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纪

武帝

高祖武帝,姓萧,名衍,是汉萧何之后,仕齐为雍州刺史。齐主宝卷无道,信任群小,诛戮大臣。衍遂举兵内向,废宝卷,立和帝。于是加衍大司马,封梁公,进爵为王,而受齐禅,国号梁。在位四十八年。

原文

魏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洛阳令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以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义均行雁,次若贯鱼,执簿呼名,一吏足矣。数人而用,何谓铨衡!”书奏,不报。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之选举失人,自亮始也。

直解

殿中尚书,是官名。停解,是考满去任,及为事停职解官等项。《北史》记魏明帝时,用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专主铨衡。魏家旧制,文武官都着六年考满,考满后,在外的六年叙用,在内的四年叙用,于其中又品第优劣,分为九等,量才升授,不拘次序先后,常把后面的人拔起,那前面的人都壅滞了,不得升转,颇生嗟怨。及崔亮为吏部,遂权宜设法,定下个资格事例。凡待选的人,不问贤愚优劣,只据他除授考满停职解官的月日以为资序。若年资浅的,就是贤能,也不得升补;年资深的,就是不贤,也依序升用。以此淹滞者都喜其便己,而称颂其能;而有识之士,则不以为然。于是洛阳令薛琡上书说道:“朝廷选择长吏,为民父母,百姓每的性命,都系属于他,可不慎重!若为选曹者止论年月,以积久为功劳,不复简择其贤否,只挨次选用,如雁之行列、鱼之贯串一般,执着簿籍,照次呼名,这只消一个掾吏就够了,要那尚书何用?且吏部之职,名为铨衡,谓其能评品人才,进贤退不肖,如权衡之称物,轻重不爽也。若不论贤愚,挨次点名,数着便用,这等谩无轻重称量,又如何叫做铨衡?此当今弊政,不可不厘正者也。”书既奏上,不见批答。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亦以人才难知,任己意为进退,恐不足以服天下之心,不如只循资擢用,己不劳而物无议,甚是简便,遂守崔亮之法,跟着他行。而魏朝选举失人,实自崔亮始矣。然北魏以来,历唐及宋,这停年资格,至今尚踵行之而不废,何也?盖世变久而情伪滋,便资格尽废。待选的,或矫饰声名,或窥伺隙窦,适以启侥倖之门;主选的,或交通请托,或公行贿赂,适以资奸利之弊。则年格亦何可废哉!但序迁所以待中人,而超擢所以拔异才。天下异才少而中人多,诚于资格之中,而寓考核之实,凡任满者,勿概署以称职,必明开其优劣,而筒拔其卓异,亦庶乎不蹈崔亮之失矣。

原文

九月,梁主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释御服,持法衣,行清净大舍,素床瓦器,亲为四众讲《涅槃经》。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

直解

梁武帝惑于佛教,倾心侍奉,亲自幸同泰寺,建设斋醮,聚集僧俗人众,叫做四部无遮大会。脱去衮服,穿了僧衣,受清净戒行,把自家身子,舍在寺中。卧的是素床,用的是瓦器,屏去了天子的奉养,修斋持素,件件与出家人一般。又亲升讲堂法座,为僧俗大众讲《涅槃经》。佛家说,人死去精神常存,但示寂灭而已,叫做涅槃,故有《涅槃经》。武帝信之,故亲讲与众人听。文武群臣,见武帝迷惑,舍身在寺里,无可奈何,乃共出钱十万,献在佛前,赎出武帝来,上表请帝还宫听政。武帝初时不肯,恳请三次,然后许之。夫人主一身,天地祖宗之所付托,社稷生民之所倚赖。虽战兢以保守之,犹恐有伤;虽恭敬以奉持之,犹恐或亵。况于轻万乘之尊,从夷狄之教,弃其身如卖僮,或舍或赎,若非己有,此其四体且不能保,而何以保天下乎!卒之侯景构乱,饿死台城,奉佛者可以为永鉴矣。

