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 徙筠从州

或日,时际二月,春虽渐暖,而草木不甚繁茂。有使者呼二帝至庭下,宣朝命曰: 

新君即位二载,已灭南宋。今百姓推戴刘豫为齐帝。康王已捉在燕京。赵某父子更移往西筠从州安置,即日发行。 

次日出城时,见百姓在关外野祭。阿计替曰:「筠从州此去又五百里,路极险恶,然有居民数千,乃契丹之畐州地也。金人破契丹日,州人不肯归顺,相持四年,力竭乃下,故改此名。」是日约行六十里,日晚,路已昏黑,不辨东西。有狐狸噑叫林麓间,微风细雨,不类人世。随行又皆怨詈不已。鬼魅纵横,终夕无寐。 

天晚催行。有后骑賷到干粮。众人皆为毒水所伤,口痛不能言语,良久方苏。二帝亦足痛难行。且毒雾四塞,不类常人往来路径。其中有人曾到过筠从州者云:「此非正路。」又行三里许,入一大林,穿小河,涉水而过,即得大路甚平旷。地皆浮砂,举步如行泥淖中,沙陷至踝。时同行者鞋履屡失,帝足为瓦砾所伤,血流不止,痛楚难忍,乃憩息于石坡之下。日已哺,方早食。行至晚,止三十里。有随行番役骤患心疼而死,即拨沙埋之。如此数日,即不见日色,常若重雾笼罩。有毒气吸入口鼻中,皆咳嗽出血。 

或日,行路处见野鸡二十余,飞鸣羣聚,如有所争。视之,皆就地啄一死蛇,已被啄残,尚有存者,犹长七八尺;其首两歧,体青碧色而无鳞。有顷,啄完蛇肉,其雉自相作斗。移时死十余只,惟一大者雄鸷特异。有随行番人年四十余,乃挥刃杀大雉,食其首,饮其血。逡巡间,骨肉迸裂,腹背开张,手所持刀不堕如生,俄自地升天,冉冉而去。同行辈骇愕,不知何故。 

或日,行入一古庙,并无篱落垣墙,惟有石像数躯,皆若番中酋长,雕刻极细。中有 一人曰:「此战国将军李牧祠也。」祠前有石甃一井,深数十尺,自古流传;若汉盛则水泉干涸,胡终则井水泛溢。以土石投其中,则声如牛吼。其水能治病。其人曰:「契丹未灭时,庙貌修整壮丽,今毁已多年。我常时闻说此像乃唐时颉利可汗自长安获石所作。」众人乃各于腰间解皮袋,俯首取水,水甚清洁,饮之味亦甘美。老番奴曰:「此水可就取,金国福无量。」二帝谓:「神如有灵,我国传闻已灭,九哥被执,未知确否?」乃默祷曰:「若我国有中兴之日,望神像立起。」时帝意中原无复中兴之理,故漫祝之。其像忽大摇震,起而立,纹理节凑连络。众共惊骇,帝亦拱手敬叹,父子称异。太上复谓少帝曰:「不知我父子可能复有归日,宜再卜之。」少帝正欲祷祝,人从促行,乃不果。 

或日,至筠从州,甚荒陋。入城,亦有街衢屋宇市井官署,但萧索之极。阿计替命随行五国城人前导。至庭下,见有羣小儿戏于庭上,身衣毛毳,手持弓矢,击持嘻笑,见帝及众人,遂皆循柱升梁,倏忽不见。俄有一老番官坐庭上,引见二帝,言语呜呜,阿计替亦不能晓。二帝站立移时,有一人引之行街市中,似觉宽纵疏散,饮食亦少可免饥。但是日昏暗,未尝见有和煦晴朗时。历数月后,与其居民言语,略可通晓。惟五国城之随帝者,常有拘约之意。 

或日,街衢间见数十番奴,持兵刃,击大鼓,牵二牛坐一男一女,皆断其首,流血满身,云用此祭神。众人随至官庭下,鸣金鼓,舞刀剑,器皿罗列,酋长拜跪,言语不可辨。少刻,自牛背取其人下,复剁碎其尸肉,又杀一牛,亦碎其肉,并置坑中讫。忽庭上梁间发声如雷,见衣毛毳数小儿,自梁援柱而下,持弓矢跳掷笑舞。近视之,面皆生三目,持器自坑中取血肉争食,顷刻去其半。食毕,歌舞而至二帝前,拜伏于地,众胡人皆惊曰:「我祭神累世矣,其神灵不可测。今见彼二人而拜伏者,不知何故?」二帝回身避之,小儿乃复起升庭,循柱作声,始不见。众人分余存之血肉啖之。帝向阿计替问其详,曰:「此乃筠从州土神,能为祸福。每岁二祭,例用人牛,喜则风雨应时,怒则雷轰电掣,杀人以石,射人以箭,执人囓吸其血,并嚼其肌。今乃拜伏你二人者,不知何故也。」 

