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记卷一

宋 吕祖谦 撰

庚申周敬王【丐】三十九年【鲁哀公蒋十四年齐简公壬四年晋定公午三十一年秦悼公十年楚恵王章公年宋景公头曼三十六年卫出公辄十二年陈湣公越二十一年蔡成侯朔十年郑声公胜二十年燕献公十二年吴王夫差十五年并史记年表】

春鲁人获麟孔子作春秋【稽古录】

夏四月齐陈恒与阚止争政杀止遂执简公寘于舒州【以左氏鲁史修】

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鲁史】

宋向魋谋弑景公不克入于曹以叛【以鲁史左传修】莒郊公狅薨【通鉴外纪】

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卫【鲁史】

齐陈恒弑简公于舒州立简公弟骜而相之遂专国权孔子沐浴朝鲁哀公请讨之不果从【以鲁史史记年表论语修】

冬有星孛【鲁史】

鲁饥【外纪】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齐平公骜元年晋定公三十二年宋景公三十七年卫庄公蒯聩元年】

夏五月齐髙无防出奔北燕【鲁史】

秋晋赵鞅帅师伐卫【鲁史】

冬鲁及齐平子服回如齐端木赐为介齐归鲁侵地【以鲁史左传史记年表修】

闰十二月卫太子蒯聩自戚归于卫卫出公輙出奔鲁【以杜预释例左传修】

荧惑守心宋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景公不可【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卫庄公二年陈湣公二十三年宋景公二十八年】

春二月卫公子还成出奔宋【鲁史】

夏四月孔子卒【以鲁史左传修】

六月卫孔悝出奔宋【左传】

秋七月楚白公公孙胜杀令尹公子申司马公子结执楚子寘于髙府【以左传修】

陈人侵楚【左传】

楚叶公沈诸梁率方城外人讨公孙胜诛之迎楚子复位【以左传稽古录皇极经世修】

卫太叔遗奔晋【以左传修】

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齐平公三年晋定公三十四年楚惠王十一年卫庄公三年陈湣公二十四年吴王十八年】

春卫太子疾杀浑良夫【稽古录】

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吴师败绩【以左传修】

夏六月晋赵鞅围卫齐国观陈瓘救卫晋师还【以左传修】秋七月己夘楚公孙朝帅师灭陈【以左传修】

冬十月晋赵鞅复伐卫卫人出荘公而与晋平晋立公孙般师而还【以左传修】

十一月卫庄公归于卫般师出石圃作乱庄公死于戎州己氏卫人复公孙般师而立之【以左传稽古录修】

十二月齐人伐卫立公子起执般师以归【左传】

鲁哀公防齐平公盟于蒙【以左传修】

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鲁哀公十八年齐平公四年秦悼公十四年楚恵王十二年宋景公四十年卫侯起元年】

春宋杀右师皇瑗【以稽古录修】

楚公孙寕败巴师于鄾【以稽古录修】

夏卫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齐公自齐复归逐石圃【以左传修】

齐陈恒杀鲍氏晏氏及公族之彊者割齐安平以东至琅琊为封邑【以史记世家修】

秦悼公薨子厉共公立【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周敬王四十四年【秦厉共公元年楚惠王十三年卫出公后元年吴王二十年】春越人侵楚【左传】

夏楚公子庆公孙寛追越师不及【左传】

秋楚沈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左传】王崩太子仁嗣位是为元王【以左传皇极经世修】

吴伐楚【史记年表】

周元王元年【鲁哀公二十年齐平公六年晋定公三十七年秦厉共公二年郑声公二十六年吴王二十一年】

夏齐人鲁人郑人防于廪邱谋伐晋【以稽古录左传修】

冬吴子杀公子庆忌【以左传修】

十一月越围吴【左传】

晋定公薨子出公错立赵鞅降三年之防为期【以史记世家年表修】

晋赵简子卒【以左传修】

晋赵无恤灭代【以史记苏氏古史修】

蜀人聘秦【以史记年表修】

晋荀瑶伐郑取九邑【以史记世家修】

周元王二年【鲁哀公二十一年齐平公七年晋出公错元年】

夏五月越人聘鲁始通使于上国【以左传稽古录修】

秋八月齐平公鲁哀公邾桓公盟于顾【以左传修】

周元王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齐平公八年晋出公二年楚惠王十六年宋景公四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二年】

