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方明传

谢方明,是谢裕堂祖父的弟弟。他的祖父谢铁字铁石,职位是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字秀度,担任中书郎,家在会稽,生病回家,被孙恩所杀,朝廷追赠为散骑常侍。谢方明随着伯父吴兴太守谢邈住在郡中。孙恩进犯会稽,东部诸郡响应,吴兴人胡桀、郜骠攻破东迁县,谢方明劝谢邈躲避他们,没有听从,贼军到后被杀害,谢方明逃走免祸。

起初,谢邈舅舅的儿子长乐人冯嗣之和北方学士冯翊人仇玄达都投靠了谢邈,谢方明对他们的安排都很简慢,二人都恨他,于是便与孙恩通谋。刘牢之、谢琰等讨伐孙恩,孙恩逃往临海,冯嗣之等无法一同前去,正在重新聚合。谢方明平时体质病弱,但是勇猛果断过人,他联合谢邈的门生讨伐冯嗣之等,把他们全部捉住并且杀死。当时在兵乱之后,喜事丧事的礼仪都已废除,谢方明整个家门遇祸,资产已无遗存,但办理丧事非常尽力,几个月丧葬完毕,清平时代的礼仪也无以超过。不久,孙恩重新攻陷会稽,谢琰被害,于是悬赏捉拿谢方明很紧急。谢方明在上虞用车载着他同母的妹妹逃奔东陽,由黄蘖峤走出鄱陽,搭车回京,寄居在国子学。历经艰险,辛苦备尝,而忠贞的操守,坚持没有任何改变。

桓玄攻克了建邺,丹陽尹卞范之势力超越朝野,想把女儿嫁给谢方明,谢方明终于没有回话。桓玄听说后很欣赏,便任命他为著作佐郎。后来他的堂兄谢景仁举荐他为宋武帝的中军主簿,谢方明凡是知道的事情无不做好,武帝对他说:“惭愧没有瓜衍的封赏,暂且要和您共享豫章的封国利禄。”屡次加以赏赐。

谢方明严守信条,善于适应自己的地位和条件,即使是在昏暗的房室中,也没有怠倦的表情。他的堂兄谢混有很大的名气,他只是在年节的时候拜访一下罢了。丹陽尹刘穆之在当时的权力很大,朝野的人士聚集,其中不到的只有谢混、谢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刘穆之非常恼恨。等谢混等人被杀后,谢方明、蔡廓到刘穆之那里去,刘穆之非常高兴,对武帝说:“谢方明可以说是名家驹,他和蔡廓应当安排为和三公位置等同的人,不要说还有更高的人材。”不久,调转为从事中郎,仍然担任左将军刘道怜的长史,武帝命令府中的众多事务都要询问和取决于他。府中又调转他为中军长史,不久担任了晋陵太守,又任命为骠骑长史、南郡相,委任和起初一样。有一次年终,江陵县监狱中的罪犯罪行不分轻重,全部放假回家,让他们过三天整以后回来,罪重的有二十多人,主簿以下官员无不疑惧。当时晋陵郡送来的从前的主簿弘季咸、徐寿之都跟随在西部,坚持劝谏,认为过去虽然有这种事情,但可能是记载中说得过分,而且当今人情虚伪轻薄,不能用古代的节义来评价。谢方明不予采纳,同时把他们都放回去了。囚犯和他们的父兄都惊喜流泪,觉得被处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到了期限有一个犯重罪的喝醉了酒不能归来,耽误了两天便返回了。还剩下一个囚犯十天没有回来,五官朱干期请求会见,想自己去抓他。谢方明知道是为了那个囚犯的事,便让身边人员去谢绝五官不用进来,囚犯一定会自己返回来。囚犯在村边徘徊,不敢自己返回,村里的人都谴责他,并且带人把他送回来,终于没有逃跑的。远近的人都很叹服。

宋武帝接受天命,谢方明担任了侍中、丹陽尹,有能干的声名。调任会稽太守。江东人口繁盛,风俗峻刻,以强欺弱,奸猾的官吏非常多,诏书一下,文教和拘捕相连续。谢方明深深地通达政治,不拘文法,省略苛细条文,关键在于总体掌管。贵族豪士,没人敢于违犯禁令。除去乡伍的连坐办法,判决搁置很久的讼案。前后征伐,常常是兵力不足,都是借助于士人和平民,事情安定下来后,都让他们回乡务农。而地方官不明智,给予和收取的关系错误,群众工作做不好,必然受到阻碍。谢方明删简精当,各方面都恰到好处,东部一带都称赞、歌颂他。他的性格尤其爱惜人物,从不评论别人的是非。承接前任官员,不改变他们的政策;一定要改变的,则渐渐改变,使人没有痕迹可寻。最后在官任上逝世。

