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

弘治十三年十二月辛巳朔 上视牲于南郊

○壬午升礼科左给事于瑁俱为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蕞兰工科给事中方矩俱为右给事中子聪瑁矩俱工科仕伟刑科兰兵科

○尚宝司司丞郑宗仁丁忧服阕复除原职

○癸未虏复入大同境既而引去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等以闻兵部覆奏往年小王子部落冰冻则西入河套河开则东过大同或间来朝贡或时有侵犯未敢大肆猖獗自弘治九年朝贡回以赏薄生怨频来侵掠今春遂入西路大获而归意犹未满冬初复来剽掠幸我军声势联络御之出境今虽渡河而西明春恐复东寇请仍行各守臣严为之备从之

○兵部覆奏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杨纶所言清流民恤新军二事谓桐柏嵩宜诸县接境襄荆长山大谷有银坑之利为逋逃渊薮恐聚啸日久贻患地方请通行河南湖广四川狭西等处令有司清查其良善成业者责令附藉邻县诸游食无藉之人驱逐回乡又各处卫所卖放新军逼勒在逃等弊请如所奏申明禁约从之

○命留守前卫带俸都指挥佥事王佐之子钺袭原职指挥使

○命隆庆卫指挥孙衡把总居庸关大同中屯卫指挥袁彪把总倒马关真定卫指挥朱忠把总龙泉关俱以都指挥体统行事从经略都御史王鉴之等奏也

○命云南都司都指挥同知李经之子盘代为曲靖卫指挥同知湖广都司都指挥佥事徐祥之子琰代为郧阳卫指挥使

○甲申增筑紫荆关三里堡城○乙酉命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田之子承阶为国子监生从其请也

○丙戌增设镇守山西副总兵一员专驻代州往来提督三关原设参将改分守住偏头关从兵部请也

○时贼有昼入民家杀人盗金者巡南城监察御史季春劾奏锦衣卫巡街百户郑鉴等怠事之罪 上以春亦失于巡视并下刑部狱各赎杖还职

○丁亥命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丘戟之子隆袭原职阳和卫指挥使

○命湖广都司都指挥佥事黄焘掌本司印守备郧襄都指挥佥事聂辅佥书管事

○工科给事中张文奏近日太监李兴有灯节烟火之请伏蒙 皇上参酌旧典以三分为率命减去分半兴复改奏止减一分夫以李兴导欲献谀为 圣德累而当国计者复不能一争之臣不知其何以为心况今年吴楚徐淮巨浸滔天山狭亢旱尤甚军需百出民力告竭虏患虽宁窥伺未已加以云南恩陆之为变两广猺獞之贻患荆襄流民之啸聚虽以江西腹里之地而强盗白昼公行劫夺万一一方有急四面皆从其忧盖有不可言者岂可谓天下无事而可以恣宴乐乎臣请今次上元鳌山烟火及百官筵宴俱乞停免以其费给军饷使天下晓然知 陛下心在忧民足国而不在于崇侈纵欲则人心安于内夷狄畏于外百官象于朝子孙法于后是撙节于一身者甚微而恩及于天下四方者甚大窒遏于一时者甚小而培餋于天下后世者甚远也工部覆奏命仍减半成造

○戊子腊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升南京监察御史张璠为云南布政司右参议山西隰州知州彭程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命狭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潘成之子玉代原职蔚州左卫指挥使

○辛卯致仕应天府府尹于冕卒冕字景瞻浙江钱塘县人少保兵部尚书谦之子景泰元年以谦功荫授世袭副千户谦死冕亦从坐谪戍龙门屡上疏讼其冤 宪宗登极谦冤昭雪并复冕官冕自陈不愿武职改兵部员外郎累升礼部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应天府府尹致仕卒于家赐葬如例冕虽不由科目然颇涉书史有干局历官能举其职卒无子谦后遂绝先尝请以其远族人之子允忠为后今袭为杭州卫副千户