原文

梁贺琛启陈四事,言奢侈赋役之弊,梁主切责之。梁主为人孝慈恭俭,博学能文,阴阳、卜筮、骑射、声律、草隶、围棋,无不精妙。勤于政务,冬月四更竟,即起视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自天监中用释氏法,长斋断鱼肉,日止一食,惟菜羹、粝饭而已。或遇事繁,日移中则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衾二年。后宫贵妃以下,衣不曳地。性不饮酒,非宗庙祭祀、大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虽居暗室,恒理衣冠;小坐、盛暑,未尝褰袒。对内竖小臣,如遇大宾。然优假士人大过,牧守多侵渔百姓,使者干扰郡县。又好亲任小人,颇伤苛察。多造塔庙,公私费损。江南久安,风俗奢靡。故琛奏及之。

直解

天监,是梁武帝初即位的年号。释氏就是佛。木绵,即今绵花。梁散骑常侍贺琛上书,条陈四事:一件是牧守贪残,使臣骚扰;一件是风俗奢靡;一件是百司奏事,诡竞求进;一件是兴造非急,征求可缓。大略都是说那时用度奢侈、赋役繁重的弊病。梁武帝大怒,下诏切责,为其触犯忌讳故也。武帝为人,孝慈恭俭,博学能文,又通晓各样技艺,如阴阳避忌、卜龟筮卦、驰马射箭、声音乐律、草书隶字、围棋,无不精妙,是个聪明的人。且勤于政务,虽在寒冬时节,每日四更尽时便起视事,执笔批答,触冒寒气,手皮冻破了,也不休息。其勤如此。自天监年间,信用佛法,长持斋素,断绝鱼肉,日止一膳,只是菜羹粗饭而已。或遇事繁,不暇进膳,日已过中,但用净水嗽口便了。所尚袍服,止用布素,不御丝帛;所设帏帐,只用绵布,染成黑色,不尚华采。一顶冠帽,可戴三载;一件衾被,可盖二年。后宫贵妃以下,衣不拖地。其俭如此。又性不喜饮酒,自非宗庙祭祀、大飨礼宴及设斋供佛等事,未尝动用音乐。就是独处暗室中,也常常整理衣冠,绝无惰容;暂时憩息,当盛暑之际,也不曾揭衣露臂,以取凉快。对里面宦竖、外边小臣,也如遇大宾,不敢轻忽。其恬澹恭敬如此。武帝有这许多好处,宜乎能身致太平而为明主矣。只缘他崇尚佛教,专主慈悲,其待士人极其优厚,宽假太过,有罪不问,以致外面州牧郡守有司官,多侵渔百姓,肆无忌惮。公差出去的官员,所过地方,需索供应,扰动郡县。所以贺琛说,牧守贪残,使臣骚扰。又喜亲任小人,论奏纷纷,吹毛求疵,争为苛察,以觊信用。所以贺琛说,百司奏事,诡竞求进。又广用资财,多造塔庙,以供奉佛,官民钱谷,费用耗损。所以贺琛说,兴作非急,征求可缓。又江南数十年间,地方无事,上下偷安,渐成奢侈。所以贺琛说,风俗侈靡。这四件事,深中武帝之病。帝不能用,反加诘责,如讳疾忌医,卒至于危亡而莫救,岂不可惜哉!看这一段,可见帝王之治天下,有大德,有小行。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亲贤远佞,纳谏听言,振纪纲,明赏罚,节财用,爱百姓,执事理之要而坐运天下,此大德也。粗衣澹食,勤事修容,此小行也。细行虽不可以不谨,而天下所以治乱安危,实不全系于此。若大德有亏,则小行何补?且为治有体,日出视朝,日中听政,岂必四更即起,皴手执笔而后为勤?膳羞有节,服御有度,岂必终日一食,三年一冠而后为俭?且自身日用,所省几何?而塔庙岁兴,糜费无极。若使邪竞进,守宰贪残,风俗奢侈,则人主虽布衣粝饭,适足自苦,无益于民也。至于卜筮、骑射、书隶、围棋之类,又方术小技,虽士人之有大志者,犹不屑为之,况于帝王乎?今观梁武帝之所长者,通是细行,而大德全亏。故虽劳心苦形,至于白首,而终无救于台城之祸。然则人主之学,其可不务识其大哉!

