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割台记罗惇曧

台湾旧隶福建,称台湾府;后设台湾道。光绪乙酉,建行省,升淡水厅为台北府,设巡抚驻焉;闽浙总督实兼领台湾。刘铭传为巡抚,振兴百务:铁路、商轮、屯垦、开矿,新政备举。今日人所经营尽美者,皆本铭传之旧以为扩张者也。

邵友濂继为巡抚,而中、日方失和,海疆戒严;乃命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率所部防台。永福增募兵,仍称黑旗。中、法之战,永福起于越南,以黑旗兵屡挫法军;唐景崧独身走越南,招之。中、法和议成,粤督张之洞荐授总兵,驻钦州。唐景崧以法、越罢战后,由吏部主事授台湾道;旋擢藩司。朝廷方倚景崧知兵,而提督李本清与之交恶,遂求去;以提督綦高会代守沪尾;旋复以提督廖得胜代高会。两月之间,沪尾三易将矣。援朝鲜之师既败,辽东城邑相继陷。友濂书生不知兵,密求,枢府内调;朝廷以景崧才,付以兵事;乃以景崧署巡抚,而调友濂抚湘。景崧与永福共事于越南后,积不相能;景崧既署抚,乃移永福军台南,景崧自任守台北。

日兵舰攻澎湖妈祖宫,守将击之,伤其两艘。日人将攻文良港,而先攻妈祖宫以牵缀华军,使不为备;乃潜登文良港。澎湖至台北电线中断,日军遂占澎湖;海道中梗,军械之购自外洋者尽为日夺,澎湖乃孤悬矣。

时更有李文奎之变。文奎故直隶游匪,从淮军渡台,充抚辕亲兵。副将方某为武巡捕,以文奎犯令革退;转事中军黄翼德,充什长。翼德募兵于粤,方某署中军;复以事革文奎,文奎乃大恨;其党徒遍城中及署内外,思伺隙报之。景崧婿余某内渡,文奎率党劫其装于道;护勇逃归者,文奎追之;方副将自抚署出,文奎径斫其颅;反奔入门,踣而毙。中军护勇内应,争发枪;景崧遣差官出视,及仪门中刃返。叛徒将入杀景崧;景崧出,叛兵猝见巡抚慑焉,敛刃立,并告无事,景崧慰之。以文奎徒党众,因令文奎充营官以安之。杨岐珍率所部入援,与叛军对击,伤居民十余人;景崧命止之。以文奎募缉捕一营屯基隆,而张示别缉杀方副将之贼,为掩饰计。将领多离心,兵浸骄不可制矣。

及割台议起,台湾举人以会试在都,上书力争;不报。割台信益急,主事邱逢甲建议自主,台民争赞之。乃议建民主国,开议院,制蓝地黄虎国旗,议戴景崧为总统。四月和议成,卒割台湾;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台民乃决自主,上「台湾民主国」总统印绶于景崧,鼓吹前导,绅民数千人诣抚署;景崧朝服出,望阙九叩首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即抚署为总统府,电告自主,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语。命陈季同介法人求各国承认自主,皆不答。设内部、外部、军部以下各大臣;省官不愿留者,听其内渡。提督杨岐珍等,归于福州。

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吴国华守三貂岭,遇日侦探队击之,毙日兵官一。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遽报大捷;吏民皆贺。国华方逐日军,遽回兵追干臣,日军遂占三貂岭。分统李文忠等方会师援基隆,而日军已大集,文忠等战皆败。景崧命黄义德屯八堵,为胡友胜后援;义德遽驰归,诡言『狮球岭已失,八堵不能驻军;日人悬金六十万购总统头,故驰归防内乱』。景崧不敢诘也。是夜,义德所部军索饟,大譁。翌晨,日军占狮球岭,城中惊扰;幕客熊瑞图请退守新竹,巡捕吴觐庭以枪拟瑞图,禁之言。傍晚,溃兵争入城;客勇、土勇互斗,尸遍地。总统府火发,景崧微服挈一子、妾易男服杂逃民中窜出城,附英轮至于厦门。游兵大掠三日,日军尚未至;德商毕狄兰以书告日军,乃以兵来收城。景崧归老于乡。庚子勤王军谋起事汉口,约景崧举事于桂林;汉口事败,亦无发景崧者。光绪壬寅,客死广州。

