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二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昔者,吴之先君太伯,周之世,武王封太伯于吴,到夫差,计二十六世,且千岁。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后二世而至夫差,立二十三年,越王句践灭之。

  阖庐宫,在高平里。

  射台二,一在华池昌里,一在安阳里。

  南城宫,在长乐里,东到春申君府。

  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

  吴王大霸,楚昭王、孔子时也。

  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

  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

  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

  小城东西从武里,面从小城北。

  邑中径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三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三十三步。水道广二十八步。

  吴古故陆道,出胥门,奏出土山,度灌邑,奏高颈,过犹山,奏太湖,随北顾以西,度阳下溪,过历山阳、龙尾西大决,通安湖。

  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

  吴古故从由拳辟塞,度会夷,奏山阴。辟塞者,吴备候塞也。

  居东城者,阖庐所游城也,去县二十里。

  柴辟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

  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

  千里庐虚者,阖庐以铸干将剑。欧冶僮女三百人。去县二里,南达江。

  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古者名“石公”,去县二十里。

  阊门外郭中冢者,阖庐冰室也。

  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十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贤者避世冢,去县二十里。

  被奏冢,邓大冢是也,去县四十里。

  阖庐子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步,水深二丈五尺。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寸。隧出庙路以南,通姑胥门。并周六里。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

  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也。神多灵。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时与摇城王周宋君战于语招,杀周宋君。毋头骑归,至武里死亡,葬武里南城。午日死也。

  巫门外冢者,阖庐冰室也。

  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蛇门外塘波洋中世子塘者,故曰王世子造以为田。塘去县二十五里。

  洋中塘,去县二十六里。

  蛇门外大丘,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十五里。

  筑塘北山者,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二十里。

  巫门外欐溪椟中连乡大丘者,吴故神巫所葬也,去县十五里。

  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是时烈王归于越,所载襄王之后,不可继述。其事书之马亭溪。

  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

  娄门外鸡陂墟,故吴王所畜鸡处,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

  齐门,阖庐伐齐,大克,取齐王女为质子,为造齐门,置于水海虚。其台在车道左、水海右。去县七十里。齐女思其国死,葬虞西山。

  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去县八十里。

  吴西野鹿陂者,吴王田也。今分为耦渎,胥卑虚,去县二十里。

  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

  麋湖城者,阖庐所置麋也,去县五十里。

  欐溪城者,阖庐所置船宫也。阖庐所造。

  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

  巫欐城者,阖庐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子胥死,民思祭之。

  莋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碓。

  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长之莋碓山下,故有乡名莋邑。吴王恶其名,内郭中,名通陵乡。

