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纪

武帝

高祖武皇帝,姓陈名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人。初仕梁为始兴太守。讨侯景之乱,奉晋安王为帝。王僧辩又纳贞阳侯渊明为帝,而废晋安王为皇太子,霸先袭僧辩杀之,复正晋安王位,因以丞相自进爵为陈公,遂篡梁而有天下,国号陈。在位三年。

文帝

世祖文帝,名蒨,是武帝兄始兴王之子。初封为临川王,及武帝崩,承遗诏入即帝位。在位七年。

废帝

废帝,名伯宗,是文帝长子,在位二年。懦弱不振,政归安成王顼,寻被废为临海王。

宣帝

高宗宣帝,名顼,是始兴王第二子。废帝既黜,以太后诏即帝位,在位十四年。

后主

后主,名叔宝,高宗长子。在位七年,荒淫无度,为隋所灭。

原文

隋主不喜辞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治书侍御史李谔亦以当时属文,体尚轻薄,上书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尽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故其文日繁,其政日乱。良繇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今朝廷虽有是诏,如闻外州远县,仍踵弊风。”诏以谔所奏,颁示四方。

直解

雕虫,是雕刻虫豸,譬喻文字工巧纤细的意思。丱,是童子的丫髻。六甲,即今六十甲子,古时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书记之事。隋主杨坚,性尚敦朴,不喜辞华。既代周而有天下,诏谕天下,凡朝廷表章,官府公移,士人撰述,一应公私文翰,都着从实叙录,不得徒逞浮词。那时有个治书侍御史,叫做李谔,也见当时文章体制崇尚轻薄,宜痛革其弊。乃上书说道:“昔魏之三祖,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都崇尚文词,专攻诗赋,君人为治的大道,却不知留心,只好那雕虫小艺。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始于朝廷,达于里巷,波荡风靡,遂以成俗。晋宋以来,立国江左,历齐及梁,其弊愈甚。排比声律,竞一韵之奇;剪裁对偶,争一字之巧。制作繁多,连篇累牍,积案盈箱,其中所言,不过是描写那月露的形容,妆点那风云的状态而已,于身心何与?于理道何关?沿习既久,世俗以此相高,朝廷以此取士,止据浮词,选擢在位,加以爵禄。此路既开,人见这几句浮词可以得富贵,越发爱尚,好之愈笃。于是闾里间童幼昏蒙之人,贵宦家游闲总角之子,年方稚艾,未曾通晓六甲名目,便去操笔学做五言诗句。所以浮华荡心,浑朴尽散。其文日繁,其政日乱。此无他故,良繇其废弃古先大圣之轨模,凡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别造一种无用之词,把来当做实用。父兄以是期望,师友以是传习,下以是希用,上以是取人,此政之所以日乱也。近日朝廷虽有诏书,谕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然未必就能改观易听。如闻外州远县,仍踵弊风。盖有司官未必着实举行,仍举浮辞,不先实行。宜加采察,令法司纠劾然后可。”隋主嘉纳之,诏以李谔所奏,颁示四方。然习俗已成,毕竟不能革也。大抵朝廷有教化,然后士人有风俗。隋主虽有美意,而不学无术,何以转移士风。汉董仲舒尝劝武帝罢黜百家,推尊孔氏,故武帝表章六经。西汉文章,遂称尔雅,庶几与三代同风,至今犹赖之。此可见崇经术而罢词赋,诚有国家者之急务也。

原文

十二月,隋军临江,高颎谓薛道衡曰:“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道衡曰:“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今此数将周,一也。主上恭俭勤劳,叔宝荒淫骄侈,二也。国之安危在所寄任,彼以江总为相,唯事诗酒,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四也。席卷之势,事在不疑。”颎忻然曰:“得君言,成败之理,令人豁然。”

直解

陈后主叔宝祯明二年十二月,隋主举兵伐陈,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元帅韩擒虎等统兵五十余万,分道并进。前临大江,长史高颎与郎中薛道衡计议说:“用兵之道,贵在万全,今番大举人马,去伐江东,可保必胜乎?”道衡答说:“必然胜之。我尝闻的郭璞推算历数说,江东地方,分据为王三百年,当复与中国合而为一。今建康自晋元帝渡江立国,历宋、齐、梁以至于陈,三百年之数,已将尽矣。以气运推之,知我必取胜,一也。我主恭俭勤劳,务修德政,有道则宜兴;陈叔宝溺于声色,荒淫骄侈,无道则宜亡。以君德论之,知我必取胜,二也。国事安危,系于所倚任的大臣,倚任得人则安,不得其人则危。彼以江总为相,依任的是狎邪小人,唯令侍宴后庭,赋诗饮酒,不理政务。以国政度之,知我必胜,三也。我既有道,又是大国;彼既无德,又是小邦。量彼战士,不过十万,我以五十余万之众,西起巫峡,东至沧海,阵势联络,数千余里。彼欲分兵拒战,则势悬力弱,众寡不支;欲并力守城,则顾此失彼,缓急不救。以兵力较之,知我必取胜,四也。以此观之,我件件当胜,彼件件当败。今日之举,乘胜直前,可以席卷江东,尽为我有,事在必克,更有何疑?”高颎闻其言大喜,乃欣然说:“兵家胜负,难以预期,得汝之言,将彼己之情、成败之理,说的件件透彻,使我心下豁然,洞知胜算,便当决策渡江,无容别虑矣!”其后隋兵渡江,陈人望风瓦解。建康既破,陈后主逃于枯井之中,隋兵出而执之,国遂以亡,竟不出乎薛道衡之所料。夫自古伐人之国者,往往待时而举,观衅而动,故国有衰弱眊乱之形,未有不为敌所乘者。叔宝承偏安之末运,抚散亡之余卒,其衰弱之形,不待智者而后见矣。而君臣方且溺志于宴安,纵情于诗酒,弃长江之险而无备,迫眢井之祸而不知。孟子谓“不仁之君安其危,利其苔,乐其所以亡”,其叔宝之谓矣!覆辙之鉴,有国者所宜深省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卷十九·邵伯温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八·王祎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三·佚名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刘以芬
  一一六一 三通馆总裁刘墉等奏《皇朝通典》《通志》未竣请予展限折·佚名
  别集下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象台首末卷四·胡知柔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六·来保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陈桷传·脱脱
  卷三十六·鄂尔泰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之外患】·钱穆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秦湛·唐圭璋