刘永福守台南;台北既陷,镇道以下官吏相继内渡,台民上民主总统印绶于永福。永福不受,仍称「帮办」,设防守。部署稍定,而日兵舰至,窥安平口;永福自击日舰,几沉之。

日军攻新竹,相拒月余;大小二十余战,互有伤亡。日人购奸民导僻径抄台军后路,分统杨紫云战殁;吴彭年赴援不及,乃守大甲溪。义民长徐骧之军为日军追入深箐中,徐骧绕出其后击之,日军炮无所施,大败;获日兵数十。时库帑既匮,仅恃钞票为挹注,军饟益不支;永福先遣员渡厦门求款,并电乞沿海督、抚助饟,绝无应者。饟绝械罄,永福忧惶无策。台湾土匪为内间,引日军深入;匪集愈众,日军用为前锋。吴彭年伏兵大甲溪,候日军至,猛击之;日军败渡河,徐骧伏兵乘其半渡奋击之,日兵大败。七月,日大队攻大甲溪,相持未下;忽譁传大营陷,军皆惊退。盖新楚军统领李惟义奉命为后援,日军以金啗土匪冒称日军袭之,惟义惊遁,营遂溃;前敌乃大挫,袁锡清力战死之。

日军据大甲溪,永福令诸军严守彰化。徐骧屡以伏兵挠日军,义民亦迭起抗之;日军屡窘,多伤亡。日军仍利用土匪导攻八卦山,吴彭年死守,力竭殉之;日军夺八卦山,俯瞰彰化城,彰化降。

日军连陷云林、苗栗二县,进逼嘉义;误入山谷,民团林义成等塞谷口尽歼之。台南山谷险阻,深箐丛杂;民团潜伏,遇敌猝起。日军不习地势,屡战恒败衅。台北、台中各城邑闻台南义声,皆思奋起,图恢复;日大军乃严备之。

台南援绝饟竭,相持数月,军皆饥困。日军以全力攻台南,徐骧等尚力战;骧每战必居前敌,卒中炮死。嘉义守将王德标以地雷达日营,夜半地雷发,日军死亡百余人,日军惊退;以死将士多,大愤,聚巨炮猛轰嘉义,破之。仅余台南孤城,永福死守。

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贻书永福谓:『公以孤军持绝地,数月不下,公已无负于台民。今困守孤城,尺地以外皆敌军,徒伤民命何益?倘率所部去台,当以礼送公去』。永福拒之,词甚峻。日军乃大攻城,永福自发炮殆日军数十人。相持数日,城中军饥甚,譁溃;土匪蜂起夺城,迎日军。永福逃登德国商轮,日兵大索四次不获;盖德人深佩永福,秘藏之也。永福内渡至厦门,旋归于广东之钦州。永福守台南数月,以饟糈并绝而败,世犹谅之。

猜你喜欢
  补遗卷第二·徐鼒
  将略类·佚名
  第三十二卷明嘉靖(一)·缪荃孙
  四七四 谕内阁国泰审办王仲智收藏不法书籍案殊属过当着交部察议·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一·岳珂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马骕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班固
  ●乙、示谕·佚名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佚名
  方域一二·徐松
  卷首·纪昀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卷十一·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寻亲记目录·王錂

    第一齣 开宗第二齣 对雪第三齣 修筑第四齣 遣役第五齣 吿借第六齣 催逋第七齣 伤生第八齣 移尸第九齣 唆讼第十齣 枉招第十一齣 遣奴第十二齣 省夫第十三齣 发配第十四齣 贿押第十五齣 託梦第十六齣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刘昫