原文

梁主敦尚文雅,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枉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不法。梁主年老,厌于万几。又专精佛戒,每断重罪,则终日不怿。或谋反逆,事觉,亦泣而宥之。繇是王侯益横,或白昼杀人于都街,或暮夜公行剽掠。有罪亡命者,匿于主家,有司不敢搜捕。梁主深知其弊,而溺于慈爱,不能禁也。

直解

这一段,是纪梁武帝慈爱弛刑,致生祸乱的事。武帝素好书史,敦尚文雅,而于刑名法律之事,都疏简阔略,一意宽纵。自公卿大臣而下,都承顺风旨,务为宽大,把审鞫狱囚的事,尽行停阁,漫不为意。遂使奸吏得以操窃权柄,舞弄文法。有罪者用钱买免,而货赂成市;无辜者牵连诬害,而枉滥众多。王侯子弟,倚恃贵势,多骄纵淫佚,不循礼法。武帝年既衰老,怠于政事。又信奉佛戒,慈悲不杀,每断死罪重囚,常尽日不乐。或谋反叛逆重情,事既发觉,亦哀怜涕泣,赦而宥之。繇是王侯无所忌惮,愈益骄横,或白昼在于都市,持刃杀人;或暮夜聚众劫财,公行剽掠。犯罪在逃的人,藏在窝主家里,有司踪迹至门,亦不敢搜寻捕捉。豪强恣横,一至于此。武帝明知其弊繇宽纵所致,而溺于慈爱,不忍加刑,毕竟不能禁制也。夫古之帝王,若舜之钦恤,禹之泣罪,何尝不以好生为心哉!然舜诛四凶,禹戮防风,则其好生之心,乃以矜愚民,非以惠奸慝也。武帝溺于佛教,欲戒杀以造福,遂至叛逆大恶,亦宥而弗诛,杀人重辟,概置之不问。纵弛如此,天下安得而不乱乎?其后侯景构难,大江南北,积尸遍野,所造者福耶?祸耶?明主当有以辨此矣。

简文帝

太宗简文帝,名纲,是武帝第三子。在位二年,为侯景所弑。

元帝

世祖孝元皇帝,名绎,是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及简文帝被弑,即位于江陵。在位三年,降于西魏。

敬帝

敬帝,名方智,是元皇帝第九子。在位二年,禅位于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刘昫
  春秋别典卷五·薛虞畿
  卷之二十八上·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八·佚名
  一一九○ 办理军机处为奉旨将《诸史同异录》掣出销毁事致盛京将军等各文·佚名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薛端传·令狐德棻
  裴行俭传·欧阳修
  桑世杰传·张廷玉
  第六章学租·佚名
  §第二章 中东战后至今日列国经营东方情形·梁启超
  卷十一下·雍正
  第一节 文帝内治·吕思勉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六·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六宋 黄大舆 编减字木兰花【十首有序】       李子正窃以花虽多品梅最先春始因暖律之潜催正值氷澌之初泮前村雪里巳见一枝山上驿边乱飘千片寄江南之春信与陇上之故人玉脸娉婷如寿阳之傅粉

  • 隐帝纪下·薛居正

    乾祐三年春正月己亥朔,帝不受朝贺。凤翔行营都部署赵晖奏,前月二十四日,收复凤翔,逆贼王景崇举族自燔而死。丁未,凤翔节度使、充西南行营都部署赵晖加兼侍中。戊申,密州刺史王万敢奏,奉诏领兵入海州界,至荻水镇,俘掠焚荡,更请益

  • 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张廷玉

        ◎食货五   ○钱钞 坑冶 商税 市舶 马市   钱币之兴,自九府圜法,历代遵用。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元世始终用钞,钱几废矣。   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

