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卷第三 高丽史九十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宗室一。

○高丽封宗室之亲且尊者曰公其次为侯 者为伯幼者为司徒司空摠称曰诸王皆不任事所以保亲亲也今据旧录作宗室传公主别附其后。

○太祖二十五子庄和王后吴氏生惠宗神明王太后刘氏生太子泰定宗光宗文元大王贞证通国师神静王太后皇甫氏生戴宗旭神成王太后金氏生安宗郁贞德王后柳氏生王位君仁爱君元庄太子助伊君献穆大夫人平氏生寿命太子东阳院夫人庾氏生孝穆太子义孝隐太子肃穆夫人生元宁太子天安府院夫人林氏生孝成太子珠琳孝祗太子兴福院夫人洪氏生太子稷小广州院夫人王氏生广州院君圣茂夫人朴氏生孝悌太子孝明太子法登君资利君义城府院夫人洪氏生义城府院大君。

○太子泰无嗣。

○文元大王贞史逸封赠之由子千秋殿君尙光宗女阿志君早卒史皆逸其名。

○证通国师史逸其名。

○戴宗旭光宗二十年卒子孝德太子成宗敬章太子成宗卽位追尊睿圣宣庆太王庙号戴宗卽故葬号泰陵 享*大庙穆宗五年加号和简显宗五年加恭愼十八年又加显献。

○安宗郁居第在王轮寺南与景宗妃皇甫氏私第近景宗薨妃出居其第郁遂烝有身事觉成宗流郁泗水县谓曰: "叔犯大义故流之愼勿焦心。" 命内侍谒者高玄押送玄还郁赠诗曰: "与君同日出皇畿君已先归我未归旅槛自嗟猿似 离亭还羡马如飞帝城春色魂交梦海国风光 满衣圣主一言应不改可能终使老渔矶。" 初流郁之日皇甫氏免身而卒成宗为择傅姆养其儿儿至二岁姆常诲之曰: "爷。" 一日成宗召见姆抱以入儿仰视成宗呼云: "爷。" 就膝上 衣襟又再呼: "爷。" 成宗怜之下泪曰: "此儿深慕父也。" 遂送泗水以归郁是为显宗郁工文辞又精于地理尝密遗显宗金一囊曰: "我死以金赠术师令葬我县城隍堂南归龙洞必伏埋。" 成宗十五年郁卒于贬所显宗如其言将葬请伏埋术师曰: "何大忙乎。" 明年二月显宗还京及卽位追尊孝穆大王庙号安宗八年四月移葬干陵五月加号宪景十二年改孝穆为孝懿十八年加圣德后称武陵。

○王位君史逸其名无嗣。

○仁爱君史逸其名无嗣。

○元庄太子史逸其名子兴芳宫大君亦逸其名。

○助伊君史逸其名无嗣。

○寿命太子史逸其名子弘德院君圭。

○孝穆太子义生一子出家。

○孝隐太子史逸其名或称东阳君性险戾交结群小潜怀异图光宗 赐死子琳祯孝隐之死琳祯以幼获免逃窜糊口民*闲康兆用事奏授琳祯爵给臧获田庄属宗籍。 琳尙书左仆射卒。 祯太子詹事上轻车都尉显宗三年卒谥温洁赠工部尙书。

