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五

牧政

康熙九年庚戌三月辛未

上谕兵部设立驿传原为往来差遣紧要事速於接应近闻州县各驿马匹缺少应付迟悞驿递原有额设钱粮以资刍牧驿传道专司其事乃不殚心严察以致侵减公帑缺少驿骑宜作何详核严其禁令尔部定议以闻

康熙二十年辛酉九月辛未

上谕大学士等曰乌朱穆秦等各旗蒙古往牧於喀尔喀巴尔虎之间先窃彼两地马畜以致喀尔喀巴尔虎等亦窃其马畜以报之曩无盗贼时驱马北至凉地牧养肥壮收回尽可度冬自盗贼繁兴夜间不敢放马拘於栏栅中牢笼防护马不得肥以致不能度冬毙者甚多且喀尔喀巴尔虎等结党行窃夜袭边汛我汛地之人畏惧四五汛并居一处两汛之间或去一日二日之程其间盗贼公行出入此汛虽觉不能即逹知彼汛且穷蒙古马畜被窃急报该王贝勒及总统扎萨克等闲有不肖者或贪饮沈醉不即遣人缉拏详细察究纵有首告置若罔闻躭延时日有报一马被窃者守候食费竟至数马今有马被窃不敢举首多行隐匿诚以此也朕闻之深为恻然轸念作何筹画得以屏息盗贼贫穷者各遂其生其令议政王大臣及来朝贡之外藩蒙古王台吉等公同详议具奏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甲申户部会同内务府上驷院议山海关外大凌河地方展拓牧场事宜

上曰此内民居村落历年已久定有邱墓今若圈为牧场遽令迁移必致失所朕心不忍应将民地尽行开除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三月戊子

上谕大学士等曰盛京宁古塔沿途驿站往来官员多索车马鞭挞驿站人役所在多有嗣後如此苦累驿站者管理驿站官即行报部如狥情不报事发并驿站官治罪其下兵部定例具奏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三月丙辰

上命内大臣阿尔第理藩院尚书班第等往边外蒙古地

方五路设立驿站

谕之曰凡遇边外事务皆用蒙古马匹不但甚累蒙古且恐事亦有悞今设立驿站虽费国帑日後於蒙古裨益良多亦不致迟延贻悞此事最为紧要特遣尔等料理务加详慎必将确然不易可垂永久之策筹画而行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七月乙酉

上谕大学士等曰马之所系甚重宜於四十九旗诸地购买归化城二千匹科尔沁二千匹其余诸旗定额购买尔等定议以闻此买马事遣部院中曾出关差者副以八旗蒙古护军参领侍卫各一人会同该王台吉等遵谕以行

十月甲午

上谕议政王大臣及八旗都统等曰朕观京城八旗兵卒俱已熟练器械亦俱整齐倘有举动惟马匹缺少前命满洲蒙古汉军各佐领下拴马一半给草豆钱粮喂养但军行以马为重今可令衆兵一概置马一匹春冬全给草豆钱粮自四月起发一半放青留一半拴喂至九月驱回照常拴喂此所置马匹令兵丁各自小心饲养各交与该管官严行稽察设有怠玩从事以致马匹羸瘦迟悞公用者将该管大臣从重治罪其参领以下拨什库以上以及拴马之人俱照军法治罪俟噶尔丹事毕之後仍照常养马一半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二月壬辰理藩院奏乌朱穆秦等旗扎萨克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官兵应派在何路

上曰目今蒙古兵衆正当马匹羸瘦之时可止其来会大军着都统杜思噶尔理藩院章京达赖驰驿前往令蒙古王等将所属兵丁内情愿効力马匹足供驱策者尽数派出驻乌尔挥河地方预备乘青草牧肥马匹以待遣用杜思噶尔等宣谕毕可於汛界内来赴军前

三月乙丑

上谕议政大臣等曰内廐马拨一千匹兵部马拨五百匹八旗佐领所养马内择其肥者拨一千五百匹共三千骑於每佐领所留护军一名内酌量????出令同内廐人将此马赶护於三月二十日啓行出张家口约行二十余日可到此马到时如正当对敌之际则给兵骑用甚有裨益即旋师时令兵丁骑用亦大有济其赶护马匹之护军与内廐人亦应照出征人例给马四匹

