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随手杂录

江涣言,冯悦御药服伏火药多,脑后生疮,热气冉冉而上,几不济矣。一道人教灸风市穴十数,壮虽愈,时时复作。又教冯以阴炼秋石,以大豆卷浓煎汤下,遂悉平和其阴阳也。阴炼秋石法,余昔有之,沈所传是也。大豆卷法,大豆于壬癸日浸井华水中,候豆生牙,取皮作汤使之。

《江表志》云:江南李氏进贡中国无虚月,十数年间,经费将匮。建隆初,始申铜禁,铸泉货当十,又铸唐国通宝钱,两文当开元钱一文。又用韩熙载法,变铸钱。其后一缣约卖三十索,银一两二十五索,余物称是。至开宝末,国帑罄矣(郑文宝撰)。

萧士京大夫为广东转运使,其妻事僧伽甚谨。一夕,梦僧伽别去,其妻问欲何往,曰:“后十二日苏子瞻当渡海,我送过之。”惊起,语其夫。后十二日,子瞻果有儋州之命,萧亲语于余。

全州进士唐伯虎一日病卒,心独温。后数日还魂,初若梦为人追呼,入官府见主者曰:“误矣,当还。”已而语伯虎曰:“到人间为我转《法华经》为报,亦当劝人诵之。”伯虎请曰:“某他日亦得禄乎?”谓之曰:“虽有,薄尔。”遂出,至家而苏,后任梧州推官,六十余卒。

范文正语先懿敏曰:“每夜就寝,即窃计其一日饮食豢养之费,及其日所为何事,苟所为称所费,则摩腹安寝。苟不称,则一夕不安眠矣。翌日求其所以称之者。”

柴世宗销天下铜像以为钱,真定像高大,不可施工,有司请免。既而北伐,命以炮击之,中佛乳,竟不能毁。未几,世宗痈发乳间而殂。

蔡持正居宛邱。一日,雪作,与里人黄好谦游一倡家。入门见其肴醴特盛他时,有美少年青巾白裘据席而坐。蔡、黄方引去,少年亟俾倡邀,二公欣然就席。酒酣,少年顾持正曰:“君正如李德裕。”顾黄曰:“君俟此公贵,凭藉亦显。”语毕,少年亦引去。二公叩倡何人也?倡曰:“朝来赍钱具饮,亦不知谁氏也。”后如其言,持正为侍御史,荐黄为御史云。

子瞻为学士。一日,锁院,召至内东门小殿。时子瞻半醉,命以新水漱口解酒,已而入对,授以除目:吕公著司空平章军国事,吕大防、范纯仁左右仆射。承旨毕,宣仁忽谓:“官家在此。”子瞻曰:“适已起居矣。”宣仁曰:“有一事要问内翰,前年任何官职?”子瞻曰:“汝州团练副使。”“今为何官?”曰:“备员翰林,充学士。”曰:“何以至此?”子瞻曰:“遭遇陛下。”曰:“不关老身事。”子瞻曰:“必是出自官家。”曰:“亦不关官家事。”子瞻曰:“岂大臣荐谕耶?”曰:“亦不关大臣事。”子瞻惊曰:“臣虽无状,必不别有干请。”曰:“久待要学士知,此是神宗皇帝之意。当其饮食而停箸、看文字,则内人必曰:此苏轼文字也。神宗忽时而称之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学士而上仙耳。”子瞻哭失声,宣仁与上左右皆泣。已而赐坐吃茶,曰:“内翰、内翰直须尽心事官家,以报先帝知遇。”子瞻拜而出,撤金莲烛送归院,子瞻亲语余如此。

子瞻自杭召归,过宋,语余曰:在杭时一日,中使至,既行送之,望湖楼上迟迟不去。时与监司同席,已而曰:“某未行,监司莫可先归。”诸人既去,密语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了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曰:赐与苏轼,不得令人知。”遂出所赐,乃茶一斤,封题皆御笔。子瞻具札子,附进称谢。至宋,语余曰:“且教子由伏事娘娘,我小使头出来,自家门打一解。”哲宗眷遇如此,复为大臣谗逐,至贬海岛,命矣。