○镇守两广伏羗伯毛锐自陈前后军功乞角□羊任还京治疾命加太子太保镇守仍旧

○癸巳赐韩府西德王偕瀞四书大全等书从其请也

○授进士王盖许诰倪议徐仁张维新张元良为给事中盖诰户科议仁维新礼科元良工科

○升南京户部郎中袁俊为狭西行太仆寺少卿

○命铨注金吾左卫带俸都指挥佥事王荣于中都留守司领班京操

○命南宁伯毛良管红盔将军宿卫

○镇守甘肃总兵官彭清陈边务四事一增筑屯堡谓甘肃沿边营堡阔远军马不足宜量增数堡以便防守一抚恤羁夷谓哈剌灰夷众拜迭力迷失等先因哈密残破投来安置苦峪寄住颇知感恩屡听调用欲将各夷或三月或半年量给米布羊酒劳之遇有边警俾从征剿仍质其家属以系其心庶几获其死力一严法清勾谓狭西行都司所属卫所原额旗军七万一千九百余人今止存三万七千五百余人宜行各清军御史严督清角□羊或户绝及隐匿埋没之类即于同姓别户抽补一申明旧例谓分守副参等官俱应受大将节制其领军指挥等官遇有事故缺员宜令大将议行选补凡遇声息俱宜火速驰报以凭策应今日久法玩人无警惧请敕兵部禁约如有仍前不报声息失误瞭望者都指挥以下俱先听臣量情依军法惩治然后会议参奏庶责任专一边备不废兵部覆奏清所言俱切边务宜从但失误事机依军法惩治恐启奸弊情罪不重者请如清言其各该官员应参奏究问者仍如旧例从之

○命协守甘州都指挥使李玙充副总兵镇守山西兼提督代州三关

○南京户科给事中李瓒及监察御史李岳等言御史职司风纪纠劾百寮近工部乃奏令南京御史三人岁往浙江等处抽分竹木既非旧例又非事体所宜请仍旧止委工部官属管理事竣回京本部会都察院核其称否工部覆奏谓抽分免差御史宜如瓒等言其欲考察抽分官恐事出更张谓宜照 先年例候抽分官回日本部都察院廉其臧否勤怠考满之日明著考语吏部拟以黜陟从之