夏四月越人纳邾隠公于邾邾桓公奔越【以左传稽古录修】冬十一月丁夘越灭吴吴子夫差自杀【以左传修】

越子防齐晋诸侯于徐州【以史记世家皇极经世修】

越人致贡赐越子胙命为伯【以史记世家修】

越以江北地至泗上与楚以泗东地与鲁归吴所侵宋地【以史记世家修】

越范蠡辞禄逰五湖【以皇极经世修】

越子杀大夫文种【以史记世家皇极经世修】

陨石于晋【外纪】

周元王四年【鲁哀公二十三年齐平公九年晋出公三年秦厉共公五年楚惠王十七年蔡成侯十九年】

夏六月晋荀瑶伐齐败齐髙无防于犁邱【以稽古录修】秋八月鲁叔青如越越诸鞅聘鲁【以左传修】

蔡成侯薨子声侯产立【以史记世家修】

楚人聘秦【以史记年表修】

周元王五年【鲁哀公二十四年齐平公十年晋出公四年秦厉共公六年蔡声侯元年】夏四月晋出公及鲁臧石伐齐取廪邱【以左传稽古录修】越人执邾子以归立公子何【以左传修】

鲁哀公以公子荆之母为夫人以荆为太子【以左传稽古录修】闰四月鲁哀公朝于越越将妻公季孙肥使因太宰嚭纳赂乃止【以杜预释例左传修】

义渠聘秦【以史记年表修】

公子阏路弑湣公自立【以世家修】

周元王六年【宋景公四十七年卫出公后七年】

夏五月庚辰卫禇师比及诸大夫逐出公出公奔宋【以左传稽古录修】

彗星见【以史记年表修】

周元王七年【鲁哀公二十六年齐平公十二年晋出公六年宋景公四十八年卫出公后八年】夏五月越臯如后庸宋乐茷鲁叔孙舒伐卫纳出公越人受赂不克纳师还立庄公之弟黚实悼公【以左传稽古录修】

冬十月宋景公薨景公无子取元公曾庶孙得与启畜诸公宫大尹矫命立啓六卿逐启及大尹而立得【以左传稽古录修】

王崩太子介嗣位是为贞定【以史记夲纪稽古录皇极经世修】

晋荀瑶城宅阳【以水经注修】

周贞定王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齐平公十三年晋出公七年宋昭公得元年卫悼公黚元年郑声公十一年】

春越子使后庸聘鲁且言归骀上之田于邾一月鲁哀公及越后庸盟于平阳【以左传修】

夏四月鲁季康子卒【左传】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齐陈恒帅师救之晋师乃还【以左传修】

秋八月鲁哀公将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甲戍出奔越鲁人立其子悼公宁【以左传稽古録修】

甲戍周贞定王二年【鲁悼公宁元年】

彗星见【史记年表】

周贞定王三年【鲁悼公二年】

晋地震【以外纪修】

周贞定王四年

燕献公薨子孝公立【史记世家】

周贞定王五年【晋出公十一年郑声公三十七年燕孝公元年】

晋荀瑶赵无恤帅师围郑荀瑶耻赵无恤无恤由是惎瑶【以左传稽古录修】

周贞定王六年【晋出公十二年秦厉共公十四年楚惠王二十六年郑声公三十八年】晋人楚人聘秦【以史记年表修】

郑声公薨子哀公易立【以年表修】

晋河絶于扈【外纪】

周贞定王七年【郑哀公易元年】

周贞定王八年【秦厉共公十六年】

秦伐大荔取其王城【以史记本纪修】

哀公薨湣公子出公敇立【以世家修】

周贞定王九年

周贞定王十年

周贞定王十一年【鲁悼公十年齐平公二十三年晋出公十七年】

晋荀瑶与赵氏韩氏魏氏分范中行氏之地以为己邑出公吿齐鲁欲伐四卿四卿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荀瑶立昭公曾孙骄国事皆决于瑶【以史记世家稽古録修】

