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东逸史卷十四

忠义一

董志宁字幼安,鄞县人;岁贡生,以名节自励。乙酉六月,北兵入浙,志宁与同里诸生陆宇■〈火鼎〉、张梦锡、华夏、王家勤、毛聚奎遍谒搢绅,劝以举义,皆笑以为狂;独刑部员外郎钱肃乐是之,顾其事莫能集。闰六月八日,余姚兵起。明日,会稽应之。又明日,鄞人始会议,肃乐独任之(按小腆纪年,余姚兵起系初九日,鄞县则十二日也)。而故太仆谢三宾家富耦国,适从江上迎降归,恶闻其事。定海总兵王之仁,亦以迎降得仍旧任者。三宾私遗书,乞以所部来斩此六狂生,当以千金为寿。之仁许之,既而中悔,致书肃乐请自效,三宾不知也。望日,大会演武场,之仁出书责三宾,令斩以祭纛。三宾叩头乞哀,请出家财充饷,乃止。

鲁王监国,授志宁大理寺评事,视师瓜里。而三宾亦至,以赂结戚畹张国俊,骤跻东阁,志宁遂弃官归。丙戌六月,江干师溃,三宾复降。时浙地尽陷,祗存舟山、石浦,而航海之军至长垣,连取闽海州县,且逼福州。于是北兵之备浙者,颇抽以备闽。浙中诸山,因复结寨自固。志宁与华夏、王家勤及诸生杨文琦、杨文瓒、屠献宸、董德钦等谋取宁、绍、台诸府,遣使走舟山约黄斌卿,又约义旅之在四明者王翊、在东山者李长祥,令以兵攻宁波,而己翻城应之。复为三宾所谍知,发其事。志宁与德钦逸去,而五人皆遇害,所谓五君子也。

鲁王至舟山,迁志宁兵科给事中。时时奉使入内地,联络山寨诸军,以为海上策应。辛卯九月,舟山破,自刎(明史、通鉴辑览、南疆绎史并作缢)死(国朝赐谥忠节)。继妻罗氏闻讣,仰药卒。子士骏、士骧,蹈海不返。仆文周,缟素终身。

华夏字吉甫,一字过宜,号默农,浙江定海人,后迁鄞。贡生,通乐律。少与同里王家勤同受业于倪鸿宝,又同学于黄石斋,又同参刘蕺山讲席。杭州破,与董志宁等佐钱肃乐起兵。鲁王监国,授职方郎中(鲒埼亭集云:授兵部司务,进职方主事)。江干师溃,恸哭归。戊子,复谋翻城之举(按行朝录,此举在丁亥二月),乞师翁洲,黄斌卿许之,乃归。而其书为侦者所得,降臣谢三宾证之,遂被执。当事诘同谋者,夏慷慨独承,曰:「心腹肾肠肝胆,吾同谋也」。再拷之。大呼曰:「太祖高皇帝造谋、烈皇帝主兵、安皇帝主饷,其余甲申、乙酉殉节诸忠范公景文、史公司法而下,皆同谋也」。当事利三宾之财,亦诬以同谋,令夏引之;夏对曰:「若谢三宾者,龌龊鄙夫,反面易行,首先送款、建义之事,何可引之」!三宾在旁,搏颡以谢。夏在狱中,鼓琴赋诗如平日。绝命时,有白光一缕冲天而去。继妻陆氏,名玉辰,知例当发遣,虑有污辱,乃结帨于梁,引颈就缢。帨忽绝,复取结之,须臾而尽。鲁王监国翁洲,赠简讨,门人私谥曰「毅烈」(国朝入祀忠义祠)。

张梦锡字云生,鄞县人。为诸生,精武事。与董志宁等佐钱肃乐起兵,授兵部司务,擢御史。江干师溃,走结山寨,曰「大皎军」。庚寅十月(小腆纪年作九月),北兵至,梦锡持长矛出斗,杀伤略相当。众寡不敌,遂死。其下五百余人皆从之,无一降者。当战时,有突围而去者三人。翼日,有负梦锡尸葬之大皎之南鹿者,即此三人也。

