不列入。以此志失修已二百余年,搜罗故事,考核成书,尚虞不及,更未宜杂以虚谈浮议,徒耗日力,无裨实际。

一、尹志自古初至雍正,载录已多。今拟取在苏省地域者析出,按现分二十二门,先为辑录,后出之书,如明实录,明会典、国榷等及明代私史、清实录、皇朝三志所未见者,均宜补入。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十·叶隆礼
  第九十一回 曾元裕击斩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蔡东藩
  随手杂录·王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二十五·张守节
  少帝本纪·沈约
  黄庭坚传·脱脱
  卷八十五上·佚名
  卷六十七·杨士奇
  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冠·唐圭璋

      冠字世英,历城(今济南)人。以文学称,与王樵、贾同齐名。官乾宁主簿。有东皋集,不传。   蝶恋花   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

  • 单恋者·戴望舒

    我觉得我是在单恋着,但是我不知道是恋着谁:是一个在迷茫的烟水中的国土吗,是一枝在静默中零落的花吗,是一位我记不起的陌路丽人吗?我不知道。

  • 卷五·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五(明)袁华 撰○古诗(七言)李左辖菖蒲花扶舆磅礴锺草木粤有灵苗根踪■〈戚〉下嵌崖窦嗽飞瀑泽沐沆瀣喣初旭寸十二节色缜緑厥石昌阳叶上矗凌傲霜雪气芳郁审能食之面如玉嵩丘之人衣朱襮翩然而

  • 列传第十五 谢哲 萧乾 谢嘏 张种 王固 孔奂 萧允弟引·姚思廉

    谢哲,字颖豫,陈郡阳夏人也。祖朏,梁司徒。父譓,梁右光禄大夫。哲美风仪,举止酝藉,而襟情豁然,为士君子所重。起家梁秘书郎,累迁广陵太守。侯景之乱,以母老因寓居广陵,高祖自京口渡江应接郭元建,哲乃委质,深被敬重。高祖为南徐州刺

  • 第十三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三册 崇德元年五月十六日,奉圣汗谕旨制定:“看守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府之门,除内府值该班人外,不得妄留旗人聚会,皆集於外门。若有事进,须由值班人转报,俟获准後方可进。如不候准令,随意进入,则照会典治罪。又定亲王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纪昀

    佞幸传 【三】辽金○辽罗衣轻罗衣轻△罗衣轻罗衣轻不知其乡里滑稽通变一时谐谑多所规讽兴宗败于李元昊也单骑突出几不得脱先是元昊获辽人辄劓其鼻有奔北者惟恐 追及故罗衣轻止之曰且观鼻在否帝沁以毳索系帐后将杀之太

  • 程敏政传·张廷玉

    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人,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十岁时随父亲在四川做官,有奇才,巡抚罗绮视他为神童,举荐于朝廷,英宗召入朝面试,果然才华出众,非常高兴,诏令他在翰林院读书,衣食由官府供给。学士李贤、彭时都喜欢他,颇器重他,贤把自

  • 贺人龙传·张廷玉

    贺人龙,米脂人。最初以守备的身份隶属于延绥巡抚洪承畴麾下。崇祯四年(1631),承畴接受贼寇的归降,让人龙用酒犒劳他们,借机埋下伏兵杀掉了三百二十个人。这年冬天,张福臻接替了承畴,派人龙到党雄剿贼,斩获二百多首级。第二年

  • 唐高祖·苏辙

    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 景公为邹之长途晏子谏第七·晏婴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

  • 郊祭第六十七·苏舆

      《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父母之喪,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廢郊也,孰足以廢郊者?故其在禮,亦曰:“喪者不祭,唯祭天為越喪而行事。”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今群臣

  • 第十章 1·辜鸿铭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辜讲孔子的一生中,在家的时候均显得特谦恭而腼腆,似乎根本不是什么能言善辩之人。然而在社会上,在官场及朝堂上,孔子言谈总是显得从容不迫,且经过深思熟虑。

  • 卷四 子上·司马光

    百善孝为先【原文】《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 卷四百四十四·佚名

    △第二分成办品第四十八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思议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称量事故出现世间。为无数量事故出现世间。为无等等事故出现世间。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四摄品第七十八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无有实事、无所有性、自相空者,云何分别是善法,是不善法,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是有漏法,是无漏法,是有为法、是

  • 卷之三·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三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升座结冬升座示众问繁不录师云今日诸方结制也有押韵禅也有四六禅也有花柳摩捋禅也有奇怪极则禅广寿虽无此等禅然已与诸人同此道聚又且不可恁

  • 吴中往哲记·杨循吉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 撰。“续记” 和 “补遗” 黄鲁曾 (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

  • 诫初心学人文·知讷

    知讷在“诫初心学人文”中,明确了佛教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即“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