曾日攵过泗州,谓余曰:“某罢扬州教授时,子瞻守扬,某往见吕吉甫真州。吉甫问曰:‘轼何如人也?’日攵曰:‘聪明人也。’吉甫怒,厉声曰:‘尧聪明耶?舜聪明耶?大禹之聪明耶?’日攵曰:‘非三者之聪明,亦是聪明也。’曰:‘所学如何?’日攵曰:‘学《孟子》。’愈怒,愕然而立曰:‘是何言欤?’日攵曰:‘孟子以民为重,社稷次之,此其所以知学孟子也。’吉甫默然久之。”

周凌司勋子之妇病腿间疮,晓夕痛痒不可胜,唯以杖子挑之乃少解。经累年,百药弗效。闻有司吏夜主事冥司,招而问之,吏曰:“当往叩之。”见周司勋于冥间,问其妇疾,曰:“此妇不敬舅姑,好决罚女使,此其报也。”吏明日语其子,恳告致恳其父。父曰:“妇已有死所矣,当在南京。”又曰:“吾所任掠剩大夫也,亦以平生刻薄,好敛民财以奉县官,故任此职。凡人财有定分,或其经营,或其种植,称多其数,我即往取,世人不知也。职任非善处,亦安能救妇也。”后其子不复南来,会其外祖知南京,力取之医治,恳辞不获,至南京三日而卒。

太祖一日召赵韩王于别殿,左右无一人,出取幽燕图示之,赵熟视久之,曰:“此必曹翰所为。”帝曰:“何以知之?”曰:“非翰莫能也。”帝曰:“何如?”赵曰:“举必克之,须世世得曹翰守之乃可。”帝不语,携图而入,遂不复言幽燕之讨。

曹彬、潘美伐太原,将下,曹麾兵少却,潘力争进兵,曹终不许。既归至京,潘询曹何故退兵不进,曹徐语曰:“上尝亲征不能下,下之,则我辈速死。”既入对,太祖诘之,曹曰:“陛下神武圣智尚不能下,臣等安能必取。”帝颔之而已。

钱王有外国所献颇眩伽宝,其方尺余,其状如水精,云可厌十里火殃。乃置于龙兴寺佛髻中。余杭数回禄,而龙兴不可近也。有盗尝焚其殿,柱木悉灰烬,而烟焰竟不炽。皇朝改为太平祥符寺,自唐至皇朝,凡有十宝,此其一也。

吕微仲贬岭外,至虔州瑞金县,语其子曰:“吾不复南矣,吾死尔归,吕氏尚有余种。苟在瘴乡,无俱全之理。”后数日卒。先是,十年前有富人治寿材,梦伟丈夫冠冕而来,曰:“且辍贤宅。”富人惊悟,汗浃体。微仲过县,富人望之,乃梦中伟丈夫也。及卒,乃辍其材而敛焉。

郡君李氏,余婶也。尝有货珠子老媪李氏携珠子至,既去,遗珠子在地,婶收之。后媪逾时不至,一日既至,形容瘦精神恍惚,非昔人也。婶诘之,曰:“向时所货珠子,归则失去。告其主,以金十两偿之,其主不许,因忧愁感疾,几不能起。”婶曰:“珠子当时遗在地,我得之,今在此。”媪惊喜涕下,愿致金六两以请。婶取还之,金不受也。后微疾,梦出门乘车出旷野,至大官府,见二伟人衣冠坐堂上。引至堂下,伟人方问姓氏,婶知其阴府也。遂诵大悲咒,左右皆惊愕,其堂摇动不已。二伟人立语曰:“勿诵,放尔归矣。”一吏持大簿书至案,伟人问曰:“记得还李嫂珠子事否?”婶曰:“记之。”其一伟人曰:“当展二十年寿。”其一曰:“得无太多也?”其一曰:“妇人而不爱珠宝,此可尚也。”俾人送还,复乘车至门首而入,见其尸卧帐中,惊而悟起,后二十年乃卒。