王家勤字卣一,号石雁,鄞县人(小腆纪年云:定海人)。为诸生,通经术,三礼俱有论说;受业刘宗周之门。与董志宁等佐钱肃乐起兵,授大理寺评事。江干师溃,复谋翻城之举。事泄,被执。移狱钱唐,累讯,瞠目无一语。乃杀之。门人私谥「忠洁」。着有静远阁集。

陆宇■〈火鼎〉字周明,号赣庵,鄞县人;右都御史世科子。以诸生,与董志宁等佐钱肃乐起兵,授监纪推官;俄进按察副使,仍监军。江干师溃,遯归不出。历十八年,复谋举兵应海上。事泄被执,死之,年五十六。乡人私谥「节介」。

毛聚奎字象来,一字文垣,自号吞月子,鄞县人,贡生。与董志宁等佐钱肃乐起兵,参瓜里幕务,授户部郎中,专司饷事。绍兴破,奔走山海之间,累遭名捕,行遁得免。六狂生之幸得终老牖下者,聚奎一人而已。

屠献宸字天生,鄞县人(小腆纪年云:定海人),兵部侍郎大山曾孙。以诸生从军,授车驾司(胜朝殉节诸臣录作兵部职方)主事。江上事败,角巾归里。戊子,与华夏等同谋翻城之举;事泄被执,死之。监国还军翁洲,赠大理寺丞(国朝赐谥烈愍)。妻朱氏,贤而有文。献宸死,赋绝命词而自经。

杨文琦字瑶仲,号楚石,鄞县人。唐王临轩,以贡生召对,授惠安训导。寻加监纪推官,视惠安诸军。闽亡返浙,与华夏等同谋翻城之举;事泄被执,不屈死。妻沈氏,亦自经。监国还军翁洲,赠兵科给事中(国朝入祀忠义祠)。

杨文琮字天璧。监国时,以诸生从军,授职方郎中(小腆纪年作主事)。戊子,与谋翻城之举,事泄遁去。张煌言托以联络中土事,自是每岁往来海上不绝。癸卯,有降卒自海上,言文琮将引海上将赵彪为患。逮至钱唐,叹曰:「吾固雁行中漏网也,本可死矣」!赋绝命词曰:「凭谁瘗我孤山上,魄是梅花鹤是魂」。遂扼吭而卒。

杨文瓒字赞玉,号圆石,鄞县人,崇祯十二年举人。监国初,官御史,力言闽、浙宜合不宜分。时方争开读礼,多不以为然,文瓒乃入闽。又力言当联络闽、浙以为同仇,不当启争端。唐王然之,乃命以掌贵州道,扼防建、延三关。而浙东亡,仙霞告急,唐王出走,乃返故里。与华夏等同谋翻城之举,事泄被执,大呼高皇帝不绝而死(国朝赐谥烈愍)。妻张氏,名玉如,工翰墨。文瓒死,以纫联其身首,一恸几绝。遂衣其故时衣服,题绝命词一首,解所佩带自缢而绝。监国还军翁洲,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杨文球字天琅。鲁王监国,授都督府都事。翻城事泄,二兄皆死,乃之闽就阁部刘中藻于福宁,令参幕府军事。次年,福宁不守,死之。

董德钦字若思,鄞系人(小腆纪年云:定海人),兵部侍郎光宏之孙。以诸生从军,授监纪推官。江干兵败,乃归。戊子,与华夏等同谋,事泄被执,死之。监国还军翁洲,赠兵部郎中。

倪懋熹字仲晦,一字煜生,鄞县人。钱肃乐起兵,欲贻书王之仁,而难其使;懋熹请行,事遂定。及画江分守,以职方主事参瓜里军。唐、鲁争颁诏之礼,越使陈谦入闽而死、闽使陆清源入浙亦死,议募一能者,乃以懋熹往;果称旨,令以佥事分守建宁。丙戌,北兵来攻,出战,力不支,死之;时八月十一日也,年三十九。