○元宁太子史逸其名子孝当太子。

○孝诚太子琳珠无嗣。

○孝祗太子史逸其名无嗣。

○太子稷无嗣。

○广州院君史逸其名惠宗二年外舅王规欲立以为王谋逆见诛院君亦不知所终。

○孝悌太子史逸其名早卒无嗣。

○孝明太子史逸其名早卒无嗣。

○法登君史逸其名早卒无嗣。

○资利君史逸其名早卒无嗣资利方言季子。

○义城府院大君史逸其名无嗣。

○惠宗二子义和王后林氏生兴化宫君宫人哀伊主生太子济。

○兴化宫君史逸其名。

○太子济无嗣。

○定宗一子文成王后朴氏生庆春院君。

○庆春院君史逸其名。

○光宗二子大穆王后皇甫氏生景宗孝和太子。

○孝和太子史逸其名无嗣。

○显宗五子元成太后金氏生德宗靖宗元惠王后金氏生文宗平壤公基宫人韩氏生检校太师忠。

○平壤公基显宗十二年命名赐礼物二十二年册为弘仁崇孝光德功臣守太尉兼尙书令开城国公靖宗初册加守太保册曰: "固本枝而永世往代令猷分宝玉以展亲先王美范是封崇于戚里作藩屛于王家旣有元功合加宠数。 咨尔基灵源诞迹伟器推名志笃忠贞身勤夹辅爰遵规于九锡乃授职于三公赐以奇珍兼之命服。 今遣某官某备礼册命汝为守太保阶勋余 如故体予丕训励乃深诚。" 文宗初基病下制遣医视疾又其生日赐礼币后改封平壤公三年加守太师兼内史令十五年又加中书令二十三年卒后追封靖简王子琎 瑛。 琎太尉 司空早卒。 初校尉巨身谋废王立基二十六年兵士张善上变告命诛巨身夷其族基已死乃流琎于海南瑛以幼免又以平章王懋崇长宁宫主李氏遂安宅主李氏与其谋乃放懋崇及其子 于安东长宁宫主遂安宅主于谷州擢善为将军子孙各赐职一级琎寻卒。 瑛尙靖宗女保宁宫主封乐浪伯加守司徒献宗时拜开府仪同三司进为侯肃宗加输忠功臣守太尉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睿宗七年卒年七十谥敬安子祯 。 祯授检校尙书右仆射进检校司空尙肃宗兴寿公主加特进检校司徒守司空承化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赐赞化功臣号仁宗八年卒子梓杞梓检校右仆射守司空毅宗十八年卒杞尙睿宗女承德公主子珹璞 。 珹封信安伯康宗为太子纳其女为妃后进为侯明宗八年卒子沅 。 沅封桂城侯子璟瑃禧*璟封淸化侯高宗四十六年卒子温  珽。 温封承化侯元宗十一年三别抄叛逼温为王据珍岛蒙古遣 子雍熙等来讨 嘱雍熙曰: "救温死。" 及破珍岛洪茶丘先入杀之及其子守司徒桓。  封丹阳伯子 封长阳公。  封永宁公美容仪慷慨有志略善骑射读书通大义高宗二十八年称为王子入质蒙古四十年从蒙古也窟大王围攻忠州王赐 书曰: "昔尔入侍天庭之日出自诚心决然独断以一介孤身代三韩万姓而往者岂以一身之安危忧乐为虑哉但为国为家庶全忠孝耳。 十余年*闲险阻艰难千态万状殆不可容说虽然夙志如彼能不益 诚恳永安社稷乎且邈在万里外犹望庇于本国幸今至此三韩万姓冀蒙力护想尔意何如也 又孝诚所格天地尙有感动今大王以宽仁字小为任苟或见尔孝恳哀哀有不可忍之者则其有不动心哉汝当切迫陈达 大军解围反 则非特老人悦 举一国更生矣其忠孝两全流名万世正在此时。" 四十一年蒙古帝知 非王亲子谓 曰: "汝虽非王子本王族久处吾土卽吾党也。" 乃夺阿母侃马三百匹赐之。  又与车罗大帅兵五千来攻诸郡至尙州而还郞将蔡取和谓曰: "捐妻子从公絶域者欲安国家耳。 今无一毫事利国与叛臣无异。" 