柳州张通直舟泊潭州,新妇死七日而体温,既还魂,云初见二人如弓手,追去甚急,至一河次,一人云:“解衣。”妇曰:“我,妇人,衣不可去。”其一人止之,呼舟而渡。入大城,市井喧闹,闻传呼声。二人引妇立城砌上,二人立其下,见一金紫人导从甚严,妇识之,乃其舅程之邵之元父也。连呼舅舅,金紫者亦识之,曰:“七娘来来。”遂伫马,取二人文檄视之,乃曰:“误矣。”急呼衣箱取纸一番,令妇执之,候至戒石,但执纸而立。既去,二人失色,相顾低头,不复语。至府门,人间大官府也。妇立戒石南,俄见金紫人至,次衣绿人,次衣朱人,皆坐。金紫人即呼妇,取纸语二同坐曰:“误勾此人来矣。”绿衣人曰:“已来将奈何?”朱衣人曰:“既误莫须放回。”金紫人曰:“合如此,只是二人得徒罪矣。”即引二人如弓手者,取状杖脊二十下,令虞候引妇出至一寺,大厦修廊,寂无一人,虚堂屏间一僧坐。虞候未前,又一吏人至,诣僧致语,僧移榻俯阶,问妇曰:“识字否?”曰:“识之。”僧指手中经题问之,妇曰:“《金刚经》也。”僧展卷教诵之,又曰:“归则诵之。”遂令妇执堂下幡脚,用力引之,幡起,惊悟而苏。

初,吴处厚笺蔡持正诗进于朝,邸官已传本报之,凡进入三日,而寂无闻。执政因奏事,禀于帘前,宣仁云:“甚诗,未尝见也。”执政云:“已进入,未降出。”帘中云:“待取看。”至午间,遣中使语执政曰:“已降出矣。”三省皆云不曾承领,上下疑之。明日,乃在章奏房,与通封常程文字共为一复,盖初进入亦通封也。明日进呈,殊不怒色,但云:“执政自商量。”继而处厚复有疏,执政请送蔡确分析。谏官吴安诗、刘安世论列,而分析未上,间会梁焘自潞州召为谏议大夫,至京曰:“比过河阳,邢恕极论蔡确有策立勋,社稷臣也。”同谏官以恕之言论之,日益切直,宣仁始怒焉。泣谕执政曰:“当时谁曾有异议,官家岂不记得?但问他太妃。”遂拟蔡相谪,命执政议太常少卿、分司南京。议未决,会分析至,确盛言有策立之勋,谏官继登论之益苦。明日,执政对,帘中忽语曰:“蔡确可英州别驾,新州安置。”诸公惊退,恕力开陈,久之,刘莘老曰:“蔡确母老,引柳宗元乞与刘禹锡换播州事。”吕微仲曰:“蔡确,先帝大臣,乞如刘挚所论,移一近里州郡。”帘中曰:“山可移,此不可移也。”范尧夫揖王正仲,留身论之,意不解。尧夫曰:“告官家,且劝太皇太后念蔡确是先朝大臣。”哲宗不语,论辨往来久之,尧夫曰:“臣奉诏(按元本云:臣奉诏,奉诏。今删去二字),只乞免内臣押去。”宣仁曰:“如何?”尧夫以曹利用事言之,宣仁曰:“决不杀他,自生、自杀,不差内臣,此无固必,但与执政商量。”执政议差小使臣或承务郎以上官伴送,至夜,批出,差内臣一员。已而尧夫、正仲与不论确事台官,皆罢去。初,处厚缴诗至京,莘老尝问予曰:“如何施行?”余曰:“此难行,前日诸公自罪李定,以诗罪人矣。”莘老曰:“岂可已乎?”余曰:“一则收杀,一则札与蔡确知。”尧夫亦以见问,余语如前。尧夫曰:“吾弟更语莘老,曰次第须谪,曰重则分司,轻则小州。”余曰:“必若谪之,当与处厚并命,此风不可长也。”后一日,莘老召余入密室,见其颜色惨怛,曰:“九重之内安知有英州、新州,此必有博士。”又曰:“今日进呈,此老斥骂,却不入来。”指文潞公也。余意以莘老卖潞公,遂往见,潞公问余曰:“近事如何?”余答曰:“蔡确外议以谓过当。”潞公声色皆厉,曰:“见无礼于其君者,如鹰之逐鸟雀”。又曰:“曾见司马康否?”余曰:“见之。”潞公曰:“前日被旨,召梁焘、司马康与执政面问邢恕语言。梁焘言与司马康同坐,闻恕言蔡确社稷臣事。康乃曰不听得,焘曰时第三杯矣,康曰时饥贪食肚羹,不听得。康如此不肖耶?”余曰:“司马康,温公子也。温公,道德人也,康不证人于罪,真肖矣。”潞公即索汤,余引去,始知莘老之言不妄。