○山西太原府地震有声

○甲午升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蒋冕为右春坊右中允仍旧供事以九年秩满也

○经略紫荆等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鉴之事竣回京命仍改大理寺左少卿

○丙申户科左给事中胡易奏致仕吏部尚书王恕刑部尚书何乔新才德事功近世名臣莫出其右各乞量加品秩或赐敕存慰不允

○召提督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等回京

○命宣府副总兵白玉屯驻大同游击将军张雄屯驻偏头关以备延绥虏警从兵部奏也

○丁酉传旨升御马监坐营署都指挥同知吴安为都督佥事后府带俸

○降户部署郎中事员外郎王卺为云南阿迷州同知以卺前具奏擅拟将官也

○戊戌赐国子监云南贵州四川军民生冬衣如例

○兵部奉旨会同五府考选京卫军政官员拟上存留及选补指挥陈云等四千五百二十九人黜退指挥周英等一百八十六人老疾替职指挥吴玺等八十五人从之

○命分守庄浪参将鲁麟充左副总兵协守甘州

○吏科给事许天锡自大同还奏上威远城失机罪状谓初虏自大清山墩数道并入东南行右参将秦恭副总兵马昇得谍报各领所部士马会威远约游击将军王杲共御之更遣人驰报镇守太监刘云总兵官王玺巡抚都御史洪汉等为防备杲登城了虏见二十余骑掠毛家岭易之曰如此不击令他人分吾功都指挥邓洪固止之不听遂出兵虏骑佯走杲驰赴之至北岭坡虏骑渐多乃知堕虏计急驻兵未定虏伏骑七千余噪而出横突我军阵离为五遂大败所亡把总指挥等官五十二人旗军五百四十五人官军五百九十八人杀伤者又五六百人虏掠战马及盔甲枪刀弓箭等器咸以千计杲仅以身免邓洪战死自盘石岭等四十庄屯人畜一空时恭营草沟堡昇营布家屯距杲战处各十里许不敢进玺及云汉以失亡众惧谴责故不覆实而但以杲昇所报与虏战状奏闻杲等失误军机玺等奏报不实俱宜治罪于是兵科都给事中柴昇等劾奏王杲贪功邀利轻举寡谋亏损大众以挫国威固不容诛然马昇统领奇兵营与杲近使掎角救援则威远之败必不至此顾乃逗遛不进论罪盖有浮于杲者况昇与秦恭平昔各婴守一城惟知自卫纵虏出入束手无计失律畔职其罪可知王玺身为主将手握重兵才勇不逮纪律无闻曾三次出兵俱半途而返主帅如此则偏裨何所用命三军何所指挥刘云受腹心之寄权侔总兵顾玩寇偷安坐观成败洪汉缪膺风纪之司参预军国之务平时不能严饬边备以保障地方遇警不能发踪指示以慑服虏寇当王杲败北之后乃与玺云共为蒙蔽夫大同地方正我国家北门锁钥而所用之人皆如此此所以强虏肆凭凌之暴全镇罹杀戮之惨使数十年全胜地方一旦极败大坏不可振起尚可赦而不问乎监察御史沈元等亦奏言迩年各边军法大抵严于疏贱而略于贵近是以镇守等官率苟且贪婪使边备废弛今大同失利远近震惊处分不当则四方角□羊体动关安危不可不慎 上命逮系杲玺汉等至京三法司锦衣卫会鞫之狱上得旨马昇秦恭王杲依律处决王玺并家属发狭西镇番卫充军洪汉革职闲住刘云等九人下巡按御史逮治

○辛丑荣王府随侍翰林院检讨武皋丁忧服阕改中书舍人以王府检讨无缺员故也

○虏再寇大同纵兵南掠百余里时左副总兵姚信屯威远游击将军陈广李祥屯平虏张雄屯左卫并分守参将蔡瑁等各闭城自守虏复得利而去巡按御史请逮问信等四人都指挥许鉴等六人及监丞侯能蔡恩李岑总兵官张俊太监陆訚都御史刘宇等之罪兵部覆奏有旨信等革冠带鉴等俱停俸并能俊等俱各戴罪杀贼待边情宁日究治

○壬寅沈府辽山王幼墏薨王康王第四子母妃韩氏宣德八年生正统十二年册封至是薨年六十八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宣穆

○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杨纶奏近者言官以灾异请策免大臣尚书周经徐琼白昂徐贯各上章求退俱蒙俞允赐敕进阶岁拨人夫月给食米有差 陛下优礼大臣至矣臣窃谓经与琼等人品高下相去远甚琼等可免经未可听其去乞仍起用经以从人望巡按浙江监察御史陈铨亦奏两京老病大臣及屡经弹劾畏罪辞职者率蒙优容留之至再至三如经者正堪尊礼信用而一陈休致輙蒙俞允不知 陛下罪周经求退之早而不复用欤抑该部忌其才而不相容也臣远离京师未悉其故惟 陛下再加详察俱有旨报罢