遂逃还逆竖郑子明以告  遣人追斩之。 初 之入质也寓于东京摠管洪福源积不平 妻奏于帝杀福源语在福源传后福源子茶丘诉 于帝曰: "眞金太子中书令也永宁公高丽尙书令故自谓秩等于皇太子。" 帝大怒夺 所领兵马子雍熙  和琳。 雍封信安侯子 司空。 熙封光化侯子珩玖皆司空。  封宁仁侯子元司空。  守司徒。 和司徒子衍正尹衍子彬永宁君恭愍十七年来自元曰: "元朝政乱民饥群盗日盛元祚不久矣。" 琳和义君子 和义大君恭愍五年流南海子瑄义琼。 瑄封襄阳君子珪封寿延君恭让四年流远地子评元尹。 义封德 府院君。 琼封寿兴君子福封保宁君恭让四年流远地。 珽守司空子维封咸宁侯。 瑃封河源公子佺封新安公元宗二年卒。 禧守司徒子珪守司徒珪子敬封汉南君。  有容仪尙明宗女延禧宫主封宁仁侯好文学尤嗜释老孜孜为善得保终始高宗七年卒谥肃懿子 尙神宗女敬宁宫主初封始兴伯后进为侯又进封淮安公高宗十八年遣 如蒙古军以土物遗其帅撒礼塔 至见撒礼塔遥拜阶下不*  以酒馔饷之撒礼塔馈以 酪 随所劝能飮啖撒礼塔大悦二十一年卒子 * 。  封桂阳侯*封新阳伯姿端丽尙高宗女寿兴宫主高宗四十三年卒追封公子淑 。 淑封齐安公为人廉正 练典故时称宗室仪表初尙元宗女庆安宫主后尙忠烈王女靖宁院妃忠烈二十一年录三司事后进封大君忠烈薨忠宣卽位如元命淑权署征东省事明年王在元遣郞将申彦卿传旨曰: "齐安大君于属为叔翁主亦是大 供上依睿殿淑妃例。" 又明年加三重大匡府院大君四年卒年七十五。 子眩封平阳公庆安宫主出也忠烈二十六年卒子璹桢。 璹忠宣二年封顺正君后进封大君元仁宗在东宫璹妹伯颜忽笃得幸璹赴召如元寻授翰林学士三年奉御香还国故事迎御香不用礼服璹始遣人强百官用礼服。 忠肃三年西海道民多流移州郡空虚者五六海州亦纳其印于都堂以璹夺州田五千余结故也命执璹家奴在海州扰百姓者流远岛。 璹尝矫制起驿马又于辽阳望海等地影占人户二百余口凭宫掖势多行不法见王亦踞傲无礼六年元遣断事官中栾哈里哈赤令史丘友直等执璹以来王与元使鞫于行省杖五十七。 桢忠宣二年封怀仁君亦依妹势恣行不法子 封顺仁大君。  封带方公忠烈元年率衣冠子弟十人如元为秃鲁花王赐景灵殿五室白银祭器十八年卒子 封中原公 子珣瑀琇。 珣封淮安大君珣子    。  元尹 史逸其封 益城府院君 子缓缉。 缓封益昌君缉一名 初封益川君后封益山君尙恭让王女肃宁宫主恭让四年流远地。  封昌宁君子琦封宁原君恭让四年流远地。 瑀封昌原君。 琇封乐浪君琇子昉封顺安君恭让元年与同知密直司事赵 如京师告卽位子 聃。  封永福君恭让四年与赞成事权仲和如京师谢恩子回元尹。 聃封顺宁君恭让三年与司艺柳伯淳犯造言谤国之罪台省刑曹会慈恩寺鞫之伯淳等不服及 讯伯淳曰: "尝与聃言诸将受命攻辽逗 返 宜若无功而今反受褒赏。 其回军也沮王氏立子昌者亦势之然也大臣以此系狱昔毅宗武臣之乱宜可鉴也。 今儒者郑道传等谋弄国柄 有前日之乱则吾等恐陷其祸。" 聃亦具服台省刑曹请加聃罪王曰: "聃宗室不忍加刑削属籍流见州杖流伯淳基州。" 四年聃流远地。  守司徒。 璞尙毅宗女安贞宫主加守司徒封咸宁伯宫主召伶人学琴遂私之明宗朝以璞不能治家诏削职居二年复职十五年卒。  神宗初守*大尉上柱国延昌公 子缜守司空缜婢为崔忠粹所嬖明宗末忠粹与兄忠献谋废立乃曰: "宗室中唯缜博通经史聪明有度量若立为主国可中兴矣。" 崔忠献及朴晋材有异议不果。  睿宗朝授检校户部尙书柱国寻加检校司徒守司空上柱国。