晋荀瑶灭夙繇【以外纪修】

甲申周贞定王十二年【晋出公十八年蔡声侯十五年】

蔡声侯薨子元侯立【以年表修】

晋荀瑶袭卫【以古史战国策修】

晋三卿宴于蓝防荀瑶戏韩虎而侮韩氏之相段规【以稽古録修】

晋河水赤三日【外纪】

周贞定王十三年【齐平公二十五年晋哀公骄元年秦厉共公二十一年蔡元侯元年】晋取秦武城【以史记夲纪修】

齐平公薨子宣公积立田成子卒子盘立【以史记世家修】周贞定王十四年【齐宣公积元年郑哀公八年】

郑人弑哀公立声公之弟丑【世家】

周贞定王十五年【郑共公丑元年】

周贞定王十六年【晋哀公四年齐宣公三年】

晋荀瑶与魏驹韩虎围赵无恤于晋阳无恤使其臣张孟谈约韩魏攻荀瑶灭之三分其地张孟谈辞赵氏耕于负亲之邱【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齐田盘使其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以史记世家修】

晋赵氏使新稚狗伐狄取左人中人【以国语列子外纪修】

周贞定王十七年【晋哀公五年秦厉共公二十五年】

晋知开奔秦【以史记年表修】

周贞定王十八年【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卫悼公十八年蔡元侯六年】

秦左庻长城南郑【以年表修】

卫悼公薨子敬公弗立【以古史史记世家修】

蔡元侯薨子齐立【以世家修】

周贞定王十九年【卫敬公弗元年蔡侯齐元年燕孝公十五年】

燕孝公薨子成公立【以世家修】

周贞定王二十年【秦厉共公二十八年燕成公元年】

越人迎女于秦【以史记年表修】

杞出公薨子简公春立【以世家修】

周贞定王二十一年【晋哀公九年秦厉共公二十九年】

晋知寛奔秦【以史记年表修】

甲午周贞定王二十二年【楚惠王四十二年蔡侯齐四年】

楚灭蔡【史记年表】

周贞定王二十三年

周贞定王二十四年【秦厉共公三十二年楚惠王四十四年】

楚灭杞【史记年表】

楚与秦平【以史记世家修】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秦厉共公三十三年】

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以史记年表皇极经世修】

周贞定王二十六年【秦厉共公三十四年】

日有食之【以史记年表修】

秦昼晦星见【以史记年表修】

秦厉共公薨子躁公立【以史记夲纪修】

周贞定王二十七年【秦躁公元年】

周贞定王二十八年【秦躁公二年】

王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立二月弟叔弑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立五月弟嵬弑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以史记夲纪修】

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以续周公之职是为河南桓公【以稽古录修】

秦南郑反【以稽古录修】

周考王元年

周考王二年【晋哀公十八年】

晋哀公薨子幽公栁立【以世家修】

周考王三年

甲辰周考王四年【晋幽公栁元年】

晋幽公反朝韩赵魏公室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以史记世家修】

周考王五年

周考王六年【秦躁公八年】

六月秦雨雪【以史记年表修】

日有食之【以史记年表修】

周考王七年【燕成公十六年】

燕成公薨子湣公立【以史记世家修】

周考王八年【秦躁公十年燕湣公元年】

彗星见【以秦始皇夲纪秦记修】

周考王九年【楚恵王五十七年卫敬公十九年】

楚子薨子中立【以史记世家修】

卫敬公薨子紏立是为昭公是时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以史记世家修】

周考王十年【鲁悼公三十七年楚简王中元年卫昭公元年】

楚灭莒【以史记年表修】

鲁悼公薨子元公嘉立【以史记世家稽古録修】

周考王十一年【鲁元公嘉元年秦躁公十三年】

义渠伐秦侵至渭阳【史记年表】

周考王十二年【秦躁公十四年】

秦躁公薨弟懐公立【以史记秦夲纪修】

周考王十三年【秦懐公元年晋幽公十年】

冬晋桃杏实【外纪】

甲寅周考王十四年【鲁元公四年晋幽公十一年】

晋幽公鲁元公防于楚邱【以外纪修】

周考王十五年【卫昭公六年】

王崩太子午嗣位是为威烈王【以史记夲纪皇极经世修】

卫公子亹弑昭公代立实懐公【以史记世家修】

西周恵公封其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实东周恵公【以史记夲纪索隐皇极经世修】

周威烈王元年【晋幽公十三年秦懐公四年卫懐公亹元年郑共公三十年】

晋赵襄子卒以兄伯鲁之孙献子浣为后徙治中牟防子之弟桓子逐浣自立于代【以史记世家皇极经世修】

秦庻长鼂弑懐公国人立其孙灵公【以史记夲纪修】

郑共公薨子幽公已立【以史记世家修】

晋韩康子卒子武子启章立魏桓子卒子斯立【以史记年表世家皇极经世修】

周威烈王二年【晋幽公十四年秦灵公元年】

晋赵桓子卒国人杀其子迎献子复位【以史记世家皇极经世修】周威烈王三年【郑幽公已元年】

晋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其弟繻公骀【以史记世家修】周威烈王四年【秦灵公三年郑繻公骀元年】

