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册 崇德元年五月

第十三册 崇德元年五月

十六日,奉圣汗谕旨制定:“看守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府之门,除内府值该班人外,不得妄留旗人聚会,皆集於外门。若有事进,须由值班人转报,俟获准後方可进。如不候准令,

随意进入,则照会典治罪。又定亲王、郡王生辰及元旦叩贺礼。凡亲王,由各旗官员自固山额真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皆齐集,行二跪六叩头礼;郡王,则由所属官员齐集,行二跪六叩头礼。至看守多罗贝勒府之门,止守其外门。若有事进,经报获准後进。至多罗贝勒生辰及元旦节,止由所属官员齐集,行一跪三叩头礼。叩拜时,倘无事在家不来叩拜者,罪之。凡经过亲王、郡王、贝勒府门首时,若系乘马坐车之人,皆下而过。此事著守门执值班大臣稽察之。至钦差大臣、侍卫等出入,前已颁书制定矣。”

十七日,劳萨硕翁科罗巴图鲁还。该员率甲兵一百二十人,进明界义州以内地方,获汉人四、杀其三,解其一还。归途中复获我国逃人三,一并解还。

是日,遣前锋章京苏儿德依、布彦率每旗护军十人往迎邦逊、达代。将行,召苏儿德依布彦及黄旗下古鲁古德依至内廷、谕之曰:“尔等照邦逊、达代所行之路前往,沿途务须妥慎防范。若於兴安相遇,彼等每旗价银剩万两以上,则著尔古鲁古德依携土默特部为首大臣之属下人及其银主往归化城,若愿交易,则俟贸易毕,即行返回,不愿交易,则将其银留彼而还,以後再往取之。银若无剩,则勿须前往。若途中不过,则直抵彼处,俟与之贸易毕,即行返还。来往途中习射一事,仍勿遗忘。”

十九日,初祭萨哈廉贝勒。时备办塔、塔予、楼子、佛花、幡、纸钱、纸锞等一应祭物,四周悬挂毕,圣汗及诸王、文武各官皆往,班列两侧毕,汗跪,奠酒三杯,恸哭益甚。圣汗及诸王大臣等皆跪 令宣读册文,追封萨哈廉贝勒为和硕颖亲王。册文曰:“崇德元年五月十九日,汗制曰:尔萨哈廉乃我兄之子,掌理秩宗,赞助政务,宣力国家,厥?甚茂。?仿古制,追封尔为和硕颖亲王,俾功名垂於万世矣。”汗复痛苦一次,命牧所备办一切祭物毕,圣汗率众复跪,命宣读诏文。其文曰:“大清

国和硕颖亲王萨哈廉,尔生於甲辰年五月二十五日,薨於丙子年五月初九日,年三十有三。尔之汗叔养父及众兄弟会,一应祭物,备办俱全,於五月十九日,以孝礼祭葬。”遂命旗、伞入衙门内分翼排列毕,和硕肃亲王率瓦克达、尼堪、马占、穆尔祜等四贝勒,引对子马及驮物驼只绕行一周,请出尸位,安放床上毕,圣汗复跪痛哭,举酒三奠,入哭者四、五次。时预祭众人无不哭者。於是,命礼兄亲王先归第,圣汗乃还清宁宫。

二十日,圣汗为纾和硕礼兄亲王、和硕成亲王之扰,偕二亲王往浑河捕鱼。渔毕,以所得鱼,尽散给察哈尔蒙古新附各官及新附各汉官,宴毕还宫。

是日,驻守岫岩正黄旗下尼雅汉、镶蓝旗下锡翰,率本城七十人往海边哨探,遇明军二百,败还,一人被杀。以此之故,各鞭一百,贯耳鼻,革尼雅汉牛录章京职,自驻防处解还。

二十一日,以辞行礼赐巴儿达察、达代、雅儿古里三大臣各马一、蟒缎无户朝衣一、绸袄裤一、加袜夹缝绿斜皮靴一双、无毛毡帽一、系手巾荷包平雕带板腰带一、备有平雕辔鞦彩绘鞍、备有鞍笼文红毡马■、缎一、缎裙一、佛头青布十,棉线五把、针五十、包头三、衣裹二、梳篦四、匣子一、烟十五刀、平雕钉七俱饰件插箭撒袋一、角一对、汉人男丁二;罗奇达蟒缎无肩朝衣一、缎长袄、裤、加袜夹缝绿斜皮靴、无毛毡帽一、系手巾荷包平雕带板腰带、备有平雕辔鞦彩绘鞍、备有鞍笼红毡马?、缎一、缎裙一、佛头青布十、棉线五把、梳篦四、匣子一、针十、包头三、衣裹二、平雕钉七个饰件插箭撒袋、角一对、烟十五刀;第二等者八人,各赐镶袖领缎袍一、翠蓝布袄裤一、毡帽一、系手巾荷包平雕带板腰带一、重加袜股子皮靴一双、缎裙一、佛头青布七、针五十、线五把、包头三、衣裹二、梳篦三、烟十刀;第三等者四十八人,各赐镶妆缎领袖

