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隋纪

文帝

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弘农华阴人,是周之国舅,初封隋公。周天元暴虐,传位于太子阐,坚因乘其孤危,篡而取之,国号隋。在位二十四年。

原文

十年。上性猜忌,不悦学,既任智以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临下,常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廷捶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又常于殿廷杀人。兵部侍郎冯基固谏,上不从。然亦寻悔,宣慰冯基,而怒群臣之不谏者。

直解

令史是各省台属吏。隋文帝开皇十年,此时陈国既平,天下混一。然隋主起自将家,生性猜疑忌克,不喜问学以讲究古帝王行事,昧于人君大体。初时既任智术,以篡周而得大位,因谓智术可恃,吏事可师。遂用文移法律自家矜喜,任其所长,以聪明苛察临驭下人。常遣左右近习,出去窥视内外诸臣,但有过误差失,就发其阴私,不论大小,便加以重罪,要见得人都瞒他不过。又怕各衙门令史贪赃作弊,私地里故使个人把钱帛去送他,若是受的,立时拿来杀了。时常在殿廷中行杖挞人,一日之间,或至数四,不可谏止。又常怒甚,就在殿廷中杀人。殿廷固非杀人之地,况古帝王但遇死刑,必三复奏,岂可造次如此?兵部侍郎冯基极力进谏,隋主不听,竟于殿廷杀之。少顷怒消,又复追悔,乃宣召冯基,特加奖慰,而嗔怪当时在廷诸臣不曾谏诤的。不知反己而徒责人,虽悔何及哉!看来隋主急于殿廷捶人、杀人,都是暴怒。然其多怒,繇于多疑,多疑又繇于不学。向使隋主留意诗书以广其识,讲明义理以养其心,则猜疑尽释,暴怒潜消。躬俭素以先天下,谁敢不廉?明法度以示天下,谁敢不惧?推诚以照物,何待觇而后知?虚心以纳谏,何待失而后悔?此可见学之为益甚大,而隋主开国之初,乃不务学而任术,其行事如此,宜其运祚之弗长也。

炀帝

炀皇帝,名广,是文皇帝第二子,在位十三年,为宇文化及等所弑。以其好内远礼,故谥为炀帝。

原文

四年。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身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诏于汾州之北,汾水之源,营汾阳宫。

直解

两京,是东京、西京。江都,在今南直隶扬州府地方。汾州,在今山西地方。炀帝即位之四年,天下承平,民物殷盛。炀帝恃其富强,恣意奢侈,乃大兴土木之役,修治宫室,经年累岁无日不然。于西京作仙林宫,于东京作显仁宫,于江都作迷楼及毗陵等宫,其林苑园囿,亭台殿阁,所在皆有。虽是甚多,然只是初时看着欢喜,到后来看得厌了,也便不以为美。每遇游幸的时节,左右观看,都中不得他的意思。正不知走向何处才可以适意取乐,乃尽索天下山川图画,一一亲览,择个山环水绕的胜地,可以盖造宫室、筑治苑囿者。独有汾州之北,汾河之源,其地川面宽平,山水清胜,堪以建宫,乃诏于此地,营离宫一所,叫做汾阳宫,以备游幸焉。夫炀帝以一君之身,其所汲汲于自奉者,不过居处游观之娱而已。乃至积累岁之经营,览九州之形胜不足以供其一快。西起秦宫,东开洛苑,朝泛江渚,暮筑汾阳。遂使海内骚然,百姓罢敝,故工役未息而盗贼群起矣。于此见人君一心,其奢欲之端若甚微,而慆淫之祸则甚大。故帝尧堂高三尺而不饰,汉文台费百金而不为,非其财力不足,诚不忍以万民之苦,而易吾一日之乐也。有天下者,其鉴之哉!