戊寅

上谕议政大臣等曰兵丁疲乏马匹应交与驿站牧养部给四匹马内若有疲乏二三匹者察明即并本人留於驿站令於有青草处牧放肥壮等候旋师其察核沿途驿站马匹并存留牲口米粮等物俱系紧要着在京吏部尚书库勒纳前来自存留米粮马匹之驿站以至汛界令其往来稽查

四月乙未议政大臣等奏京城送来马三千匹应作何给发兵丁

上曰自京城每佐领下出兵七名每人给马四匹四人共骡一头今每旗留八十名则八旗共留六百四十名矣合绿旗兵察哈尔兵自京城赶马护军二百名通共计算比原数仍多计每旗所留八十名兵丁之马骡共三百四十有余於此马匹内拣臕壮者可得马一百五十匹再添自京城带来马一百五十匹则每旗三百匹矣若给火器营兵每旗一百匹二总兵官下绿旗兵各五十匹马自有余所留兵八十名着留十五日口粮其余米粮给与前去兵丁其补还此项米粮俟于成龙运米到时照数补给此马三千匹内拨给兵丁所剩着交与上驷院其赶马护军二百名令归各旗营内行走又

谕曰在前之兵若将赶来马匹复赶送前去则马匹劳苦内御马羣有马八百匹在前将此马内给前锋兵一百匹给两黄旗三百匹其在前行走之绿旗兵着马思喀逹礼善安布禄给兵部马五十匹其在後六旗兵汉军火器营兵绿旗兵马匹着索额图将兵部赶来马匹取其臕壮者五百匹并自京城赶来旗下马匹照数给与内御马羣马一千匹不用给与其所留之兵着左都御史傅腊塔副都统海兰在此驻扎总管兵马遣人察看哨口侦探信息

六月乙未

上谕大学士等曰军士所乘出征马匹到时监收仍给钱粮照常饲养缺者毋令按补每佐领骆驼二只马或二十匹或三十匹定数饲养凡有军事可供需用为益良多至内廐发与骑乘之马到时亦俱交送内廐隐匿不交者亦或有之着各都统严察令其尽数送入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戊辰

上驻跸安边城东宁夏总兵官王化行奏请行围花马池

以观军容

上谕曰朕行军二次深悉军情今噶尔丹未灭马匹关系紧要宁夏兵来花马池往来须七八日马必疲乏夫猎细事耳以擒获噶尔丹为急今罢猎而休养马匹以猎噶尔丹何如尔速遣人传谕所属官兵勿来花马池俟朕至宁夏闲暇之日閲尔军容

闰三月癸未

上谕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索额图马思喀大学士伊桑阿等曰黑龙江之兵効力心切故萨布素自称马壮朕今日巡视见黑龙江军中马匹羸瘦若将此马乘用恐归时必至疲毙伊等若有行走之事朕当另给马匹将伊等之马於察罕托海地方牧放遣人送往归化城俟军事毕各乘己马归本处则易到也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正月辛丑

上谕大学士等曰青海厄鲁特亲王扎什巴图尔等遣还时此处给与马驼遣司官送往总督吴赫速赴宁夏俟伊等至宁夏时即应付马驼而遣之其自京师乘往宁夏之马驼交与送往之官於草生时在察罕托海地方牧养数日从塞外游牧而来若草未生则暂於彼处饲之俟草生加意牧养带回

三月庚子

上谕大学士等曰今承平无事八旗佐领所饲马匹每佐领或留六骑或留七骑其余以四月发往牧地於九月初旬仍复来京每岁如此则钱粮不致虚耗而羸马亦得以苏息矣其更代监视每旗副都统一员参领二员量领官员兵丁於水草佳处游牧

十一月丁酉

上谕大学士等曰前谕西宁茶马五千匹自边外驱送三千至京此地需马不甚紧要送二千足矣闻得南省驻防军士马匹甚艰其余三千送至荆州江宁杭州三处各一千给散军士此马由内地而行正值稼穑时必践踏民田着及时遣部院贤能官员赴彼领取起行沿途牧养尽心护送各至所派之处交与该将军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八月丁卯

