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二

纪年

东海郡侯上

东海郡侯名允济世宗第七子也章宗朝封卫王为奉圣军节度使又权参知政事行省事於河北章宗崩无子而世宗之诸子惟允济在章宗所嬖内侍李新喜传遗诏於尚书右丞萨克苏【即完顔匡】共立之十一月丙寅允济即位【按金史卫绍王纪丙辰章宗崩完顔匡等传遗诏立卫王即位於柩前此作丙寅与史不同考是月丁酉朔至丙寅巳踰月果尔则史当书十二月即位盖此书误尔】拜萨克苏太师领三省事封申王诏羣臣先缘事故罢者悉复叙用之其见居官者并增爵位各有差

诏北边连年用兵肝脑涂地贫人困悴言之恻然可令所在官司存问赈恤

【己巳】大安元年正月改元大赦天下

二月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衆鋭欲北征听羣臣之谏而止

敌人闻帝新立而喜曰彼老懦无能为不足畏也遂决意南侵

荧惑入太微垣犯执法【按金史天文志十月乙亥月食荧惑岁星犯左执法宋史嘉定二年二月乙酉火星犯太微垣上相星】

秋七月丙申诏百辟求言

是岁不稔自四月至六月不雨内出宝器及图书文画付杂买塲卖又谕民纳粟补官时州郡无富室迄无应命闻西夏及北方稻麦皆熟时陕西差稔河南高田种不入土独齐鲁之间田差有秋【按金史五行志承安二年自四月不雨至於六月雨复不止此误书於元年】

【庚午】大安二年春二月诏河东河北沿边募饥民修水利令所在官司任责

三月诏内外百官条陈御敌之策又诏去岁荒歉所在流民失业在处闲地旷土甚多官为给其牛种贷以资粮候岁有成官司量与收入

夏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辛未】大安三年春礼部兼太常卿杜世昌奏请郊天地用周礼春秋祈谷之制且仿春秋龙见而雩之说劝帝亲祀南郊与地只合祭先一日祭太庙於大兴殿

时张庆之以为不可世昌曰朝廷闵雨偏走羣望今种多不入土若一岁得稔便可少安不告之天将安祷也衆以为然遂请行之

秘监邵文虎奏乞州县立力田科

初遣使行诸路观田之垦废以为守令殿最

是春西夏始为鞑靼军所攻复遣使求援帝新立不能救北军至兴灵而返

时夏亦为我国所扰势益衰弱夏人恨遂叛乃改元光定

鞑靼国势益强但居其故地於燕云置行省命其大臣领之所谓太师国王也【按燕为金之大兴府是时为帝都云为金之西京大同府是时金五京如故元安得於其地置行省斯言妄甚】

鞑靼之先在元魏齐周之时称勿吉至隋称靺鞨地直长安东北六千里东濒海离为数十部有黑水白山等名白山本臣高丽唐灭高丽其遗人并入渤海惟黑水完强及渤海为盛靺鞨皆役属之後为奚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其居混同江之上初名曰女直混同江即鸭緑水之源【按鸭緑江出长白山之南麓西南经高丽入海混同江即今活同几河出长白山之北西北行三千六百里而入黑龙江二水同出於长白而一南一北源流各异此合而一之误矣】盖古肃慎之地也乃黑水之後其居隂山者自号为鞑靼【按五代史云鞑靼靺鞨之後本在奚契丹东北後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或属契丹或属渤海别部散居隂山者自号鞑靼与此可以相证】唐末五代常通中国宋初各再入贡鞑靼之人皆勇悍善战其近汉地者谓之熟鞑靼止以射猎为生无器甲矢用骨镞而已盖以地不产铁故也契丹虽通其和市而铁禁甚严及金得河东废夹锡钱执刘豫又废铁钱由是秦晋铁钱皆归鞑靼鞑靼得之遂大作军器而国以益强方金国盛时鞑靼岁时入贡卫王既立鞑靼主特穆津始称青吉斯皇帝山东两河皆为所收附矣【按原书凡於元皆称曰大朝独此条与下条黑鞑靼白鞑靼仍称鞑靼盖以其文义皆不可曰大朝故也则知凡称大朝者必出於元人之所改明矣】

