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四十四

△第二分成办品第四十八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思议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称量事故出现世间。为无数量事故出现世间。为无等等事故出现世间。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现世间。乃至为无等等事故出现世间。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布施波罗蜜多。亦能成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内空。亦能成办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能成办真如。亦能成办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能成办苦圣谛。亦能成办集灭道圣谛。能成办四静虑。亦能成办四无量四无色定。能成办八解脱。亦能成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能成办四念祝亦能成办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能成办空解脱门。亦能成办无相无愿解脱门。能成办三乘十地。亦能成办菩萨十地。能成办五眼。亦能成办六神通。能成办如来十力。亦能成办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能成办三十二大士相。亦能成办八十随好。能成办无忘失法。亦能成办恒住舍性。能成办一切陀罗尼门。亦能成办一切三摩地门。能成办预流果。亦能成办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能成办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亦能成办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能成办一切智。亦能成办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如刹帝利灌顶大王。威德自在降伏一切。以诸国事付嘱大臣。端拱无为安隐快乐。如来亦尔。为大法王。威德自在降伏一切。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诸佛法。皆悉付嘱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此般若波罗蜜多。皆能成办一切事业。是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现世间。乃至为无等等事故出现世间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於色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受想行识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眼处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耳鼻舌身意处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色处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声香味触法处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眼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耳鼻舌身意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色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声香味触法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眼识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耳鼻舌身意识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眼触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耳鼻舌身意触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地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水火风空识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无明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布施波罗蜜多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乃至於般若波罗蜜多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内空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乃至於无性自性空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真如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乃至於不思议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苦圣谛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集灭道圣谛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四静虑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四无量四无色定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八解脱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四念住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乃至於八圣道支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空解脱门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无相无愿解脱门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三乘十地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菩萨十地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五眼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六神通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如来十力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乃至於十八佛不共法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三十二大士相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八十随好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无忘失法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恒住舍性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一切陀罗尼门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一切三摩地门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预流果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乃至於独觉菩提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一切智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於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於色无取无执。於受想行识亦无取无执。乃至於一切智无取无执。於道相智一切相智亦无取无执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佛告善现,於意云何。汝颇见色可取可执不。颇见受想行识可取可执不。乃至颇见一切智可取可执不。颇见道相智一切相智可取可执不。善现对曰: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言:善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我亦不见色可取可执。不见受想行识可取可执。乃至不见一切智可取可执。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可取可执。由不见故不龋由不取故不执。由此因缘。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於色无取无执。於受想行识无取无执。如是乃至於一切智无取无执。於道相智一切相智亦无取无执。善现,我亦不见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正等觉法。如来法。自然觉法。一切智法可取可执。由不见故不龋由不取故不执。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都不见有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正等觉法。如来法。自然觉法。一切智法可取可执。由此因缘无取无执。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於色若取若执。不应於受想行识若取若执。如是乃至不应於一切智若取若执。不应於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取若执。亦不应於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正等觉法。如来法。自然觉法。一切智法若取若执。

尔时欲色界诸天众俱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超寻思境。寂静微妙审谛沈密。极聪慧者乃能了知。若诸有情能深信解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彼曾供养过去无量诸佛。於诸佛所发弘誓愿。多种善根事多善友。已为无量善友摄受。乃能信解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有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当知彼类即是菩萨。定得无上正等菩提。世尊,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一切皆成随信行随法行第八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彼所成就若智若断。不如有人一日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忍乐思惟称量观察。是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成就忍。胜彼智断无量无边。何以故?诸随信行若智若断乃至独觉若智若断。皆是已得无生法忍诸菩萨摩诃萨忍少分故。

