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涌幢说

犹之乎寓也。而性好动。动则东西南北无不之矣。动而迂僻。无所谐。顾好寂。寂则烟霞泉石无不守矣。寂而冥心未透。县解实难。计必有所寄。寄则形影神情无不适矣。抚孤松而结庐。寻云水而泛宅。皆所寄焉。以适其适。是未易言也。惟鸟有巢。山居者亦曰巢。巢斯足矣。何言乎幢。幢与巢。不相蒙也。而偶然象之。因以为号。此非佛氏之说而朱氏之说也。盖求其所谓结与泛者皆不可得。则姑以意起焉。拆木为亭。亭有角。角之面六。面之窗四。锐之若削。覆之若束。垫之若盘。纳凉则随风。映目则测景。收胜则依山。依水。依竹树。各因其便。可卷。可舒。可高。可下。择便而张。出没隐见。如地斯涌。俄然无迹。或曰???亭。或曰云峯。或曰海市楼台。惟所命之。而有人焉。匡坐其中。不自量力。整齐一切。并取残牍。缀而补焉。非经史。非禅玄,亦非谐稗。用炙我口。以为异珍也。而卑田所不食。以为残渖也。而郇厨所未罗。盖亦古者游戏之意焉。而品斯下矣。夫废退者以逃虚为上。忘机次之。晦迹又次之。斯之未能。为怨尤。为夸诞。大方所笑。故寓之乎幢。幢不可着也。则曰涌。涌不可幻也。实之以品。品有大。非吾事也。又有奇。非吾办也。合奇与大。前人为之。非吾敢也。姑舍是。蝉鸣于高秋。菌发于积腐。然乎自然。成其为涌而已矣。

    己未年八月题于黄洋墩之品水斋。

附录一 明史本传

朱国祯。字文宁。乌程人。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进士。累官祭酒。谢病归。久不出。天启元年(公元一六二一)擢礼部右侍郎。未上。三年正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并命。阁中已有叶向高、韩爌、何宗彦、朱国祚、史继偕。又骤增四人。直房几不容坐。六月。国祯还朝。秉谦、延禧、以列名在后。谦居其次。改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魏忠贤窃国柄。国祯佐向高。多所调护。四年夏。杨涟劾忠贤。廷臣多劝向高出疏。至有诟者。向高愠甚。国祯请容之。及向高密奏忤忠贤。决计去。谓国祯曰。我去。蒲州更非其敌。公亦当早归。蒲州谓爌也。向高罢。爌为首辅。爌罢。国祯为首辅。广微与忠贤表里为奸。视国祯蔑如。其冬为逆党李藩所劾。三疏引疾。忠贤谓其党曰。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恶。可令善去。乃加少傅。赐银币。荫子中书舍人。遣行人送归。月廪、舆夫、皆如制。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卒。赠太傅。谥文肃。

附录二 四库全书提要

明朱国祯撰。国祯有大政记。已著录。是书杂记见闻。亦间有考证。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说部之中。犹为质实。而贪多务得。使芜秽汩没其菁华。转有沙中金屑之憾。初名曰希洪。盖欲仿容斋随笔也。既而自知其不类。乃改今名。其曰涌幢者。国祯尝构木为亭。六角。如石幢。其制略如穹庐。可以择地而移。随意而张。忽如涌出。故以为名云。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八·列传第六·脱脱
  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焦竑
  卷第六十九·胡三省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四十六·祁韵士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一·阿桂
  刘仲威传·姚思廉
  乔知之传·刘昫
  徐忠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雍正
  118.石勒读汉书·林汉达
  4.尧舜让位·林汉达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269_1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耿湋   鼎气孕河汾,英英济旧勋。刘生曾任侠,张率自能文。   官佐征西府,名齐将上军。秋山遥出浦,野鹤暮离群。   远恨边笳起,劳歌骑吏闻。废关人不到,荒戍日空曛。  

  • 卷三百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四 李德 神释 大哉浑沦妙槖龠自无穷絪縕一巳构畀付出至公灵台本无物而我处其中清虚为我体昭明为我庸倏去入无间忽来归寂

  •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一·脱脱

        耶律室鲁(欧里斯) 王继忠 萧孝忠 陈昭衮 萧合卓   耶律室鲁,字乙辛隐,六院部人。魁岸美容仪。圣宗同年生,帝爱之。甫冠,补祗候郎君。未几,为宿直官。及出师伐宋,为队帅,从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统军使萧挞览略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壬申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辛丑皆如之。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张之洞、据电奏恳将朝廷规画大端。凡饬知北洋事并饬南洋知之等语

  • 卷一百二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一百二十三 大宛之迹【汉书云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东至都护治西南至大月氏南亦至大月氏北至康居括地志云率都沙郍国亦名苏对沙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据广方言馆本补用嘉业堂本校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其言行政治必有史臣纪载,以垂鉴戒。此古今之盛典,朝廷之先务也。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统承天命,龙飞濠梁,扫灭群雄,除暴救

  • 卷二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五明堂汉书武帝本纪建元元年秋七月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徴鲁申公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嵗矣天下乂

  • 卷二十二·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二十二宋 魏了翁 撰宣公元年至四年上【一】不讥丧娶言不待贬责而自明文公丧未期此时已娶违礼不讥者此事甚恶言不待贬责而其恶自明也昭元年公羊传曰春秋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不贬絶以见罪恶

  • 四  法仪·墨子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2)。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

  • 卷首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首目録诸臣进讲钦奉上谕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检讨【臣】孙景烈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监察御史【臣】侯嗣达君子以遏恶善顺天休命监察御史【臣】张 湄日月得天而能

  • 第二 反应 2·王诩

    【原文】人言者①,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②,事有比③。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④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⑤而司

  • 小学略说·章太炎

    地官保氏,教国子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七略》列书名之守于小学。《律历志》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此则书数并称,而礼乐射御阙焉。盖六艺者,习之不一时,行之不一岁。射御非儿童所任。六乐之舞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五善现,四无色定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四无色定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四无色定清净故净戒安忍

  • 卷十九·道世

    △敬僧篇第八(此有四部)▲述意部第一夫论僧宝者,谓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图方外以发心,弃世间而立法。官荣无以动其意,亲属莫能累其想。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称为僧也。是知僧宝利益,不可称纪。故经曰:纵

  • 佛说四品法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阿难。独止静室。心生是念。世间有情。所有惊怖。乃至灾害障难疾病过咎。已生当生者。皆是愚人所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三·延寿

    夫道无可修。法无可问。才悟大旨。万事俱休。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既云宗镜。何乃广引身戒心慧之文。法华经云。三藏学者。尚不许亲近。既违大乘之经教。何成后学之信门。答。经中所斥三藏学者。即是小乘戒定慧。

  • 文信公集杜诗·文天祥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後,於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

  • 大般涅槃经玄义·灌顶

    凡二卷。略称涅槃经玄义。灌顶(561~632)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乃涅槃经最重要之解说书。卷首为序论,将涅槃分为别释与通释两类解释之,而以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说明涅槃经;又将涅槃经分为释名、释体、释宗、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