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韶传
崔光韶,是崔亮的从父兄弟。最初被朝廷授予奉朝请,光韶与兄弟光伯是孪生,两人的学业相当,相处十分友爱。光韶便通过吏部尚书李冲,把官职让给光伯,表情和言辞十分恳切。李冲替他奏闻朝廷,孝文帝表彰了他的行为,并同意他的请求。太和二十一年(497),朝廷命他为司空行参军,他又请求将官职让给从叔崔和,说:“我实在卑微轻贱,没有具备辞让的品格;生逢圣朝,我耻于没有辞让的道德。”崔和也谦让,拒不任职,孝文帝称赞他们,便任崔和为广陵王的国常侍。
  不久,朝廷命崔光韶任秘书郎,掌管校勘华林的皇家图书。累次升迁,官任至青州中从事。后任司空骑兵参军,又兼任司徒户曹。出任济州辅国府司马,刺史高植十分信任他,政事大多向他征询意见。又迁任青州平东府长史。他清廉正直,明于决断,官吏百姓对他既敬畏又喜爱。回到朝廷,任司空从事中郎。因母亲年迈,请求解职回家奉养,并写诗表达心意。朝臣们与之唱和的有数十人。过了很久,朝廷征用他为司徒咨议,他坚决推辞。他性格严猛峭刻,说话声音高亢激烈。与人谈话,常常好像是发怒。以至于兄弟间的议论,外面听了都认为在气忿争吵,实际上互相辞让,气氛和睦,一般人都很少能赶得上。
  孝庄帝初年,河间人邢杲率领河北的流人十多万进逼州郡,刺史元俊忧虑愁思,很不安心。州人请求让光韶任长史镇守州城。当时,阳平人路回寓居在齐地,与邢杲暗中联络,勾引敌兵进入州城的外郭。光韶面临危机,从容处置,镇定自若。敌兵退后,刺史表彰他的忠诚勇敢果毅,朝廷也下令嘉奖他,派出使者前来慰劳。不久,任东道军司。元颢入居洛阳后,黄河以南,莫不望风披靡。刺史、广陵王元欣召集文臣武将商议下一步的去从,在座的人们没有不吃惊变色的。独有光韶大声说道“:元颢投降了梁国,又向本国用兵,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乱臣贼子。这不仅是大王您家中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对他切齿痛恨,我等受皇帝的恩宠,不敢顺从元颢。”长史崔景茂等人都说“:军司的意见很对。”元欣便杀了元颢派来的使者。
  不久他被征用为辅国将军,再升任为廷尉卿。秘书监祖莹因贪污罪被纠劾,光韶坚持要求依法重处。太尉、城阳王元徽、尚书令、临淮王元..、吏部尚书李神俊、侍中李..位高权重,威望著于当时,都为祖莹说情,要求从宽处理。光韶声色俱厉说道:“朝廷的贤臣办理公事,没有听说建立一件像尧舜那样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替犯罪的人说话呢?”他就是这样敢于秉公执法。永安年间,孝庄帝被尔朱荣杀害,崔光韶辞官还乡。
  他学问广博,长于词辩,尤其喜好说理辩论,至于人伦纲常,正名定分的礼教,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能准确地分析论辩,一点也不凭借其他书籍和典章。家中十分丰足,而性情吝啬,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马,吃的东西粗糙寡味。他在京城居住时,同乡人王蔓家夜晚被盗,两个儿子被盗贼杀害。孝庄帝命黄门高道穆搜捕,一坊之内,挨家挨户搜查。到了光韶的府第,看到绫罗绸缎,金银财宝,装满了大箱小柜。人们都讥讽他矫揉造作,假装省俭。他家的资产,都是兄弟光伯经营的。光伯死后,他将所有的契约文书都烧掉了。河间人邢子才曾向他家借钱数万,后来送还,他却说“:这是我去世的弟弟借给你的,我不知道呀。”竟不接受。
  刺史元弼的前妻是他的继室哥哥的女儿。元弼贪赃枉法,他因为是亲戚,就极力劝告和批评元弼,元弼十分恼恨。当时,耿翔在州中造反,元弼诬告光韶和他的儿子与反贼勾结,囚禁了他们全家,进行残酷的拷打。光韶和他争论,一点都不屈服。恰逢樊子鹄任东道大使,知道他受了冤枉,据理将他释放,有人劝他到樊子鹄那里道谢,他说:“羊舌大夫已经完成了道义,何劳我再去呢?”樊子鹄听了对他更加尊敬。后来,刺史侯深因更替降职,对朝廷心存疑惧,因而谋图不轨,夜晚劫持了光韶,威胁他给自己出谋划策。光韶说:“凡起兵,必须有名义。使君您今天师出无名,真是要作贼呀。我还替你出什么计谋?”侯深虽然恼恨他,但却因敬重而不敢加害。
  他因时局动荡沉浮,朝廷多次变动,便闭门却扫,断绝一切交往。他告诫子孙们说:“我自认为有生以来的立身行事,无愧于古代的英烈,但因为禄食运数的限制,不迎合世事,一味进取。我出仕以来,没有越级升迁过一次,职位虽不显赫,但也位列九卿。况且我平生创立的家业,足够留给你们受用,追求官位又何足称道呢?我命运不好,一生三次娶妻,你们兄弟几个都不是一母所生。合葬并不是古礼,我去世之后,不需要合葬。朝廷赠谥号的事,是出自君主的恩德,怎么能让子孙们去讨要呢?你们不要向朝廷请求封赠。如果违背我的意志,我如果有神灵的话,就不享受你们的祭祀。我和兄弟光伯从小到老,衣服饮食,不曾有过两样。至于儿女的婚姻和做官,以及有名有利的事,没有不让给兄弟的。兄弟光伯身遭横祸死去,匆忙间做了一口松木棺材埋葬。你们也可为我做一口松木棺,让我活着能看到它。”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猜你喜欢 人物第三十·浦起龙 卷二十一 崇祯十七年甲申(续)·计六奇 卷十八 浮屠契丹高丽列传第十五·陆游 卷之四十一·佚名 九四八 江南道监察御史费孝昌奏陈不设领办多设分校仰祈圣训折·佚名 段秀实传·欧阳修 文宗本纪·欧阳修 豆卢革传·薛居正 牛皋传·脱脱 萧拜住传·宋濂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五·佚名 卷之三十二 野記二(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卷四·雍正 谭襄敏奏议巻六·谭纶 卷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