仁宗尝语张文定、宋景文曰:“孟子可谓知乐矣,今乐犹古乐。”又曰:“自排遍以前音,声不相侵乱,乐之正也。自破之后,始侵乱矣,至此郑卫也。”

越人朱彦弼至华阴震死,其父朝夕泣,告于天,某此一子平昔无过,今乃至此。久之恍惚,中闻有言曰:“朱彦弼作醮西岳庙,乃用脂烛,及便溺于殿角,罪当死,非枉也。”

仁宗一日召致仕晁迥对延和殿,上问《洪范》雨之数。迥对曰:“比年灾变仍发,此天所以左右王者。愿陛下修饰五事,以当天心,庶几转祸为福。”上感悟,出所幸嬖尚美人等,又籍其金帛二十余万,赐三司,赡军费。

晁文元迥尝言,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人,危人售进,保全固护,如免发肤之伤。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不语。太祖召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太祖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美本无兄弟,其后惟吉历任供三代,止云以美为父,而不言祖。余得之于其家人(按惟吉,王钅至《默记》作惟正)。

太祖无事时,常召潘美辈禁中议政,或与之纵饮。至令宫女解衣,无复君臣之礼。一日,召美入,而太祖冠带不乐,久之不语。美皇恐,趋拜殿下请罪。太祖曰:“非尔也。上来,语尔,前朝民间积欠甚多,早来三司乞因赦蠲放,适问二府,二府请督索。朕谓三司主国财,乃要蠲放;二府主德政,却要督索。近臣如此,天下何缘太平,朕所以不乐。”美赞曰:“陛下用心如此,何缘不太平。”遂解颜如常时。

太祖、太宗时,诸节度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美每赴镇,留妻子,止携数妾以往。或有子,即遣其妾与子归宗,仍具奏,乞陛下特照管。

范祥钞法,陕西贮钱五百万贯,不许辄支用。大约每钞极贱至五贯,即官给钱五贯五十文买之。极贵,则减五十文货之。低昂之权,常在官矣。钞法无时而不行。近年辄借用本钱,贵贱一切不问,此所以钞法不行。

陕西每铜钱一贯,用铁钱一贯三十文可换。后因常平司指挥诸州勿出铜钱,诸司遂效之,民间相传铁钱将不用矣,家家收蓄铜钱,轻用铁钱,由是钱贱而物加贵(五事,潘适云)。

潘中散适为处州守。一日作醮,其茶百二十盏皆乳华,内一盏如墨。诘之,则酌酒人误酌茶盏中。潘焚香再拜谢过,即成乳华,僚吏皆敬叹。丽水宰宣德郎陈缙辄慢之,指老君像曰:“老子卖乌髭药里。”语毕惊惕,月余遂发狂,不能语,解官归,今逾年尚未愈。