佛头青布袍一、布衫、裤一、毡帽一、系手巾荷包光洁腰带一、缎一、佛头青布七、烟五刀;赐阿本;备有平雕辔鞦暖木鞍、备有鞍笼红毡马韂、角一对。

二十三日,驻守岫岩加木逊、哨探、队首领海达,获三汉人送来。

二十四日,吴巴里参将,尔原系喀喇沁部布彦贝勒下人。布彦贝勒知蒙古国政日衰,欲来归我,遣尔为使,与我盟誓。又往片东揆时,不违我谕,率喀喇沁部至约定之地会师。後又

召布彦贝勒之子毕喇希台吉率部众来归。是以授为牛录章京,准再袭二次。

是日,遣黑龙江路来贡貂皮大臣巴儿达齐额驸还,以送行礼赏汉人男丁二、蟒缎服一、白翠蓝布朝衣一、缎二、毛青布二十及插有弓箭雕花撒袋。

是日,佟阿图牛录下蒙古人和托依曾逃明地。第四年携三马逃回时,途中倒毙一匹,携其二匹至。

是日,郑亲王下墨乐根侍卫所管名曰定山屯之村北,清晨,有二岁鹿歇立,村人见之,来告千总张英太、范济武。二千总率步兵二十人,围其鹿,擒获以进。圣汗即付以郑亲王畜之。

二十五日,奉圣汗谕旨,吏部和硕睿亲王定各任事官员品级。都察院承政、蒙古衙门承政、白奇超哈额真,为昂邦章京品级。文馆三衙门大学士、防守盛京城汉军主将、先前锋兵侧冀所设大臣,为梅勒章京品级。都察院参政文馆三衙门学士、六部满洲启心郎、蒙古衙门参政、前锋兵旗所设官员、白奇超哈侧冀所设官员、援兵侧冀所设官员,为甲喇章京品级。白奇超哈旗所设官员、援兵旗所设官员、防守盛京城满洲官员、防守盛京城汉官、蒙古衙门旗下所设官员、各路城守官员、为牛录章京品级。所有编定品级之官员,其官职高者,依其官职之品级,官职低者,或无官职者,著照编定之品级。六部汉启心郎、赞礼六人,为牛录章京品级。无小旗及随役人役。各部参政、文馆首领、启心郎,凡出兵或受命外出,若为统兵之员,照其所司品级用旗,若系非统兵之闲散官员,则照其官职品级用旗。无官职者,不得用旗。

奉圣汗谕旨,吏部和硕睿亲王制定免级官员顶戴服色:正黄旗下额尔克戴青系三等昂邦章京,阿哈廉系三等梅勒章京,呼尔汉系三等甲喇章京,尚喜系牛录章京,巴特玛系牛录章京,坤系半个牛录章京,刚济纳系牛录章京,哈玉系半个牛录章京,额塞依系三等甲喇章京,额齐尔系三等梅勒章京,扫尔噶系三等甲喇章京,额儿必和系头等甲喇章京,吴尔齐海系牛录章京,雅海系牛录章京,舒舒系牛录章京,觉和托系半个牛录章京,阿海之父阿邦系牛录章京,肯哲系牛录章京,伊儿杜齐无官衔,掌护军甲喇章京任,萨毕系牛录章京,度敏系牛录章京,阿儿久系牛录章京,尼雅汉系牛录章京,明贵系牛录章京,苏默尔塔布囊系牛录章京,吴贤达礼系牛录章京,门都系牛录章京,达巴海系牛录章京,多多惠无官衔,击牛录章京任,双宁阿系代子二部副章京,瓦色系三等梅勒章京,色棱系牛录章京户部参政,镶黄旗察喀尼系三等昂邦章京,巴西塔系三等昂邦章京,鄂诺依系二等甲喇京,福喀系一个半牛录章京,叶尔苏系牛录章京,雅塔礼系牛录章京,古纳岱系三等梅勒章京,苏兰系牛录章京,佟克申系牛录章京,古纳产巴图鲁系牛录章京,玛儿胡纳系牛隶章京,辛台系三分之一半个章京,夸克塔喀系三等甲整理章京,岱木阿系牛录章京,雅尔布系牛录章京,博依浑系牛录章京,穆克吞系牛录章京,昂金系半个牛录章京,济布楚系半个牛录章京,博弹药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奈玛岱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巴雅尔在蒙古衙门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特木鲁系代子、户部参政,巴雅喇系牛录章京,僧格系牛录章京,赛木布鲁系牛录间京,蒙古尔岱系牛录章京,哈喇尔贷系牛录章京、兵部参政,正红旗下、和尔博恩系三等公,额哩和系牛录章京,博第松系二等甲喇章京,依哈里巴图鲁系三等甲喇章京,尚间豁洛系三等甲喇章京,楚库巴图鲁系牛录章京,佟阿图巴图鲁系牛录章京,和叶讷系牛录章京,雅玛善系牛录章京,方金系代子、兵部参政,海萨海系牛录章京,色黑系半个牛录章京,惠山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布丹系三分之二半个章京、并掌护军甲喇章京任,镶红旗下雅尔喀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并户部参政,爱达干系三等甲喇章京,伊喇海系半个牛录章京,和尔苏系半个牛录章京,根忒依系三等甲喇章京,苏必达系牛录章京,特金系牛录章京,安泰系牛录章京,乌颜岱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莽苏尔官衔,掌牛录章京任,正白旗下光台系三等公,噶尔玛僧额系二等昂邦章京,福禄系牛录章京,喀木胡系半个牛录章京、佛索哩系半个牛录章京,