原文

有二孔雀自西苑飞集宝城朝堂前,亲卫校尉高德儒见之,奏以为鸾。时孔雀已飞去,无可得验,于是百官称贺。诏以德儒诚心冥会,肇见嘉祥,拜朝散大夫。

直解

隋炀帝无道,好人谄谀,偶有两个孔雀,从西苑里飞来栖集于宝城朝堂之前。孔雀,乃是人间常有的,不足为异。鹰扬府亲卫校尉高德儒,蓦然见了,便奏说是鸾凤出现。那时孔雀既已飞去,无可证验,于是百官每迎合朝廷的意思,都说果是鸾鸟,一齐称贺。炀帝甚喜,下诏说这祥瑞之物,众人都不曾看见,却是高德儒一念至诚,默然与嘉祥会遇,前此未有,今始见之,遂超升德儒四级,拜为朝散大夫。夫国家官爵,本以待人臣之有德有功者,今德儒指野鸟为鸾,与指鹿为马何异?炀帝以官爵赏之,是赏谀也,彼希富贵者,复何惮而不为谀哉!于是菌可指为灵芝;祲可指为庆云;彗星出,说是除旧布新;日食云遮,说是当食不食。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否,以否为贤,国欲不亡得乎?其后唐太宗破西河郡,执高德儒,即指此事数其罪而斩之。夫邪佞小人,昏主之所褒赏,明主之所诛戮者也。观此可以识国家兴亡之机矣。

原文

内史郎虞世基以帝恶闻贼盗,诸将及郡县有告败求救者,世基辄迎损表状,不以实闻。但云:“鼠窃狗盗,郡县捕逐,行当殄尽,愿陛下勿以介怀。”帝良以为然,或杖其使者,以为妄言。繇是盗贼遍海内,陷没郡县,帝皆弗之知也。

直解

内史郎,是官名。炀帝自即位以来,巡游征伐,岁无虚日,百姓怨叛,盗贼群起。而帝方自以为治平无事,纵欲偷安,恶闻寇乱。于是内史郎虞世基揣知帝意,欲以希旨取容,凡遇盗贼生发,拒敌官兵,攻围郡县,诸将及各有司有遣人告败求救者,世基辄先使人迎至中途,邀取表章,将所奏报的贼数,减多为少,不以实闻。及到帝前,但掩饰说:“今之盗贼,不过鼠窃狗偷,何能为患?有司捕捉驱逐,行当殄灭无遗,陛下幸宽圣怀,不须介意。”帝惑于其言,不复加察,深以为然。反杖责遣来的使者,以为虚张贼势,无实妄言。繇是上下相蒙,盗贼得志。李密起河南,杜伏威起山东,林士弘起江南,刘武周起代北,薛举起天水,萧铣起江陵。干戈纷纷,遍于海内,所至郡县,尽皆失没。天下破坏如此,而世基蒙蔽于内,无繇上闻,帝皆不得而知之也。其后宇文化及引兵犯御,帝尚不知变所繇起,犹疑其子齐王暕所为。海内之乱,至死终不能明,壅蔽之祸,其真可畏也哉!大抵奸臣能壅蔽人主之聪明者,亦人主之意向,先有所惑于中也。昔秦二世时,盗起关东,请事者留司马门三日,而赵高不见,及对二世,则言“此小寇,无能为也”。世基之欺炀帝,盖亦赵高之故智耳。然二世惟可欺以鹿马,故高之计得行;炀帝惟可欺以鸾雀,故世基之奸得遂。诚使为人君者,秉虚明之鉴,不眩似以乱真,持正大之情,不好谀而恶直,则臣下何所容其壅蔽之奸哉!

