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史论断序

古之史尚书春秋是也二经体不同而意同尚书记治世之事作教之书也故百篇皆由圣人立不以恶事名虽桀纣之恶亦因汤武之事而见不特书也但圣贤顺时通变言与事各有所宜为史者从而记之又经圣人所定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体虽不一皆足以作教于世也春秋记乱世之事立法之书也圣人出于季世覩时之乱居下而不能治故立大中之法裁判天下善恶而明之以王制是圣人于衰乱之时起至治之法非谨其文则不能正时事而垂大典矣此尚书春秋之体所以不同也然尚书记治世之事使圣贤之所为传之不朽为君者为臣者见为善之效安得不说而行之此劝之之道也其间因见恶事致败乱之端此又所以为戒也春秋记乱世之事以褒贬代王者之赏罚时之为恶者众率辩其心迹而贬之使恶名不朽为君者为臣者见为恶之效安得不惧而防之此戒之之道也其间有善事焉明其心迹而褒之使光辉于世此又所以为劝也是尚书春秋记治乱虽异其于劝戒则大意同也后之为史者欲明治乱之本谨戒劝之道不师尚书春秋之意何以为法至司马迁修史记破编年体创为纪传葢务便于记事也记事便则所取博故竒异细碎之事皆载焉虽贯穿羣书才力雄俊于治乱之本劝戒之道则乱杂而不明矣然有识者短之谓纪传所记一事分为数处前后屡出比于编年则文繁此类固所失不细殊不知又有失之大者夫史之纪事莫大乎治乱君令于上臣行于下臣谋于前君纳于后事臧则成否则败成则治之本败则乱之由此当谨记之某年君臣有谋议将相有功勲纪多不书必俟其臣殁而备载于传是人臣得专有其谋议功勲也尚书虽不谨编年之法君臣之事年代有序羲和之业固载于尧典稷契皋夔之功固载于舜典三代君臣之事亦犹是焉迁以人臣谋议功勋与其家行细事杂载于传中其体便乎复有过差邪恶之事以召危乱不于当年书之以为深戒岂非失之大者或曰春秋虽编年经目其事传载本末迁立纪传亦约是体故刘餗史例曰传所以释纪犹春秋之传焉此可见迁书之不失也答曰春秋圣人立法之书也立法故目其事而断之明治乱之本所目之事或一句或数句国之典制罔不明人之善恶罔不辨左氏史官也见圣人之经所目之事遂从而传之虽不能深释圣人之法记事次序一用编年之体非外春秋经目独为记也迁之为纪也周而上多载经典之事固无所发明至秦汉纪并直书其事何尝有法纪无法传何释焉此乃餗附迁而为之辞也或曰史之体必尚编年纪传不可为乎荅曰为史者习尚纪传久矣厯代以为大典必论之以复古则泥矣有能编列君臣之事善恶得实不尚僻怪不务繁碎明治乱之本谨劝戒之道虽为纪传亦可矣必论其至则不若编年体正而文简也甫尝有志于史窃慕古史体法欲为之因读唐之诸书见太宗功徳法制与三代圣王并后帝英明不逮又或不能守其法乃有荒纵狠忌庸懦之君故治少而乱多然有天下三百年由贞观功徳之逺也唐书繁冗遗畧多失体法事或大而不具或小而悉记或一事别出而意不相照怪异猥俗无所不有治乱之迹散于纪传中杂而不显此固不足以彰明贞观功徳法制之本一代兴衰之由也观髙祖至文宗实录叙事详备差胜于他书其间文理明白者尤胜焉至治乱之本亦未之明记事务广也劝戒之道亦未之着褒贬不精也为史之体亦未之具不为编年之体君臣之事多离而书之也又要切之事或有遗畧君臣善恶之细四方事务之繁或备书之此于为史之道亦甚失矣遂据实录与书兼采诸家著录参验不差足以传信者修为唐史记旧史之文繁者删之失去就者改之意不足而有它证者补之事之不要者去之要而遗者增之是非不明者正之用编年之体所以次序君臣之事所书之法虽宗二经文意其体畧与实录相类者以唐之一代有治有乱不可全法尚书春秋之体又不敢僣作经之名也或曰子之修是书不尚纪传之体可矣不为书志则郊庙礼乐律厯灾祥之事官职刑法食货州郡之制得无遗乎荅曰郊庙而下固国之巨典急务但记其大要以明法度政教之体其备仪细文则有司之书各有司存为史者难乎具载也自康定元年修是书至皇佑四年草具遂作序述其意更竢删润其文后以官守少暇未能备具逮嘉佑元年成七十五卷是年冬卧病久虑神思日耗不克成就且就其编秩粗成一家况才力不盛叙事不无踈畧然于劝戒之义谨之矣劝戒之切而意逺者着论以明焉欲人君览之人臣观之备知致治之因召乱之自邪正之效焕然若绘畵于目前善者从之不善者戒之治道可以常兴而乱本可以预弭也论九十二首观者无忽不止唐之安危常为世鉴矣宋尚书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许州孙甫之翰撰