  •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十九·赵尔巽

      希福子帅颜保曾孙嵩寿 范文程子承勋、承斌、孙时绎、时捷、时绶、时纪、曾孙宜恒、四世孙建中 宁完我 鲍承先   希福,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再迁哈达。太祖既灭哈达,希福从其兄硕色率所部来归。居有顷,以希福兼通满

  •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閏月,盡屠維大荒落(己巳),凡五年有奇。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會昌四年(甲子、八四四年)   閏月,壬戌,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紳同平章事,充淮南節度使。   李德裕奏:「鎮州奏事官高迪密陳意見二事:其一,

  • 卷五十五·佚名

    二月十九日(壬子),上命军机大臣传谕福康安、鄂辉、李世杰,成德曰:此次,福康安等带领官兵剿捕逆匪,自鹿仔港一带进兵解围,攻破贼巢,擒获贼首;经过各紧要地方,贼匪据险抵拒,经官兵奋勇攻扑,所向克捷。此等处,山川形势自必极为险要。着

  • 卷二十九画二·何良俊

    元人之画,远出南宋诸人之上。文衡山评赵集贤之画,以为唐人品格。倪云林亦以高尚书与石室先生东坡居士并论。盖二公神韵最高,能洗去南宋院体之习。其次则以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为四大家。盖子久、叔明、仲圭皆

  • ●下篇卷二·陈洪谟

    世家多蓄異姓为继子,卒之视如土芥者多。三原王公少育一子,命名承祚,后生五子,命名字中亦同。幼子承裕公第进士,其《登科录》书兄弟行,承祚居长,下注释“义官。”忠厚之风,于今仅见。南京守备太监钱能与太监王赐皆好

  • 一百八十六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江宁雨泽摺·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八月十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本月初十日,家奴赍摺回南,伏蒙御批:将江宁雨泽情形,再速奏闻。钦此钦遵。奴才查得江宁自六月二十九日起,至七月初五日止,连日大雨,四野沾足。自七月初五日

  • 一二五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文渊文源阁详校各员等拟赏缎疋名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佚名

    一二五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文渊文源阁详校各员等拟赏缎疋名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九日臣等遵旨查明文渊、文源两阁详校各员,从未曾充当四库馆总阅、总纂、总校、分校等官及校对清文者,每人拟赏缎一疋。

  • 九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经史各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九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经史各书开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恭陈续购经史各书,仰祈圣鉴事。窃照钦奉上谕,纂辑四库全书,首冠以经,表自古圣贤之

  • 绎史卷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有虞纪史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帝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防为庶人【○大戴礼桥作蟜望作芒吕梁碑云舜祖

  • 一一零、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钱穆

    《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崔述《孟子事实录》云:“齐称前日,而宋、薛称今日,则是至宋、薛在至齐后也。然则孟子去齐之后,先至宋、薛,然后至

  • 目录·王士点

     秘书监准监丞王道奉议关文  卷一 职制   立监    升正三品    设官    设幕府    设属官    设吏属    司徒府    为革罢司徒府事    位序    兼领

  • 卷二十·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二十家礼三丧礼初终疾病迁居正寝【凡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絶男子不絶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絶于男子之手】既絶乃哭【司马温公曰疾病谓疾甚时也近世孙宣公临薨迁于

  • 卷第十八·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八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四大犍度第五四大所造  是谓缘也  见谛成就自造在后净根跋渠第一四大所造入。几可见几不可见。几有对几无对。几有漏几无漏。几有为几无为。几过

  • 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下·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调伏一切障毗那夜迦天王品第七下尔时曼殊室利童真菩萨摩诃萨。于世尊说法知究竟已。合掌亲近世尊。头面礼足右绕三

  • 法门名义集·李师政

    东宫学士李师政奉阳城公教撰若夫法体冲寂。真性平等。名相本无。言语斯绝。然而证等之智力。了不同之缘体寂之缘人。乃成无碍之辩。若杜口废言。圣人何以垂化。昏心舍教。凡惑无由生解。故无说不妨于乐说。以知无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