  莋碓山南有大石,古者名为“坠星”,去县二十里。

  抚侯山者,故阖庐治以诸侯冢次,去县二十里。

  吴东徐亭东西南北通溪者,越荆王所置,与麋湖相通也。

  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之城也,去县七十里。

  巫门外冤山大冢,故越王王史冢也,去县二十里。

  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稻田三百顷,在邑东南,肥饶,水绝。去县五十里。

  胥女大冢,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四十五里。

  蒲姑大冢,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三十里。

  石城者,吴王阖庐所置美人离城也,去县七十里。

  通江南陵,摇越所凿,以伐上舍君。去县五十里。

  娄东十里坑者,古名长人坑,从海上来。去县十里。

  海盐县,始为武原乡。

  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

  宿甲者,吴宿兵候外越也,去县百里,其东大冢,摇王冢也。

  乌程、余杭、黝、歙、无湖、石城县以南,皆故大越徙民也。秦始皇帝刻石徙之。

  乌伤县常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

  齐乡,周十里二百一十步,其城六里三十步,墙高丈二尺,百七十步,竹格门三,其二有屋。

  虞山者,巫咸所出也。虞故神出奇怪。去县百五里。

  母陵道,阳朔三年太守周君造陵道语昭。郭周十里百一十步,墙高丈二尺。陵门四,皆有屋。水门二。

  无锡城,周二里十九步,高二丈七尺,门一楼四。其郭周十一里百二十八步,墙一丈七尺,门皆有屋。

  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立无锡塘。去吴百二十里。

  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大湖,以写西野。去县三十五里。

  无锡西龙尾陵道者,春申君初封吴所造也。属于无锡县。以奏吴北野胥主□。

  曲阿,故为云阳县。

  毗陵,故为延陵,吴季子所居。

  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

  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上湖通上洲。季子冢古名延陵墟。

  蒸山南面夏驾大冢者,越王不审名冢,去县三十五里。

  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

  夫差冢,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候干戈人一累土以葬之。近太湖七里。

  三台者,太宰嚭、逢同妻子死所在也,去县十七里。

  太湖,周三万六千顷。其千顷,乌程也。去县五十里。

  无锡湖,周万五千顷。其一千三顷,毗陵上湖也。去县五十里。一名射贵湖。

  尸湖,周二千二百顷,去县百七十里。

  小湖,周千三百二十顷,去县百里。

  耆湖,周六万五千顷,去县百二十里。

  乘湖,周五百顷,去县五里。

  犹湖,周三百二十顷,去县十七里。

  语昭湖,周二百八十顷,去县五十里。

  作湖,周百八十顷,聚鱼多物,去县五十五里。

  昆湖,周七十六顷一亩,去县一百七十五里。一名隐湖。

  湖王湖,当问之。

  丹湖,当问之。

  吴古故祠江汉于棠浦东,江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古太伯君吴,到阖庐时绝。

  胥女南小蜀山,春申君客卫公子冢也,去县三十五里。

  白石山,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过,更名为白石。去县四十里。

  今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后殿屋以为桃夏宫。

  今宫者,春申君子假君宫也。前殿屋盖地东西十七丈五尺,南北十五丈七尺。堂高四丈,十霤高丈八尺。殿屋盖地东西十五丈,南北十丈二尺七寸。户霤高丈二尺。库东乡屋南北四十丈八尺,上下户各二。南乡屋东西六十四丈四尺,上户四,下户三。西乡屋南北四十二丈九尺,上户三,下户二。凡百四十九丈一尺。檐高五丈二尺。霤高二丈九尺。周一里二百四十一步。春申君所造。

  吴两仓,春申君所造。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里八步。后烧。更始五年,太守李君治东仓为属县屋,不成。

  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在湖里。

  吴诸里大闬,春申君所造。

  吴狱庭,周三里,春申君时造。

  土山者,春申君时治以为贵人冢次,去县十六里。

  楚门,春申君所造。楚人从之,故为楚门。

  路丘大冢,春申君客冢。不立,以道终之。去县十里。

  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幽王征春申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为假君治吴。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后十六年,秦始皇并楚,百越叛去,更名大越为山阴也。春申君姓黄,名歇。

  巫门外罘罳者,春申君去吴,假君所思处也。去县二十三里。

  寿春东凫陵亢者,古诸侯王所葬也。楚威王与越王无疆并。威王后烈王,子幽王,后怀王也。怀王子顷襄王也,秦始皇灭之。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马塘,湛以为陂,治陵水道到钱唐,越地,通浙江。秦始皇发会稽适戍卒,治通陵高以南陵道,县相属。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坏诸侯郡县城。

  太守府大殿者,秦始皇刻石所起也。到更始元年,太守许时烧。六年十二月乙卯凿官池,东西十五丈七尺,南北三十丈。

  汉高帝封有功,刘贾为荆王,并有吴。贾筑吴市西城,名曰定错城,属小城,北到平门,丁将军筑治之。十一年,淮南王反,杀刘贾。后十年,高皇帝更封兄子濞为吴王,治广陵,并有吴。立二十一年,东渡之吴,十日还去。立四十二年,反。西到陈留县,还奔丹阳,从东欧。越王弟夷乌将军杀濞。东欧王为彭泽王,夷乌将军今为平都王。濞父字为仲。

  匠门外信士里东广平地者,吴王濞时宗庙也。太公、高祖在西,孝文在东。去县五里。永光四年,孝元帝时,贡大夫请罢之。

  桑里东今舍西者,故吴所畜牛、羊、豕、鸡也,名为牛宫。今以为园。

  汉文帝前九年,会稽并故鄣郡。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前十六年,太守治吴郡,都尉治钱唐。

  汉孝景帝五年五月,会稽属汉。属汉者,始并事也。汉孝武帝元封元年,阳都侯归义,置由钟。由钟初立,去县五十里。

  汉孝武元封二年,故鄣以为丹阳郡。

  天汉五年四月,钱唐浙江岑石不见,到七年,岑石复见。

  越王句践徙琅邪,凡二百四十年,楚考烈王并越于琅邪。后四十余年,秦并楚。复四十年,汉并秦。到今二百四十二年。句践徙琅邪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孝义·萧子显
  卷四十·志第十·地理志四·脱脱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赵尔巽
  卷二 周紀二·司马光
  卷四百九十二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卷十·黎庶昌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佚名
  一七四 日本管窥·周作人
  卷二十八刑法志二·黄遵宪
  移剌窝斡传·脱脱
  谢瑜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六·王世贞
  ●皇朝通典卷十五·佚名
  孙显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参寥子诗集卷五·道潜