○降贵州龙里卫都指挥佥事王颛为指挥使坐私役军士也

○试监察御史陈霖下锦衣卫狱赎杖还职以复命失仪也

○癸卯赐朝鲜国弘治十四年大统历一百本

○命狭西都司都指挥佥事苏泰充左参将分守庄浪等处

○初义勇中卫舍余张通内交刑部诸司官常匿乐妓及女尼于其家每宴集輙出之行酒剧饮歌呼倡优杂处率至夜分而罢通因之请求纳赂久之为东厂所发捕通及优人笪名并女尼乐妓等鞫问辞连郎中黄暐邵庄顾谧员外郎晁必登宗祐曹镤时祐守制家居镤以公事往四川而庄已先迁福建副使必登庆阳知府独暐谧在命锦衣卫逮问辞服暐坐与乐妇戏黜为民谧令优人女妆为乐冠带闲住通死狱中笪名充军庄罪与暐同而必登祐镤罪同谧命代镤还考竟余移文各巡按御史逮治之是时饮通家者尚不止此数人或以夤缘得免而亦有为通所妄引者其后镤代还言通素不相识但通尝坐法不自置对而令笪名代之为臣所考故憾而引之有旨令法司锦衣卫重鞫以闻时通已死笪名等皆远谪而优人刘鉴尝侍饮者亦言不识面法司不能决请复移狭西逮名验之名至竟泥成案言镤亦与饮而先去独未尝与优人狎坐对品调外任后必登亦具奏自辩法司援例亦得减罪以原品调外任云

○赐故达官锦衣卫带俸指挥等官何玉等十人葬祭如例

○朝鲜国王李<忄隆>遣陪臣工曹参判韩斯门等来贺正旦节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

○甲辰赐郑府余姚郡主并仪宾甄廷辅鲁府奉议郡君并仪宾杨守诚秦府凤化郡君并仪宾田大经蜀府芦山郡君并仪宾韩冠晋府沂水县主并仪宾李朝凤诰命冠服如制

○顺天府府尹张宪言近年乡试入试者渐众请自明年为始诗经房增同考官一员以便校阅从之

○土鲁番等处速坛阿黑麻等王遣使臣满剌法虎儿丁及满剌阿力克马黑麻打力等各来贡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如例

○命罚永顺伯薛勋宣城伯卫璋建平伯高霳南宁伯毛良俸各一月各营把总管队并随伍下场等官指指马胜宗等一百二人逮问之以牧马不严点闸不到为给事中王承裕等所劾也○命前军都督府带俸都督同知吴英之孙迪及金吾左卫带俸都指挥同知汪涌之子怀各代原职指挥使迪定州卫怀原卫

○命宿州卫指挥使施忠镇江卫指指同知陆潮各把总运粮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乙巳吏部尚书倪岳等言曾经旌举官员有犯罪革职者有旨原举官一体参究今运使宗钺知县陈曦蒋昇知州梁文盛俱以贪酷抵罪其原举官都御史洪钟监察御史胡华刘弼王恩刘伟俱请连坐以罪得旨华等逮问钟令具实回奏

○虏入蓟州境军士死者三人被虏者五人诏提问把总等官指挥刘翰等九人罚分守右参将白琮俸一月与左监丞郭顺俱戴罪杀贼

○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孙璟老疾其子钢请代职兵部言璟系 宣庙皇亲原升不由军功请自 上裁命钢代为指挥佥事

○命神武左卫都指挥佥事章敬之子经代原职指挥使

○先是魏国公徐俌解南京留务尚掌中军都督府事至是复辞免掌府请专奉 孝陵祭祀诏改俌掌左军都督府事祭祀仍令驸马都尉杨伟主之

○丙午命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高钺协守大同西路

○丁未升监察御史丁餋浩为福建按察司副使

○工部议覆给事中张文所陈罢宴乐之奏谓明年元宵灯火已奉旨减半成造中外莫不忻贺惟光禄寺供办乾清等宫灯节茶食及攒盘之类比之弘治初元多至一倍请如所奏命光禄寺查元年以后增加者量为减节庶供应可继而太仓边储不至再借从之

○江西饶州诸府盗发命兵部移文镇巡等官用心抚捕不得视常怠忽

○敕湔除在京文武官过名仍命法司移文于在外诸司

○命巩昌卫指挥使阎缙守备岷州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礼部奏明年正旦节例赐百官宴 上命免宴赐以节钱钞

