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絕句詩

◆五言絕句詩◆

古意

子夜歌

四聲曲

秋夜旅情

都門晚眺

對月口占

秋夜

石橋

板橋真武廟

谷口茶棚庵

渡灤河

撫寧道中

磵底花

榆關遇雨

出關聞雁

翡翠花

野茶花

口占贈李復堂

山寺

春齋

白鷺

讀書丁家窪雜詠

題畫冊十七首

明妃

孟才人

題吳園二十景

題采藥圖

青陵臺

淮陰釣臺

子陵釣臺

對鏡

午睡

秋宵

調碪

題年家子盧主事秋燈夜讀圖

題沈學子徵蘭圖

題興福寺

○古意

白雲起前山遮斷郎歸路妾欲往從之知郎在何處

明月掛前軒秋風下高樹忽動別離情出門望江路

蟲語響空階高梧落疏影秋夜月華明獨照孤幃冷

郎愛蕙草花花多恐難久妾有幽蘭香願君莫去手

嘉樹植中庭號為女貞木歲寒色不凋霜雪從相酷

○子夜歌

妾有五色絲織作同心帶綰以結不開試看郎心耐

採蓮蕩輕舟蓮房含未吐但見蓮花嬌誰識蓮心苦

鴛鴦傍蓮舟欲打心忽變俄見有人來佯羞整金鈿

瞥見雙鴛鴦交頸戲珠箔慙笑隱房櫳低聲罵輕薄

○四聲曲

日落山峰紫月出溪水綠時聞款乃聲隱隱過巖曲

深山絕行踪輪囷多古木時聞樵采聲丁丁出幽谷

喬木囀倉庚春雨昨夜足時聞叱牛聲村村野相續

羊牛相呼鳴夕陽含雨足時聞橫笛聲遙遙下山麓

○秋夜旅情

明月浸疏桐空階蟲語響伏枕夢不成淒其動遠想

○都門晚眺

吾家在何處遙遙白雲蔽佇望白雲飛雲飛杳無際

○對月口占

閒夜步苔階一身萬里客明月照我懷顧影長太息

兩地不相見共此明月光殷勤望明月展轉心內傷

○秋夜

檐端露明月月苦鄉心儆草蟲寒夜鳴疏桐落秋影

○石橋

略彴石欹斜菖蒲映清水水流細有聲泠泠潄石齒

○板橋真武廟

古寺覆寒雲下馬聊獨往四顧無人聲風蟬樹間響

○谷口茶棚庵

谷口施茶僧擊磬迎來往松棚午陰涼時有松風響

○渡灤河

霧氣暗河干霜花浮草色行路詎不難如何遠跋涉

○撫寧道中

上山復下山時行山磵底落日恐夕心遙遙望墟里

○磵底花

空谷媚幽姿寒花抱一枝秋風吹不息搖落復誰知

○榆關遇雨

蕭蕭紅葉落歷歷雁聲過一夜榆關雨愁聽出塞歌

○出關聞雁

匹馬秋風道荒山夜雨時音書如解寄為報客行遲

○翡翠花

山中翡翠花秀奪炎鳥色采擷充珮幃應教美人悅

○野茶花

塞上牧馬兒采葉調酥酪空有珍珠花隨風自開落

○口占贈李復堂

傑士多奇情往往不得吐相遇素心人一日可千古

○山寺

古寺翠煙深日入空山靜漁火隔溪明寒松落疏磬

○春齋

野性逖塵情荒齋人獨宿昨夜春雨過窗前發新綠

○白鷺

野性依沙渚??離褷淨雪襟風蘆棲未穩延頸憶雲岑

○讀書丁家窪雜詠

擁翠庭

南陂

煙霞匯

琴石

掬月溪

龍潭

獨樹庵

山館

留雲塢

瀑水厓

白石渡

山寺

山雲

望前山

步屧

送人歸山

芳樹軒

山泉

尋春

訪隱

新晴

秋夜

山出雲

整屧

早行

登房山

看紅葉

秋齋

宿山館

幽尋

石闕

老衲

漁舟

野寺

題畫

題畫梅

山窗

新霽

雨後山齋

步月

題畫

贈僧

獨吟

夜雨

首夏

獨行

新秋

早春

月夜

曉行

蔬圃

隱几

秋燈

秋蘭

秋蟲

秋苔

秋雨

秋空

秋墳

秋田

送別

懷友

白頭吟

山居

冬日山行

別趙南村

掛劍臺

懷清臺

·擁翠庭