礼发纳系牛录章京,精珠系一个半牛录章京,索额图系牛录章京,济尔盖之母、姑系牛录章京,尚济图系半个牛录章京,萨木哈巴图鲁系牛录章京,拜音察哩系半个牛录章京,索儿敏系牛录章京,伊色库系牛录章京,盖赖系牛录章京,阿尔济纳系半个牛录章京,伯希系半个牛录章京,呼西塔系半个牛录章京,吴台系代子、工部参政,镶白旗下额必隆系三等昂邦章京,阿玉希系三等昂邦章京,索尔果系三等甲喇章京,噶斯哈系三等甲喇章京,德克德齐系牛录章京,道里喀系牛录章京,额赫凌滚系牛录章京,罗和系牛录章京,巴党阿系牛录章京,古英系牛录章京,哲斯胡哩系牛录章京,阿玉希系牛录章京,索依孙系半个牛录章京,硕哈系牛录章京,陶海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正蓝旗下搜根系牛录章京,胡喜木系牛录章京,张山系牛录章京,阿布岱系牛录章京,萨哈廉系牛录章京,克西图系牛录章京,诺罗布系半个牛录章京,乌鲁喀系半个牛录章京、户部参政,阿济图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布尔特恩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镶蓝旗下鄂特浑系牛录章京,瓦色之子齐塔特系牛录章京,莽果之母系二等甲喇章京,纳岱之妻系牛录章京,青嘉努之妻系牛录章京,玛克图系牛录章京,鄂礼客无官衔 掌护军甲喇章京任,布舒库无官衔、掌护军甲喇章京任,席特库系牛录章京,席尔泰系牛录章京,倭和巴图鲁系牛录章京,孙塔系牛录章京,户部参政,图希屯系牛录章京,达兰系三分之二牛录章京,阿雅克塔系三分之一牛录章京,希布海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罗洛系代子、户部参政、掌甲喇章京任,托米善系代子、工部参政,蒙古尔岱纱代子、掌护军甲喇章京任,孟格依无官衔,掌牛录章京任。以上诸免级官员,其免级为圣汗,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差遣者,不计其官,唯其受差品级束带,若因年幼免级之幼量,俟其成年後,按品级备用;若因老弱免级之官员,独其顶带,仍按品级备用,代子若有在各部任参政者,止准用其顶带;其免级为什长者,仍按什长品级;为护军者,仍按护军品级。均不许用旗、伞及随从人役。

猜你喜欢
  魏本纪第二·李延寿
  读礼通考卷九十六·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恽逸群
  第一五三详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纪昀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梁芳传·张廷玉
  倪瓒传·张廷玉
  刘宁、周玺、庄鉴传·张廷玉
  §第一章 论中东战事以前各国经营东方情形·梁启超
  王端毅奏议巻七·王恕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梦骇·李渔

    〖香柳娘〗(生衣巾,末持笔砚随上)对天人策来,对天人策来,十年摩揣,今朝呕出心头块。小生来京赴试,叨捷礼闱,今日圣主临轩策士,出的题目是问洞蛮犯顺,该抚该剿的机宜。小生痛述养痈之患,备陈靖乱之方,议论倒有些实际。但不知皇上注

  • 第十一出 合谮·叶宪祖

    〔副净上〕但知丞相贵。无奈秀才乔。空驰千里道。笞骂恐难饶。自家令狐丞相府中一个院子。蒙丞相爷差我去见温庭筠。要他与我公子场中代笔。我见他时节。虽然略大样了些。也不道这温庭筠这等傲撇。竟把我呵叱了一场。

  • 卷六·吴兢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六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俭约第十八【凡八章】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禹贡曰九山刋旅蔡氏注九州之山也如冀州则梁岐之类】通

