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六十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传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於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絶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於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於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於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朢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於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赋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於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訽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後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於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於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劒曰此劔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劔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锺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於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抜其锺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於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於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於野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後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絶吴兵之後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犂伯州犂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絶不得归後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於舒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四年吴伐楚取六与潜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於豫章取楚之居巢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槩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撃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於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今有楚昭王故贼昭王奔随之处宫之北城即是】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已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与王於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己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衆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申包胥言闻人衆者虽一时凶暴胜天及天降其凶亦破於强暴之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戮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涂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许包胥立於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絶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於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槩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於堂谿【案今豫州吴县在州西北九十里】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後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於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後四年孔子相鲁後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撃败吴於姑苏伤阖庐指【姑苏当作?李乃文误也左传云战?李伤将指卒於陉是也解在吴世家】军郤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後伐越败越於夫湫【太湖中俶山也解在吴世家】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於会稽之上【上地名在越州会稽县东南十二里】使大夫种厚币遗吴【高诱云大夫种姓文氏字子禽楚之郢人】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後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後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於艾陵【括地志云艾山在兖州博城县南百六十里本齐博邑】遂威邹鲁之君以归【邹君居兖州邹县鲁曲阜县】益疏子胥之谋其後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衆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於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後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於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於齐鲍牧而还报吴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朢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朢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佯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於齐也乃属其子於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朢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劔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於先王几不得立【几音祈】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朢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器谓棺也以吴必亡也左传云树吾墓檟檟亦材也吴其亡乎】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东门?门谓?门也今名葑门?音普姑反?音覆浮反越军开示浦子胥涛荡罗城开北门有??随涛入故以名门顾野王云?鱼一名江豚欲风则涌也】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盛音成榼音古曷反】浮之江中【案年表云吴王夫差十一年也】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吴地记曰越军於苏州东南三十里三江口又向下三里临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後因立庙於此江上今其侧有浦名上坛浦至晋会稽太守糜豹移庙吴郭东门内道南今庙见在】因命曰胥山【吴地记云胥山太湖造胥湖东岸山西临胥湖山有古葬胥二王庙按其庙不干子胥事太史误矣张注又非】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後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会之橐臯【橐臯故县在庐州巢县西北五十六里】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於黄池【在汴州封丘县南七里】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後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已比周也【纪鼻二音】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於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叶公谏曰【上式涉反杜预云子高沉诸梁】胜好勇而隂求死士殆有私乎惠王不听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鄢音偃括地志云故郾城在豫州郾城县南五里与褒信白亭相近】号为白公【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褒南四十二里又有白公故城又许州扶沟县北四十五里北又有白亭也】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隂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於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劔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其後四岁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子綦於朝石乞曰不杀王不可乃劫之王如高府石乞从者屈固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叶公闻白公为乱率其国人攻白公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左传云白公奔而缢】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尸处不言将亨石乞曰事成为卿不成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而求惠王复立之

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卷三 杂事第三·刘向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七·杨仲良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二·胡三省
  卷之一千一百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九六○ 谕《日下旧闻考》告竣所有誊录供事等准其议叙·佚名
  七二八 军机大臣奏查办《说郛》《续说郛》情形片·佚名
   第十二章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林语堂
  十国春秋卷二十五·吴任臣
  卷十二 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陈寿
  康王友孜传·欧阳修
  阿里海牙传·宋濂
  卷二·陈骙
  沈燮臣·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孟頫·隋树森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晚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为宋太祖子春王德芳之后。四世祖赐第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孟頫遂为湖州人。十四岁时孟頫以父荫补官,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家居

  • ●卷一百二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   起建炎三年正月,尽二月三日壬子。   建炎三年正月车驾驻跸扬州。   翟兴为京西北路马步军都总管兼安抚制置使兼河南尹兼西京南北路招捉使。   翟兴为京西北路兵马钤辖与杨进战於鸣皋山下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书鲍忠壮公轶事·赵增禹