上谕太仆寺卿喇锡等曰八旗察哈尔所交尔衙门牧场之马拨八百匹给赐翁牛特多罗杜楞郡王班第旗分伊等马匹短少分给牧场令其生息此马即着喇锡前往分给

康熙四十年辛巳四月辛酉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前命右卫西安兵丁拨往宁夏兰州二处豫备今右卫将军费扬固疏言领兵至鄂尔多斯马匹羸瘦请照向年例给一月草料向者朕率师至寜夏时值二月随行侍卫执事人等及军卒马匹竝未支给草料惟牧放往还而马匹仍然肥壮今正值草青茂盛之时将军费扬固请给喂马草料殊属不合今西陲絶无边警应将拨往宁夏之右卫兵丁撤回其往兰州之西安兵丁令於兰州所属有粮及青草茂盛处牧马

六月己未

上谕大学士等曰驿递马匹甚觉劳瘦可谕坐台笔帖式凡御遣奉差人员及京都差送物件人员往来俱书姓名并记随从骑驮之数造册存查倘有冒乘驿马者指名题参

甲子

上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曰牧场之马着大臣督理其侍卫人等自京师乘来之马有疲瘦者令将牧场中肥马换给之太仆寺驱来牝马驽马亦可给散护军执事人等驮载至乌兰布通仍缴太仆寺闻乘官马者有私将良马留存以驽瘦之马换缴嗣後凡给官马将旗分姓名并马毛色牝牡注档存册倘有倒毙者於马首用印令其呈明倒毙之由记数回京送部查对

是日

上谕喀尔喀台吉等曰近数年来兴安境内尔等数旗穷困已极朕皆一体豢养尔台吉内尚有无马徒步者身系台吉何至如此尔蒙古等度日甚无成算今将台吉内有马一骑者给牝马九有二骑者给牝马八有三骑者给牝马七有四骑者给牝马六有五骑者给牝马五无马贫穷台吉皆给牝马十其乳既可取食所生马驹又可各立生业八年後将所给原数仍交牧场其所生之马尔等当善为畜养令其蕃息甚为有益朕令尔等立业如此倘仍难度日虽彼苍亦不能拯救也康熙四十四年乙酉闰四月乙未吉林乌喇将军宗室杨福请以吉林乌喇白都纳等处动支库银买马给兵丁牧养

上曰此事不准行朕屡以太仆寺之厰马竝茶马赏给京师兵丁及各处驻防兵丁所以兵丁无赔马之苦历观宋明之时尝议马政皆无善策牧马无如口外者朕口外厰马今孳生已十万牛有六万羊至二十一万若将如许马与牛羊驱至近畿牧养即日费万金亦不足也因择塞外水草肥美处牧放是以毫不费饷而马畜自然孳息前巡行塞外见马畜弥满山谷历行八日犹络绎不絶也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四月庚辰

上谕议政大臣等曰八旗马匹俱已出厰着照出厰马数令该佐领下人拴养照常给发钱粮後来如有用处甚为便益至於拴养骆驼之处并着详议具奏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月己酉

上谕议政大臣等曰江南杭州荆州西安固原甘州宁夏等处拴养马驼如有用处甚属有益着西安兵拴养马二千匹驼一百只固原甘州宁夏兵各拴养马一千匹驼一百只江南杭州荆州兵各拴养马一千匹俱给发价银令其购买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三月庚午

上谕八旗都统副都统等曰旧例八旗官兵派往马场牧马皆预支俸饷按月扣除嗣後每年往口外马场牧马官兵每人各赏给行月钱粮五月不必扣除俸饷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十二月庚戌

上谕大学士等曰福建广东地方潮湿马匹难存所倒马匹若屡令赔偿必至苦累兵丁业已给过草料银两者免其追赔着照绿旗兵丁例半为马兵半为步兵马兵各养马二匹尔等会同议政大臣九卿议奏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三·柯劭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四·李心传
  元明事类钞卷二·姚之骃
  卷之二百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通志卷四十三·郑樵
  二○ 寄谕博卿额等奉天本少著述不必再行访购以免纷扰·佚名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一二 寿先生二·周作人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二 外祖父荣禄·溥仪
  京镗传·脱脱
  原强·严复
  张襄壮奏疏巻五·张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姜夔

    《白石道人诗集》二巻,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夔学诗于萧

  • 静思集巻七·郭钰

    (元)郭钰 撰○七言律寄吴杜征君武夷空翠接秋阴古木萧森石径深中使又传丹诏至山人长对白云吟松花未扫风过席芝草初耘雨满林九曲画圗归内府君王应许遂初心送龙光庭赴都帝城此去人千里马上题诗记旧逰官酒满传鹦鹉盏宫花飞