  • 蕭子顯晉史草·汤球

      明帝大寧三年十二月。夜有赤氣如牙旗長短四面。西南最多。案天文占此為濛星。一曰刀星。亂之象。大興未及此再見。王敦蘇峻之禍。其應切矣。開元占經八十六。   王導妻妒。導有眾妾在別館。妻知之。持食刀將往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上·佚名

    宋孝宗七辛丑淳熙八年春正月癸丑,权给事中赵汝愚奏中书门下省录黄陈源转官差遣:『臣窃惟陈源系内待,而得参预一路军政,事体重大,渐不可长。臣尝读建炎三年诏书,自崇宁以来,内待用事,循习至今,理宜痛革。自今内待不许与主管兵官

  • 侯深传·李延寿

    侯深,神武尖山人。为人机警,颇有胆略。孝明帝末年,六镇因饥饿发生变乱,他跟随杜洛周向南进犯。后来与妻兄念贤一起背叛杜洛周,归顺..朱荣。他们在途中遇到强盗抢劫,只披了块褐色的布遮挡身子。..朱荣送给他衣服帽子,很优厚地

  • 孔绍安传(附孔祯、孔若思传)·刘昫

    孔绍安,越州山阴人,南朝陈时吏部尚书孔奂的儿子。少年时和哥哥孔绍新俱以文章知名。十三岁时,陈朝灭亡入隋朝,迁居京..县。绍安闭门读书,能背诵古文典集几十万字,表兄弟虞世南感叹称异。绍新曾对世南说:“本朝灭亡,分当朝没,只

  • 孟知祥传·薛居正

    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一生为郡中校尉。伯父孟方立,官至邢氵名节度使,叔父孟迁,位至泽潞节度使。孟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任西川节度副大使,履行节度使职权。天成年间,安重诲独占权柄任意而为,因

  • 论幼学·梁启超

    西人每岁创新法,制新器者,以十万计。著新书,得新理者,以万计,而中国无一焉。西人每百人中识字者自八十人至九十七八人,而中国不逮三十人。顶同圆也,趾同方也,官同五也,支同四也,而悬绝若此。呜呼!殆天之降才尔殊哉?顾吾尝闻西人之

  • 孙恒·周诒春

    孙恒 字慕潮。年二十五岁。生于杭州。父逢辰。业商。本籍住址。浙江杭县小营巷二十八号。已婚。初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肄业北京大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经济及政治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

  • 卷一百二十 朱子十七·黎靖德

      ◎训门人八杂训诸门人者为此卷。   因说林择之,曰:"此人晓事,非其他学者之比。"徐又曰:"到他己分,事事却暗。"〔文蔚〕   先生问尧卿:"近看道理,所得如何?"曰:"日用间有些著落,不似从前走作。"曰:"此语亦是鹘突,须是端的

  • 提要·江永

    【臣】等谨按律吕阐微十卷国朝江永撰是书引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为皇言定声一卷冠全书之首而御制律吕正义五卷永实未之见故于西人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多不能解其作书大防则以明郑世子载堉为宗惟方圆周径用密率起算则与

  • 春秋详説原跋·家铉翁

    至元丙子宋亡以则堂先生归置诸瀛者十年卒成此书书成自瀛寄宣托于其友肃斋潘公从大藏之盖久而纲目十篇学士大夫已盛传于世矣泰定乙丑宣学以廪士之赢刋大学疏义等书取诸潘氏锓梓于学凡三十卷其曰春秋集传详説盖俟夫説约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二·宗喀巴

    〔科〕巳二安受苦忍分三午一必须安受苦之理午二引发此之方便午三处门广释今午一必须安受苦之理如《入行论》云:「乐因唯少许,苦因极繁多。」我等恒有众苦随逐,故以苦为道不可不知。若不尔者,如《集学论》说,或生瞋恚,或于修

  • 新华严经论 第十二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三复有不可思议兜率天王。此托事表发光地。此名知足天。佛地论云。最后身菩萨于此教化。如璎珞本业经。十一地等觉地始名一生补处。方名最后身。配在第三禅。此知足天为最后身。菩萨在中者。皆是如来

  • 卷之四·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四 第七世祖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 襄王乙酉十五年。 第七世祖婆须蜜尊者嗣宗统(四十七年)。 丙戌十六年。 祖住世传法。 丁亥十七年。 戊子十八年。 己丑十九年。 庚寅二十年。 辛卯二十一年。 壬

  • 跋·永觉元贤

    参禅主乎见性阅教贵乎照心念佛一门禅教并行理有固然非特陈言如今大师总摄万行於念佛三昧首倡众善於杀生一戒其初所谓执理而废事反有落空之祸执事而迷理犹有往生之益此乃禅者俯而就之教者跂而及之淘汰禅教有弊之徒直指

  • 大元一统志·佚名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剌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事,成宗大德七年(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