秦作上下畤【史记年表】

周威烈王五年

周威烈王六年【晋幽公十八年】

盗弑晋幽公魏斯诛乱者立幽公之子烈公止【以史记世家年表稽古录修】

周威烈王七年【晋烈公止元年楚简王十三年】

晋魏氏城少梁【以史记世家修】

晋韩武子都平阳【以水经注修】

楚伐晋南鄙【外纪】

晋赵献子城氏【以水经注修】

周威烈王八年【晋烈公二年秦灵公七年】

秦与晋魏氏战少梁【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越灭郯【外纪】

甲子周威烈王九年【晋烈公三年秦灵公八年】

晋魏氏复城少梁【以年表修】

秦城堑河濒【年表】

秦初以君甥妻河【年表】

周威烈王十年【晋烈公四年】

晋赵氏城平邑【以水经注修】

周威烈王十一年【齐宣公四十一年晋烈公五年秦灵公十年卫懐公十一年】秦城籍姑【年表】

卫敬公之孙頽弑懐公而代之实愼公【以稽古录史记世家修】秦灵公薨国人废其子献公而立其季父简公【以稽古录修】齐田公子居思伐晋赵氏鄙图平邑【以水经注修】

周威烈王十二年【秦简公元年卫慎公頽元年】

中山武公初立【年表】

西周桓公薨子威公立【以外纪修】

周威烈王十三年【齐宣公四十三年晋烈公七年秦简公二年】

齐田白伐晋毁黄城围阳狐【以史记世家年表修】

秦与晋战败郑下【年表】

晋河岸崩壅龙门至于底柱【以外纪修】

周威烈王十四年【齐宣公四十四年晋烈公八年鲁元公十九年】

齐田白伐鲁莒及安阳【以史记世家年表修】

晋魏斯使其子击围繁厐出其民【以史记世家修】

周威烈王十五年【齐宣公四十五年晋烈公九年鲁元公二十年】

齐田白伐鲁取一城【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齐田庄子卒子和立【以史记世家皇极经世修】

周威烈王十六年【齐宣公四十六年晋烈公十年鲁元公二十一年】

日有食之【以史记年表修】

命晋韩启章赵浣伐齐入长城【以外纪修】

鲁元公薨子穆公显立【以史记世家修】

齐田汾败晋赵氏于平邑获其将韩举取平邑【以水经注修】周威烈王十七年【晋烈公十一年秦简公六年鲁穆公显元年】

鲁穆公尊事孔伋以公仪休为相泄栁申详为臣然终不能用【以孟子前汉董仲舒传古史修】

孔伋作中庸【以史记世家修】

秦初令吏带劒【年表】

晋魏斯伐秦筑临晋九里【以史记世家修】

晋韩武子卒子防立赵献子卒子籍立【以世家修】

周威烈王十八年【齐宣公四十八年晋烈公十二年秦简公七年楚简王二十四年鲁穆公二年郑繻公十五年】

晋魏斯伐宋遂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使其子击守中山其后中山复国【以史记世家列传稽古録修】

秦堑洛城重泉【年表】

齐田和伐鲁取成【以史记世家稽古录修】

秦初租禾【年表】

晋魏斯伐秦至郑而还筑雒隂合阳【以世家修】

楚子薨子当立【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晋韩防伐郑取雍丘【以年表修】

郑城京【年表】

甲戌周威烈王十九年【齐宣公四十九年晋烈公十三年楚声王当元年卫慎公八年郑繻公十六年】

郑伐晋韩氏败韩兵取负黍【以史记世家稽古录皇极经世修】

齐宣公与郑繻公防于西城【以世家修】

齐田和伐卫取毌丘【以世家修】

晋魏斯好贤师卜商友叚干木敬田子方用吴起为西河守李悝为上地守西门豹为邺令魏由是强于三晋【以史记稽古録説苑皇极经世外纪修】

魏李悝作尽地力之教及平籴法又着法经六篇其后公孙鞅受之以相秦【以前汉志晋志修】

周威烈王二十年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齐宣公五十一年晋烈公十五年】

晋魏氏以公孙成为相【以史记年表説苑修】

齐宣公薨子康公贷立【以史记世家修】

齐田防以廪丘叛田氏【以史记年表世家修】

晋赵氏以公仲连为相【以年表世家皇极经世修】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齐康公贷元年宋昭公四十七年】