尔时佛告诸天众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诸随信行若随法行第八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所有智断。皆是已得无生法忍诸菩萨摩诃萨忍之少分。天众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暂听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闻已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速出生死证得涅槃。成就如来正等觉智。胜求二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远离般若波罗蜜多。学馀经典若经一劫若一劫馀。所以者何。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广说一切微妙胜法。诸随信行若随法行第八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摩诃萨皆应於此精勤修学。随所愿求皆速究竟所作事业。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依此学。已证正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时诸天众俱发声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是不可思议波罗蜜多。是不可称量波罗蜜多。是无数量波罗蜜多。是无等等波罗蜜多。世尊,诸随信行若随法行第八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皆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速出生死。证无馀依般涅槃界。一切菩萨摩诃萨众。皆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入无馀依般涅槃界。世尊,虽诸声闻独觉菩萨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各得究竟所作事业。而是般若波罗蜜多无增无减。尔时欲界色界天众说是语已欢喜踊跃。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乐。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辞佛还宫。去会未远俱时不现。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从何处没来生此间。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如理思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随法师谘问义趣。若行若立若坐若卧无时暂舍。於新生犊不离其母。乃至未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有义趣究竟通利能为他说。终不舍离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及说法师。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从人中没来生此间。何以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先世已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闻已受持读诵修习如理思惟。复能书写众宝严饰。又以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由此善根离八无暇。从人趣没还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殊胜功德。供养承事他方如来应正等觉。从彼处没来生此间。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懈倦不。佛告善现如是如是,有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殊胜功德。供养承事他方如来应正等觉。从彼处没来生此间。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懈倦心。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先从他方无量佛所。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懈倦心。彼乘如是善根力故。从彼处没来生此间。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从睹史多天众同分没来生人中。彼亦成就如是功德。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先世已於睹史多天慈氏菩萨摩诃萨所。请问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彼乘如是善根力故。从彼处没来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解。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懈倦心。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於先世得闻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而不请问甚深义趣。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迷闷犹豫怯弱。或生异解难可开悟。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於先世得闻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真如乃至不思议界。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苦集灭道圣谛。而不请问甚深义趣。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迷闷犹豫怯弱。或生异解难可开悟。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於先世得闻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三乘菩萨十地。而不请问甚深义趣。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迷闷犹豫怯弱。或生异解难可开悟。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於先世得闻五眼六神通。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无忘失法恒住舍性。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而不请问甚深义趣。虽於先世得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请问甚深义趣。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迷闷犹豫怯弱。或生异解难可开悟。

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於先世得闻般若波罗蜜多。亦曾请问甚深义趣。或经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而不如说精进修行。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设经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其心坚固无能坏者,若离所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寻便退失心生犹豫。何以故?善现,是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於先世得闻般若波罗蜜多。虽亦请问甚深义趣。而不如说精进修行故。於今生若遇善友殷勤劝励。便乐听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无善友殷勤劝励。便於此经不乐听受。彼於般若波罗蜜多。或时乐闻或时不乐。或时坚固或时退失。其心轻动进退非恒,犹如轻毛随风飘转。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发趣大乘经时未久。未多亲近真善知识。未多供养诸佛世尊,未曾受持读诵书写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当知。是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未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未学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未学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未学苦集灭道圣谛。未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未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未学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未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未学三乘菩萨十地。未学五眼六神通。未学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未学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未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未学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未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未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当知。是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新趣大乘於大乘法。成就少分信敬爱乐。未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不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不以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摄受有情。乃至若不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摄受有情。是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不为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之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之所守护。是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不能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不能随顺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此因缘堕声闻地或独觉地。何以故?是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亦不能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摄受有情。不能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不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相智之所守护。由此因缘堕声闻地或独觉地。