恭帝

恭帝,名侑,是炀帝之孙。初封代王。唐公李渊举兵进克长安,尊炀帝为太上皇,奉帝即位。帝寻禅位于唐。

原文

初,唐公李渊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宫监裴寂,与刘文静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贫贱如此,复逢乱离,将何以自存!”文静笑曰:“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结纳,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直解

这一段是纪唐高祖与太宗起兵的缘繇。初,唐高祖李渊,是陇西世家,隋时袭父封为唐公。娶窦氏生四男子,长的是建成,次的即太宗,叫做世民,又次的是玄霸,少的是元吉。这四子中独有太宗生得聪明睿智,勇敢决断,识见度量,远过常人。在炀帝时,土木繁兴,巡游无度,征伐不息,盗贼并起。太宗因见隋室方乱,私地里图谋,有济世安民的大志。思量要起义兵,兴帝业,必以延揽英雄为本,乃倾身谦下,以礼接贤士,分散家财,以结纳宾客,但是四方贤俊来的,个个得其欢心。那时高祖留守太原,是晋阳地方,炀帝置有行宫,设宫监官以守之。其宫监裴寂,与晋阳令刘文静相好,夜间同宿,见城上举烽火,传报声息,裴寂叹说:“我辈做这等官,禄薄位卑,又遇着这等时节,世乱民离,将何以自存济?”文静笑说:“如今的世事,已是看见了,天下将乱,正是豪杰奋起之时。我与你二人相得,彼此同心,审择所从,互相推引,何患不富贵!”后来文静既从高祖,因见太宗龙姿天表,意气超常,不觉惊异,遂委心托命,深自结纳,因对裴寂说:“这非是寻常的人。观其豁达大度,推诚不疑,恰似汉高祖;其神谋武略,算无遗策,又似魏武帝。年纪虽小,乃是命世之才,真英主也,我等可以依归矣。”其后高祖起义晋阳,太宗削平群盗,遂有天下,皆刘文静、裴寂二人启之。然亦繇当时隋政不纲,百姓愁苦,故英雄豪杰,得借以为资。若使朝廷之上,德政修举,闾里之间,民生乐业,则虽有十太宗、百刘文静、裴寂,不过驱使为吾用耳,何能为哉!然则人君制治保邦之道,惟在安民而已。

原文

裴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西河郡不从渊命,渊使世民将兵击西河。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达晋阳,往还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裴寂等上渊号为大将军。

直解

西河郡,即今山西汾州地方。唐公李渊谋举义师,遣人借突厥兵马为助。突厥要渊自为天子,乃肯出兵。渊以为不可,命将佐更议名号。晋阳官监裴寂等乃定议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迎炀帝的孙代王侑,立为天子,以安隋室。渊然其言,就代为书檄,发下郡县,征调人马。独有西河郡抗拒渊命,不肯听从。渊使其子世民等,领兵去击西河。兵至城下,郡丞高德儒闭门拒守,不肯降顺。世民领兵攻破其城,将德儒拿至军门,数责其罪说道:“汝为人臣,不能直道事君,妄指孔雀野乌以为祥鸾。欺诳主上,躐取高官,乃朝廷之佞人,国之巨贼。我今兴举义兵,正要诛除你这邪佞小人,以安社稷,汝尚不自知罪乎!”遂斩首示众。自余官吏军民无罪的人,一个也不肯妄杀,其财货子女,秋毫也无所侵犯,下令安慰抚恤,使其各还生理。繇是远近闻知,都道唐公除害安民,人人感悦。西河郡既下,建成等引兵回晋阳,计其往还,刚得九日。唐公欢喜说道:“行兵取胜,若似这等神速,虽横行天下,有何难哉!”遂与诸将定计西向,谋取长安。此时晋阳精兵已近数万。唐公又开仓发粟,赈济贫民。繇是丁壮来应招募者益多,旬日之间,军众大集。裴寂等乃上唐公官号为大将军,诸将佐以下,皆受命而行事焉。夫隋以残刑重敛困天下,天下之民,叛隋已久,唐公当举义之初,首诛佞臣,自余不戮一人,谕使复业,真可谓隋民之汤武矣!虽其尊炀帝、立代王,假借名号,未为正大,然亦足以见神器至重,有不敢遽窥之心。及江都之变既闻,海内之乱愈炽,然后受禅而登帝位,盖会其时之易为耳。古语有言:“天下嗷嗷,新主之资也。”又曰:“摧枯朽者易为力。”观于唐室之兴,讵不信哉!