石骨壘為牆石皮蓋為瓦清風送微涼高臥南窗下

·南陂

蒼翠帶平岡坐見南山路白雲淡無心遙遙向山去

·煙霞匯

山勢高逶迤溪流復清絕虛谷寂無人煙霞自興滅

·琴石

山月漸欲高泉聲響巖竇石上理鳴琴松風落衣袖

·掬月溪

美人弄明月清輝長在手欲以贈他人虛明懼難守

·龍潭

山坳鬱潭窟蜿蜒神龍藏有時欲行雨雲起山蒼茫

·獨樹庵

蒼翠掩禪關夜深人說法老僧獨無言倚樹看秋月

·山館

攤書坐南窗虛室絕塵想風過壁琴鳴鏗然流細響

·留雲塢

朝作隴頭陰暮作田間雨卻怪此山雲不樂塵中去

·瀑水厓

冰雪懸重岡驚飛落奇響來者不可留去者悲長往

·白石渡

飯牛山之南垂釣山之北行者莫問津前途不相識

·山寺

古杖策秋雲遙望雲中寺時有林梢風吹雨落山翠

·山雲

行步望前山白雲若堪把入雲不見雲白雲在山下

·望前山

盈眸蒼翠深詰屈尋樵路轉瞬嵐氣生忽失前峰處

·步屧

羣鳥暮歸飛夕陽在高樹步屧下平岡白雲橫去路

·送人歸山

君歸隱名山山中結茅屋應有太古雲長伴幽人宿

·芳樹軒

芳樹鬱晴軒山禽相聚語樹裏白雲來輕風復將去

·山泉

靈液吐雲根??聒??聒流泉注泉在此山清莫向人間去

·尋春

寂歷踏空林兼之訪樵牧相見指南山山南草初綠

·訪隱

空山太古民茅茨結深處溪谷漲流雲惆悵山前路

·新晴

積雨溜階除臨軒玩新霽幽鳥不驚人飛來啄山翠

·秋夜

空山氣候清夜深人未寢流螢入座來忽覺衣裳冷

·山出雲

閒雲偶出山時作山前雨流光若近人即之無覓處

·整屧

整屧啟荊扉尋源約鄰舍忽聽水聲潺新泉迸階下

·早行

石磴歷崯崎野花泫朝露空際但聞香欲覓不知處

·登房山

崇岡高崔巍登頓猿鶴路指點下方雲雲中幾家住

·看紅葉

霜葉燦朱霞溪水相映帶水上多白雲人家白雲外

·秋齋

野樹著新霜青黃映窗左歸鳥棲復驚山猿竊巖果

·宿山館

朝出雅初鳴暮歸日已暝清夢不離山還踏蒼苔徑

·幽尋

汗漫恣幽尋峰林相蔽隱隔浦見炊煙知有山家近

·石闕

採芝石闕西放鶴石闕東此中有天地不與黃埃通

·老衲

老衲竟何為堅坐理鶴髮有時渴欲飲汲碎寒潭月

·漁舟

仰看山色青俯看溪水綠夜泊蘆荻灣白雲伴孤宿

·野寺

老樹出頹垣客至雀驚起僧雛款禪扉烹茶掬溪水

·題畫

荷鍤采紫芝山深迷所在應有商山翁攜手雲峰外

·題畫梅

冰霜結嚴寒生意久寥落此時天地心獨有梅先覺

當春不發花春去不著葉獨抱歲寒心芳香吐冰雪

蒼根如積鐵夭矯枝條勁天地浸冰霜寒香欲誰贈

·山窗

紅杏發南枝山窗鳥聲集落花飛不高隨風復飄入

·新霽

新霽葛衫輕閒吟步庭砌松軒晝忽陰冉冉流雲至

·雨後山齋

山齋雨乍晴新月照茅屋萬籟寂不喧殘聲滴疏竹

·步月

煙消萬壑淨獨步平林東披襟一長嘯明月懸高空

·題畫

扁舟溯回溪溪窮崖石陡我欲問桃源白雲橫渡口

山老骨磷磷水清石楚楚明月下漁舟野煙生極浦

·贈僧

虛室聞空香窗前落溪水相對兩忘言坐看山雲起

塵市結精廬雜花映修樾欲識妙明心寒潭貯秋月

·獨吟

枯坐耽微吟默與天機會靜裏聞孤鴻彷彿層霄外

·夜雨

夜雨灑山齋幽人入虛聽朝來啟戶看落花滿苔徑

·首夏

首夏日初暖佳樹新陰茂濛濛細雨滋階面蒼苔厚

·獨行

閒居愛邱壑獨行常踽踽空谷無人聲坐聽山禽語

·晴

小雨天忽晴盈眸盡空翠花落寂無聲隨風沾衣袂

·新秋

露滌山徑清秋氣滿林薄寥寥天宇空高飛唳孤鶴

·早春

策杖緣流溪迤邐春山裏隔浦望村墟山桃發紅蕊

·月夜