      湛字处度,秦观子,官宣都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   失调名   藕叶清香胜花气。   卜算子   春情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

  • 楔子·贾仲明

    (冲末扮陶伯常引祗侯上,诗云)三年为吏在钱塘。近左征书入建章。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惭父老说甘棠。小官姓陶,名纲,字伯常,广陵人也,由进士及第,授杭州同知之职。今奉圣人的命,取小官赴京,路从嘉兴府过。此处有一故友,乃是李玉壶。

  • 跋·杨允孚

    世所贵于能言者非以其能自为言也穹壤之大古今之异生物之情态殆万变而无穷能者言之如水之鉴物烛之取影如传神写照短长肥瘦老壮勇怯其神情意度邪正丑好或得之一览之间或索诸冥搜之表要各有以极其趣而后已焉夫岂有穷乎哉

  • 溪山馀话·陆深

    周谞延之,尤溪人,字希圣,宋熙丰间人。知广之新会县,不肯奉行王安石新法。有寄子弟诗:浪有虚名落世间,自惭无实骨毛寒。未年三十身先倦,才得一官心已阑。卜宅拟寻栽药圃,买田宜近钓鱼滩。他年子弟重相见,藜杖蓑衣笋箨冠。诗虽浅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十四·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四    宋 王当 撰昭公二 鲁子家懿伯 子家懿伯名羁鲁大夫也庄公之玄孙昭公将杀季氏告子家子曰季氏僭公室久矣吾欲杀之何如子家子曰诸侯僭於天子大夫僭於诸侯久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五 【起庚午汉献帝初平元年止乙酉汉献帝建安十年】 凡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东汉宗室诸王东海王羡等至曹丕称帝俱降爲侯今不於丕称帝之年见之而提叙於诸王嗣封之年不予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张氏据凉晋惠帝永宁元年春正月以散骑常侍安定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隂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汜瑗为谋主悉讨破之威着西土怀帝永嘉二年春二月凉州刺史张轨病风口

  • 列传卷第十八 高丽史一百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柳璥[*(柳)升*(柳)墩*(柳)曼殊]。○柳璥字天年一字藏之政堂文学公权之孙高宗朝登第累迁至国子大司成璥久在政房与兪千遇俱为崔沆所厚蒙兵之

  • 阮逸序·王通

    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盖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阙。房、杜

  • 論衡校釋卷第七·黄晖

      道虛篇   儒書言: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胡,頷下垂肉。黃帝上騎龍,群臣、後宮從上七十餘人,孫曰:雲笈七籤軒轅本紀作「七十二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

  •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梁启超

      全地公政府以下列各部院管理之:  一、民部掌各度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养老院、恤贫院、考终院之事,并游徼消防之政及整顿之事,为诸部之长。  二、农部掌全地各度百谷草木产物之事。  三、牧部掌全地之畜

  •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佚名

    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十八百万亿岁。有六十八百万亿大弟子众。其佛灭後舍利流布。如我灭後无有异也。正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南无须弥藏一切法光轮佛 南无然法轮威德佛 南无山峰胜威德佛 南无普精进炬佛 南无宝妙胜王佛 南无日胜妙佛 南无法炬宝帐声佛 南无三昧海广顶冠光佛 南无法虚空无边光师子佛 南无相庄严幢月佛 南无光明

  •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复次成就法。持明者用牛肉人肉。同和为第一分。鸡肉羖羊猫儿馲驼等肉为第二分。象马驴狗鹫狐狼鼠牛肉等为第三分。弩摩赞拏拶哩摩迦罗肉等为第四分。如是等肉得周

  • 僧宝正续传目录·祖琇

      第一卷  罗汉南禅师  圆通旻禅师  兜率照禅师  潜庵源禅师  泐潭照禅师  第二卷  宝峰准禅师  花药英禅师  明白洪禅师  开福宁禅师  智海懃禅师  第三卷  龙门远禅师  禾山方禅师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卷第九宁德优婆塞陈 实 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校正重刊第八门四十九年苦口  末后一笑收功教相品世尊七日作思惟  大梵三勤而请说释迦谱云。如来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于七日中思惟。我所

  • 燕台再游录·柳得恭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