徐启睿字圣思,鄞县人。为诸生,负才任气,感愤时事,削发为僧。闻钱肃乐等举兵,乃破关出,投其营。鲁王授锦衣卫指挥,不拜,自称白衣参军。时江上诸营多首鼠观望,无一肯发兵者;启睿乃集其麾下百余人,谕以大义,提剑渡江,直薄西岸。北兵以为游骑,亦遣裨将御之。启睿奋剑直前,掩杀过半。城上乃亟出锐师,长围四合,遂被执;谕之降,大骂,乃杀之。

赵毅字金城,平湖人。尚气节,工武略。尝有百足虫伏其卧处,虽远出数十里,经宿,虫必至;毅心窃喜自负,谓他日必能崛起布衣。于是人皆呼为「赵百足」云。

乙酉,南都破,北兵至浙江。鲁王监国于绍兴,毅慨然仗剑从之,授左营游击。率军与北兵战于杭城外,飞炮中首,首已飞去,犹持剑策马大战。北兵大骇,为少却,毅犹单骑驰逐数里,马蹶堕地,乃仆。

李桐字封若,号侗庵,鄞县人。三岁而孤,事两母尽孝。为诸生,不屑数行墨。甲申之变,抗言于诸当事,请发义旅以待勤王之举。南都亡,呼天大恸,遂得疾,呼祝宗祈死。会浙东举义,钱肃乐强之起,乃稍稍进食。遣长子文昶从军,授兵部主事。病稍愈。明年六月,绍兴陷,哭曰:「吾今定死矣」!疾果作,遂卒,年四十九。门人私谥「贞愍先生」。

文昶与弟文昱葬父毕,墨缞赴海上,崎岖军旅。文昱亦授户部主事。辛卯,翁洲失守,扈王出海,遭风同溺死。

路国挺(鄞县志,路作骆)字天植,号寒崖,诸暨人,侨居鄞。生有殊才。江东兵起,破家输饷,授职方主事(鄞县志云:以奉拥戴鲁王笺,得贡士),为降臣谢三宾所恶,几杀之。绍兴破,三宾复降,国挺晦迹里居。三宾复散流言以激众怒。遂被逮。久之得脱,贫困死。

李文缵字昭武。一字梦公,号礐樵,鄞县人。钱肃乐起兵,文缵以诸生实先从之,授兵部员外郎。江干师溃,悒郁不自得。戊子,豫翻城之难,被讯,不为逊词。在狱中,与同事杨文瓒分赋雁字诗,一月之中,遂成卷帙、明年再讯,再被拷,终不屈。而华夏力任之,乃放归,遨游四方以老。临终,其子问遗言,命取纸笔题曰:「众人皆醒,非夫也」!瞋目而卒。所着有春秋经传纂注、鹿溪新语、赐隐楼古文,并散佚。

杜懋俊字英侯,鄞县人(小腆纪年云:定海人),世居县东之管江。为诸生,以仗义闻。浙东不守,日夕痛哭,与其叔兆苮及施邦炌聚众三千,刻斯举事。谋泄,逻者至,懋俊枭其首;据山立寨,鸣鼓起事,与孔兵转战三日。及寨破,懋俊犹以家丁力战,头目中矢如猬,倚墙而毙。尸屹立不仆者数日。

杜兆苮字承芝。为诸生,尝以兵法部勒族人,分队瞭野,击柝行夜,闾党赖以安堵。沿海诸村亦多仿而行之。寨破,被执,大骂不屈,斫其首十二刀而后坠。

施邦炌(雪交亭集作玠,鲒埼亭集作宗炘;四明谈助云:一作宗玠)字仲茂(雪交亭集作仲吴),鄞县人,诸生;故都督佥事翰子。其先世亦居管江,因以家财佐杜氏,募死士。事败,拔先世所遗佩刀自刎,曰:「吾不负此刀也」(鲒埼亭集云:事败,纵火自焚)。时称管江三烈士。

