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阙文表

儒者释经为后王典制所自起国家善败恒必由之可不慎哉春秋文多阙误三类多附防而公谷尤甚迹其流种毒滋深其大者如纪子伯莒子盟于宻本阙文也而习公谷者遂谓纪本子爵后因天子将娶于纪进爵为侯加封百里以广孝敬汉世因之凡立后先封其父为侯进大司马大将军封爵之滥自此始而汉祚以移由不知阙文故也盖甞推而论之日食阙书曰朔者凡十本史失之而谷梁则曰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案自襄十五年以后无不书日朔者岂自此至获麟近百年总无食于前食于后而独参差不定于襄以前乎则谷梁之说非也外诸侯卒阙书名者凡十亦史失之而左氏则曰不书名未同盟也案隠元年及宋人盟于宿而八年宿男卒不名成十三年防诸侯同伐秦而十六年子卒不名杞与鲁结昏而僖二十三年杞成公卒不名则左氏之说非也夫人不书姜氏及去姜存氏去氏存姜者凡四而左则曰不称姜氏絶不为亲礼也贾逵又云哀姜杀子罪轻故但贬去姜公谷又以出姜不宜成礼于齐穆姜不宜从夫丧娶故俱贬去氏夫去姜存氏去氏存姜不成文理况文姜哀姜之罪岂待去其姓氏而明至夫人方为处女事由父母而必责其间合礼与否无乃蹈拊骖移臼之讥乎亦拘固不通甚矣王不称天者凡六其三史脱之其三从省文而胡氏于锡桓公命归成风之及防则云圣人去天以示贬夫归仲子之王已称天矣岂于前独罪宰咺而于天王无贬于此数事又独责天王而于荣召无讥乎桓五年三国从王伐郑此自省文尔与公朝于王所同义而胡氏以为桓王失天讨岂朝于王所不责诸侯而反责王乎必以桓十四年不书王为责桓无王则宣亦簒弑何以书王必以桓四年七年不书秋冬为责王失刑则昭十年不书冬定十四年不书冬又何以说秦伐晋郑伐许晋伐鲜虞皆是偶阙人字而公谷以为狄之夫秦且无论晋之罪莫大于助乱臣立君襄十四年防孙林父于戚以定卫当日不闻狄晋郑伯射王中肩未甞有防词示贬而沾沾责其伐许伐鲜虞亦可谓舍其大而圗其细矣凡此皆公谷倡之而后来诸儒如孔氏頴达啖氏助赵氏匡陆氏淳孙氏复刘氏敞亦既辨之矣而复大炽于宋之中叶者盖亦有故焉自诸儒攻击三王介甫遂目春秋为断烂朝报不列学宫文定反之矫枉过正遂举圣经之断阙不全者皆以为精义所存复理公谷之故说而吕氏东莱叶氏少蕴张氏元德诸儒俱从之由是春秋稍明于唐以后者复晦昧于宋之南渡岂非势之相激使然哉夫蔑弃圣人之经与过崇圣人之经其用心不同而其未得乎圣人垂世立教之防则一也愚故不揆梼昧浏览诸家之说于南渡以后兼取黄氏仲炎吕氏大圭程氏端学俞氏臯齐氏履谦五家列阙文凡百有余条俾学者于此不复强求其可通则于诸儒支离穿凿之论亦扫除过半矣辑春秋阙文表第四十三

日食阙书日朔凡十 又疑误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外诸侯卒阙书名凡十

时月日阙误凡二十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王不称天凡六 误称天子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夫人姓氏阙文凡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杀大夫阙书名凡四

秦郑晋伐国阙书人字凡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盟会阙文凡五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外诸侯名谥国名阙误凡五

侵战围灭入救阙文衍文凡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补遗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春秋俱系孔子修成以后阙误论