△第二分船等喻品第四十九之一

佛告善现,譬如泛海所乘船破。其中诸人若不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依附者,定知溺死不至彼岸。若能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所依附。当知是类终不没死。得至安隐大海彼岸。无损无害受诸快乐。如是善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於大乘成就少分信敬爱乐。若不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有於大乘成就圆满信敬爱乐。若能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复次善现,如人欲度险恶旷野。若不摄受资粮器具。不能达到安乐国土。於其中道遭苦失命。如是善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馀功德。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善现当知。如人欲度险恶旷野。若能摄受资粮器具。必当达到安乐国土。终不中道遭苦舍命。如是善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馀功德。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损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男子及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则便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亦复远离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复远离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复远离苦集灭道圣谛。亦复远离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复远离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复远离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复远离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亦复远离菩萨十地。亦复远离五眼六神通。亦复远离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复远离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复远离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亦复远离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亦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善现当知。譬如男子或诸女人。持烧熟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终不烂坏。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极坚牢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不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是因缘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摄受护念。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商人无巧便智。船在海岸未具装治。即持财物安置其上。牵著水中速便进发。当知是船中道坏没。人船财物各散异处。如是商人无巧便智。丧失身命及大财宝。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则便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丧失身命及大财宝。丧身命者,谓堕声闻或独觉地。失财宝者,谓失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譬如商人有巧便智。先在海岸装治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後持财物置上而去。当知是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至处。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不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是因缘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摄受护念。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玻所谓风病热病淡病或三杂玻於意云何。是老病人颇从床座能自起不。善现对曰: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告善现,是人设有扶令起立。亦无力行一俱卢舍二俱卢舍三俱卢舍。所以者何。老病甚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则便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离诸功德诸佛菩萨不护念故。善现当知。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玻谓风热淡或三杂玻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难随意欲往。我等二人终不相弃。必达所趣安隐无损。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於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不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具诸功德。诸佛菩萨共护念故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由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离诸功德退堕声闻及独觉地。不证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善哉善哉!汝为利乐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问如是事。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现当知。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从初发心执我我所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此善男子善女人等。修布施时作如是念。我能行施。我施此物。彼受我施。修净戒时作如是念。我能持戒。我持此戒。我具是戒。修安忍时作如是念。我能修忍。我於彼忍。我具是忍。修精进时作如是念。我能精进。我为此精进。我具是精进。修静虑时作如是念。我能修定。我为此修定。我具是定。修般若时作如是念。我能修慧。我为此修慧。我具是慧。复次善现,此善男子善女人等。修布施时执有是布施。执由此布施。执布施为我所。修净戒时执有是净戒。执由此净戒。执净戒为我所。修安忍时执有是安忍。执由此安忍。执安忍为我所。修精进时执有是精进。执由此精进。执精进为我所。修静虑时执有是静虑。执由此静虑。执静虑为我所。修般若时执有是般若。执由此般若。执般若为我所。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我我所执恒随逐故。所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增长生死不能解脱生等众苦。所以者何。布施波罗蜜多中。无如是分别可起此执。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中。亦无如是分别可起此执。何以故?远离此彼岸。是布施波罗蜜多相。乃至是般若波罗蜜多相故。善现当知。此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知此岸彼岸相故。不能摄受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能摄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是因缘此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堕声闻地或独觉地。不证无上正等菩提。

猜你喜欢
  卷第一·永觉元贤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卷·佚名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印光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欧阳竟无
  佛说义足经卷上·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覆梅埔六属佛学院筹备处书·太虚
  卷四十二·佚名
  佛说鸯崛摩经·佚名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三 明 论·太虚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楚辞集注卷第五·朱熹

    远游第五【离骚二十三】远游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旣放,悲叹之余,眇观宇宙,陋世俗之卑狭,悼年寿之不长,于是作为此篇。思欲制炼形魂,排空御气,浮游八极,后天而终,以尽反复无穷之世变。虽曰寓言,然其所设王子之词,苟能充之,实长生久

  • 忠愍集巻中·寇凖

    宋 寇凖 撰春日登楼懐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逺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通清渭沈思忽自惊秋思秋气动天地恍然情未穷故园应坠叶昨夜又西风白草侵危堞寒涛接逺空搘頥当此景无语夕阳中再归秦川阮路

  • 卷一·乐雷发

    钦定四库全书雪矶丛稿卷一     宋 乐雷发 撰歌行九疑紫霞洞歌猗欤奇哉紫霞之洞真天开千变万状不可述恍疑幻出壶中之蓬莱湘滨两姝不敢到怅望苍梧云缥缈尔来三千三百年斑龙空卧金光草我采姹女江华滨是为三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四。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何谓讲军制今天下因循旧弊可革者众矣。至最甚而切於时事者军制是也。今诸州郡隶将兵用虎符调发者枢密院之兵也。不隶於将兵者州郡之兵也。二者不为虚

