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野王传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顾子乔,为梁朝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火亘,担任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因通晓儒术而知名。

顾野王年幼好学。七岁时,习读五经,略知大意。九岁时,能写文章,他曾作《日赋》,领军朱异看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十二岁时,他跟随父亲到建安,撰写了《建安地记》二篇。长大后他通览经文史籍,精心默记,天文地理,占卜占候,虫书大篆,无不精通。梁大同四年(538),担任太学博士,后调任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任扬州刺史时,顾野王和琅邪王褒都是他的宾客,宣城王很爱他们的才能。顾野王还爱丹青,擅长绘画,于是宣城王在东府建斋,命令顾野王画古代贤像,王褒写赞,当时人称他们为二绝。

侯景之乱时,顾野王因父亲去世,回到吴郡,召募同乡数百人,跟随义军援助京师。顾野王身体瘦弱,身高六尺,又因在服丧期间伤心过度,近乎体不胜衣,但他执戈披甲打仗,显现自己臣为君死之义时,慨慷激昂,这时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强壮,京城陷落后,顾野王逃回会稽,不久又去东扬,和刘归义守城抵抗贼寇。侯景之乱平定后,太尉王僧辩很赞赏他,让他督管海盐县。

高祖做宰相时,任顾野王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不久迁任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560),诏令补为撰史学士,不久加任招远将军。光大元年(567),顾陈书野王担任镇东鄱陽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570),调任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时,顾野王兼任东宫管记,原职务不变。太建六年,野王担任太子率更令,不久领大著作,掌国史,主持梁史事,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当时宫内官员有济陽的江总,吴国的陆琼,北地的傅纟宰,吴兴的姚察,他们都才高学显,议论他们的人都推重他。后调任黄门侍郎,光禄卿,主持五礼事,其他官职不变。太建十三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诏命追赠他为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追赠右卫将军。

顾野王年少时因笃学纯厚而知名,从不与人争吵,看他的长相,好像不善辞令,但当他勉力而行时,皆人所不及。他的三弟顾充国早死,他便为三弟抚养幼小,情义很重。他所撰写的著作有《玉篇》三十卷,《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分野枢要》一卷,《续洞冥纪》一卷,《玄象表》一卷,都流行于世。还曾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写完就去世了。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卷十三·张廷玉
  卷之二百三·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捉奸案之艳判·李定夷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六·阿桂
  卷七·温达
  张讥传·姚思廉
  张致远传·脱脱
  卷四十八·佚名
  第十六章延期动议·孙中山
  第二节 文帝外攘·吕思勉
  邝来荫·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郑用锡

    七言律诗(上)七言律诗(上)仿元人东阳十咏秋碪秋钟秋屐秋笛余年四十五,眼已花矣,近复能灯下作小楷自叹颂张焕堂司马(启暄)德政荏苒堑垣因粤匪掠争,民领不足,时适唐升庵司马赴艋,诸绅驰商禁口,从之;乃瓜代者至,惑于他说,旋开旋禁,感而作

  • 卷十八·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八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天宝七载作】【洙曰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是诗】补注【鹤曰按旧史韦济传天宝七载为河南尹迁左丞唐地理志河南府偃师注云天宝

  • 变与不变·徐志摩

    树上的叶子说:“这来又变样儿了,你看,有的是抽心烂,有的是卷边焦!”“可不是,”答话的是我自己的心:它也在冷酷的西风里褪色,凋零。这时候连翩的明星爬上了树尖;“看这儿,”它们仿佛说:“有

  • 卷二十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四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三首 【起自登州还朝洎元佑丙寅改元在西掖作本卷用王巩韵送其侄震以後诗如干首施注缺今补】 海市【并引】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

  • 卷六·陈镒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午溪集> 钦定四库全书 午溪集卷六 元 陈镒 撰 七言律诗 石门纪游 山藏仙窟好溪湄满径秋云冷湿衣万古石门青不合半天瀑布雪长飞猿攀松子岩前落鹤趂琴童洞口归谢李 何年留杰句至今山水有清晖 紫

  • 提要·王国维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悫公遗书》,所收《疏证》系铅印本;续印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系石印本。今据《遗书》两本互校,有初印不误而续印诸误者,亦有续印改正者,皆择是而从,其有两本

  • 卷七十一·元·蒋一葵

    【贯云石】 〔畏吾人。阿里海涯孙也。父名霄只哥,遂以贯为氏,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同时有徐甜斋,失其名,并以乐府擅称,世谓“酸甜乐府。”涵虚子《元词记》:“贯酸斋如天马脱羁,徐甜斋如桂林秋月。”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十一·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冬十月。戊子朔。享太庙。遣豫亲王本格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  ○遣官祭穆宗毅皇帝、孝

  • 卷一百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七 殊批孙继宗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加衔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恭请 圣安以申犬马恋 主微忱事窃【臣】备兵军前并无寸效上岁逆贼跳梁【臣】 仰仗 圣主天威遵承大将军指示率领

  • 浮邱子卷八·汤鹏

      训名上  浮邱子曰:名可倚杖乎?而不闻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乎?岂唯难副,又大枝离破碎之乎?《诗》曰:&ldquo;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rdquo;是故有以今之人冒古之人,有以今之人冒古之文。霍光

  • 读书续録卷二·薛瑄

    天下之大本中也所谓万化之本原也洛诰以冲子孺子称成王皆不可晓周公虽元圣岂可以此称其君不可解无逸书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秪惧不敢荒宁此数言皆主敬而言治天下之本不外乎此太极图水火木金土五圏虽曰各

  • 松阳讲义卷十一·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孟子伯夷非其君章这一章见君子不为一偏之学就是一部中庸的注脚盖天下道理只有一个中庸君子只在这条路上走稍有偏焉虽百世之师如夷恵者非君子所愿学也以伯夷之生平言之严于恶恶而不轻与人羣其一种不

  • 道德与政治·孔子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抱,环绕。 【译文】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读解】 用道德

  • 妙行无住分第四·朱棣

      复次。须菩提。   【王日休曰】谓再编次。佛与须菩提答问之言也。此乃叙经者自谓。   【颜丙曰】复次。乃再说也。   【李文会曰】复次者。连前起后之辞。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疏钞

  • 全室外集·宗泐

    九卷。《续集》一卷。明僧宗泐撰。宗泐,字季潭,临海(今属浙江)人。洪武初,选拔修行高的和尚,宗泐居其首,命住天界寺。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以佛书有遗佚,命其往西域求遗经,洪武十五年(1382)得经还朝,授左善世。太

  • 字孪·叶秉敬

    文字学书。明叶秉敬撰。2卷。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此书取字形相似而意义不同者分类训释,与郭忠恕的《佩觿》大旨略同。每字下缀以四言歌诀,是著者自创的体例。其说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析甚细。于偏

  • 金石林时地考·赵均

    二卷。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 (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