○检校太师忠史逸。

○靖宗三子容懿丽妃韩氏生哀 君昉乐浪侯璥开城侯 。

○哀 君昉史逸。

○乐浪侯璥文宗六年册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尙书令上柱国乐浪侯食邑三千户赐输诚 理奉德功臣号。

○开城侯 文宗六年册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兼尙书令上柱国开城侯食邑二千户赐资仁保理佐化功臣号十六年卒谥愼 。

○文宗十三子仁睿太后李氏生顺宗宣宗肃宗大觉国师煦常安公琇道生僧统 金官侯*卞韩侯 乐浪侯 聪惠首座璟仁敬贤妃李氏生朝鲜公焘扶余侯*辰韩侯愉。 大觉国师煦字义天避宋哲宗讳以字行。 文宗一日谓诸子曰: "孰能为僧作福田利益耶 " 煦起曰: "臣有出世志惟上所命。" 王曰: "善。" 遂随师出居灵通寺煦性聪慧嗜学始业华严便通五敎旁涉儒术莫不精识号佑世僧统煦欲入宋求法王不许至宣宗时数请宰臣谏官极言不可二年四月煦潜与弟子二人随宋商林宁船而去王命御史魏继廷等分道乘船追之不及遣礼宾丞郑仅等问过海安否煦至宋帝引见垂拱殿待以客礼宠数渥缛。 煦请游方问法诏以主客员外杨杰为馆伴至吴中诸寺皆迎饯如王臣。 王上表乞令还国诏许东还煦至礼成江王奉太后出奉恩寺以待其迎 导仪甚盛煦献释典及经书一千卷又于兴王寺奏置敎藏都监购书于辽宋多至四千卷悉皆* {刊}行始创天台宗置于国淸寺已而南游 历名山后退居海印寺及肃宗卽位遣使迎还住持兴王寺。 辽使王 见兴王寺小钟叹美曰: "我朝所未有。" 煦谓 曰: "吾闻皇帝崇信佛敎请以此钟献之。"  曰: "可。" 煦请铸金钟二 将献于辽帝遂属回谢使孔目官李复先奏其意辽帝以 奉使妄有求索加峻刑令勿献及复还刑部奏治其罪。 煦病王幸摠持寺问疾寻卒王欲谥大觉中书门下省奏: "大觉者佛也僭佛号非煦意。" 王不从政堂文学李 言: "煦于上虽周亲而按礼出家无服然才行俱优名重辽宋欲追赠国师不可不服。" 于是王与群臣玄冠素服辍朝三日赐赙甚厚遂册赠大觉国师又赐敎门徒吊慰。

○常安公琇文宗二十五年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尙书令守司空上柱国平壤侯食邑一千户二十七年王遣中书侍郞金行琼卫尉卿李靖恭于尙书省行册礼幷赐印绶衣带鞍马匹* {段}银器布货等物册曰: "周开五等之封增恢茂业汉置七王之辅永耀丕图。 伊制理之惟艰必宗藩而是赖宜遵缛矩益阐芬猷。 咨尔王子琇天纵艺能生知仁孝刘睦之谦恭育性孚 至和始兴之淸素饬躬雅符佥 克膺德懋高暎戚流乃推敦睦之怀 示旌庸之眷授之大邑进以崇资今遣使某官某等持节备礼册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尙书令守司空上柱国平壤侯食邑一千户。 于戱朕则举不由私致加于公望尔则动无违礼勉奉于官常保以恩荣愼厥终始。" 宣宗三年加守司徒食邑二千户进封常安公献宗卽位加守太保元年卒谥英良。

○道生僧统 文宗二十四年命祝发后住俗离寺。 睿宗七年或告 与尙书右丞金仁硕全州牧使李汝霖交通图不轨王流 于巨济县及其党汝霖仁硕殿中少监河彦硕刑部尙书任申幸大卿李仲平刑部员外郞李日肃将军金泽臣宋英汉别将金有成知南原府事李绥宁朔鎭使李日衍崇敎寺僧资尙幷仁硕汝霖申幸彦硕等子流远地诛资尙于中路 寻卒 财累巨万厚施于人故贪利者多附之终以此败。

○金官侯*文宗三十一年授特进检校司空上柱国金官侯食邑一千户*有学术扶余公*尝娶积庆宫主*与 愉等谏以为不可娶同姓王不从。 宣宗三年进检校尙书令守司徒食邑二千户九年卒赠守太尉兼中书令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五百户王曰: " 者章顺侯无后而卒依浮屠法散骨今金官侯无嗣宜准章顺例然此法出于释氏不足依据宜卜地厚葬以永春秋之飨。" 有司竟奏不行谥庄宪。

