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容论第六 上农

上农

原文:

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於郊,桑於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藉於庸。为害於时也。然后制野禁。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於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僇,缳网罝罦不敢出於门,罛罟不敢入於渊,泽非舟虞不敢缘名。为害其时也。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夺之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唯,必丧其秕;夺之以水事,是谓籥,丧以继乐,四邻来虚;夺之以兵事,是谓厉,祸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有昏,丧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

译文:

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的方法,首先是致力于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百姓从事农业家产就繁多,家产繁多就会害怕迁徙,害怕迁徙就会老死故乡而没有别的考虑。百姓舍弃农业而从事工商就会不昕从命令,不昕从命令就不能依靠他们防守,不能依靠他们攻战。百姓舍弃农业从事工商家产就简单,家产简单就会随意迁徙,随意迁徙,国家遭遇患难就会都想远走高飞,没有安居之心。百姓舍弃农业从事工商,就会喜好耍弄智谋,喜好耍弄智谋行为就诡诈多端,行为诡诈多端就会在法令上耍机巧,把对的说威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

后稷说;“所以要致力于耕织,是因为这是教化的根本。”因此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籍田,大夫,士也都有各自的职事。正当农事大忙的时候,农民不得在都邑出现,以此教育他们重视田地里的生产。后妃率领九嫔到郊外养蚕,到公田采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绩麻缫丝等事情要做,以此来尽力于对妇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织布却有衣穿,妇女不种田却有饭吃,男女交 换劳动所得以维持生活。这是圣人的法度。

所以,要慎守农时,爱惜光陰,不是年老不得停止劳作,不是患病不得休息,不到死日不得弃舍农事。种上等田地,每个农夫要供养九个人,种下等田地,每个农夫要供养五个人,供养的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总之,一个人种田,要供十个人消费,饲养的各种家畜都包括在这一要求之内,可以折合计算。这是充分利用土地的方法。

所以,正当农事大忙的时候,不要大兴土木,不要进行战争。平民如果不是加冠、娶妻,嫁女,祭祀,就不得摆酒聚会。农民如果不是名字通于官府,就不得私自雇人代耕。因为这些事都妨害农时。如果不是因为同姓的缘故,男子就不得从外地娶妻,女子也不得出嫁到外地,以便使农民安居一地。然后要规定关于乡野的禁令。乡野的禁令有五条:土地尚未整治,不得绩麻,不得扫除污秽;未上年纪,不得从事园囿中的劳动;估计力量不足,不得扩大耕地,农民不得经商,不得去做其他的事情。因为这些事都妨害农时。还要规定各个季节的禁令:不到适当季节,山中不得伐木取材,水泽地区不得烧灰割草,捕取鸟兽的罗网不得带出门外,鱼网不得下水,不是主管舟船的官员不得借口行船。因为这些事都妨害农时。如果百姓不尽力于农耕,就投收他们的家产。因为不这样做,农、工、商就会互相仿效,国家难予以理就会达到极点。这就叫做背离根本,违反法则,就会导致国家的丧亡毁灭。

凡是百姓,自成年以上,就分别归属于农,工、商三种职业。农民生产粮食,工匠制作器物,商人经营货物。举措与农时不相适应,这叫做不祥之至。以大兴土木侵夺农时,叫做“延误”,百姓就会忧思不断,田里一定连税谷也收不到。以治理水患侵夺农时,叫做“浸泡”,悲丧就会继欢乐之后来到,四方邻国就会来侵害。用进行战争侵夺农时,叫做“虐害”,灾祸就会终年不断,根本不用开镰收割。连续侵夺百姓农时,严重的饥荒就会发生。田中到处是闲置的农具,农民有的闲谈,有的唱歌,早上看是如此,到傍晚仍照旧。农民人人无心劳动,损失的粮食必定很多。人们看到了这种现象,却没有谁知道重农这个根本。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十五之二·孔颖达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晏婴
  自序·洪咨夔
  卷九·曾国藩
  卷三百三十·佚名
  罗汉品法句经第十五(有十章)·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不退转法轮品第一·佚名
  论 塔 果 尔·太虚
  论 荀 子·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兴起行经卷下·佚名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佚名
  慈悲水忏法卷下·知玄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七目録【起七十一字至七十四字】千秋岁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孔平仲周紫芝【三首】谢逸叶梦得辛弃疾黄公度赵彦端石孝友赵闻礼顾孔昭卓牌子近