天高秋月明澄潭復皎潔山靜無人跡此景唯自悅

·暮

疏雨過空階暮禽將侶去野雲不歸山夜宿檐前樹

·曉行

清眺入深林露氣熏芳芷野寺聞山鐘遙遙隔溪水

牯牛下崇岡野禽浴溪水煙霞蔽茅茨犬吠深林裏

·蔬圃

野老愛佳蔬種植資膏土林中灌汲聲軋軋鳴秋圃

·隱几

幽討日欲曛歸來聊隱几魂夢不知疲仍在羣峰裏

·秋燈 【 以下題九秋畫冊】

秋宵萬籟清天地歸真靜一燈對古人默默自深省

·秋蘭

涉江采芳蘭正值秋風起美人期不來懷香向誰是

·秋蟲

孤月照高梧蕭疏落寒影唧唧候蟲鳴秋聲露中冷

·秋苔

扃戶少人踪苔痕厚階砌山鳥愛幽居銜花落蒼翠

·秋雨

峰頂擴奇懷天地收雙目長嘯月橫空流聲滿巖谷

·秋空

孤艇泊楓林夢繞江天路寒雨帶歸鴻飛向江南去

·秋墳

商飇起原野悲響在楊木荒塚亦何知行人為躑躅

·秋田

老農幸有秋殷勤望田穀牧子獨無心驅牛下寒綠

·送別

笙歌興已闌歡笑轉悽楚別語正依依殘鐘天欲曙

·懷友

別酒怨征鴻攜手衡門道新鶯忽作聲綠遍階前草

·白頭吟

白頭兼莫春非復芳菲節展轉心忽傷深悲蕙草歇

蘭香發芳春春歸香欲歇佳期久已慳獨立庭前月

·山居

茅屋下斜陽攤書臥北窗片雲生棟宇化作雨蒼茫

危磴轉寒山窅窕麏□路丁丁發木聲遠隔雲深處

邃石吐蒼雲參差落檐瓦時與好風俱甘霖被原野

春雨潤前村扶笻每孤往百穀性不分時聽農人講

·冬日山行

石凍流泉細林枯落葉乾扶笻過鳥道風磴入雲寒

·別趙南村

相逢應未遠何事轉淒其纔得與君遇冰霜又別離

·掛劍臺

寶劍值千金欲贈徐君死解掛墓門前千秋吳季子

·懷清臺

巴婦飲丹穴芳聲動廟庭所遭非令主曾為築懷清

○題畫冊十七首

溪流淰淰清山色鱗鱗碧空亭雲氣深何處幽人跡

野老不入城家在雲深處山徑結危橋看雲日來去

茅屋隱山坳石磴崯崎上時復掉船歸空江孤月朗

樹裏人家屋柴荊傍水隈江空天一色帆影日邊來

頓僻數間屋扶疏幾株樹野老坐垂綸日送浮雲去

山繞鹿門青龐公舊隱形欲空天地眼峰頂結孤亭

攜杖石橋東松風起幽聽白雲滿空山誰識幽人徑

浩雪盈空山天地還淳樸欲識造化心寒梅發深谷

羣峰雲上立亂石風前走蕩胸嵐氣生看山背兩手

訪衲登危巘聽泉倚臥松回看山下路已有白雲封

厓石森精靈長松礙雲日科頭何處翁攤書坐蓬室

鹿門空有約林慮舊山孤何處尋真隱人間見畫圖

漠漠洞壑雲蕭蕭蘆荻岸月明天宇空孤鶴橫霄漢

怪石立山鬼猙獰古渡頭濤聲催賈客風雨急歸舟

雲起羣峰動溪流眾壑喧荒村枯木外蹤跡老衡門

流水繞重山茅茨隔煙霧借問捕魚翁莫是桃源路

蹊柳初垂綠平橋接水田荷鋤新雨足沽酒話豐年

○明妃

奉命和戎主甘心朔漠來望鄉時灑淚不上李陵臺

○孟才人

妾命何堪惜恩深殉九泉一聲歌未竟腸斷舊君前

○題吳園二十景

白沙翠竹江村

見山樓

華黍齋

千尺桃花潭

月臺

分江

仙人洞

東溪白雲亭

虛舟

三峽餘波

古柏

芙蓉沜

柳風麥浪之間

復嘯亭

冬缸書屋

江鄉傳舍

雪窟

煙霞多處

因是庵

小山秋

·白沙翠竹江村

水淨白沙明花滿江村路策杖入修篁清談坐深處

·見山樓

蒼蒼樓前山連峰數千里上接蔚藍天下帶長江水

·華黍齋

養高絕外營郊居愛華黍江上無心雲飛來落甘雨

·千尺桃花潭

灼灼桃花紅澄澄潭水綠疑是武陵源人家匿深谷

·月臺

明月麗中天羣動一時寂獨坐理鳴琴清輝照几席

·分江

清江可濯纓分來就溪壑應有濠上人相攜看魚樂

·仙人洞

坐久寂無聞真人潛深窟靜裏察玄機白雲蓊欲出