○卞韩侯 文宗三十一年授特进检校司空上柱国卞韩侯食邑八百户宣宗三年进检校尙书令守司徒食邑二千户九月卒谥章顺。

○乐浪侯 文宗三十七年卒追封乐浪侯。

○聪惠首座璟。

○朝鲜公焘文宗十五年册为崇仁广义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尙书令守司徒上柱国朝鲜侯食邑二千户三十一年进封公宣宗三年加守太保食邑三千户献宗卽位加守太师肃宗立增封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五百户四年卒赠谥襄宪爵其子滋检校太保上柱国。 源检校司空柱国温检校工部尙书柱国。 六年滋以检校太师守司空卒。 源肃宗加输忠功臣*持{特}进检校太尉守司徒尙肃宗女安寿公主封广平伯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侯仁宗加守太保广平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五百户子璥封安平伯尙睿宗女兴庆公主明宗七年卒性恬静好学经艺方技无不该贯书 亦妙然好释典临终效禅僧作偈卒年六十一。 温睿宗授上柱国仁宗加守太尉江陵侯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寻卒生三女为毅宗明宗神宗妃子瑛 瑛字玄虚性沈静寡欲笃志于学毅宗初为殿中内给事请赴试王嘉其志然以侯王之子下从贡士非例不允尙仁宗女承庆宫主封恭化伯恩顾甚渥明宗卽位进为侯晩年酷好浮屠法十六年卒年六十一谥定懿。 子沔尙毅宗女和顺宫主神宗授守司空上柱国广陵侯后进为公高宗五年卒性纯厚沈静工笔札多技能尤精医术以畜药活人为事凡有疾 者皆造其门略无惮色人皆叹服。  殿中内给事同正。

○扶余侯*文宗三十四年册为扶余侯册曰: "周树维藩所以保 兴之运汉崇盘石所以臻炎盛之期将图社稷之宁必赖本* {支}之固 涓景范用举宠章咨尔王子*克 挺姿至 禀粹读书俱下于十行 藻敏成于七步声华旣洽奬贲可稽是用逈陟五侯之列擢升八座之荣* 以土茅赐之户食。 今遣使某官某等持节备礼册命汝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守尙书令上柱国扶余侯食邑一千户于戱恩虽立爱义亦在公论德授官朕罔踰于制度出忠入孝汝祗率于典 恒守贵以勿骄益砺诚而匪懈敬佩嘉训不其 欤 " 宣宗三年加守司徒食邑二千户十一年进守太保肃宗卽位制授守太傅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四年以罪流京山府若木郡王以儒释书赐之睿宗七年又以罪移巨济县流其子沔于进礼县差内侍官递守之*道卒王闻之辍朝三日百官上表陈慰明年召沔还授司空。

○辰韩侯愉宣宗三年授检校太尉守司空献宗初进守司徒肃宗时加尙书令食邑六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四年卒谥和信子沂演。 沂睿宗授检校尙书右仆射柱国进检校司空尙睿宗女大宁公主加检校司徒守司空淮安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赐赞化功臣号沂与及第崔道元进士白思允承旨权思道及吴世英等游道元学阴阳术思允等皆无赖薄行沂与道元设醮山寺事闻鞫道元等不服沂与道元皆坐流沂寻召还仁宗四年卒。 演睿宗授检校户部尙书柱国尙肃宗福宁宫主加检校司徒守司空上柱国晋康伯食邑三百户仁宗二十四年卒。

○宣宗四子思肃太后李氏生献宗元信宫主李氏生汉山侯 二子夭史逸其名。

○汉山侯 献宗卽位拜守司徒李资义欲奉 为王伏诛肃宗流元信宫主及 兄弟二人于庆源郡。

○肃宗七子明懿太后柳氏生睿宗上党侯泌圆明国师澄俨带方公 太原公* 齐安公* 通义侯侨。

○上党侯 肃宗三年册为守仁辅德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保守太尉兼尙书令上柱国上党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四年卒谥顺 。

