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

张作霖身死未久,而生前最宠任之杨宇霆,竟为其子学良所诱杀,小张何以必须杀杨?杀之何以必以计诱?以杨之足智多谋,何以坠孺子术中而不之觉?凡此皆为外间所深滋疑惑,而应一加纪述者也。

小张之欲杀杨,其机非动于老张既死之后,而实萌于老张未死之前。盖杨虽任奉军总参议,老张对人则均以“参谋长”称之,凡有向老张建议或白事者,老张必曰:“汝可与参谋长商量。”大抵关于军事、政治、外交事项,杨殆可全权处理,惟财政归奉省长王永江负责,因此人咸目杨为老张之诸葛亮,杨亦俨然居之不疑。但老张究非刘先主比,日惟为阿斗扩张实力,绝未存他日托孤之心。而所谓阿斗者,对于“今亮”不特不心悦诚服,且颇厌其妄自尊大,此即杨与小张间未能融洽之始因也。益以小张所信任之郭松龄,与杨殊其派系,郭地位虽远出杨下,而因小张关系,实拥最大军权,自为杨所极嫉视,时思有以裁之。于是杨、郭之争,乃一变而成为杨、张(小)之争(详情见《林宗孟与郭松龄》一则中)。

当第二次奉直战起,老张任姜登选为总指挥,各军均归节制。姜,杨系也,时郭为小张副,率军在榆关作战,姜藉故令免郭部某团长职,郭不可。经小张向姜缓颊,姜谓:“可令郭来面商。”郭疑有他,不肯往,终因小张调停,悬待战后解决,及战胜,此事遂搁置。讵有郭部某军官,以不得志于郭,往投姜,欲买姜欢心,特重提往事,并描述郭种种跋扈状。姜素深沉,乃竟为某言所激怒,谓:“郭幸尚见机,当日若果来,未必便能复返。”某闻言窃喜,自以能为郭探得秘密,不虞不重酬我,遂复驰归,悉以姜语告郭。郭曰:“吾向固疑之,今证实矣。”于是此两派遂由互相倾轧,进而为互相仇视,而他日无数杀机,胥伏乎此。

迨奉军南下,杨督苏,姜督皖,郭则欲求一热河都统而不可得,相形见绌,愤恨之情,益不可遏制。会孙传芳奋起讨奉,杨、姜仓皇弃职北返,老张命以所部归郭指挥,已则挈之归奉。小张派以为有机可乘,谮诸老张,谓:“杨、姜平日好大言,及任以方面,乃无用至此,宜加罢斥。”讵老张不特不纳其言,反徇杨、姜请,严令郭率部沿津浦线南下,与孙军决战。彼辈乃知杨、姜根深蒂固,不易动摇,非杀之,则老张终将为用,乃密谋以清君侧为名,率师出关,实则此时郭已与冯(玉祥)默契,并老张亦将迫其下野也。闻此事小张实曾与闻,以快私仇之故,至悍然不顾一切,亦足异己。老张以久未见郭出师,命姜入关观察情势,郭遂诱姜至军中杀之,以报昔日之仇,一面举叛旗。未几事败,郭伏诛,老张对小张虽怒甚,终以爱子故,释不究,且宠任如故,而两派亦暂相安矣。

既,老张被日人炸死,小张继之,杨仍任总参议,使杨此时能稍自敛抑,小张亦肯降心相从,弃前嫌而谋大计,岂非奉军之福?乃小张终持敬远态度,杨则依然自大。各方之来奉接洽要务者,震于杨往昔威望,仍多出入其门。杨对客每讥议小张,小张心恨之而无可如何。会杨生辰,贺客集。有谓小张:“杨实藉此与各方密谋倒少帅,不可不防。”小张乃亲往为寿,冀一觇其究竟,杨亦未尝遇以殊礼,小张蕴怒佯欢,终席而后去,去时约杨及常荫槐翌夕赴督署博戏,杨、常诺之。小张归,与左右谋杀杨而未决,乃取银圆三枚,就神前祝而掷之,曰三枚面全向下者杀,一掷三枚皆然,意乃决。杨、常既应约至,由卫兵延入内,坐有顷,小张尚未出,常顾左右曰:“时已不早,可请汉帅入局。”一军官突举枪叱之曰:“少帅宁肯与汝博!”声随弹发,常遂仆。杨见状亟起曰:“汝辈胡为者?”语未竟亦仆,验之皆气绝,盖两弹适中两人要害也。揣小张所以必欲杀杨者,无非以杨侮之太甚,一时旧仇新恨交作于中,欲忍而无可忍耳。惟杨虽无实权,而尚具有潜势力,若公然杀之,难保其不变生意外,故不得不诡词诱致,使之猝不及防,至于杨则始终视小张为竖子可欺,以为即入虎口亦安如泰山,岂知蜂虿且有毒,况于操三省生杀之权者乎?则其死固有由于自取者矣。夫以奉军席全盛之势,徒因内部派别之争,至于坠精锐、戕人才而不惜,及宇霆之死,而其势亦已疲矣。呜乎!此团结之所以可贵也。