又有蒙骨国者在女直之东北唐谓之蒙兀部金国谓之蒙兀亦谓之萌骨【按下文言蒙古有东西二国此即蒙古国之在东者蒙骨蒙兀萌骨皆蒙古之语讹前已於天会天眷皇统年间所书改正惟此年与後崇庆三年所称因与元初国号相混姑仍原文以相别云】人不火食夜中能视以鲛鱼皮为甲可扞流矢自天眷间始叛都元帅宗弼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分兵据守要害及厚赂之其国亦自称祖元皇帝时为边患每遣使以子女玉帛厚赂其国则敌为内顾而回师至是鞑靼乃自号大蒙古国然二国居东西两方相望凡数千里不知何以合为一名【按此书言蒙古有东西二国其在东者即下文言据金太宗旧地七十二团寨原书天会八年称萌骨子天眷元年称蒙兀皇统六年七年称肓骨子蒙骨今改正为蒙古者皆此国也其在西者即下文言北方之境东接临潢西隣夏国南距静州北抵大人国皆为所有者原书自承安三年以後称为大朝大国称其军为大军将为大将使为天使今改正为蒙古蒙古军蒙古将蒙古使者此即元之初国号也鞑靼为靺鞨之遗民蒙古又鞑靼之别部岂其在东者即五代史所谓靺鞨为契丹所破属於契丹渤海者其後亦号蒙古与蒙古旧属於鞑靼其後鞑靼诸部皆微而蒙古独盛於是蒙古之名始着此书谓至是乃自号蒙古窃恐不然但元史叙其先世事甚畧无可考质姑仍旧文而附论之云】盖金国盛时置东北招讨司以扞御萌骨高丽西南招讨司以统隶北方西夏萌骨所据盖金国太宗创业时地二十七团寨而北方之境东接临潢府西与夏国邻南距静州北抵大人国今尽为所有矣又先有邻於金界者其部长封北平王被杀其弟继立其子博思巴方二岁大金取归国中养於黑水千户家章宗泰和七年丁卯春北平王之弟和卓进贡金国乘其无备醉而杀之复立博思巴为王【宋通监云鞑靼有黑白之分此白鞑靼也】遣还国始博思巴在黑水千户家见其女悦之至是欲娶为妻国中不从博思巴怨怒叛归黑鞑靼以此益强渐并诸族地遂起兵攻河西不数年河西州郡悉为所破又获夏国伪公主而去夏人反臣事之

秋七月壬戌太白经天【按金史大安元年二月太白画见经天而是年太白经天纪志皆不书】

十八日蒙古军自和龙进直趋山後与我兵战於灰河凡三日胜负禾分蒙古军三千骑驰突冲击我兵大乱蒙古军乘之帝急命西京留守赫舍哩执中领军迎敌於大胜甸执中大败奔还蒙古军至屏口我兵又败执中者老将也知兵善战自帝立心常不服至是不肯力战其下观望遂大败执中以百骑奔还上怒罢之

九月十四日蒙古军攻奉圣州二日城陷进军野狐岭统军通吉摩吉达不战而溃

时奉圣州破蒙古军至野狐岭帝遣平章军国事通吉摩吉达同乌兰达将兵以御之相遇於野狐岭下通吉按兵不战日将夕令诸军下寨蒙古军乘我兵不备出谷冲突又调一军转出其後我兵腹背受敌大恐溃散蒙古军逐之遂大败死者蔽野塞川

冬十月蒙古军至晋山县统军完顔齐锦又败

晋山距燕京一百八十里帝遣殿前点检完顔齐锦统兵数万出城战又败

十一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一日蒙古军至昌平

时南宋遣使余嵘来贺正旦道不通而还

聂希古奏请大兴尹乌兰用章榜谕居民使自为计时城内外乱甚老弱奔号少尹张天和奏请京城一十八门【按此书燕京制度言燕京十二门金史地理志言十三门此云十八门疑误】随方便自门以出凡永顺东义宁化新兴等县皆有城壁许其容受民皆饥冻死者相望翼早谏议余昌世请避敌高耆年曰事已至此惟有死守万一足离京城敌随後至岂容我有驻足之处

命京城富室迁入东子城百官属入南子城宗室保西城戚里保北城各分守兵二万凡市庐小民听其自避初忠献王尼雅满之有志於都燕也因辽人宫阙於内外城筑四城每城各三里前後各一门楼橹城堑悉如边城每城之内立敖仓甲仗库各穿复道与内城通时陈王乌绅及韩常笑其过计忠献王曰百年间当以吾言为信及海陵炀王定都既营宫室欲撤其城翟天祺曰忠献王是开国社稷元勲措置必有说乃止至是始验

初七日游骑至城下

完顔天骥遣中将图克坦奔驰凡杀三千许人去大兴门望见烟尘涨天鼓声振地遂急奔回

是时蒙古军营於城下

大兴尹乌兰用章分命京畿诸将亟毁在城桥梁瓦石悉运入四城往来以舟渡运不及者投之於水拆近城民屋为薪纳之城中凡城外有储蓄纵其搬运入城不许闭拒

完顔天骥欲以兵刼蒙古军寨律明不可乃与聂希古连日为巷战计

十一月蒙古军攻南顺门

天骥设拒马於南柳街日已半黑纵北军入以槊御之使入於拒马内且纵火烧两行民屋街狭屋倒蒙古军死伤甚衆退屯於南顺门不再退俟火息乃退天骥力战而死律明入守内城驾自巡城劳军

十四日蒙古军攻内东城

以民屋为楼与城上相敌随毁随立城中发炮击之金吾卫将军邵邕战死

二十三日蒙古军攻内城

四城兵皆迭自城上击之敌稍失势

二十八日遣东安王出使请和且许以公主为婚蒙古军曰婚且待别日只是大军至此岂得竟无犒劳欲得骆驼三万匹牛羊各五万匹东安王曰此非使人所得专当奏之皇帝及晚入禁城以木舁悬入帝命议之於明堂殿翰林学士张兴之曰不可彼方乏食因我请和复得六畜以为食将留攻不去独不见侯景运石头米之事乎因命人取通监以呈聂希古曰不可无以塞其意帝曰惟有金缯锦帛可耳