原文

渊帅诸军济河,关中士民归之者如市。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备僚属。渊女李氏适柴绍者,亦将精兵万余会世民于渭北,与柴绍各置幕府,号“娘子军”。隰城尉房玄龄谒世民于军门,世民一见如旧识,署记室参军,引为谋主。玄龄亦自以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世民引兵顿于阿城,胜兵十三万,军令严整,秋毫不犯。

直解

隰城,即今山西汾州孝义县。阿城,是秦阿房宫城,在今陕西渭南县。这一段是记唐高祖、太宗入关破隋的事。此时隋炀帝幸江都,四方盗起,关中无主。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既克河西,下霍邑,乃亲率众军渡河而西,以向关中。那关中士民,苦隋之虐政,思得真主,见高祖来,都争先归附,就如到市上去的一般。其子太宗世民,分军徇渭水之北,所到地方,官吏百姓每,与那结聚为盗的,也都归附如水之流,止遏不住,其得人心如此。太宗就其中看有豪杰好汉,便收取他以备僚佐属官之用,资其谋略,以济事功。高祖有女李氏,嫁与柴绍为妻的,也从鄠县散家财,聚徒众,得精兵一万多人,亲自率领,与太宗会遇于渭北。其夫柴绍,先从高祖,李氏却不与他合在一处,乃各自领兵开府,叫做娘子军,以李氏为将故也。临淄人房玄龄,仕隋为隰城尉,及太宗徇渭北,玄龄来至至军门求见。太宗一见,知其为豪俊之士,便与他情投意合,恰如旧时曾相熟识一般。因铨注他在幕下做记室参军,掌书檄,赞计画,引为谋主。凡军中事,都与他商议,极其信任。后来遂用他为宰相,平定天下。玄龄此时亦自以为遭遇知己之主,尽心竭力,但是知道的,都着实去做,无一毫推避。其君臣相得如此。太宗引渭北军,驻扎在阿房宫城,其精壮人马,有十三万。收集既多,而号令约束严肃整齐,经过去处各守纪律,无有纤毫侵犯百姓者。其行军有法如此,所以得人心之归也。大抵高祖之有天下,繇太宗为之子;而太宗之取天下,繇房玄龄为之臣。观太宗每下城邑,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可谓得大臣以事君之道矣。此所以为贞观之贤相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刘昫
  卷三十四·毕沅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一·乾隆
  宋史纪事本末卷四·陈邦瞻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二百六十八 内务府奏停止曹(兆页)等承造马鞍撒袋等饰件改由广储司铸造摺·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五·佚名
  卷二十六·温达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脱脱
  屠隆传·张廷玉
  谢应芳传·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六·雍正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钱穆
  卷四·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访姨·周履靖

    【水底鱼儿】〔净上〕剑腹饴唇。惯为冰上人。兼居奇货。掉臂入朱门。掉臂入朱门。老身本姓何。奔走脚如梭。心肠千调曲。计较万般多。来往皆豪富。交游半绮罗。是非能会讲。风月善调和。作伐家家到。经营处处过。本

  • 第三折·佚名

    (末扮那吒同二郎上,云)众神将摆布的严整着。(末唱) 【越调】【斗鹌鹑】冷飕飕杀气飘飘,气昂昂精神抖搜。雄赳赳断怪除妖,威凛凛踏罡步斗。沉点点帅印悬腰,明晃晃双锋在手。马似熊,人似彪,左右列合后先锋,簇拥着元戎帅首。 【

  • 卷一·乾隆

    卷一陇西李白诗一有唐诗人至杜子美氏。集古今之大成。为风雅之正宗。谭艺家迄今奉为矩矱无异议者。然有同时并出。与之颉颃。上下齐驱。中原势钧力敌而无所多让。太白亦千古一人也。夫论古人之诗。当观其大者。远者。

  • 卷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瀛奎律髓卷四      元 方回 编庭宇类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读禹贡周官史记所纪不如读此所选诗亦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意也五言【四十二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宋之问候晓踰闽障乘春望越台

