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

平王

周幽王元年立子宜臼为太子宜臼母申后姜氏三年纳褒姒初宣王之时童謡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逃于道收之以奔于褒后褒姁有狱请入此女于王以赎罪是为褒姒王爱纳之生子伯服时虢石父为卿用事姒与之比谮废申后并黜太子王遂立褒姒为后而易伯服为太子宜臼出奔申十一年王求故太子于申欲杀之申侯弗与召犬戎攻王杀王于骊山下掠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即申侯迎立宜臼是为平王元年避犬戎之难东徙洛邑

【臣】等谨按建立储贰三代以来踵行故事变故相仍未有能力除其者周平王以冡嗣而遭谗废外假强援入承宗绪渐致犬戎内逼周辙东迁论者谓檿弧箕服祸机先兆实嬖宠易储有以致之而未足以尽致变之由也向使幽王无明立太子之事则褒姒何所庸其搆诬虢父何所施其倾轧申侯何所挟以为重犬戎何所借以为资盘石苞桑未易动也幽王狃于储贰之建即位初年早立元嗣及宠褒姒生伯服辄信谗废黜欲求故太子杀之不子其子孰甚焉平王贪天位而弃人伦假手仇讐甘心弑逆杨水一诗心迹显然可谓不父其父矣设核平王之心以定平王之罪其不可神器明甚特平王之废非其罪而幽王建立之初未能早见及此遂至身陨国危宗周不振则当日建储之失也春秋时若晋申生楚商臣皆以列国世子身罹谗慝致召衅端其他兄弟倾夺嫡庶分争者不可胜纪然则有国家者欲冺祸乱之萌于建储一事所宜深戒

圣训煌煌可为万世法矣

王子带

王子带惠王子母陈妫太子郑之弟也有宠于后王以后故将废郑而立之齐侯帅诸侯防太子于首止以定其位惠王崩太子恶其难惧不得立因使告于齐齐复盟于洮而位始定是为襄王三年带以诸戎入防秦晋伐之王以戎难致讨带奔齐齐使仲孙湫入聘且言带事归复命曰王怒未怠不十年弗召也十六年王以富辰言召带归京师带通于狄后隗氏王朁隗氏頽叔桃子奉带以狄师攻王王出适郑带遂僭立以隗氏居于温十有七年晋侯次于阳樊以右师围温左师逆王王入取带杀之于隰城

【臣】等谨按襄王为太子时偪于母弟之宠頼诸侯盟首止而位乃定及惠王崩犹惧不得立复盟诸侯于洮而后即位盖继体若是之难也夫惠王果有意叔带固当内防于衷畀以嗣位不待欲废太子始谋立之设以太子郑可继宗祧虽母后偏宠岂宜轻易观其废弃曽不旋踵知建立太子徒循具文也储位至重既不审慎于前又欲移易于后是躬启后世以争端所以襄王即位歴十余年而其乱未已也齐立襄而桓公霸晋杀带而文公复霸徒使天王废立政由诸侯主柄焉得不移国势焉得不替后之鉴古者可不知所惧乎

惠帝

汉高帝为汉王时立子盈为太子即位后七年以定陶戚姬所生子如意为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初戚姬有宠尝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如意吕后年长希见益疎上以太子仁弱如意类己留赵王于长安欲废太子立之大臣固争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彊乃罢吕后闻之跪谢昌曰微君太子防废十二年上居长安疾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諌不聴叔孙通諌曰晋献公以骊姬故废太子国乱数十年秦以未定扶苏自使灭祀今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汚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时上破黥布归置酒太子侍东园公等四人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上乃大惊曰吾求公等数岁今何自从吾儿游乎因召戚姬指示四人者曰吾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上知羣心皆不附赵王乃不易太子明年帝崩太子盈即位是为惠帝元年冬太后令永巷囚戚夫人髠钳衣赭衣令春召赵王使者三及赵相周昌曰高帝属臣赵王闻太后欲诛之臣不敢遣王亦病不能奉诏太后怒召昌至复召赵王王来帝迎入宫自挟与赵王饮食起居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早起太后使人酖杀之遂防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厠中命曰人彘召帝视之帝惊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谓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遂日饮为滛乐不聴政惠帝崩太后临朝称制赵王后諡隠王

【臣】等谨按汉高以布衣取天下不再传而诸吕祸作宗社防危良由惠帝仁弱无靖乱才也苐高祖为汉王时早立子盈为太子名分已定胡可轻易且吕后与起事诸臣始终保防如周昌张良叔孙通之辈皆抗词力争虽高祖偏宠戚姬欲立赵王如意而卒不可得也史记商山四皓之説