  • 卷一百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陈第四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约之後有隽才仕梁为吴令侯景之乱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逼令掌书记及景东奔炯妻子皆为景害元帝立封原乡侯领尚书左丞魏克荆州被虏授仪同

  • 郑锡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郑锡,大历时人。生平不详。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 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 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 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 知君路不迷。 郑锡诗鉴赏 郑锡为大历时期的诗人。他于唐代宗宝应二年(763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焦竑

      戚畹   ◆戚畹   贈楊王陳公神道碑(宋濂)   贈徐王宿州馬公廟碑(陶凱)   贈滁陽王定遠郭公廟碑(張來儀)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彭城伯張公墓誌銘(楊士奇)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惠安伯永城張公壙誌   特進榮祿大

  • 卷二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八 【起甲子齐武帝永明二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尽丙子齐明帝建武三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考异【提要分注齐明帝作齐高

  •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庚戌朔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卒泰蒲州万泉人洪武四年举进士为酃县丞改罗山县十八年正月升都察院试右佥都御史十九年十一月转左佥都御史二十三年闰四月迁左副都御史二十四年十二月拜右都御史为人

  • 卷之五十五·佚名

    洪武三年八月丁巳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命来年曲阜庙庭官给牲币俾衍圣公主祀事岁以为常○戊午祭大社大稷○己未大都督府同知康茂才卒于狭州茂才字寿卿蕲州人能通经史大义事母孝有志事功元季盗起蕲州茂才团结乡兵以御之

  • 雍正实录卷之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纪昀

    太祖末帝 ○太祖 太祖皇帝姓朱氏讳晃宋州砀山午沟里人也本名温其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生三子曰全昱曰存曰温诚卒三子贫不能为生与其母 佣食萧县人刘崇家全昱无他材能然为人颇长者存温勇有力而温尤凶悍唐僖宗干符中黄巢

  • 通志卷三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四假借第六序曰六书之难明者为假借之难明也六书无惟借说文然许氏惟得象形谐声二书以成书牵于防意复为假借所扰故所得者亦不能守焉学者之患在于识有义之义而不识无义

  • 六五五 湖广总督图思德等奏第八次查获应毁各书解缴缘由折(附清单一)·佚名

    六五五 湖广总督图思德等奏第八次查获应毁各书解缴缘由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湖广总督臣觉罗图思德、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八次查获应毁各书委员解缴,恭折奏闻事。窃照各种违碍书籍,楚北先经酌委教职人

  • 五九 在北京二·周作人

    我们到了北京,第一要做的事,是去访问在北京学校里的同乡。次日是十一月廿二日,便同了林秉镛柯樵二君至医学馆去看俞榆荪君,俞君是台州黄岩人,又曾经在水师是同学,是从前相识的,此外又至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各处,却不曾去找人。至

  • 武帝本纪·姚思廉

    梁高祖武皇帝名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中都里人,是汉朝相国萧何的后代。萧何生赞阝定侯萧延,萧延生侍中萧彪,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太子太傅萧望之,萧望之生光禄大夫萧育,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

  • 卷第卅八·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八〈起延暦三年正月、盡四年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今皇帝三年春正月己夘。宴五位已上。授无位小倉王。石浦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長野。紀

  • 孟子集疏卷十三·蔡模

    宋 蔡模 撰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能

  • 经卒令第十七·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部队战斗编组及军旗、徽章的佩戴,用以识别约束部队,使军队队形整齐,行动有序,赏罚有据。71、经卒者,以经令分之为三分焉。左军苍旗,卒戴苍羽;右军白旗,卒戴白羽;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

  • 昭公·昭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传】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

  • 眼科阐微·马云从

    中医专著。马云从著。4卷。卷一20余篇,主要阐述眼病辨证施治的理论,并指出辨证与用药的注意点等;卷二专述老年眼病,后附方药,以供选用;卷三、四对详述时行眼证,常见内外障诸症,以及妇人小儿眼病的辨证与治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