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45.秦王灭六国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猜你喜欢
  列女传第七十四·范晔
  志第二十 刑法·房玄龄
  卷三百四十四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第二百二·胡三省
  卷三·陈燕翼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瀋館錄卷三·佚名
  二百八十六 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兆页)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纪昀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林语堂
  卢损传·薛居正
  沈炼传·张廷玉
  金濂传·张廷玉
  二·钱穆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五·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决计·李渔

    〖破阵子〗(生上)访着蓝桥仙宅,多方欲丐琼浆。怪杀云中多犬吠,只许裴生在路旁,教人渴怎当?小生自遇刘藐姑,不觉神魂飞越。此等尤物,不但近来罕有,只怕从古及今,也不曾生得几个。谭楚玉是个情种,怎肯交臂而失之?那一日尾他回去,认了

  • 序·王世贞

    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所谓&ldq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徐乾学

    宋纪四十【起昭阳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二年春正月戊寅罢馆阁读书 己卯诏发运使以上供米百万斛振江淮饥民 癸未诏三司铸明道元寳钱 二月戊戌司天监言含誉星见东北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庚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申皆如之。外记注○谕军机大臣等、前因天津上海江甯湖北所设之制造枪石滟驳各局厂。谕令裕禄、刘坤一、张之洞确查

  • 七五九 军机大臣奏遵将《四库全书总目》体例上谕交大学士等阅看片·佚名

    七五九 军机大臣奏遵将《四库全书总目》体例上谕交大学士等阅看片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臣等遵旨将《四库全书总目》体例上谕一道,交大学士、九卿阅看。据三宝等跪称:前恭读本月十三日所奉谕旨,义例允协,已非臣等愚昧所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二·来保

    八月丁未上谕内阁曰班第现署四川巡抚军营粮务要着侍郎兆惠作速驰驿前往办理班第所带钦差大臣关防即着交与兆惠是日上又谕内阁曰朕阅部覆纪山自请议处本内有冒昧陈请进兵之语殊爲失议纪山之革职治罪原因其浮议运价回

  • ·条覆筹办番社议熊一本·丁曰健

    一、蒙询水沙连番地前虽迭禁开垦,难保不无私垦之人。如果私垦人众,一经官为经理,是夺其私垦之业,彼难甘心;此时欲行开垦,必须将私垦之众不咎既往,仍须安顿得宜,方无后患。此其可筹虑者一也。查田头、水、埔、猫

  • 封禅书第六·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按照《正义》解释,“封禅”的意思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泰山上封土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一处小山上清理出一块地面以祭地,称为禅。合称封禅。二是认为祭天的册文(符)要用银绳缠束,打结

  •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史有为 译注【说明】这篇类传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五人中,四位国相一位法官,都是居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其中,孙叔敖与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公仪休、石奢、李离

  •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六人物志六宗室王公传四【和硕德豫通亲王多铎 多罗信郡王多尼 原封多罗贝勒察尼】和硕德豫通亲王多铎多铎太祖高皇帝第十五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二月与同母兄多尔衮从太宗文皇帝征

  • 卷十七·曾巩

    马仁瑀,魏郡人。年十六,委质周祖帐下,力挽弓二百斤,世宗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独挽强,百发百中,赐锦袍、束带。从世宗亲征刘崇,王师不利,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因跃马大呼,引弓连毙将卒数十,士气始振,崇遂败。随世宗征

  • 景公问东门无泽年榖而对以冰晏子请罢伐鲁第十七·晏婴

    景公伐鲁,傅许,得东门无泽,公问焉:“鲁之年榖何如?”对曰:“阴水厥,阳冰厚五寸。”不知,以吿晏子。晏子对曰:“君子也。问年谷而对以冰,礼也。阴水厥,阳冰厚五寸者,寒温节,节则刑政平,平则上下和,和则年谷熟,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

  •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①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②之斯行,绥③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

  • 卷三十三·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三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缁衣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集说应氏曰命当依书作灵善也窃案古人引书诗多有字句小异者得其大指所在借以发明吾意而已尚书吕刑本文匪用灵此改为命未尝不可通郑

  • 卷第十一·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一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七世 慧山海禅师法嗣(七人) 邵陵大梅与峰智禅师 上堂。一亩之田。三蛇九鼠。齩断麻绳。翻身辨主。南州北县。任遨游。虎穴狮林颠

  • 道门语要·黄元吉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

  • 何典·张南庄

    长篇小说。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清张南庄撰。题“缠夹二先生评”,“过路人编定”。十回。南庄号过路人,约于清同治间在世。该书以滑稽幽默、口无遮拦的吴方言,虚构了一部鬼话连篇的鬼世间的鬼故事,通过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