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在安然轻松的进入老年之时,也有一种美。我常引用的话之中,有一句我常说的,就是"秋季之歌"。

我曾经写过在安然轻松之下进入老境的情调儿。下面就是我对"早秋精神"说的话。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之中,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战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对早秋的精神的赞美,莫过于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自己认为很有福气,活到这么大年纪。我同代好多了不起的人物,已早登鬼录。不管人怎么说,活到八十,九十的人,毕竟是少数。胡适之,梅贻琦,蒋梦麟,顾孟余,都已经走了。史塔林,希特勒,邱吉尔,戴高乐,也都没了。那又有什么关系?至于我,我要尽量注意养生之道,至少再活十年。这个宝贵的人生,竟美到不可言喻,人人都愿一直活下去。但是冷静一想,我们立刻知道,生命就像风前之烛。在生命这方面,人人平等,无分贫富,无论贵贱,这弥补了民主理想的不足。我们的子孙也长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日子过,各自过自己的生活,消磨自己的生命,在已然改变了的环境中,在永远变化不停的世界上。也许在世界过多的人口发生爆炸之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中,成百万的人还要死亡。若与那样的剧变相比,现在这个世界还是个太平盛世呢。

若使那个灾难不来,人必须有先见,预做妥善的安排。

每个人回顾他一生,也许会觉得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已然成功,也许以为还不够好。在老年到来之时,不管怎么样,他已经有权休息,可以安闲度日,可以与儿孙,在亲近的家族里,享天伦之乐,享受人中至善的果实了。

我算是有造化,有这些孩子,孝顺而亲爱,谁都聪明解事,善尽职责。孙儿,侄子,侄女,可以说是"儿孙绕膝"了,我也觉得有这样孩子,我颇有脸面。政治对我并不太重要。朋友越来越少,好多已然作古。即使和我们最称莫逆的,也不能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一生的作为,会留在我们身后。世人的毁誉,不啻风马牛,也毫不相干了。无论如何,紧张已经解除,担当重任的精力已经减弱了。即使我再编一本汉英字典,也不会有人付我稿费的。那本《当代汉英词典》之完成,并不比降低血压更重要,也比不上平稳的心电图。我为那本汉英字典,真是忙得可以。

我一写完那好几百万字的巨册最后一行时,那最后一行便成为我脚步走过的一条踪迹。那时我有初步心脏病的发作,医生告诉我要静养两个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九·刘昫
  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柯劭忞
  ●卷六十一·徐梦莘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朱国祯
  ●卷十·夏仁虎
  二 巡抚安徽徐国相奏销江宁织造支过俸饷文册·佚名
  刘勉之传·脱脱
  熙宗悼平皇后传·脱脱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宋濂
  囊加歹传·宋濂
  卷二十一·雍正
  卷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寄怀集·钱德苍

    屈屈歌 屈屈复屈屈,仰面长吁诉造物。人皆读书遂荣显,我何读书成抑郁?叹息青春十八时,努力好教诗与书。初心争谓教书好,我何教书无尽期?百岁光阴能几何,在家日少离家多。春初倏忽去赴馆,岁暮欲归成蹉跎。今年已复过明年,冷凳

  • 第十一出至第二十出·徐霖

    第十一出 面讽背逋〔末上〕买笑挥金乐少年。王孙失却丽春园。几番欲谏难开口。恐把忠言当恶言。自家熊店主是也。荥阳郑公子来此赴试。今日在妓女亚仙家。把车马行李搬去。止留下铺盖箱笼在房内。着乐秀才一人看守。

  • 卷242 ·佚名

    陆游 致仕後述怀 生理虽贫甚,胸中颇浩然。 常辞问字酒,屡却作碑钱。 宁有骆堪鬻,尚无车可悬。 小须梅雨霁,散发醉江天。 陆游 致仕後述怀 昔自台郎斥,频年困负薪。 四叨优老禄,十送故乡春。

  • 卷七·王建

    钦定四库全书 王司马集卷七 唐 王建 撰 秋夜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水精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香印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栢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秋灯 向壁暖悠悠罗帏寒

  • 卷二·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霞外诗集卷二      元 马臻 撰前结交行 古交山上松青青色不改纵有霜雪侵节操固常在今交陌上花容貌相矜夸一朝风雨至飘泊随泥沙陈雷管鲍世不有一贫一富难长久对面相看仰泰山下视羣峰皆培塿嗟来

  • 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 颜师伯 沈庆之·沈约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曾祖卓,自本郡迁于襄阳,官至汝南太守。祖恬,西河太守。父凭,冯翊太守。元景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

  •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光绪七年,英人要求通商 南,谕云贵总督刘长佑议复。长佑复陈通商不便,议遂寝。是岁秋九月,长佑以法人志图越南,以窥滇粤,上疏,略云:“越南为滇粤之唇齿,国外之藩篱。法国垂涎越南已久,开市西贡,据其要害。同治十一年,复通贼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九·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三李模乔可聘(姚思孝)章正宸李清熊开元(姜采附)金堡右谏臣列传第十三。○言路之开,至明盛矣。高皇帝鉴拥蔽之害,故令公卿大夫、士庶皆得言事,而以封驳、纠弹归台谏。由是,其权愈重。其始也

  • 卷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四乾隆二十年夏六月戊午定北将军班第等疏奏追擒达瓦齐情形班第等奏言达瓦齐逃窜后臣等由两路哨探兵内派防赞大臣青滚杂卜等相继分路追擒复派防赞大臣阿兰泰等带兵由别路堵御青滚杂

  • 卷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八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天圣 九年明道 二年景佑 四年寳元 二年康定 元年庆厯 八年皇佑 五年至和 二年嘉佑 八年即帝位 御经筵干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皇太后同听政。三月定视朝及讲读日,只日视事

  • 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范晔

    孝献帝纪(刘协)孝献皇帝刘协,灵帝中子。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189)四月,少帝刘辩即位,封帝为渤海王,迁封陈留王。九月初一,刘协即皇帝位,年九岁。把皇太后迁到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初三,董卓杀皇太后何

  • 渔阳王高绍信传·李延寿

    渔阳王高绍信,文襄帝的第六个儿子。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他路过渔阳,与当地富豪钟长命同床而坐。太守郑道盖来拜谒他,钟长命想站起来迎接,他不让,说“:这是什么样的小人物,不值得您站起来!”他与钟长命结

  • 卷二十三·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三宋 林之奇 撰牧誓        周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牧誓武王以戊午之明日己未于孟津越四日癸亥周师陈于商郊明日甲子武王乃至将

  • 卷十四·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四 明 何楷 撰 周懿王之世诗一篇 还刺荒也齐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於驰逐谓之好焉【出序哀公名不辰太公四世孙後朝周爲夷王所烹因纪侯之譛也宋衷

  • 卷三十·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四念住若杂染若清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杂染若清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四念住杂染清净。若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杂染清净。尚毕竟不可得。性

  • 怎样做现代女子·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第二女师讲──一 现代的认识   甲 思想   乙 人群  二 女子地位  三 女学生应取之途径  四 怎样完成女子责任今承贵校校长与各教职员之邀,来贵校讲演,以贵校是全川女界文化之

  • 卷第一百八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二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愿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

  • 皇明异典述·王世贞

    《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撰。共八卷,记录了明朝政治的奇闻异事。夫国之有典也,则号令庆罚皆在焉。其曰典者何?志常也。曰异典者何?志非常也。诸创国者皆不为常者也。其业可大而法可久,习之则为常,是故曰典也。自古有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