○圆明国师澄俨肃宗三年出家以佑世僧统煦为师仁宗十九年卒赠谥圆明国师。

○带方公 肃宗七年下敎命名赐礼物睿宗元年授推忠广义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守司徒兼尙书令上柱国带方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四年封为公册曰: "兴祖业者必固本* {支}壮王室者须资藩辅眷言同气时乃懿亲稽典训之文采臣工之议乃择吉日特颁宠章。 咨尔大弟 膺帝拇之祥发灵源之粹仁义忠信曰天爵秉自生知诗书礼乐谓人文敏于时习口不言利欲之事身不近 谀之人静必修诚动斯中节居宗室则睦友之道盛奉慈 则爱敬之意深厥德茂焉朕心嘉止宜出纶而锡命寔备物以申恩分以土茅爵高于五等赐之衮冕制及于九章遣某官某等持节册命尔为推忠广义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保守司徒兼尙书令带方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于 恩莫深于骨肉义莫重于君臣尔其念骨肉之恩 君臣之义光赞我祖业尊奬我王室不其 欤敬哉 哉。" 五年加输忠功臣守太尉带方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表让不允九年加奉顺功臣守太保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五十户。 后为李资谦所构放京山府及资谦败仁宗欲召还六年卒于贬所王闻之哀悼辍朝三日赠谥良简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中书令带方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五百户子瑜娶通义侯女仁宗十九年卒。 瑜子珙尙仁宗女永和宫主封邵城伯明宗十二年进守司徒邵城侯。 珙性贪鄙凡市物遣家奴占夺不与直虽至樵苏菜果亦如之卖者或就索其直辄遭欧辱民*闲多苦之枢密副使曹元正家奴入市卖二死雉珙奴夺之元正诬告法官曰: "我家奴持犀带二腰过市珙奴强夺请取还。" 法官囚其奴 掠甚酷奴诬服珙当 坐赂元正白金六斤得免闻者虽疾元正诬妄亦喜珙挫辱也年四十八疽发背死国人皆喜曰: "吾 得活矣。" 珙子佑璇。 佑尙明宗女寿安宫主封昌化侯神宗卽位拜守司徒上柱国佑子泫守司空。 璇守司徒柱国为人寡欲 佛不营产业高宗三年卒有二女家贫未嫁不克襄事崔忠献闻于王官 葬事。

○大原公* 肃宗七年下敎命名赐礼物睿宗元年授奉义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保守司徒兼尙书令上柱国大原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四年册封大原侯册曰: "昔者仁君之于弟亲爱故莫不欲其富贵之也于是册立褒崇之典举矣。 朕祗承大统若涉深渊载惟永图奬进同气非特私骨肉之好思以奉宗庙之灵。 咨尔* 迪哲温文 仁宽博岐 之姿日秀孝友之美夙成忘势而乐乎道克己而从于师宜崇 土之封以固维城之望是用衍之邑采峻以阶资仍加九锡之仪升以五等之贵。 今遣某官某等命尔为奉义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保守司徒兼尙书令上柱国大原侯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于戱敦族所以厚风俗立侯所以屛王家汝其居宠禄以当思危谓宴安而犹怀毒往愼乃位永孚于休。" 五年加广孝功臣守太尉* 表让不允九年加守仁功臣进为公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五十户十七年进太保寻为李资谦所陷窜南裔仁宗七年召还授奉顺同德守节赞化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兼尙书令上柱国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五百户。 八年王赐敎曰: "卿负时伟望为世宗亲贬在岭南本非寡人之意今还阙下乃伸犹子之情锡之第宅之新加以物般之渥益修忠荩当 眷怀。" 赐甲第一区及金银器匹* {段}鞍马布货毅宗二十四年卒子 授检校司空上柱国封江阳伯毅宗二十二年进封侯。

○齐安公* 肃宗八年下敎命名赐礼物睿宗元年授翊圣致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尙书令守司空上柱国封齐安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 五年加奉化功臣守司徒食邑三千五百户* 表让不允九年加同德功臣检校太保守太尉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五十户。 十年册为翊圣致理奉化功臣检校太保守太尉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五十户。 十七年进爵为公仁宗九年卒时李资谦用事奏贬带方大原二公及诸有名望者* 恐不免请去诸侍卫军士杜门不接宾客纵酒自晦故终免于祸谥思节子璋司空素无赖好弓马与直长同正李龟寿飮博击球毅宗弟僧 曦在兴王寺数往还游戱兴王寺管勾内侍朴怀俊奏二人意 测毅宗九年削璋爵流龟寿于仁州璋愤 死。