    宋 释道潜撰戯招李无悔秀才淋漓一雨过秋山洗出西湖小霁天烱烱鱼鳞含倒景飘飘羊角卷荒阡野塘白芡珠盈斗幽浦红蕖锦绕船冷炙残杯当已厌好来波际弄婵姢西湖雪霁寄彦瞻西湖漫天三日雪上下一色迷空虚层峦沓嶂杳难辨彷佛楼

  • 巻七·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二皇甫集卷七唐 皇甫冉 撰七言絶句临平道中赠同舟人逺山谁辨江南北长路空随树浅深流荡飘飖此何极唯因行客共知心舟中送李八【得回字】词客金门未有媒游吴适越任舟回逺水迢迢分首去天邉山色待人来少室韦

  • 武仲清江集钞·吴之振

    孔武仲马啮麦马啮麦,仆饮冰,北风轩轩摇丘霖。十日吁可惊,南山喜见朝日升,。寻阳北岸霜泥薄,穷腊独为千里行。五里聊一止,十里复一息。杨柳弄轻黄,已作春颜色。川原入眼虽似快,时节去家还可惜。啮麦不须饱,饮冰勿畏寒。起鞭移担

  • 卷二百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五瓠类五言古田家屋上壶       【宋】梅尧臣修蔓屋头缀大壶檐外埀霜干叶犹苦风断根未移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贱生无所用防有千金时五言律种瓠          【

  • 卷二百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六食具类五言古咏竹槟榔盘       【梁】沈 约梢风有劲质随用道非一平织方以文穹成圆且宻荐羞虽百品所贵浮天实幸承欢醑余宁辞嘉宴毕次韵荅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张廷玉

        何文辉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宁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

  • 辽史拾遗卷四·厉鹗

    钱塘 厉鹗 撰本纪第五世宗一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乌云册府元曰永康王乌云即东丹王之长子也后改名聿善丹青精音乐五代史曰徳光死栾城乌云与赵延寿及诸大将等俱入镇州延寿自称权知军国事遣人求镇州管钥于乌云乌

  • 绎史卷二十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宣王中兴史记共王崩子懿王囏立【纪年懿王名坚元年天再旦于郑○大纪云王室始衰徙都槐里】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汉书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之

  • 小 引·许寿裳

    鲁迅逝世,转瞬快到十一周年了。那时候我在北平,当天上午便听到了噩音,不觉失声恸哭,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第一副眼泪。鲁迅是我的畏友,有三十五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殁,所谓“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因此陆续写了十多篇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五礼部四十四祭祀六合祀神只一诸司职掌一在京十一庙北极真武【祭物用素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道林真觉普济禅师【祭物用素三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都城隍【八月祭帝王後一

  • 十七年·佚名

    (丙午)十七年大明成化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申,傳于承政院曰:「大雪初霽,因日氣溫暖,慮百官霑服。其停望闕禮與賀禮。」○上進曲宴于兩大妃殿。○御仁政殿宴功臣。命侍宴諸臣製『元日宴功臣』律詩。1月2日○己酉,上黨府

  • 九年·佚名

    (癸卯)九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3日○丙午,以李翊會爲漢城府判尹,趙鶴年爲江原道觀察使。1月5日○戊申,上御春塘臺,行歲首犒饋。1月8日○辛亥,以金道喜爲吏曹判書,金左根爲兵曹判書。1月9日○壬子,以金蘭淳爲司憲府大司憲,南

  • 第十四章 11·辜鸿铭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辜讲孔子说:“虽然穷困却毫无怨言,实属不易;但是虽然富裕却不傲慢就很容易。”

  • 代序四 忆弘一大师 钱君匋·李叔同

    钱君匋一九二三年,我在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读书,主持校务的丰子恺、刘质平两先生都是弘一法师的入室弟子,他俩终生尊敬弘一上人。我初习书法,临摹北碑,最爱《龙门二十品》,子恺师曾对我说:“清末民初,中国出了几位大书家。&

  • 阴持入经卷下·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彼爱欲药为何等。为止。爱已解意。亦解意已解病便愈。彼痴药为何等。为观。痴已却解。从慧解脱为病愈。如是佛说。如是二法。当知一为字。二为色。二法当舍。一为痴。二为爱。  二法当自

  • 吴文肃公摘稿·吴俨

    明代诗文别集。吴俨(字克温)著。其集初藏于家,直到万历十二年(1584)才由其孙吴士遇刊版。此版由王升、章煦及其仲孙达可删节、编辑,故曰摘稿,凡4卷。其中诗2卷,文2卷。前有万士和序,后有三升及达可跋。《四库全书》正

  • 西域行程记·陈诚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

  • 菩萨戒本疏·义寂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律学著述。唐新罗僧义寂述。二卷(或卷下分“本”、“末”作三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第十》卷下偈颂以后经文的注释书。初科简略标旨归,次释题名,再次随文解释。释十重戒时,以五句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