陆彦回为真州通判。一日,疾几卒,幕官诸人白郡为下致仕状。状附递即安,明日遂出听事,而不知乞致仕矣。诸人遂密告其妻,其妻遣老媪诣州,具言朝奉到官未久,与同官初无怨仇,诸人皆作官养老幼,独朝奉令致仕,何耶?郡主与诸人厚赂健步,趁递后八日状回,乃白陆。陆欣然,欲具会以集同寮,是夕病复作,乃卒。

黄铎为陕西漕,摄延安帅事。梦乘四小舟遄流而下,烟雨中见一卒曰:“张相见在此。”铎往见之,相公何故在此?曰:“商英候接人,更二年方诣相府。”梦觉,汗流浃体,遂志于书稿间。后移夔路漕,以西事除名勒停。雇四舟沿峡江而下,至峡州,方烟雨间见一卒,洗而问之何人?曰:“张相公虞候也。”遂持所志谒张而言之。其后张被召拜相,适作梦之二年矣。铎后复官,至京不事交谒,语其所亲,事莫非前定,不必求也。

杜常少年时,梦泛河至桥间,有自岸而呼者,其岸高峻,常凡再跃始及岸。一人引至大木间,见伟丈夫衰服而坐,人指之曰:“天帝也。”拜之,常起。帝召常,与钱二百文,曰:“此尔及第人数。”再请之,则曰:“过此,天机不可泄也。”常后应举,累不第,嘉末间,岁科举放登第者二百人,常遂中甲科。时英宗在谅阴中,木者,庙讳也。

柳庭俊作官江西,被差检放。旱,以漕司喻意,不敢以实闻。一日,宿于高明使者观,梦伟丈夫转簿示之曰:“柳庭俊放税不实,使上泽不得流,行杖一百。”惊悟,战汗浃体。

太宗朝,武程乞放宫人三百人,帝喻执政:宫中无此数。执政请以狂妄罪之,帝释而不问。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二 文苑 应贞 成公绥 左思 赵至 邹湛 枣据 褚陶 王沉 张翰 庾阐 曹毗李充 袁宏 伏滔 罗含 顾恺之 郭澄之·房玄龄
  東觀漢記卷二十·多人
  1919──中華民國八年己未·郭廷以
  ◎礼一(吉礼)·徐天麟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下·佚名
  卷之二百七·佚名
  第三卷 咸丰(上)·缪荃孙
  卷三十三·朱轼
  卷八十二·傅恒
  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周作人
  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班固
  赵昌言传·脱脱
  许国祯传·宋濂
  四年·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三十六齣·沈璟

    第三十一齣 解梦【破齐阵】〔老旦上〕别馆萧疎冬夜。孤灯牢落羁魂。郑圃残蕉。邯郸一枕。醒后偏萦方寸。〔旦〕绮岁流光如弹指。客梦天涯频怆神。〔福介合〕谁怜孤与贫。〔减字木兰花〕〔老旦〕他鄕岁暮。神游故国归

  • 卷六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六十二九华山类五言古和季友题九华山     【唐】僧神颖众岳雄分野九华鎭南朝彩笔凝空逺崔嵬寄青霄龙潭古仙府灵药今不凋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造化心数奇性状精气饶玉树郁玲珑天

  • 跋·纪昀

    同年纪学士晓岚,自塞上还,予往候。握手叙契阔外,即出所作《乌鲁木齐杂诗》见示。读之声调流美,出入三唐,而叙次风土人物,历历可见。无郁轖愁苦之音,而有舂容浑脱之趣。间又语予尝见哈拉火卓石壁有“古火州”字,甚壮

  • 1919──中華民國八年己未·郭廷以

      1﹐1(一一,三0)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主辦之【  新潮】雜誌,及段錫朋、周炳琳、張國燾、許德珩、易克嶷等之【國民】雜誌創刊(新潮社成立於上年12﹐3;另有【國故】月刊社,亦於同月成立,教授黃侃、劉文典等主之)。  1﹐5(一二,四

  •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乙亥朔○丙子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铭为左佥都御史○复以左春坊左赞善凌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字斗南河南原武人洪武十七年以秀才举至京献乌鹊论 上喜之擢司经局正字未几出知会稽县以事逮系