翼早凡悬金缯锦帛三百囊及东安王复出

蒙古军大怒举缯帛焚之欲烹东安王已而有劝止之者

至午攻内城转急

发火炮击碎西承天门楼又垒木於下复欲沃水为氷完顔律明命城上缚大火炬数百薰炙於上且发擂木拒之夜遣百户数十人刼蒙古军寨杀伤甚衆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二

 

猜你喜欢
  第八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蔡东藩
  第十二回 失爱姬乞援外族 追流贼忍死双亲·蔡东藩
  本语卷四·高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一·佚名
  靖康要録卷一·汪藻
  卷十八·鄂尔泰
  粤桂将领素描·陶菊隐
  吴沉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佚名
  ●善女人传目录·彭绍升
  汉纪五十八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司马光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佚名
  卷七十六·佚名
  卷一百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779_1 【日暖万年枝】王约   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初升九华日,潜暖万年枝。   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每因韶景丽,长沐惠风吹。   隐映当龙阙,氛氲隔凤池。朝阳光照处,唯有近臣知。   卷779_2 【日

  • 提要·钱惟善

    (臣)等谨案江月松风集十二卷元钱惟善撰惟善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人领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张士诚据吴退隠吴江又移居华亭明洪武初卒惟善博学强记初应乡试时题曰罗刹江赋锁院三千人不知出处独惟善引枚乘七发证钱唐之

  • 大鹤山人词话·郑文焯

    郑文焯撰 龙沐勋辑高密郑叔问先生(文焯),毕生专力於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以予所见,有东坡乐府、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甲乙丙丁稿、花间集等,各家或一本

  • 灵 感·林徽因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儿过,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高阁古松,望着天上点骄傲;难怪阶前人忘掉黄昏,脚下草,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铺香花,叫人心和心合着唱;衫裾飘忽映影在山溪前;给人的理想和理想上细香常伴着圆月静天里挂;直到灵魂舒展成

  • 卷十六·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六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一首南阳送客斗酒勿爲【一作与】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顔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膓【古诗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谢眺诗坐惜红粧变

  • 卷五·陈衍

    ●元诗纪事卷五侯官陈衍辑刘因方回方存心刘光杨公远叶梅峤唐元许古清程巨夫叶李元淮李思衍董恢汤仲友龚开于石杜伯高吕起猷许献臣◆刘因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初名骃,字梦骥。表所居曰静修。至元十九年,

  •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陈寿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音髀。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

  •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柯劭忞

      ○外国九   △斡罗斯(钦察 康里 马札儿 波兰)   斡罗斯,其族曰司拉弗哀。北齐末,日耳曼人南侵罗马,日耳曼之地遂为司拉弗哀人所据。唐以前为西北散部,属于柔然、突厥。   唐末,司拉弗哀人柳利哥兄弟三人皆有智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四月初十,遣青嘉努自军中至,报称前往朝鲜之军还,诸贝勒已於初八日渡江等语。是日,蒙古贝勒吉尔布什额驸、西尔呼纳克、达赖、满珠习礼喀驸、恩克森等,叶诸贝勒,先自出征处还家。汗责之曰:“惟

  • 温峤传·房玄龄

    温峤字太真,司徒温羡弟弟的儿子。其父温辵,任河东太守。温峤聪明敏捷,有见识器量,博学而有文才,年少时就以孝悌被邦族之人称赞。温峤体态俊美有风度,擅长谈论,见到他的人都很喜欢他。十七岁时,州中郡中征召他,他都没有接受。司

  • 卷三·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三 明 胡世宁 撰 略陈治要以献愚忠疏【时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臣以病废庸愚遭时蹇厄始忧宸濠继忧江彬为国患害致?身家昼夜哀思罔知攸济今者幸

  • 卷十六 说山训·刘安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

  • ●牧鑑卷之三·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治體二◆治體二治體者設施布置之規模是也是故肅其分始不紊得其意始不戾通其變始不倦古人之治久而無弊者以是道也今欲議體舍則於是可乎敬稽經訂傳得若干條別為五目以為治體之鑑曰上下所以

  • 卷三十八·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八宋 林之奇 撰毕命        周书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歩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王若曰呜

  • 说文解字系传·徐锴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

  • 玄经原旨发挥·杜道坚

    玄经原旨发挥。元杜道坚撰。二卷。是书以《皇极 疏《老子》,凡十二章。前有作者自序。复有其弟子任士林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坚以邵雍《皇极经世》疏《老子》,不外理气象数,道教神话。

  • 归庐谈往录·徐宗亮

    安徽桐城徐宗亮著。光绪十二年刻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据以著录。成于光绪十二年(1886)。系作者见闻杂录,凡六十三则。卷一皆清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用兵、任人、行政逸事。卷二记慈禧太后杀肃顺、官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