或日,有人持食一器进曰:「此筠从州所产之米稻也。」视之,坚硬如麦,嚼破之,肉有三仁。初食数日,腹作泻;久而少止。然上皇食之,手足乃软弱,不能行动。其土人云:「此稻生于沙碛中,苗若芦苇,高五六尺,暑中结穗,一本可得二三合。外有黑壳,木棒打开,取仁煮熟食之,呼为没茄。其地又有茶郁树,高五七尺,叶如南方橙橘而紫,叶背有四点黄色,开碧花七八瓣,结实如拳。初生便可食,其甘如蜜。又有草状如南夭蒿,彼人种之,尝生采以为茹。至夜无灯烛者,可于城北首石坑中,取水调之如油,或扎没茄苗,或用野草扎成火把,以石坑水浇之,点火明亮如烛。冬月大雪弥漫,动经七八日不止,人皆匿土穴中。其它异事甚多,难以悉赘。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志第十五·五行一下·脱脱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六·仪卫志三(符印)·脱脱
  卷二O三 唐紀十九·司马光
  第五十八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蔡东藩
  千百年眼卷三·张燧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五·佚名
  第二二五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一一五○八--四·佚名
  四五○ 谕内阁将海成交部严加议处其江西巡抚员缺着郝硕调补·佚名
  明儒言行録续编卷二·沈佳
  皮景和传·李延寿
  曹华传·欧阳修
  附录一 改革起源·梁启超
  四八、鲁缪公礼贤考·钱穆
  卷第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宴臣·梁辰鱼

    【宝鼎现】〔小生贴上小生〕三年离故苑。身命虽蹇。江山犹在。矰未举伤鸿常惮。弓不开惊猿还骇。〔贴〕幸喜归来人未死。稍展前春眉黛。〔合〕愿再造乾坤。鹏奋南国。龙飞东海。〔贴〕大王千岁。〔小生〕夫人少礼。

  • 卷二十·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嘉善曹庭栋编黙堂集陈渊字知黙一字防叟南劒州沙县人了翁瓘之犹子也儿时动止不凡瓘器之谓能任重致逺者后从山杨时传二程之学矻矻不倦渐摩道德究穷六经得师友渊源之正绍兴间以荐知枢密院

  • 卷二 本纪二·赵尔巽

      ◎太宗本纪一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   天

  • 卷一百七十五·毕沅

      ◎宋纪一百七十五 ∷起柔兆执徐八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   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八月,程元凤陈正心、待臣、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

  • 提要·陈邦瞻

    (臣)等谨案元史纪事本末四卷明陈邦瞻撰凡列目二十有七其律令之定一条下注一补字则归安臧懋修所増也明修元史仅八月而成书潦草殊甚后商辂等撰续纲目不能旁征博采于元事亦多不详此书采掇不出二书之外故未能及宋史纪事之赅

  • 顺治元年七月至顺治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顺治元年七月,户科给事中郝杰陈四事:一劝农[桑]以植根本,一抚逃亡以实户口,一禁赎货以除苛政,一严奢侈以正风俗。睿亲王以有裨新政,饬部即行。山东巡按朱朗铄言:中外臣工皆以衣冠礼乐,覃敷文教。顷闻东省新补监司三人,俱关东旧臣

  • 提要·王祎

    臣等谨案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明王祎撰祎字子充义乌人少游栁贯黄溍之门明初征为中书省掾修元史成拜翰林待制使云南抗节死赠翰林学士追諡忠文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续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悉遵祖谦之旧惟解题不别为一书即

  •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北京大学的教授出版了几个杂志,其中有《现代评论》,由胡适之为中心的若干人办的;一个是颇有名气的《语丝》,由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等人主办的。胡适之那一派之中包括徐志摩,陈源(西滢),蒋廷黻,周甦生,陶孟和。说来也

  • 卷一百四十九·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九宋 赵汝愚 编总议门总议五上英宗十事        傅尧俞臣伏自念愚拙无状久无所补不敢频乞入对以烦天听今有十事条列於後一窃见军营摧倒极多材用人力卒未能办集恐朝廷以军人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孙子武者,齐人也。【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於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正义七录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 洪武四年五月壬子朔。 癸丑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 甲寅,以中书右司郎中吕本为左司郎中,擢陕西行省郎中樊思明为福建行省参政。 乙卯,免江西秋粮。诏曰:“朕起布衣,深知民间疾苦,及亲率六师南征

  • 三十九  备城门·墨子

    禽滑厘问于子墨子曰:“由圣人之言,凤鸟之不出,诸侯畔殷周之国(2),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厘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

  • 现代学僧毕业后的出路·太虚

    ──二十年七月在北平弥勒院佛教学校讲──记得去年此时,曾来贵校与各位见过一次,光阴迅速,转瞬经年。在这一年之内,想各位的学问、行持,均有进步!这都是办学的人苦心孤诣,教育有方,与各位艰苦耐劳精进无怠之所致。现将举行毕

  •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六论。于前所辨已下。第二别明业障。就中有六。一出业体。二别明僧破。三明成逆缘。四明加行定。五明重罪中大过。六明无间类此一行颂第一明业障体论曰至是虚诳语。

  • 丘隅意见·乔世宁

    《丘隅意见》一卷,明乔世宁撰。乔世宁,耀州(今陕西耀县)人,字景叔。嘉靖进士,历官山西按察使等职。本书多载录明朝史事,涉及朝章典制、科贡选举、兵制边防、盐法田赋、茶马贸易、风俗变迁,间有考订经史文字等内容。本书有《百

  • 管子·管仲

    战国时齐国稷(ji)下学者著作的总集。其中亦有汉代附益的部分,托名春秋时齐国管仲所著。大体成书于战国末期至汉初。共24卷,西汉刘向校定为86篇,今存76篇。该书内容庞杂,包含有儒、道、法、名、兵、农、纵横、阴阳各家思想

  • 老子全译·老子

    《老子全译》是对《老子》的介绍。《老子》后人又称《道德经》,是一部讲哲理的古籍,又是韵文。

  • 圆觉经·佚名

    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或《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佛教经典。中译本,唐代佛陀多罗译,1卷。收入《大藏经》。成书年代及真实作者已无可考。佛陀善多于693年(唐长寿二年)在洛阳白马寺译出。近代以来,许多学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