·東溪白雲亭

戢茅傍東溪溪光搖屋宇白雲往復來時作亭前雨

·虛舟

結屋號虛舟閒心絕世忤一任水禽來銜花滿幽處

·三峽餘波

江源不可窮餘波注芳澤髣髴坐瞿塘清猿叫虛壁

·古柏

老柏蟠虬龍夭矯鱗鬣古時有清風來吹落藤花雨

·芙蓉沜

涉江采芙蓉江流水平遠欲渡無舟航惆悵秋風晚

·柳風麥浪之間

垂柳帶平疇孤亭坐山翠野老叱牛歸夕陽下平地

·復嘯亭

彈琴坐修篁長嘯懷往昔明月無古今還照幽人夕

·冬缸書屋

文史富三冬青缸照往哲欲識天地心寒梅吐冰雪

·江鄉傳舍

胥口渡已沈鑾江非故跡亭林幾度更燈 【 燈:登】 臨悵疇昔

·雪窟

叢梅發嚴冬光輝映白雪一曲郢中歌寒宵對孤月

·煙霞多處

煙霞逞殊觀變幻不可測轉瞬歸虛無青蒼見山色

·因是庵

妙諦悟真空清淨邱園裏明月照檐端還照前江水

·小山秋

小山叢桂花秋風吹不落此地近淮南余將老棲託

○題采藥圖

偶隨玄鹿徑已入白雲鄉此際逢劉阮相攜渡石梁

○青陵臺

淫雨霖霖歇江河水不深祇今臺上日萬古照貞心

○淮陰釣臺

不耐王孫餓收綸去此臺曾經淮水渡千古為生哀

○子陵釣臺

人生各有志乃在去就間一釣成千古高風不可攀

世代更千載高人去不迴富春江上月獨照子陵臺

○對鏡

冶容耀春花妝罷自矜惜顧影復徘徊低頭長太息

○午睡

熏風清枕簟嬌睡暈潮生微笑朱唇啟應知夢裏情

○秋宵

芙蓉落葉疏鴛鴦怯波冷銀漢耿中宵孤幃清漏永

○調碪

孤妾調碪杵空閨生早寒思君沙漠外風雪走瀰漫

夜氣侵雙臂深宵睡未遲妾心難遠寄辛苦月明知

○題年家子盧主事 【 隆】 秋燈夜讀圖

明月照高天青雲傍庭戶心靜夜攤書欣然慕前古

○題沈學子 【 大成】 徵蘭圖

涉露采芳蘭花開被九畹將為王者香莫畏秋風晚

○題興福寺 【 即常建所詠破山寺也】

破山唐代寺潭影浸禪房偶共高僧坐閒雲滿石牀坐久山光淡禪關日色低微聞孤鶴唳聲在數峰西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

猜你喜欢
  张端义·唐圭璋
  朱翌·唐圭璋
  小山词 全文·晏几道
  第一章 本传开宗·屠隆
  第十二出 桑林奇遇·王世贞
  楔子·佚名
  第二十一出 途逅·叶宪祖
  卷十一·查慎行
  卷五·佚名
  卷九十三·吴之振
  卷七百五十·佚名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明诗评后叙·王世贞
  新传奇品·高奕
  第三十三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十二·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十二    明 袁表马荧 编高待诏集三五言律诗寄陈五先辈春山曾共赏一别又西风岐路非关逺心期恨不同暮天孤嶂静秋水夕阳空为有相思寄云边送断鸿晚春寄怀林八员外董七侍读【先有游董岩之期

  • 卷九·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 长江集卷九 唐 贾岛 撰 巴兴作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 早蝉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