猜你喜欢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陈寿
  梁臣传第九·欧阳修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哀宗上·脱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进实录表·杨士奇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六·佚名
  一一○○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等书中元朝人名一体更正折·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祁韵士
  列传卷第三十 高丽史一百十七·郑麟趾
  卷五·张廷玉
  懿宗本纪·刘昫
  万安传·张廷玉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佚名
  194.沈括出使·林汉达
  卷46·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332_1 【早春对雨】羊士谔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卷332_2 【永宁小园即事】羊士谔   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宿雨

  • 巧对续录卷下·梁章钜

    昔陶南村避兵云间日,同时偕遁者皆文人高士。因伤司马温公故事作对语云:“百岁光阴,万物乃天地逆旅;四时行乐,我辈亦风月主人。”又云:“尽可傍花随柳;庶几游目骋怀。”又云:“节序骎骎,莫负芒鞋竹杖;

  • 列传第二十 史宁 陆腾 贺若敦 权景宣·令狐德棻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 〕氏人也。曾祖豫,仕沮渠氏为临松令。魏平凉州,祖灌随例迁于抚宁镇,因家焉。父遵,初为征虏府铠曹参军。属杜洛周构逆,六镇自相屠陷,遵遂率乡里二千家奔恒州。其后恒州为贼所败,遵复归洛阳。拜楼烦郡守

  • 卷二·岳珂

      行都南北内   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舆之气,钟而为吴,储精发祥,肇应宅纬。负山之址,有门曰朝天,甫循其狭为太宫,又南为相府,斗拔起数峰,为万松八盘岭,下为钧天九重之居,右为复岭,设周庐之卫止焉。旧传谶记曰:"天目山垂两乳

  • 卷五·张预

      41.后汉朱隽   朱隽,字公伟,会稽上虞人也。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荐于太守韦毅,稍历郡职。后太守尹端以隽为主簿。后端坐讨贼许昭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隽乃羸服间行,轻赍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端得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正德八年冬十月乙未朔享 太庙○巡视居庸等关户部右侍郎丛兰奏大同各卫先年召选军士事故等项例不勾丁中有老弱不堪并事故逃亡者乞查革以省坐蠹之弊兵部覆议此弊非止召募军丁及大同为然宜通行各边镇拣选○年召募并原伍

  •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九·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九      宋 王当 撰僖公 鲁展禽【柳下惠】 展禽名获展无骇之後也食采于柳下諡曰惠二十六年齐人伐我北鄙臧文仲曰国急矣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乎乃使展喜犒师受命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礼之制【六】曲礼礼记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防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狠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

  • 十国春秋卷三十六·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前蜀二髙祖本纪下武成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帝登兴义楼有僧抉一目以献帝命饭万僧报之学士【一作户部侍郎】张格曰小人无故自残赦其罪幸矣不宜复崇奬以败风俗帝乃止丁丑以韦庄为门下侍郎【一作吏部侍郎】同平章

  • 强练传·令狐德棻

    当时有个叫强练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魏国时有个人叫李顺兴,平时有时说话,有时沉默,好预言未来之事,当时号称李练。人们认为强练类似李练,所以也叫他“练”。强练高大强壮,与平常人不一样。神情恍惚,没

  • 卷二下·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下长洲余萧客撰周易下咸亦不处也防为处女男下女故不处也虞注【集解七】滕【媵】口説也媵送也虞注【戴埴防璞】恒不恒其德防为进退不恒其德之象郑注【后汉书注二十四】遯何灾也何河可翻褚仲

  • 春秋輯傳卷七·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七明 王樵 輯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此言即位何其意也 穀梁傳繼故而言即位與聞乎故也公子遂如齊逆女胡傳喪未朞年遣卿逆女何亟乎太子赤齊出也仲

  • 中論品目·欧阳竟无

      觀因緣品第一 觀去來品第二   觀六情品第三 觀五陰品第四   觀六種品第五 觀染染者品第六   觀三相品第七 觀作作者品第八   觀本住品第九 觀然可然品第十   觀本際品第十一 觀苦品第十二   觀行品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三)因品师子吼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中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

  • 卷第一百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四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无间道断诸结得。解脱道证彼灭

  • 四十五卫士·大仲马

    《四十五卫士》讲述的是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延续三十多年的胡格诺教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正是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与法国内部政治纷争交相错杂的结果。本书中主人公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

  • 干禄字书·颜元孙

    唐朝文字学家颜元孙编撰的一部刊正汉字字形的字书。颜元孙(?~714)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占的四世孙。元孙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那些做官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提供文字的正确、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