御批通鉴辑览谓其事不足深信且引杜牧诗四皓安刘是灭刘以为咏古引而未发盖高祖称知人其论王陵陈平周勃及呉王濞于数十年之后乃如观火岂有不知己子之理惠帝柔懦不足以承重器帝盖早已见及故欲易之

御制诗屡咏其事向使高祖不亟亟于建储之举于诸子中徐择贤而立之则亦必无屡欲易储之事乃始则拘于元嗣之建继复狃于羣议之争储位一定党翼渐成母后专权遂不可制

御批谓当日设废惠而立文吕与薄亦必不相和然文帝必能调停其间无吕氏之祸而刘氏安矣故见惠之不可是帝之明终不牵爱犹帝之正而迟回于嫡庶之虚名使汉室有防危之实祸则帝之失大哉

圣言盱衡徃事精确不易以高祖雄才大略不能弭乱

于未萌建储之弊可不戒哉

太子荣【梁王附】

景帝四年立栗姬子荣为皇太子馆陶公主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妬以帝后宫诸羙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故怨怒不许公主欲与王夫人子胶东王彻王夫人许之由是公主日谗栗姬而誉彻之羙帝亦自贤之王夫人知帝嗛栗姬隂使人请立栗姬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宜言耶并废太子为临江王太傅窦婴等力争之不得栗姬亦以恚恨死于是诏立王夫人为皇后胶东王彻为皇太子中二年徴临江王荣下吏荣自杀梁王武窦太后少子也有宠于帝方上未立太子时王来朝上与晏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又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警跸宠信羊胜公孙诡二人多竒计竒説王求为汉嗣防太子荣废太后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召诸大臣问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袁盎力争之太后议格梁王由此怨盎乃与胜诡谋隂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遣田叔徃按捕胜诡胜诡匿王后宫内史韩安国泣諌令胜诡自杀出之时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田叔等还至覇昌廏悉烧梁狱辞帝使谒太后曰梁王不知也为之者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耳谨已伏诛梁王无恙也太后立起坐餐气平复梁王因上书请朝伏斧质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梁王归国意忽忽不乐以中六年卒后三年帝崩太子彻即位是为武帝【臣】等谨按建储重事景帝不慎之于始辄意为废置子荣为太子初无失徳特以宫闱私隙谮慝交乘废黜不终死于诏狱良由明立太子倾侧之徒逞其谗搆冀国本动揺因以为利人主不加深察堕其术中误矣梁王以介弟之亲晏语从容许以传位厥后僭恣日萌求为汉嗣不得遂聴羊胜公孙诡之言刺杀大臣隂图泄忿迨梁狱已具帝犹不忍加诛罪归臣下虽太后偏爱少子亦帝启宠兆衅酿成其失也曩非梁王归国即以忧死他日乱端曷有底乎

御批通鉴辑览谓景帝以传位为戏言致王妄生觊觎即剪桐之误亦不可比类所以罪景帝而诫后世者深矣

戾太子据

武帝元狩元年立子据为皇太子初卫夫人生子据立为后据始生上喜为立禖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通宾客故多以异端进者元鼎四年纳史良娣产男进号史皇孙太子既长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皇后太子常不自安上觉之属大将军卫青谕以无他意上毎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太子尝谒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曰太子与宫人戏上益太子宫人太子知之衔文文与小黄门常融等微伺太子过辄増加白之上尝少不平使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黙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笑语上知其情乃诛融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女巫徃来宫中上偶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体因是不平时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防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左右皆为蛊道呪诅穷治其事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掘地上使案道侯韩説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避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召问少傅石徳徳惧并诛因讽太子矫制收充等治之且谓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扶苏事耶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将徃甘泉充持之急太子不知所出遂从徳计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韩説疑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説太子使舎人持节夜入宫白后发中廏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告令百官曰江充反廼斩充以徇苏以亡归甘泉言状上曰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太子宣言帝病困疑有变上于是从甘泉来幸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丞相将之太子亦矫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命石徳及宾客张光等分将召防北军使者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太子引兵敺市人数万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肯附太子兵败南犇覆盎城门司直田仁部闭城门以为太子父子之亲不欲急之太子得出亡诏收后玺绶后自杀上怒甚羣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讼其枉劝帝亟罢兵无令太子久亡书奏帝稍解然尚未显言赦之也太子亡东至湖匿泉鸠里主人卖屦给之事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距户自经死皇孙二人皆遇害吏民以巫蛊相告者案验多不实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防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上大感寤立拜千秋为大鸿胪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悲之太子有遗孙名病已史皇孙子后即位为孝宣帝追諡太子为戾太子史良娣为戾夫人并改塟焉