  • 卷三十三·佚名

    八月二十四日(已未),福康安奏言:拆阅常青奏折,内仅称贼匪旬余未敢来犯郡城,并不能直前进剿,是南北两路官兵尚未得手。常青亲在台湾,较李侍尧据属员禀报之词,自为确切;所称兵力不足,似属实在情形。林爽文自上年滋事以来,陆续征调各

  • 卷之九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首卷三·佚名

    雍正朝进实录表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

  • 殷太师比干公墓识语·林献堂

    殷太师比干公墓,在汲郡——今河南卫辉府,去城西北十五里。周武王封其墓有铜盘铭,孔子有书「殷比干墓」四字。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迫封太师,谥忠烈。历朝致祭,俱载祀典。墓东南地七顷五十亩,系前代相传供祭,今汲

  • 孤忠后录·赵曦明

    江阴野史氏祝纯嘏芸堂甫编顺治二年乙酉,贡生黄毓祺,谋复故明。毓祺,字介之,号大愚,天启元年恩贡,家住江阴东城内,守城之役,与友人参将张宿、上舍程璧等,歃血固盟,协力拒守,至八月城破,毓祺潜渡海,谋请兵于镇南伯。有僧浪仙,泄其事于

  • 第八卷·冯梦龙

    《江南士民公禁檄【张国桢等】》檄为严党贼之诛,申煽惑之禁,以折奸谋,以杜乱萌。事闯逆无天,震惊宫阙,屠我忠良,嵗我士女。杀掳之酷,亘古未闻。侦报甚明,万口无异,乃闻有衣冠狗彘,丧心从贼者,贼淫其妻妾,而反认为亲,贼拷其体肤」而

  • 周伦元·周诒春

    周伦元 年二十七岁。生于浙江寗波。父庆礼。任绍兴亚细亚煤油公司总理。未婚。初学于寗波浸会学校。及上海圣约翰书院。任上海亚细亚煤油公司事。又为寗波中学校教习。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理海大学。习矿业工程

  • 卷之二·张居正

    大禹谟谟,是谋议。这一篇是史臣记大禹所陈告于帝舜的谋议,故名为大禹谟。【原文】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直解】曰若,是发语辞。文命,是文德教命。敷,是布。祗,是敬。帝,指帝舜。史臣稽考古时大禹,说禹为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南无无边华佛 南无无边净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无边明佛 南无无边照佛 南无妙明佛 南无无边境界佛 南无无边步佛 南无等盖行佛 南无宝盖佛 南无星宿王佛 南无善星宿佛 南无光明轮佛 南无光明王佛 南

  • 中四下·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四下释忏六聚法篇忏是能忏之心。六聚即所忏之罪。法谓忏之轨度。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

  •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三·牧云通门

    姑蘇西華山秀峰寺門人(行瑋)等編像贊釋迦佛在鹿苑初度憍陳如五尊者圖草座未敷,全機已露。寶藏打開,兩手分付。癡哉五人,別尋道路。雖然罕遇克家,也為難脫滯貨。三七思惟已後,賺殺好人無數。而今別有家風,盡大地人一棒打來齊

  • 画继·邓椿

    画论著作。十卷。宋邓椿撰。初刊于南宋时期。该书一至七卷是当时画家的传记。其中,一至五卷按画家记录:卷一《圣艺》记徽宗皇帝;卷二《侯王贵戚》记郓王等十三人,都是王侯贵族画家;卷三《轩冕才贤》、《岩穴上士》记苏轼

  • 画山水序·宗炳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

  • 性命要旨·汪东亭

    内丹学著作。清代汪启撰,一卷。首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程守一《序》、光绪十三年(1887年)汪启《自序》,盖为其1887年遨游汉皋时所作。书中包括 《性命篇》上、下,《补遗篇》一、二,及《辟邪篇》、《太极图说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