魏耕原名璧,字楚白;甲申后,改名,字白衣;又名苏,号雪窦山人。慈溪人,以赘婿侨居归安,遂充归安学博士弟子。国亡,弃去,所交皆当世豪侠。苕上起兵,亦与焉。事败,亡命江湖,妻子满狱,弗恤也。久之事解,乃闭户为诗,酷嗜李供奉。己亥,郑成功兵入长江,几下金陵,江南半壁震动。知其谋出于耕,刊章名捕,亡命潜行。癸卯,又以海上降卒至,语连耕,遁入山阴。踪迹得之,至钱塘,抗词不屈,死于菜市。山阴人李达、杨迁经营其丧甚力,亦以是遣戍。

先是,归安诸生钱缵曾与耕善,耕被执,缵曾以兼金贿吏,得解。孔孟文者,险人也;从成功军来,有所求于缵曾,不餍,并怨耕,以其蜡书首之。故缵曾亦被杀。

番禺屈大均,不可一世,独心折耕诗。尝有诗云:「平生梁雪窦,是我最知音。一自斯人死,三年不鼓琴」!

汪涵字叔度,号晦溪,奉化人,诸生。从学黄宗羲,遂参其军事。浙东失守,监国由江门入海,涵随宗羲走四明山中。宗羲偶出,逻卒至焚寨。夜半火起,同里出斗,从烈焰中杀数人。已得出,叹曰:「所图不遂,命也。不死,且自取辱」!还斗而死。

张廷绶字云衢,鄞县人。少喜读兵法,善挽强弓,舞大刀,补武学生。钱肃乐起兵,以骁勇署总统。陈函耀(鄞县志作函辉,此疑讹)起兵台州,而以会推留中调度,乃以其兵属之廷绶,奏授都督佥事,统所部还镇台之海门。已而闽中大将李唐禧至,监国以其宿将,使共治军于台。唐禧故金山卫官,起兵不克,入闽,由闽入浙;廷绶让之,凡署衔、列座,必使居己上。而唐禧自以客将,每事皆咨廷绶而行。大兵入台,唐禧谓廷绶曰:「公当俟陈公消息,然兵已逼,不如偕我早死,徒杀士卒无为也」。廷绶曰:「诺」。各遣其麾下,袍笏兀坐营门。大兵过其营,谕降,不屈,杀之。唐禧亦被杀。而廷绶眷属之从军者皆死,无一存。

章有功,会稽农夫也。浙东建义,应募从军,骁锐敢战,以指挥为前锋。华夏等翻城谋泄,大兵急攻东山,有功。所将五百人皆具兼人勇,每战必胜。大兵以全力压之,不支被擒;拉胁决齿垂毙,犹大骂而死。

章钦臣,督师孙嘉绩部将也,以都督司别营火攻事。江上破,钦臣散军亡命。其后以应山寨诸军,事败被执,死之。妻金氏没入旗下,将发遣,大骂不屈,竟磔之。行刑者见氏有姿,不无褒语,氏骂愈甚。刑毕,而其人暴死。氏遂时时降神,东越居民尸祝之。

戴尔惠字少峰,鄞县布衣。钱肃乐倡义时,大会城隍庙。尔惠举手一麾,三、四千人皆从之,相与拥肃乐赴巡按署,遂举事。以战功,封义武将军。江干失守,遁归。其后山寨大起,复出而预之,遂一门殉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二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卷六十·黄以周
  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曾静等人为什么要捕风捉影、诽·雍正
  卷第三十四·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九·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第二九九移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一一七一五--三·佚名
  第五五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二○七-一四·佚名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郑麟趾
  黄彬传·张廷玉
  卷九十八·雍正
  卷一百十二·赵汝愚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二十·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魏源

    江行杂诗五首(嘉庆庚辰,奉母东下。)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侧闻淫雨告荆邦,泽国鼋鼍恣潦洚。平世务耕非务战,只今防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徐阶字子升松之华亭人世世受耕不仕至父黼而补邑掾史治牍无害授宣平县丞徙宁都有廉能声阶生甫周歳而女奴堕之眢井小吏之妇号而出之则絶矣后三日苏五歳从父移任道堕括苍岭百余丈衣絓于树得不死二十举应天试