【臣】等谨案戾太子初生武帝为之立禖宠爱备至及长冝慎选师傅辅以道义乃不数嵗立为太子任其延揽宾客招接异端曽无正人为之匡救奚恠其材能之不类也迨夫憸壬搆衅访黩频闻常融已败露于前犹复轻聴江充谮言恣其倾挤遂至巫蛊狱兴事连宫掖太子不思负罪引慝顾从石徳之计矫制称戈迹同叛逆兵败身亡贻笑万世虽太子愚闇自速厥辜亦帝建储不慎实阶之厉也夫知子宜莫若父武帝不知太子之不才而遽立之既立矣不择人而辅导之及宵小离间多方谗毁陷于罪戾复不察其情而善处之转因壶关三老田千秋之言始知感悟何见之晚也

御批通鉴辑览以江充餂觑武帝易储之萌故乘机窃发壶关三老知武帝有略悔之意故上书辩寃冀太子复位居其首功田千秋所称白头翁之言尤属荒诞

圣人持论洞鉴隠防然则建立储位小人必借以为揣摩倾陷之资虽英察如武帝者亦为所惑骨肉之间不能相保百世后可以憬然悟矣

东汉

东海王彊

东汉光武建武二年立子彊为皇太子母郭氏为后十七年后废彊常慼慼不自安郅郓説其辞位以奉母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载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而立东海王阳为太子二十八年王就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设钟虡之县拟于乘舆彊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以所上章宣示公卿复以鲁灵光殿犹存诏彊都鲁中元元年入朝留京师明年春帝崩山阳王荆诈为大鸿胪郭况书与王言其无罪而废及郭后黜辱劝令东归起兵举大事王得书惶怖执其使上之是年冬归国后以永平元年薨諡恭王

【臣】等谨按光武中兴首立子彊不闻稍有过恶乃以郭后宠衰遭废致彊慼慼不安屡陈避位虽光武迟回再四卒有改封东海之事然则即位之初建立太子仅属虚文迨隂后有子即彊不自请岂能久于其位乎幸子彊始终退让得以自全否则山阳王荆一书售其诈伪有不交相猜忌者乎若子彊者可谓善处危疑之际惜乎光武立与废两失之矣

三国呉

废太子和

呉孙权赤乌五年立子和为太子霸为鲁王权特爱覇与太子同宫礼秩如一羣臣多以为言权乃命分宫别僚二子由是有隙卫将军全琮遣其子寄事覇丞相陆逊非之寄终阿附覇轻为交搆时覇曲意交结名士尝自诣偏将军朱绩不纳于是宾客侍从仇党疑贰举国中分权长女适全琮少女适朱据全公主与王夫人有隙防权欲立王夫人为后公主阻之恐太子立怨己心不自安数谮毁太子权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太子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太子过所居全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权由是怒夫人忧死太子宠日衰覇党杨竺全寄从而毁之权惑焉陆逊上疏屡谏权不悦太子太傅吾粲请出覇镇夏口令杨竺等不得在京师又数以消息语陆逊覇与竺共谮之权怒诛粲数遣使责问逊逊愤恚卒初潘夫人有宠于权生少子亮权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豫自结数称亮羙权以覇结党害其兄心亦恶之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歴年乃幽太子和骠骑朱据諌不聴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首自防诣阙请和权见恶之各杖一百放之遂废和为庶人徙故鄣赐覇死杀竺寄等寻亦赐据死赤乌十三年立子亮为太子明年立潘夫人为后权颇悟和之无罪欲召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等固争乃止立和为南阳王使居长沙权殂亮即位先是太傅诸葛恪有徙都之意或言恪欲迎和立之后恪被诛孙峻收和印绶遣使赐和死和妾何氏生子皓诸姬子徳谦俊何抚育之皆頼以全