    ○潘孟阳 李翛 王遂 曹华 韦绶 郑权 卢士玫 韩全义 高霞寓 高瑀崔戎 陆亘 张正甫 子毅夫 毅夫子祎 潘孟阳,礼部侍郎炎之子也。孟阳以父廕进,登博学宏辞科。累迁殿中侍御史,降为司议郎。孟阳母,刘晏女也。公

  • 卷第一百五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五〔起旃蒙赤奋若(乙丑),尽柔兆摄提格(丙

  • 卷三十七·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三十七      宋 苏辙 撰范蠡大夫种列传第十四范蠡大夫种越之二大夫也吴王夫差将伐越以报阖庐之怨越王句践谋以兵先之范蠡谏曰臣闻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

  •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查韦谦恒革职缘由片·佚名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查韦谦恒革职缘由片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查韦谦恒于四十年在贵州布政使 护理巡抚任内,因镇远府知府苏墧浮收税银,婪赃累累等款,经督臣图思德委员访查,苏墧转将该省上司袒庇劣员席缵等词,由驿通揭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上·袁枢

    宋 袁枢 撰丁傅用事汉成帝元延四年春正月中山王兴定陶王欣皆来朝中山王独从傅定陶王尽从傅相中尉上恠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上令诵诗通习能説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

  • 苏威传·魏徵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 父亲苏绰,西魏度支尚书。 苏威小时即有好品行,五岁丧父,悲哀有如大人。 北周太祖时,继承美陽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 大冢宰宇文护见了他,对他很礼遇,把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他。 他见宇文护专权,恐怕

  • 沈繟传·李延寿

    沈蠫字伯谕,吴兴武康人。父亲沈昶,在宋朝建平王刘景素手下做事。景素谋反,沈昶事先离开了他,等景素事败,他受牵连下狱。沈蠫到朝廷陈述原委而得以免罪,沈蠫也因此知名。后来作奉朝请,曾到齐尚书左丞殷氵尔处,殷氵尔和他谈论到

  • 田式传·李延寿

    田式字显标,冯翊下圭阝人。祖父安兴、父亲长乐,在魏做官,都是本郡的太守。  田式性情刚毅果断,会多种武艺,勇猛过人。在周做官,职位是渭南太守,为政崇尚严明刚猛,官吏谨小慎微,不敢违法。升任本郡太守。亲戚故友退隐踪迹,一切

  • 吴良传·张廷玉

    吴良,定远人,原名国兴,赐名为良。他雄伟刚直,和弟弟吴祯都因勇敢、有胆略而闻名。他跟随太祖在濠梁起兵,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潜水进行侦探,吴祯则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吴祯另有传记。吴良跟随太祖夺取滁州、和州,攻采石

  • 齐纪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494)·司马光

    齐纪五 齐明帝建武元年(甲戌,公元494) [1]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 [1]春季,正月丁未(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大赦天下。 [2]雍州刺史晋安王子懋,以主幼时艰,密为自全之计,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屯襄阳,子懋欲胁取

  • 卷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八武功六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月丙戌山西道御史周士星疏言噶尔丹计日就戮请御驾不必再临沙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 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 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日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 乙丑,荧惑犯东咸。 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

  • 第三十四卦 大壮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佚名

    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九三:小人用壮,君子

  • 奇零集·郁达夫

    郁达夫著。1928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4卷。收《立秋之夜》、《送仿吾的行》、《苏州烟雨记》等散文作品6篇和杂文18篇。

  • 五杂俎·谢肇淛

    笔记。明谢肇淛撰。十六卷。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书分天、地、人、物、事五部、按类辑录,每部各卷亦大致以类相从。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

  • 明医指掌·皇甫中

    综合类著作。明皇甫中撰,明王肯堂订补、邵从皋参校。十卷。甫中字云洲,仁和 (今浙江杭州) 人。三代业医,承其家学,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体会,仿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体裁,用歌赋、论述相结合形式,约于天启二年 (1622)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一卷,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尊之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