宋昭公薨子悼公购由立【以世家修】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卷二三 漢紀十五·司马光
  目錄·焦竑
  读礼通考卷四十一·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六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纪昀
  通志卷一百九十七·郑樵
  卷六·佚名
  倭人传·房玄龄
  塔察儿传·宋濂
  卷四十三·赵汝愚
  陈辛恒·周诒春
  朱神恩·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879_1 【招手令】   亚其虎膺,曲其松根。以蹲鸱间虎膺之下,   以钩戟差玉柱之旁。潜虬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虬一寸。   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卷879_2 【打令口号】   送摇招,由三方。一圆分成四片,

  • 潘子真诗话 全文·潘淳

      一、古乐府   《古乐府》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予初不晓黄姑为何等语,因读杜公瞻所注宗懔撰《荆楚岁时记》,乃知黄姑即河鼓也;亦犹桑落之语,转呼为索郎也。(《说郛》本、《丛话》前二)   二、山 谷

  •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脱脱

        ◎历象志上   辽以幽、营立国,礼乐制度,规模日完,授历颁朔二百余年。今奉诏修辽史,体与宋、金似,其《大明历》不可少也。历书法禁不可得,求《大明历》元,得祖冲之法于外史。冲之之法,辽历之所从出也欤?国朝亦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杨士奇

    宣德三年二月是月御制帝训成序曰朕惟天心仁爱下民爰命若以主之君德必如天之包含覆育使天下之人咸遂生息无不足之叹而后有以称天之所命然其道至大其事至繁非可一言尽也盖君量必如天之广心必如天之仁施必如天之溥行必如

  • 卷之七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西汉年纪卷七·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文帝八年冬十月齐王则燕王嘉河间王辟疆来朝【史记年表】是时匈奴彊侵邉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儗【音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梁太傅贾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埶可为痛哭者

  •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

  • 简仁瑞传·张廷玉

    简仁瑞,字季麟,四川荣县人。由举人任西安同知,后调平凉知府。崇祯十六年(1643)冬,农民起义军入关,诸王及监司以下的官吏准备逃走。仁瑞去拜谒韩王时说:“长安有重兵,讹言不足信。殿下轻易抛弃三百年的宗社,准备到哪里去?纵然贼

  • 卷三十九 职官十一·龙文彬

    ◎鸿胪寺(元侍仪司,隶礼部 )吴元年,置侍仪司。洪武四年,定侍仪使、引进使。九年,改为殿廷仪礼司,役使、副、承奉、鸣赞、序班。十三年,改使为司正,分左右司副各一人,革承奉,增设司仪四人。二十二年,增设左右司丞四人。三十年正

  • 元年·佚名

    (丙午)元年大明嘉靖二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己未朔,停賀禮。〈從諫官言也。〉 ○傳于政院曰:「天鵝薦新于祖廟者,固不可廢,若別進上,則民弊不貲,自今一切勿封進。」○政院啓曰:「平安兵使李光軾,封進正朝方物於大王大妃殿,是雖違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佚名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 外篇过齐第九·汪晫

    凡十九章子思适齐。齐君之嬖臣美须眉立侧。齐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须眉于先生也。子思曰。非所愿也。所愿者唯君脩礼义。富百姓。而伋得寄帑于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若无此须鬣。非

  • 冬官考工记第六·佚名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

  • 卷三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三十二    宋 卫湜 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郑氏曰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 卷七·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传卷七     元 毛应龙 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聂氏图曰帗列五采缯为之有秉舞者所执羽舞师注曰析白羽为之【宛丘诗曰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值者持

  • 卷九·佚名

    △善业道品第六之二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瞋恚。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垢秽。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瞋恚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无明障。自

  • 杂阿毗昙心论 第四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四卷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使品第四已广说业。彼业伴烦恼受种种生。非离烦恼。烦恼今当说一切有根本业侣生百苦谓彼有七使牟尼说当思谓欲有色有无色有。此有贪欲等七使为种。以烦恼

  • 伊江集载·佚名

    不分卷,约1.7万余字。是书汇抄清代伊犁地方应办各项事宜及舆地形势。记事至清咸丰年间。为辑录案牍而成,边围制度据此得传,亦属治方隅史之要籍。抄本,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