案孔氏頴逹曰春秋阙文有二有史本阙圣人因而不改者有系修成后始阙者愚谓史阙而圣人因之无是理也孔子修春秋垂训百世必择其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书之若前史有阙宜并削而不録此何闗于劝惩而重书之以惑误来世故知皆修成以后阙也然易诗书三经与春秋并于世其阙文百不一二见而春秋之阙文独多何也曰是亦有故焉古者用竹简汗青为书易于剥蚀须掌于官中每嵗脩辑易掌于太卜书藏于柱下诗于乐官易自天子至士庶所习用国家有大事则诏卜筮书则太史陈之以诏王善败诗则燕飨祭祀比诸乐歌故偶有阙误随即较正而春秋自修成以后则为孔氏之私书又定哀以后多有所刺讥隠讳故当时游夏不能赞一辞而曽子子思亦无一语及春秋至孟子始标出知我罪我及其义则丘窃取之言而是时去孔子已百年矣书藏于私家其补缀脩辑必不能如官中之勤阙误是理之所有无可疑者左氏约生在孟子前后故已有以纪子伯为履緰之字以甲戌己丑为再赴而公谷则生于汉时据所闻谬误尤甚幸左氏为史官得见列国之史与鲁未笔削之春秋此二书皆掌于官中其义虽不存而文之阙误则无有故左氏得据为其日月与经互异往往是而经误此尤其显然可见者孔子甞自言曰辞达而已矣若春秋之去姜存氏去氏存姜及曹宋之大夫不书名不达已甚显系阙断宋儒不察皆目为意义所存虽经杜孔啖赵之驳正而不悟也岂不谬哉夫左氏亲见国史最有功于春秋而当其时孔圣之经已多阙左氏不知而反为之说如澶渊之防据国史本有叔孙豹防四字幽之盟公羊氏经现有公字而左氏所授之本偶无之遂以为讳不书公讳不书大夫不知春秋时防盟之非义者多矣僖二十八年公会诸侯盟于宋成二年公防楚公子婴齐于蜀絶不一讳何独于此焉讳是则圣经之阙误因左氏而明左氏且不知而妄生穿凿何况后来余子哉曰文定之为近世亦有知其非者而列于学宫厯代不废何也曰在 朝廷之公令自不得不用胡以其字字挥便于经筵之进讲敷陈大义士子之命题横议论耳要非经义之本然也夫明知其非是而不得不遵用之此所以说经而经愈晦也

春秋僖二十四年冬晋侯夷吾卒论

余常谓春秋阙误多自经成以后左氏不知而强为之说更有左氏作时未甞误因汉晋以来写之譌为杜氏之傅防曲成者则如僖二十四年晋侯夷吾卒是也左惠公之卒以二十三年九月而经在明年之冬杜氏谓晋文定位而后告惠公之丧经文从赴程氏端学谓惠公之卒此时非有内乱外伐安得不告丧必待文公之至而后告借使文公入而告必曰先君某以某年某月某日卒鲁史因而书之必不书其赴到之日也余则谓四字当是三字之误晋之九月为周之冬十一月因赴告从晋夏正而经自用周正耳然则谓左氏之未甞误何也曰文公告惠公之丧此出于杜氏之说左无之也左于二十四年正月秦伯纳重耳曰经不书不告入也二月杀懐公于髙梁不书亦不告也此时鲁一意事楚目中无重耳谓此亦当如夷吾之俦不久为秦俘絷耳故自入国至创伯凡五年中间无书一晋事者晋杀吕郤不书勤王及围原皆不书岂有独书一夷吾卒之理晋文岂有不告已之入而反告惠公之丧之理且懐公以逾年之君晋文来告岂容没去若欲讳其弑君之实而以惠公死期迟至经年掩耳盗铃贻笑邻国晋文君臣必不为也窃意丘明作时晋侯夷吾卒犹在冬十有一月杞子卒之下自是懐公来赴此后晋使絶不通往来故懐公以逾年而见杀重耳以公子而反国经皆无从书非为文公讳而不书也至丘明作以后诸儒写误置在二十四年冬杜氏曲为迁就谓文公定位而后告惠公之丧殊不思告者何人岂有不预先书其入国之理乎左谓不书不告入也万无可疑公羊则以为为文公讳家氏翁髙氏闶则以为桓公书入以其簒兄文公于长幼次当立果尔圣人宜别有书法胡乃没而不书谓之褒乎贬乎髙氏更谓鲁未与宋通而此书惠公卒者以见文公之入文公不书入者以申生既死文公以次当立故窃意文公之入若告自当书无为书惠公之卒以见文公之入文公于次果当立则其入又胡为不书圣人用心不宜委曲如此故余谓左氏作时经文未误若此时已作二十四年晋侯夷吾卒则文公告惠公之丧当时左之无俟杜氏之补注也

凡经互异者学者舎从经此正理也夷吾之卒不日而时必因赴告之疎秋冬之异必因周正夏正之别皆不辨而明独二十三二十四经年之隔致千年聚讼今定为写之误直是卓识愚则为左氏原本已为杜氏割裂错置其误不在写而在割裂时置放失简耳聊备一说何如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始兴王叔陵 新安王伯固·姚思廉
  第三十六回 促就道副座入京 避要路兼督辞职·蔡东藩
  明神宗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佚名
  ◎全国烟酒公卖局·费行简
  七十五 曹寅奏陈江宁地方晴雨情形摺·佚名
  卷十四·郝经
  五三 抄书·周作人
  历年记下·姚廷遴
  顾野王传·姚思廉
  崔光韶传·李延寿
  方瑛传·张廷玉
  六·钱穆
  102.七擒孟获·林汉达
  外卷之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总目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三刘长卿【五卷】顔真卿【一卷】李华【一卷】萧颖士【一卷】崔曙【一卷】王翰【一卷】孟云卿【一卷】张巡张拚贺兰进明闾丘晓庾光先韦丹萧昕李希仲杨志坚【共一卷】孟浩然【二卷】李白【一