  • 五八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查出颜季亨所撰书四本并通饬各属查追板片折·佚名

    五八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查出颜季亨所撰书四本并通饬各属查追板片折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遵旨查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元魏冦齐齐明帝建武元年魏主以上废海陵王自立谋大举入防防邉将言雍州刺史下邳曹虎遣使请降于魏十二月辛丑朔魏遣行镇南将军薛眞度督四将向襄阳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向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钟离平南将军广

  • 史记集解卷九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辥西与司马尼战砀东【张晏曰秦司马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 洪武五年二月己卯朔,上谕群臣曰:“凡居官者,任之大小虽不同,要皆尽其职而已。昔范文正公居位,凡日之所为,必求与日相称,或有不及,明日必补之,其心始安。贤人君子于国家尽心如此,朝廷岂有废事,天下

  • 序目·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序目    宋 王与之 撰编姓氏世次汉  杜氏【子春见本经注今作杜氏】郑氏【兴字少赣河南人见本经注今作郑氏】郑氏【众字仲师见本经注今作郑司农】郑氏【字康成见本经注今作郑康成】唐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菩薩旣聞諸勝行 其心歡喜雨妙華 放淨光明散寶珠 供養如來稱善說.   百千天衆皆欣慶 共在空中散衆寶 華鬘[二]瓔珞及幢旛 寶蓋塗香咸供佛.   自在

  •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六七)中阿含王相应品大天奈林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陀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往至弥萨罗。住大天奈林中。尔时。世尊行道中路欣然而笑。尊者阿难见世尊笑。叉手向佛。白

  • 宗镜录卷第三十六·延寿

    夫观门略有二种。一依禅宗。及圆教。上上根人。直观心性。不立能所。不作想念。定散俱观。内外咸等。即无观之观。灵知寂照。二依观门。观心似现前境。虽权立假相。悉从心变。如观经中。立日观水观等十六观门。上生经

  • 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中止。尔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居家巨富。财宝无限。好喜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因行。为其立号。名给孤独。尔时长者。生七男儿。年各

  • 卷第八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九苦集谛缘识。有漏缘缘缘识有为缘。世俗智亦尔者。苦集谛等皆通三界九地。五部唯有漏故。如后四取蕴等应知其相。灭谛

  • 卷第五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十如是已辩随眠并缠。世尊说为漏瀑流等。为唯尔所为更有余。颂曰。由结等差别  复说有五种论曰。即诸烦恼结缚随眠。随烦恼缠义有别故。复

  • 第十三品·佚名

    第一章 劫住论今称劫住论。此处,言“破和合僧者一劫煮于地狱”,即破和合僧者一劫间完全住于地狱,乃王山部之邪执。一(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之初耶?[同时]佛陀生于世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

  • 卷二十三·佚名

    第二十一篇五三三 小鹅本生谭[菩萨=鹅王]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阿难尊者舍身行为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为要夺取如来生命,派遣射师等,尔时,最初被派遣者归来向彼报告:“尊者!我等不能夺取世尊生命。世尊是有大

  • 矫亭存稿·方鹏

    明方鹏(约1521前后在世)撰。是书为方鹏弟方凤所编,有嘉靖间刻本。凡十八卷。前有嘉靖十年 (1531) 吴仕序,末有嘉靖十四年(1535) 方凤跋。《续稿》 凡八卷。前有嘉靖十八年(1539)周凤鸣序,嘉靖十九年 (1540) 自记,末有

  • 江上遗闻·沈涛

    《江上遗闻》是一部由清朝沈涛所著的书,此书共一卷内容。该书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清初江阴士绅、百姓反抗清朝发令的悲壮事迹。今据民国年间排印本整理。

  • 复斋日记·许浩

    笔记。此书又名《两湖麈谈录》明许浩著。二卷。卷首有作者于弘治八年(1495)自序一篇,谓此书为 “随笔记录”而成,与叶盛《水东日记》“事多相 同”。唯《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此书皆纪叙明初 以来朝野事迹,与叶盛《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