  • 刘迎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迎(?-1180)字无党,自号无诤居士,东莱(今山东威海)人。初以荫试部掾。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对策第一。次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二十年(1180)扈驾凉陉,以疾卒。《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三。所著诗文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张廷玉

        蹇义 夏原吉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

  • 东都事略卷八十四·王称

    列传六十七  郝质邠州介休人也少从军挽强为军中第一以边功稍迁至内殿承制王则反于贝州文彦博以质为城西面钤辖河上旧有亭甚壮丽彦博虑为贼所焚遣使臣蔺千守之质使千徃邻砦度战具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曰亭焚罪在质

  • 第十八回 下征书高人抗志 泄逆谋奸相伏诛·蔡东藩

      却说元扩廓病殁后,尚有无太尉纳哈出,屡侵辽东。太祖饬都指挥马云、叶旺等,严行戒备。至纳哈出来攻,设伏袭击,大败元兵,纳哈出仓皇遁去,嗣是北塞粗安。惟太祖自得国以后,有心偃武,常欲将百战功臣,解除兵柄,只因北方未靖,南服

  • 二六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缴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六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缴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五月十一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缴应选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臣委员购获遗书,遵旨详细晓谕,各属士民无不感激输诚,纷纷呈缴。前因应毁各书已有一百一十五部

  • 卷六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三明 俞汝楫 编冕服备考乘舆以下冠服考古定冠服制洪武元年十一月甲子诏定乘舆以下冠服之制先是上即位之初权宜创置服御之制未遑详定至是命礼官及诸儒臣

  • 六年·佚名

    (庚辰)六年大明天順四年春正月1月1日○己卯朔,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朝賀。仍設宴,宗親、宰樞、承旨等入侍。倭人迎灑毛、野人阿羅哈等三十一人亦侍。召阿羅哈諭誅浪卜兒罕事由,仍命阿羅哈、迎灑毛等進酒,令起舞。上謂領議政

  •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李叔同

    世间庸人多自扰,只要心中自在,看淡红尘纷扰,走到哪里不逍遥。心头的纷扰都是杂草很多时候,你觉得心里的情绪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你无奈又无力,其实那些纷扰都是杂草。只有除去心头的杂草,播种美德和智慧,你才能获得一份宁静。

  • 卷二·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二   明 朱朝瑛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书即位以正其始也始之不正而亦书之为亲者讳也讳之而斥絶其臣以着其从逆故终桓之世不卒大夫使天下之人知以从逆为戒则乱臣贼子将孤立是惧而不敢

  • 法苑成立日说法·太虚

    第一义谛,离言绝义,直观诸法,无不头头即是,故此第一义,即不可说。如佛之真义原不可说,是名佛之第一义谛;穿衣吃饭亦各有真义不可说,是名穿衣吃饭之第一义谛。惟人人不能于此第一义谛明白了知,故有求知之欲望,乃有教育以应其求,此

  •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八如佛世尊诃诸弟子。称言痴人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佛世尊爱恚永断违顺平等。拔诤论根灭憍慢本。

  • 孙孝则先生书问·聂先

    孙孝则先生书问昨於西关伫觅仙舟。竟不可得。怅然久之。正拟来朝发广陵棹。奉晤台从於旌忠。乃接翰教欣然信未我远也。即戒舆人。造请大教。盛使又谓舄凫他适。不获相见。不得不却读示编。知老道翁为佛祖慧命。不惜眉

  • 卷第十·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十侍者 行导 编书问与公路黄孝廉(讳一铎)有身则苦生生老病死乃人人所同有者人命无常促於呼吸百年亦易竟也况刹那刹那念念生灭无刻不处生死中而不自猛省盖为无明所覆世缘所

  • 匋雅·陈浏

    《甸雅》原书分上、中、下三卷,现仅存上、中两卷。作者居京二卡余年,热衷此道,见多识广,发为述论,一物一条,皆阅历有得之言。虽前后有个别重复,眉目也略欠清爽,翻检有所不便,但此书整体,看似杂陈无序,实则仍有部分,有层次,有分寸。

  •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佚名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假托玉皇降授金明七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梁孝元帝承圣元年(552年)。述以灵

  •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宗密

    凡十八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圆觉经修证仪、圆觉广修证仪、圆觉修证仪。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内容记载关于礼忏禅观等之修行仪则。本书系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以阐明佛教修行者于实际上之修行及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