  • 咸同将相琐闻·佚名

    ◎陆建瀛失金陵洪军既踞武昌,遂乘势东下,步骑夹岸,旗蔽野,帆樯如云。诸王皆衣黄袍,侯以下衣红,绣龙织凤,间以云物及麟狮鸾鹤之属,冠亦如之。时据船楼上置酒会饮,悬灯张彩,夜半照耀如火龙。后舱则鸣金擂鼓,丝竹间作,如世俗之戏十

  • ●郑氏史料三编卷二·佚名

    二七、福建总督刘斗题本(请准拨款催造火器)康熙十年正月二十一日二八、刑部题本残片(陈暹等诬控周全斌与郑经结盟假意投诚)康熙十年三月初七日二九、江南提督残题本(题报搜查江南沙岛)三○、兵部尚书科尔可大等题本(议奏福建

  • 萧[王禹]传·刘昫

    萧王禹字时文。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名鮞,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王禹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年轻时以讲孝道闻名。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妃,他跟他们进入长安。萧王禹学习勤奋

  • 刘豫传·脱脱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世代务农,到刘豫时才考进士,元符(1098~1100)中考中进士。刘豫小时候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政和二年(1112),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言者攻击,皇上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

  • 秃剌传·宋濂

    秃剌,太祖次子察合台四世孙。年少时以勇力闻名。大德十一年(1307)春,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等潜谋立安西王阿难答为帝,而拥皇后伯岳吾氏代理朝政,于是朝野议论纷纷,人心不定。仁宗自怀孟回归京师,引秃剌入宫,逮捕阿忽台等斩首示

  •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黄鸿寿

    宣宗道光十八年,冬十一月,授湖广总督林则徐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办海口禁烟事件,兼节制广东水师。鸦片烟本属药材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言阿芙蓉,自唐贞元时代,阿剌比亚商人以罂粟输入中国,至明万历十七年,列入关税表中。栽鸦

  • 礼记析疑卷四十六·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燕义冠昏乡射聘五篇皆首揭本义不应此篇于篇首漫引周官庶子之文且终篇言燕羣臣并未及公与族燕之礼而篇首特言庶子之职何义乎盖因篇末有献庶子之文注家引周官以证而编者误置萹首耳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

  • 卷四十七·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卷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七丧大记此篇所记皆丧礼之大者非若小记仅解丧服传中曲折而已故以丧大记名篇徐氏师曾曰仪礼止有士丧礼此篇则自天子而下皆有之可补其阙疾病外内皆埽

  • 第七 揣篇 3·王诩

    【原文】故计国事者①,则当审量权;说人主②,则当审揣情。谋虑情一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③。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

  • 佛教影响华族思想之最大者·太虚

    佛教未传人中国以前,中华民族对于人死后之观念,大抵不出配天为神及入地为鬼之二途。如孝经文王配天,及左传郑庄公黄泉相见,及越绝新书夫差羞见先王于地下,勾践赐剑死文种令先至地下为前驱等等,书不胜书。晋、隋、唐、宋以来

  • 人天眼目卷之六·智昭

    宗门杂录岩头三句 咬去咬住 欲去不去欲住不住 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师上堂云。大凡唱教。从无欲中流出三句。秖是理论。咬去咬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并不知方所。明眼汉没窠

  • 释迦方志序·道宣

    终南太一山释氏惟夫大唐之有天下也将四十载。淳风洽而浇俗改。文德修而武功畅。故使青丘丹穴之候。并入堤封。龙砂雁塞之区。聿遵声教。英髦稽首。显朝宗之羽仪。输琛奉贽。表怀柔之盛德。然则八荒内外前史具舒。五竺

  • 终南家业卷上(末)·守一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日本芿师为法之切。於庆元间。泛舶东来。彼时先师如庵开法景福。芿即依学。十有余年。缘异音不解。每别席指教。芿乃讨论。分阴不癈。大小部文。一宗教观。无不通达。后游参诸方。彼有不入其门者

  •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格雷厄姆

    作者是格雷厄姆·格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不断遭到出卖的人,渴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他人爱和信任的故事。自幼在仇恨中长大的杀手莱文,受雇暗杀一位官员。暗杀成功后,他却遭人栽赃陷害,被警方追捕。孤身一人的莱文在寻找幕后指

  • 几何原本·徐光启

    中国首部数学译著。共十五卷。前六卷为明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成书于1607年。后九卷为清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成书于1858年。该书据克拉维斯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十五卷》译出。前六卷有基本

  • 后三国石珠演义·梅溪遇安氏

    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历史演义与神魔小说揉和,三十回。又名《三国后传》、 《后三国演义》,实际与《三国演义》无关。题“梅溪遇安氏著”,首庚申(无年号)澹园主人序,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上界织绵仙女因有思凡之恋,玉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