  • 列传第八十八 高句丽 百济 勿吉 失韦 豆莫娄 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 乌洛侯·魏收

    斑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

  • 卷九 前赵录九·崔鸿

    王弥 王弥字子固东莱人也家世二千石祖颀魏玄莵太守武帝时至汝南太守弥有才干博涉书记勇略善骑射膂力过人青州人谓之飞豹然少游侠京师处士陈留董养见而谓之曰君豺声豹视好乱乐祸若天下有事不作

  • 卷二·李心传

     郊庙宫省祠观陵寝附  南北郊明堂自元丰分南北郊至政和乃克行之建炎二年上祀圜丘独祭上帝而配以太祖用元丰礼也绍兴十三年郊祀始设大神大示及太祖太宗配位自天地至从祀诸神凡七百七十有一 元佑礼云明堂者仁宗皇佑

  • 卷第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张伯鲸 徐汧 王瑞柟(叶尚高等) 夏允彝(兄之旭、子完醇)林逢经(弟逢平等) 李鲁(邹宗善、李世辅)张伯鲸徐汧王瑞柟(叶尚高等)夏允彝(兄之旭、子完醇)林逢经(弟逢平

  • 第三十五回 蒙古氏九十春群雄并起·黄士衡

    词曰: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复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清景好天凉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却说宁宗驾崩,丞相燕帖木儿议立文宗子,文宗后不从,迎立顺帝。顺帝至静江,丞相燕帖木儿见帝,并马徐行

  • 卷九·佚名

    齐履谦请去专制之盛以答天变 【篇名系编者所加。】地为阴而主静,妻道、臣道、子道也,三者失其道,则地为之弗宁。弭之之道,大臣当反躬责己,去专制之威,以答天变,不可徒为禳祷也。(录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二

  • 十国春秋卷五十·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后蜀三列传高祖皇后李氏 太后李氏高祖皇后李氏后唐太祖弟克让之女也【五代防要作后唐武王长女】高祖为教练使时太祖竒其才逐以弟女妻之庄宗即位封琼华长公主【五代防要云同光三年十二月封】初高祖镇西川

  • 陈于陛传·张廷玉

    陈于陛,字元忠,大学士陈以勤的儿子。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参与编修世宗、穆宗两朝的实录,担当日讲官。调任侍讲学士,晋升为詹事,负责翰林院。奏请皇帝早日建立东宫。万历十九年(1591),任命

  • 经济文衡前集卷七·佚名

    宋 滕珙 撰天地类论天地日月星辰之位文集楚词注此叚以日月十二防为辰定在天之位四方十二辰定在地之位左传曰日月所防是谓辰位注云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元枵之类是也然此特在天之位若以地

  • 卷八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五襄公二十二年传十二月郑游昄将归晋谨按宋板正嘉昄作贩永怀堂作眅诸本不一臣按从目为是説文眅多白眼也从目反声春秋传曰郑游眅字子明普班

  • 卷四·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四 宋 严粲 撰 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於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絶国俗伤败矣【曰卫宣公诗桓王时○朱氏曰皆述逐妇之辞也宣姜有宠而夷姜缢是以其民化之】 习习谷风【钱氏曰习习连续不断之

  •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佚名

    菩萨於是时,心怀惨然还。过到游观园,德曜犹天帝。诸仙圣之王,不以女色惑。时见农田夫,兴功耕犁作。践截蠕动虫,即起悲痛心。如亲伤赤子,恺然而长叹。去其树不远,伏藏忽出现。辟方一由旬,七宝光盈满。将从喜踊跃,取金画宝器。铭

  • 新法算书·徐光启

    一百卷。明徐光启(1562—1633)等撰。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1632)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后又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为突出。利玛窦入京后,徐从

  •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天花藏主人

    一名《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公全传》、《济公传》、《皆大欢喜》、《度世金绳》。长篇小说。清“天花藏主人编次”,亦题“西湖墨浪子偶拈”。二十回。作者无考。书叙南宋高宗年间僧人济颠故事。天台府天台县春坊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