猜你喜欢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咸肉先生·吴虞公
  第62章 说体面话不做体面事的蒋介石·冯玉祥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长孙晟传·魏徵
  谢方明传·李延寿
  崔呈秀传·张廷玉
  船上·沈从文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五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十·佚名
  二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翰·唐圭璋

      翰字武子,长沙人。吴琚之客。有小山集一卷。   桂殿秋   寿于湖先生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泠泠明月中。   又   同上   双玉节,到神京。碧杯仙露冷如冰。一声金磬千花发,洞

  • ◎词选本编·王闿运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有尘心。○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自然移情,不可言说,绮语中仙语也,考上上。○陆淞瑞鹤仙脸霞红印枕小说造为咏歌姬睡起之词,不顾文理,本事之附会,大要如此。○韩元吉好

  • 卷十五·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五    宋 吕本中 撰再简范信中益谦呈张仲宗 昨日之游乐不乐主人爱客亦【一作客】不恶梅花远近遍川谷雨练【一作冻】风揉未全落明日之游复如何城南城北梅更多对酒我不饮把琖君当歌酒

  • ●卷十五·陶宗仪

      ◎淳化阁帖淳化阁帖,非精于鉴赏者,莫能辨其真伪。非博于讨论者,不可得其源流。第六卷中,尝记祖石刻之说。今复究研大略于稽古之书,质正是否于好事之人,用赘于此云。宋太宗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书王着临榻,以枣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海东逸史卷十四·佚名

    忠义一董志宁字幼安,鄞县人;岁贡生,以名节自励。乙酉六月,北兵入浙,志宁与同里诸生陆宇■〈火鼎〉、张梦锡、华夏、王家勤、毛聚奎遍谒搢绅,劝以举义,皆笑以为狂;独刑部员外郎钱肃乐是之,顾其事莫能集。闰六月八日,余姚兵起。明

  •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

  • 卷四十五·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五 明 冯复京 撰小雅鱼藻之什鱼藻篇镐郡县志周武王宫即镐京也在京兆府长安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穿昆明池于此镐京遗址沦陷焉○括地志滈水源出长安县西北滈池北流入渭○盟会图云丰镐

  • 提要·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礼记训义择言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按礼记训义择言八卷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着録是书自檀弓至杂记於注家异同之说择其一是为之折衷与陈澔注颇有出入然持论多为

  • 卷一百六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九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七【宋板】凡治人之道至尽祭之义【祭统】考异古本注鬼神只下怵或为述下共有也字贤者之祭也至是之谓畜考异古本注为

  • 卷十六·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六【庚襄王二寅十一年】二十有九年【晉文五年齊昭二年衛成四年蔡莊十五年鄭文四十二年曹共二十二年陳共公朔元年?桓六年宋成六年秦穆二十九年楚成四十一年】春介葛盧來【介杜注在城

  • 卷四百三十一·佚名

    △第二分经文品第三十六之一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

  • 第八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八卷翻经沙门慧沼撰四天王观察人天品第十一四天王观察人天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上来九品明经正宗利益时会。自下二十一品并是流通利益末叶。正宗之内有果行境三

  • 净土圣贤录卷九·彭希涑

    往生杂流第八张锺馗张锺馗。唐时人。居长安。杀鸡为业。临死。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唱言啄啄。鸡辄向上啄。两目血流。痛不可忍。有沙门宏道见之。为设像。劝令念佛。忽觉香气满室。群鸡散去。即端坐而化(佛祖统纪)。张

  • 枫窗小牍·袁褧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袁褧撰,袁颐续。 《稗海》本题为百岁寓翁撰。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宋丛书》本、《说库》本、 《稗海》本等。本书记宋代朝野杂事,有关北宋时汴京遗事的记载尤多,如京城宫阙、河渠街

  • 中国经济史·钱穆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贯穿全书的主要经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唯识三十论》的论释。先明所缘(首残)、所宗、所归、所立,然后转入正文。在正文中,作者对《唯识三十颂》及《成唯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