○通义侯侨肃宗八年下敎命名赐礼物睿宗元年封推仁赞化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尙书令守司空上柱国通义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五年加奉节功臣守司徒食邑二千五百户侨表让不允九年加推诚功臣检校太保守太尉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五十户。 十年册为推仁赞化奉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保守太尉上柱国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五十户册曰: "睦九族平百姓者尧之仁也盖言自迩以及遐立万国亲诸侯者易之象也所以取法而垂训故周诗有麟趾之咏汉制有犬牙之封者是其义也肆予一人稽若先宪乃眷天伦之属实惟宗室之贤特举宠章方行册礼非敢私于骨肉将以固于本支。 咨尔弟侨生则英奇妙有淑质少而庄重俨若成人孝悌之行成于内俊伟之声达于外先君矜幼以最爱母后恤孤而至慈 兹藩翰之褒崇实乃朝家之典故宜颁明命而备物爰讲缛仪以申恩是用授茅土以* 封为汤沐而赐邑于戱贵不期骄而骄自至禄不期侈而侈自至有势荣必兼义荣得人爵勿 天爵复斯言而无忽愼有终而如初卫社稷以尽忠奉君亲而思孝往践乃位永孚于休。" 十四年卒年二十三谥英章性聪锐好学爱宾客。

○仁宗五子恭睿太后生毅宗大宁侯暻明宗元敬国师 曦神宗。

○大宁侯暻毅宗二年册为侯暻有度量得众心宦者郑 谋陷台* {谏}密诱散员郑寿开诬告: "台省及台吏李 等怨王谋推戴暻为主。" 王惑其言欲去之谏臣金存中请令有司按问果无验 寿开配黑山岛流 于云梯县。  思欲免咎又谗云: "外戚朝臣出入大宁侯家诚不诬矣。" 先是存中与太后妹 内侍郞中郑 及后弟承宣任克正有隙 性轻薄有才艺交结大宁侯常与游戱存中 等构飞语以闻王疑之。 宰相崔惟淸文公元庾弼等率谏官崔子英王轼金永夫朴*{朴 }等伏合请曰: "郑 交结大宁侯邀其第宴乐游戱罪不可赦。" 御史台又以 阴结宗室夜聚宴飮囚 及秘书正字梁碧戎器色判官金义炼大宁府典签刘遇录事李施王宥五人罢大宁府流暻奴金 于怀仁笞乐工崔艺等流之。 台谏伏合更请知台事崔允仪直入王所争之召还李 杖流 于东莱碧于会津义炼于淸州 于扑岛。 初 饷暻惟淸借以器至是台谏又论惟淸失大臣 贬南京留守使杂端李绰升在家不 劾贬为南海县令皆 妹 也。 未几吏部请录 惟淸绰升罪于政簿制可。 十一年流暻于天安府更贬惟淸为忠州牧使克正为梁州防御使 妹壻右副承宣金贻永知升平郡事绰升为南海县令徙配 于巨济县。 时崔艺遇赦还京与妻不 妻诬告艺尙不悛往来大宁侯第王命崔  鞫之无验。 王素信图谶不友诸弟疑犹不释密谕谏臣论劾大宁侯及克正等罪又恐太后救之先迁太后于普济寺阳若不得已而允之。 流矢之变王诏责宰枢不得贼于是逮捕络绎疑大宁侯家 罗彦有成黄益等鞫问深刻彦等诬服。 诸王宰枢百僚耆老诣阙贺得罪人斩罗彦有成黄益及有成妻又以禁卫不谨流牵龙巡检指谕十四人于田里。

○元敬国师 曦一名玄曦。 明宗七年兴王寺僧上变告: "僧统 曦潜结僧徒谋逆。" 鞫 曦从者无验释之。 十年太后患乳 召 曦侍疾 曦多乱宫女又通公主秽声闻外右司谏崔诜上* 讽 曦秽行请出之王览书大惊曰: "不意司谏离*闲我兄弟。" 遂罢诜。 自后台谏无敢言者朝臣皆附 曦贿赂公行十三年死。

○毅宗一子庄敬王后生孝灵太子祈。

○孝灵太子祈初名泓毅宗七年册封王太子二十四年郑仲夫作乱迁迎恩馆寻放珍岛县。

○明宗庶子十余人善思洪机洪枢洪规洪钧洪觉洪贻皆诸嬖所生俱剃发为僧号小君余史逸。

○善思年甫十岁明宗命为僧衣服礼秩与适无异出入禁中颇张威福时诸小君直授三重择住名寺用事纳贿侥幸者多附。

○洪机洪枢洪规洪钧洪觉洪贻明宗之废同配海岛。

列传卷第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二·脱脱
  卷四百三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二十四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983)·李焘
  卷十四 后赵録四·崔鸿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皇王大纪卷四十七·胡宏
  卷三十七·苏辙
  粤语一(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卷二十一·李天根
  张文礼传·薛居正
  平安传·张廷玉
  卷五·郭琇
  九二、齐魏会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后元元年·钱穆
  261.大贪官和珅·林汉达
  卷之二·黄景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陈廷敬