  • 舟山前语(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舟山前语(沈墨庵补述)吴锺峦、钱肃乐、李向中、朱永佑、董志宁、沈宸荃、华夏(吴裔之、佑之、福之、王瀚、王淳、王湛)、王之仁(戴少峰、卖菜倅)舟山在大海中,与普陀并峙,隶浙之宁波。广可千里。筑城其间,约十余里。中多淳泉

  • 七一 月如与日如·周作人

    在四七死后,大书房里增加了不少的住民。最早的要算是礼房的利宾夫妇,他们于父母去世后将原住房给了仲翔,自己带领了子女搬到外边来了。随后来的是中房慰农的两个儿子,寿恒字月如,小名泰,寿升字日如,小名升,他们和利宾都是周氏

  •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基本宗旨。的确,在《高祖本纪》中,侧重叙写的是刘邦如何战胜

  • 一一八、淳于髠考·钱穆

    《史记 滑稽列传》:齐威王时,淳于髠说之以隐,云“有鸟三年不飞不鸣”,此髠在威王初年既已知名于齐也。(《世家》称邹忌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髠见之云云,余考邹忌见知在威王初立,则髠在威王早岁即在齐,益可见。)后去而

  • 提要·周怡

    臣等谨案讷溪奏疏一巻明周怡撰怡字顺之号都峰改号讷溪太平人嘉靖戊戌进士怡初居吏垣以言事忤严嵩廷杖下锦衣狱三年世宗感箕仙之言得与杨爵刘魁同出狱未几以熊浃劾箕仙诬妄激世宗怒复逮入狱又二年始得释隆庆初召为太常

  •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与五百沙门俱。游於越只。到鼓车城外树下坐。比聚有豪贤梵志。名费迦沙。明晓经书星宿运度。所问皆答。有五百弟子。弟子中第一者。名阿颰。阿颰问师言。今有佛来。人称其德。名盖天

  • 中国文化之佛教因素·太虚

    ──二十七年春作──阅东方杂志春季特大号,见其研究中国文化问题之特辑。关于一部分的政党政治盐政、中算、婚制、绘画、医学、交通七篇,关于一般文化的起源发达等五篇,洵皆各有特殊阐发。然要以林惠祥君的中国文化之起

  • 佛说转有经·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大比丘众之所围绕。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尔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出王舍城。往至迦兰陀竹林住处。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绕佛

  • 劝信愿真切·印光

    甲、示真信切愿●所言信者, 须信娑婆实实是苦, 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 无量无边。总而言之, 不出八苦, 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 贵极一时, 贱至乞丐, 各皆有

  • 翻梵语·佚名

    今此书也。全部十卷。飞鸟寺信行之撰集。世所希也。一日余登醍醐山。于光台院客亭。悉昙字记三教指归行状记等讲述之日。阅此书深贤师之持本。久收箱底。蠹鱼甚投。携归。遂返璧之次借览。游佛国行汉土之思偏难默止。

  • 卷第三·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三嗣法门人德璨编录再住松江青龙隆福寺语录大殿落成上堂拈拄杖左卓云者里荐得十五年前老人在此建法幢立宗旨展土开疆高树宝坊于是处拈拄杖右卓云者里荐得十五年后山僧

  •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明代宋濂 (1310—1391)作。这是一篇赠序。洪武十一年 (1378),已经告老辞官的宋濂从家乡到南京入朝,同乡晚辈,正在太学学习的马君则拜见他,这篇序是宋濂写给马君则的临别赠言。文章的主旨是勉励青年专心求学。作者先写自己

  • 江湖小集·陈起

    诗总集。宋陈起编。九十五卷。收录南宋洪迈、叶绍翁等六十二家诗(姚镛、周文璞、吴渊、许棐四家附有赋及杂文)。又《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收录巩丰等六十四家诗,其中敖陶孙等十七人,其人已见前集而其诗未为前集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