  • 卷之一千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春正月。丁巳朔上不御殿。免行庆贺礼。  ○朝鲜国王李棩遣陪臣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并进  □山戊不□贡方物。宴赉如例。  ○戊午。谕礼部朕荷天眷佑。缵承祖宗鸿绪统御天下。夙夜乾惕

  • ◎三小姐与汽车·吴虞公

    三小姐为某钜公之女公子。北京社会称之谓“交际界之花”。通国之人殆莫不闻其芳名者,风流倜傥,艳事争传。谈者谓朱三小姐之风貌实足以倾倒一时,愿为东床客者颇不乏人。三小姐不忍弃甲而就乙,复不甘拒乙而亲丙,殊觉左右为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纪昀

    列传宋 【四十】○宋四十李迪【东之 肃之 承之 及之孝基】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李迪字复古 【隆平集作复吉】 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

  • 五○九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资孝集》一案有关人员俱不必提究·佚名

    五○九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资孝集》一案有关人员俱不必提究乾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湖南巡抚李<湖>,乾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奉上谕:据李湖奏,临湘县民妇黎李氏呈控监生黎大本私刻《

  • 十国春秋卷四十·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六列传冯涓 周庠 韦庄冯涓字信之先世为婺州东阳人唐吏部尚书宿之孙也【一曰信都人】登唐大中四年宏辞科进士有声是嵗暹罗国筑高楼遣使厚赍金宝奏请撰记当世咸以为荣起家京兆府叅军防宰相杜审权有江

  • 十年·佚名

    (壬申)十年大明崇禎四年春正月1月2日○庚子,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屢上疏,請致仕,不許。至是,又上疏曰:宣廟朝亦有數三老臣,以乞骸爲請,而俱蒙準許。不但大聖人優老之至德,士大夫之風節,亦賴以扶植。伏願曲察下情,亟許致仕。答曰:「古今

  • 卷三十四·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三十四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告子上性犹栁也章总防 李衷一曰据告子以人性为仁义之説何尝以仁义为不可为也彼其意但谓非人性中本有必为之而后成耳 张彦陵

  • 左传折诸卷十二·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二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成公败绩于徐吾氏程子曰王师于诸侯不言败不敢敌王也于夷狄不言战不能抗王也不敢敌不能抗者理也其敌其抗王道之失也桓王伐郑兵败身伤经不书败刘康公邀戎败于徐吾不

  • 卷三十二·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二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五为适妇大功降于长子加于庶妇适妇注适妇适子之妻 释曰疏于孙故次之其妇从夫而服其舅姑期其舅姑从子而服其妇大功降一等者也此传问者以其适庶之子其妻等是妇而为

  • 明哲品第十四·佚名

    昔有梵志其年二十。天才自然事无大小过目则能。自以聪哲而自誓曰:天下技术要当尽知。一艺不通则非明达也。於是游学无师不造。六艺杂术天文地理。医方镇压山崩地动。摴蒱博奕妓乐博撮。裁割衣裳文绣绫绮。厨膳切割调和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境界。歡喜踊躍。普遍身心。重復觀察。見普賢菩薩。一一身分。一一肢節。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一切地

  • 卷四十·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五世 袁州仰山慧寂智通禅师(沩山佑嗣) 有梵僧从空而至。师问近离甚处。曰西天。师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师曰何太迟生。曰游山玩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曰

  • 婴儿论·周士祢

    儿科著作。1卷。清周士称撰于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书中载述以下内容,即辨初生脉证并治以及寒热、发惊、疮疹、疳病、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脉证并治。卷末附护养等论述。作者论病仿仲景意旨,并以证治为主,结合预

  • 道典论·佚名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

  • 梅花字字香·郭豫亨

    咏梅诗集句。前集1卷,后集1卷。元郭豫亨集。《四库全书》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书首有“至大辛亥(1311)腊八日”郭豫亨自序。前集共有七律50首,后集共有七律50首,这100首咏梅诗全是集自元以前的诗人的诗句。

  • 拳变纪略·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初,盛京卿宣怀由沪电致总署云,由保定电局寄信,直隶涞水有义和团匪,拒捕戕官,焚教堂,据涿州,有犯省城之语。朝旨询直督有无其事,裕帅禄始奏称有之,现派兵捕治云云。时都中有传闻该匪猖獗情形,毁电杆,拆铁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