○命金山卫带俸署都指挥佥事西宁总督扬州等处备倭

○命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王斌之子玺代原职指挥使

○戊申以岁暮祫祭遣驸马都尉蔡震告 太庙游泰告 懿祖皇帝

○兵科给事中戴铣奏永乐间 太宗文皇帝尝命翰林儒官黄淮杨士奇等采古名臣直言如张良对汉高邓禹对光武诸葛亮对昭烈及贾董刘向陆贽等奏<锍-釒>各类次以便观览书成赐名历代名臣奏议 圣谕且曰观是书足以见当时人君之量人臣之直为君者以前贤所言便作今日耳闻为臣者以前贤事君之心为心天下国家之福也遂命刊印以赐 皇太子皇太孙及大臣顾其书在当时未大颁行宜表而出之使与诸制书并行万几之暇宣进此书经筵以之进讲留神听览即如亲见古人与之议论集彼所长应今之变所益必多仍敕刷印分赐贵近及台部大臣及臣等科道衙门俾得观览并行福建布政司给帑翻刻以广其传既礼部覆奏 上命赐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国子监翰林院左右春坊司经局并六科十三道各一部翻刻罢

○己酉祫祭 太庙

○遣太常寺官祭五祀之神

○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先是海西野人都指挥尚古因乞升都督不遂遂有犯边之谋且久阻诸属夷俱不入贡至是成讨温卫女直伍因住等百三十余人至开原马市求贡且言尚古亦有归顺之渐分守开原监丞黄延参将胡忠抚之镇巡等官奏谓此延忠二人善抚所致请少加劳赐从之

○命南京后府都督佥事张海南京大教场坐营管操

○内阁大学士刘徤等言今早太监李荣传示 圣意因连日奉侍 两宫勤劳少须调理今日视朝稍迟特谕臣等知之臣等仰见 圣孝笃至而不忘勤政之心无任欣幸伏望善加调摄用保安和尤望 圣明常存此念早朝宴罢躬理万几儆戒无虞不自暇逸以慰中外臣民之望岂惟臣等之幸实 宗社无疆之休也 上纳之

○是岁天下户一千四十万二千五百一十九户口五千八十五万八千九百三十七口田八百二十六万九千九百八十一顷田赋米一千八百九十六万九千七百八十九石三斗五升麦八百九十七万八千九百七十九石六斗三升丝三万六千七百零三斤七两五钱绵一百六十五万二千九百四十六斤五两三钱绢一十七万八千六百九十七疋三尺四寸五分布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九疋三丈一寸三分绵花一十三万一千二百斤草三千八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包束户口钞八千八百四十二万六千九百八十二贯杂课钞共七千三百九十二万七千一十九贯折米一千四百七十二石盐课二百四万九千八引折米五千七百八十七石四斗折布二万一千七百九十五疋茶课八万九千斤屯田二十八万九千八百九十五顷九亩子粒二百九十三万九千九百七十石金银课共三万一千九百二十两水银二百二十九斤朱砂四十六斤八两儧运粮四百万石各处运纳米麦共一千五百二万一千七十五石四斗一合三勺四抄一撮七粟八粒减免税粮九百八十七万六千五百九十七石三斗草八百七十六万六千七百束

卷一百六十九终

猜你喜欢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商辂
  纲目续麟彚览卷上·张自勋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三·佚名
  一二九七 浙江巡抚琅玕奏覆浙省查缴违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九七二 军机处为《通鉴纲目续编》等板片解京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佚名
  经幄管见卷二·曹彦约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会镇请筹款防洋议·丁曰健
  卷十五·李天根
  卷六十·宋敏求
  卷二百八十八·佚名
  方域二·徐松
  卷五十三·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翰·唐圭璋

      翰字武子,长沙人。吴琚之客。有小山集一卷。   桂殿秋   寿于湖先生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泠泠明月中。   又   同上   双玉节,到神京。碧杯仙露冷如冰。一声金磬千花发,洞

  • 白石道人诗说 全文·姜夔

    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多见人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极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