    同治九年庚午冬,世父寅臣公,方为尚书主事,假满入都。季父冬森太守是年领乡荐,以计偕携余同行,舟泊夔门,谒鲍忠壮公于里第。时爵府初落成,余与从兄培芝孝廉,年甫六七龄,入谒爵夫人。长公子鹤年,长余昆季数岁,相与上下游观,台池清丽

  • 一四二五 礼部右侍郎刘权之奏请自备资斧前赴文溯阁查检书籍折·佚名

    一四二五 礼部右侍郎刘权之奏请自备资斧前赴文溯阁查检书籍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校勘.刘权之与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礼部右侍郎臣刘权之跪奏,为奏明请旨事。窃臣于乾隆五十五年蒙派往盛京,详校四库

  • 卷二十二·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礼乐志第二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师古曰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

  • 沈约传·姚思廉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的父亲沈璞,元嘉末年被杀,沈约年纪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因此成为孤儿,家庭贫穷。沈约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些睡觉。沈

  • 卫玄传·魏徵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陽人。 祖父卫悦,西魏司农卿。 父亲卫扌剽,侍中、左武卫大将军。 卫玄小时即有才气见识,北周武帝为藩王时,召卫玄任记室。 升任给事上士,承袭兴势公的爵位,食邑四千户。 转任宣纳下大夫。 周武帝总理国政后

  • 伏繠传·李延寿

    伏日恒,字玄曜,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传授,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日方、彭城人刘曼都很有名。在齐时曾任东陽郡丞、鄞县令。当时伏日恒的父亲伏曼容已经辞官隐居,朝廷经常让伏日恒在外任职,让他有能力赡养父母。梁武帝登基后,伏日恒

  • 食货六八·徐松

    受纳【宋会要】高宗绍兴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江东、西路宣谕刘大中言:「信州并诸县从来受纳人户秋苒粳米等,于正耗外别收名色非一,据合纳正数,不啻一倍以上。乞申严法禁,行下诸路州县,不得更似日前大收功耗。」诏令户部检坐条列

  •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吕思勉

    隋、唐两代的武功,是互相继续的。隋朝的武功,虽不如唐朝之盛,然而是唐朝开拓的先声。其规模,较汉代尤为广远。这也是世运进步,交通日益发达的缘故。中国历代的大敌是北狄。隋、唐时代,自然也是如此。后汉时,匈奴败亡,鲜卑继续

  • 卷三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二天子之孝薄税敛【臣】按古之君天下者非以一人肆于民上也凢以子万民而已是故其防者上所长也其老者上所飬也其壮者百亩之田五亩之宅上所授也取民不过什一用民之力不过歳三日上所制也凢

  • 与康寄遥居士书(十九通)·太虚

    一寄遥居士大鉴:前者回电,谅荷察及。日前朱长者来平,晤谈多次,然以柏林寺开学,而常惺法师未回,坚邀太虚讲二星期,故须俟朱公回平,及常师来平后再可赴陕也。专此,顺候时祺!太虚启。八月廿三日。二寄遥居士鉴:叠复函电,应早荷察及。

  • 佛说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句潭弥国大丛树间交露精舍。所止道场名曰独证自誓三昧。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灵瑞宝莲华座。其花清香明彻十方。华有千叶。一一叶上有化菩萨。接侍庠序玄处虚空。各从其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三世轮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一之余  尔时金刚阿阇梨。应结金刚持羯么印。此印大明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怛他(引)誐多嚩日啰(二

  • 姜斋诗话·王夫之

    古代诗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号姜斋) 撰。共3卷,包括《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外编》和《南窗漫记》。其中以卷2内编的理论价值最高。此书对江西派及明代诗文多所批评,尤其对前后七子的复古学古主

  • 蓝山集·蓝仁

    六卷。明蓝仁撰。蓝仁,字静之,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据《明史·文苑传》载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蓝仁与弟蓝智同往师之,授以四明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随

  • 诸行有为经·佚名

    梵名Anityata^ -su^tra 。全一卷。宋代法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给孤独园内,说一切行之迁流无常,乃至佛本身亦须舍此幻化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