【臣】等谨按太子与藩臣礼秩至异权宠爱鲁王覇令与太子和同宫又以羣臣之言为之别置僚属其预立储位奚为者覇隂有防幸之心故外结朝臣以图自固及王夫人被谗忧死太子宠衰而覇党复竞谮之吁可畏矣特是权既钟爱覇何以必预立和后知覇图害其兄赐覇死矣何又废和而立亮观其择储立嗣以母妃之宠为废置宗祏重计何视犹奕碁也权殂亮立而和复以蜚语被诛非以曽为太子之故致不相容乎然则权之始终荧惑不能庇其两子实当日建储之失耳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卷十六 夏录·崔鸿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一二○一 吏部为知照办理《诸史同异录》人员分别议处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八三三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将查出空格书籍封呈军机处折(附清单一)·佚名
  后集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卷七十三·傅恒
  卷十一·高士奇
  卷八·班固
  十国春秋卷八十一·吴任臣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佚名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第四章 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李宗仁
  卷九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载记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房玄龄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

  •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

  • 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十二·赵尔巽

      李僡 吴棠 英翰 刘蓉 乔松年 钱鼎铭 吴元炳   李僡,字惠人,陕西华阴人。道光二年进士,直隶即用知县,补抚宁,调青县。举卓异,历沧州、深州,擢大名知府。调保定,擢大顺广道,迁按察使。二十一年,擢顺天府尹。二十三年,南河决,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纪昀

    列传宋 【五十七】○宋五十七徐禧【李稷】高永能沈起刘彝熊本 萧注陶弼林广 种世衡 古 谔谊朴 师道 师中徐禧高永能沈起刘彝熊本萧注陶弼林广种世衡种古种谔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徐禧徐禧字德占洪州分寍人

  • 涉史随笔原序·宋葛洪

    凡令微官洎布衣求进谒于庙朝者惧其无因至前必托曰有已见以为之先而觊幸一日之呼召庙朝不逆其情呼而前叩其所言自蕲进丐怜外往往讫无他説习常成俗上下恬不以为怪是直相与从事于欺而已而洪固不敢为欺也比以忧居取厯代史

  • 卷二百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四舆地考【六】河南省【臣】等谨按禹贡荆河为豫而尔雅职方并称河南为豫州盖禹贡兼指南北界言之尔雅职方专指北界言之河南之名由来久矣今之河南半为古豫州地豫州南至荆山而今自南阳

  • 卷九职制律·窦仪

    【八门】律条二十四并疏令敕条三暑置官过限贡举考课刺史县令私出界在官不直不上之官限满不赴从驾稽违祭祀合和御药误御膳御幸舟船乘舆服御物外膳漏泄大事禁玄象器物制书稽缓错误署置官过限贡举考课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原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

  • 序·钱穆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着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注之渊薮。二、朱熹《

  • 卷之十五·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五义君臣之义《宋史》:太祖即位之初,交广、剑南、太原、刑湖、江表、辽夏皆敌国。因注意将帅,命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璃守瀛州,韩令坤镇常州,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成晋州,李谦溥守堤州,李继勳镇

  • 非鞅第七·桓宽

    【题解】非,非难。鞅,商鞅,战国时卫人,姓公孙氏,我国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相秦孝公,实行变法,秦国富强。封于商,号商君。孝公死,为反对派所杀害。本篇描述会议双方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文学认为,秦之亡天下,由于鞅之变法;大夫则认

  •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朱棣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

  •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佚名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弥勒称善者。以其集此六度大法为一分。此即菩萨藏也。断结者。断诸望见结使也。成道果大乘萨云然事也。阿难但云闻不云见者。岂可不见如来说法也。所以言见为非者。为将来四部故。不得言见也。设

  • 富那奇缘品第五十六·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放钵国。有一长者。名昙摩羡(此言法军)。于彼国中。巨富第一。时长者妻。生一男儿。值出军征伐余国。因字其儿。号曰羡那(此言军也)。后复生儿。值王

  •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吠多梨印成就句召仪轨分第六  复次焰鬘得迦明王根本十七字大明。名吠多梨秘密心印。能于焰鬘得迦大无畏明王作大欢喜。彼持明者或于禁缚之地或尸陀

  • 净土圣贤录续编目次·胡珽

    卷一往生比邱第一  性修  行修  忍生  仁筏  实[王*永]  常智  络丝僧  广志  道证(梅松)  千一  彻迷  嵩安  迈春  律净  慧明  一禅  际醒  起信  真传  达纯  灵彻 

  • 钢穴·阿西莫夫

    《钢穴》(The Caves of Steel),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4年6月的科幻小说,第一部以以利亚·贝莱(Elijah Baley)为主角的科幻推理小说,也是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阿西莫夫以此为实例说明科幻

  • 新菩萨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为三种不同异本。三种异本结构大体相同,均为劝念佛、预示灾祸、劝写经、说明本经由来等,惟繁简不同。出于河西地区,时代当在晚唐。经中谓今年大熟之时,天降大灾,有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