    目  录 四十二调八十六体,起十四字至二十八字  竹 枝三体 归字谣一体又名苍梧谣、十六字令 渔父引一体 闲中好二体 纥那曲一体 拜新月一体 梧桐影一体又名明月斜

  •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絕句詩 ◆五言絕句詩◆ 古意 子夜歌 四聲曲 秋夜旅情 都門晚眺 對月口占 秋夜 石橋 板橋真武廟 谷口茶棚庵 渡灤河 撫寧道中 磵底花 榆關遇雨 出關聞雁 翡翠花 野茶花 口占贈李復堂 山

  • 三集卷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一古今体七十五首【庚辰一】庚辰元旦纪蔀循环五运推三灵引达正昌时岁惟振美期农稔月应孟陬与物怡?气誾誾调律琯羣生啿啿沐春祺武成敢诩尧封廓敬久还求禹甸治元旦

  • 越绝卷第四·袁康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

  • 卷之一千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卷 署廨·缪荃孙

    江宁府江宁将军署在驻防城内。同治十一年拨给经费三万零三百五十两,由旗营旧址重建。左右翼副都统署俱在军署东南。同治十一年拨给经费一万七千六百一十两,由旗营自行建造。两江总督署旧在府治东北,沐府东门。咸丰间毁于

  • ●十 徙筠从州·佚名

    或日,时际二月,春虽渐暖,而草木不甚繁茂。有使者呼二帝至庭下,宣朝命曰: 新君即位二载,已灭南宋。今百姓推戴刘豫为齐帝。康王已捉在燕京。赵某父子更移往西筠从州安置,即日发行。 次日出城时,见百姓在关外野祭。阿计替曰:「筠

  • 刁雍传·魏收

    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高祖刁攸是西晋御史中丞。曾祖刁协,跟随司马睿渡江,定居京口,官至尚书令。父刁畅,任司马德宗的右卫将军。当初,刁畅兄刁逵因刘裕轻狡薄行,欠社钱三万,过期不还,把他抓起来当兵去了。等到刘裕诛杀桓玄,因

  • 王衍传·欧阳修

    王衍字化源。王建共有十一个儿子,分别是卫王宗仁,简王元膺,赵王宗纪,豳王宗辂,韩王宗智,莒王宗特,信王宗杰,鲁王宗鼎,兴王宗泽,薛王宗平和排行最小的郑王宗衍。宗衍因其母亲徐贤妃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开设崇贤府,设置官属,后来更

  • 附录:关于已故皇太后·辜鸿铭

    致《字林西报》编辑的信编辑先生:最近在这个国家举国同悲之日,贵刊上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和短评,谈到刚刚去世的皇太后陛下的那些话,在我看来是如此的冷酷,充满敌意和难听之至。因此,我感到不得不对它提出抗议。一个自然史的教

  • 卷二十六(成三年,尽十年)·孔颖达

    【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宋、卫未葬,而称爵以接邻国,非礼也。)[疏]注“宋卫”至“礼也”。○正义曰:僖九年传曰“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公侯曰子”。传因未葬而发在丧之例。

  • 卷一百六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三在下位不获至不诚乎身矣【中庸】考异古本注居位治民下乃能行诚下共有也字诚者天之道也考异古本注有大至诚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

  •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睹史天宫。与大菩萨众并诸眷属及诸天众梵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最先天子等大众皆来集会。  尔时世尊依六波罗蜜说法

  •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一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一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无等圣教章第一论曰。阿毗达磨大乘修多罗中。婆伽婆前善入大乘菩萨。为显扬大乘大体故说。所谓为大乘故。诸佛世尊有十种胜相胜语

  • 三元参赞延寿书·李鹏飞

    养生学著作。五卷。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作者自谓: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地元、人元。三元共180岁。在此启发之下乃撰集此书。作者认为养生之要宜节欲,主张欲不可绝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

  • 般舟赞·善导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

  • 金刚般若经赞述·窥基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