  • 第十七出 鎞订·叶宪祖

    【缑山月】〔小旦上〕静锁白云堂。睡起竹方床。展黄庭一卷自焚香。奈朔风初壮。诗情未快。闷思偏长。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淸宵是散仙。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小道鱼玄机。寄居咸宜观中。不觉又是三年了

  • 列传第三十八 陆澄 陆慧晓 陆杲·李延寿

    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爲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案司马孚议皇后不称姓,春秋逆王后于齐,并不言姓。澄以意立议,坐免官,白衣领职。郎官旧坐杖,有名无实,澄在官积前后罚凡至千数

  • 1938──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戊寅·郭廷以

      1﹐1(一一,三○)   甲、行政院改組,蔣委員長辭院長兼職,由孔祥熙升任院長,張群任副院長,陳立夫代王世杰為教育部長,鐵道部併入交通部,張嘉璈為部長,實業部改為經濟部,經濟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建設委員會併入,翁文灝為部長,海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四·佚名

    嘉靖二年三月壬寅朔 孝肃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仑祭 裕陵△御史朱寔昌言佥事史道论大学士杨廷和 陛下烛其怨望慰籍廷和至矣廷和不宜屡辩伤大臣之体兵部尚书彭泽又缘是欲为督察之法以阻言路则是因噎而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正德七年闰五月甲戌朔鲁府奉国将军健木□□潜出境将以事愬于朝主者遏之复还礼部谓于法当禁革禄米三之二仍谕王严加钤束及治其左右为之谋者○乙亥初沈府襄垣王仕与镇国将军仕埭坐事降为庶人仕子成铎成铚仕埭子成鍜俱未

  • 卷之九十四·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五月。甲戌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寅皆如之。  ○署盛京将军岐元奏、盛京添设礼工二部主事宗室各一缺。以旧居宗室正管长族

  • ◎进步党与段祺瑞之凶终·刘以芬

    进步党自创党以来,其所取政策,即系与现有势力相结合,意欲乘机而指导之、改造之,使成为我国之中坚力量,以求安定一时之社会秩序,并徐图发展。故彼之所谓结合,亦有其一定限度,与一味附和者不同,苟一旦越此限度,则彼即不能不顾及自

  • ◎兽性人·李定夷

    苏乡陆墓镇地方,某农民有耕田雌牛一头。被该处称周先生者,与之通奸。周先生每日下午,必至放牛场内,将牛牵至住宅围墙内,行不端之事。该乡民得悉,不动声色,侦察周之动静。一日下午,果然见周前往,将雌牛牵去。一般好事之徒,从后跟

  • 卷二十六·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六六月乙酉朔发驾至昻吉尔图命二郎保赍勅往谕青海萨楚黙尔根台吉上谕大学士伊桑阿侍郎安布禄曰今当会议遣檄于青海之

  • 列传卷第四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辛禑一。○辛禑小字牟尼奴旽婢妾般若之出也。 或云: "初般若有身满月旽令就友僧能佑母家产*能佑{能佑}母养之未期年儿死能佑恐旽让旁求貌类

  • 五三 我的笔名·周作人

    我的别名实在也太多了,自从在书房的时候起,便种种的换花样,后来看见了还自惊讶,在那时有过这称号么,觉得很可笑的,不值得再来讲述了。现在只就和写文章有关系的略为说明,这便是所谓“笔名”,和普通一般的别名不同,是专用作文章

  • 第九 权篇 4·王诩

    【原文】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①。故介虫之捍②也,必以坚厚;螫虫③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一兽知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lsquo;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rsquo;佛告无尽意菩萨:&lsquo;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

  •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印光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希望)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的确)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

  • 镜花缘·李汝珍

    长篇章回小说,清李汝珍撰,全书共100回。李汝珍,字松石,直肃大兴(今北京市)人,一生鄙视功名,仅做过“县丞”之类的小官。平生学识广博,精通音韵、书法、绘画、星卜,弈戏之类也都触手成趣。其作品除《镜花缘》外,还有《李氏音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