猜你喜欢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三、风水先生摇唇鼓舌,祸从口出·雍正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三·倪在田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第54章 把军队弄成纸老虎式的蒋介石·冯玉祥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范晔
  僖宗本纪·欧阳修
  穆宗本纪·欧阳修
  顺宗传·宋濂
  卷三十二·黄训
  卷七十五·雍正
  卷一百十九·赵汝愚
  卷四·允禄
  目录下·徐一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八十六钟类五言古山夜闻钟        【唐】张 说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霜风吹寒月防窱虚中上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烟际钟   

  • 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四令狐楚令狐楚字殻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及第由太原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好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召授右拾遗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皇甫鎛荐为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出为华州

  • 明诗平论二集卷二·朱隗

    五古二钟 惺十二首 谭元春十首尹 伸十首潘一桂六首恽 向二首池显方五首于奕正三首卜舜年一首钱继登三首华 淑六首蔡维宁七首阮大铖三首卢世■〈氵隺〉二首申绍芳一首黄景昉二首文德翼一首陈函辉一首△钟惺经观音

  • 李商隐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商隐(813- 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

  •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五十三·脱脱

        完颜奴申 崔立 聂天骥 赤盏尉忻   完颜奴申,字正甫,素兰之弟也。登策论进士第,仕历清要。正大三年八月,由翰林直学士充益政院说书官。五年,转吏部侍郎。监察御史乌古论石鲁剌劾近侍张文寿、仁寿、李麟之

  • ●卷十七·周密

      ○杨凝式僧净端   杨凝式居洛日,将出游,仆请所之,杨曰:"宜东游广爱寺。"仆曰:"不若西游石壁寺。"凝式曰:"姑游广爱。"仆又以石壁为请,凝式曰:"姑游石壁。"闻者为之抚掌。   吴山僧净端,道解深妙,所谓端师子者,章申公极爱

  • 卷六十三·佚名

    六月初六日(丁酉),福康安、徐嗣曾又同奏言:清查台湾积弊,酌筹善后事宜:一、各营操演,宜设法稽查,以核勤惰也。向来台湾各营戍兵,离营散处,技艺生疏:即遇操演之期,亦复虚应故事,并不按名全到。兹当整饬之时,已将修建营房、添兵安汛、

  •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吕思勉

    吴、蜀灭亡,天下复归于统一了,然而乱源正潜伏著。这乱源是什么呢?自后汉以来,政治的纲纪久经废弛,试看第三十一章所述可知。政治上的纲纪若要挽回,最紧要的是以严明之法行督责之术。魏武帝和诸葛亮都是以此而收暂时的效果

  • 第二四禀同治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二○二-二·佚名

    八房总书吴青等,请淡水厅批照旧章分掌案〔下八房〕总书吴青、郑禄、谢坤、胡芳、蓝翔、杜名高、刘春波、锺昌等,为乞整旧章,以杜争推,以均苦乐,以肃衙规事。□□衙门设立吏、户、礼、兵、刑、工、粮税

  • 五八九 谕所有陶汝鼐黎元宽各项书集均着行查销毁其子孙加恩免罪·佚名

    五八九 谕所有陶汝鼐黎元宽各项书集均着行查销毁其子孙加恩免罪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旨:陶汝鼐、黎元宽所刻诗集各种,虽俱有违悖语句,但其人系明季科目,在本朝未经出仕。至陶煊、张灿选刻

  • 卷八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一 朱批岳超龙奏摺 雍正六年四月十五日直隶天津总兵官【臣】岳超龙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自抵任天津惟有恪遵 圣训厘剔弊端以仰报 高厚於万一今查明天津总兵衙门向有陋弊【臣】不敢 欺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 洪武二十六年秋七月甲辰朔,享太庙。 日有食之。 丙午,诏罢各布政司宝泉局,以铸钱扰民故也,在京则仍旧鼓铸。 戊申,选秀才张宗浚等俾随詹事府左右春坊官分班,入直文华殿侍讲毕,进说民间利害

  • 卷二十三·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二十三 宋 严粲 撰 甫田之什    小雅 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疏曰思成王】 甫田述彻法兴甿秋报春祈及省耕仓箱之事 倬彼甫田【倬音卓○桑柔笺曰倬明大貌○传曰明

  • 赞净土超胜·印光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直指人心者, 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 即念成佛, 历劫修证者, 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 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 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 无不从此法

  • 卷第六·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六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唐 龟洋.佛手岩二师传 龟洋禅师。慧忠。泉之仙游陈氏子也。九岁出家。具戒后。杖锡观方。谒草庵。问。何方来。师曰。六眸峰。庵曰。还见六眸否。师曰。患非重

  • 实宾录·马永易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 (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 《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 马水易曾著有 《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

  • 白喉条辨·陈葆善

    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喉科著作。清陈葆善撰。一卷。葆善字瑞安,浙江温州人。精于本草、喉科,著有《本草时义》。本书为陈氏博采众说,择其精华,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而成。陈氏先撰有 《白喉订正论》一卷,未刊。后删其

  • 太上明鉴真经·佚名

    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老子讲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言明镜之道,亦称「四规之道」。其法以四枚明镜悬挂前后左右,分照东、西、南、北四方,可见西王母、天皇君等神灵,问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