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传
吴良,定远人,原名国兴,赐名为良。他雄伟刚直,和弟弟吴祯都因勇敢、有胆略而闻名。他跟随太祖在濠梁起兵,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潜水进行侦探,吴祯则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吴祯另有传记。吴良跟随太祖夺取滁州、和州,攻采石,占领太平,下溧水、溧阳,平定集庆,战功显著。吴良又跟随徐达攻克镇江,下常州,攻占镇抚,守卫丹阳。和赵继祖等人攻取了江阴。张士诚在秦望山屯兵,吴良攻克了秦望山,又夺取江阴。随后被任命为指挥使,守卫江阴。
当时,张士诚占领着整个吴地,地域跨过淮东、浙西,兵强粮足。江阴地势险要,背靠长江,扼守南北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银玉帛奖励将士。太祖指示吴良说“:江阴是我东南的屏障,你要对士兵加以约束,不要让他们随便出外交友,不要收留在逃人员,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和地方势力争斗,只要保卫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就行了。”吴良听从命令,在行动上十分谨慎,修筑了防御工事。吴良因战功,担任了枢密院判官官职。张士诚大兵来犯,战舰遮盖长江,大将苏同佥在君山驻军,指挥军队向江阴进攻。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迎战,另派元帅王子明率壮士骑兵出南门迎战,南北夹击,大败张士诚军队,俘虏和击毙了很多敌人。敌人乘黑夜逃跑。后来敌人又进攻常州,吴良派兵消灭敌援兵于无锡。这时,太祖亲自率大军和陈友谅激战于江、楚上流,大军多次出外打仗,金陵城空虚,然而张士诚不敢向北侵占一寸土地,原因是吴良在江阴作为有力屏障。
吴良崇尚节俭,对名声、女色、利益都没有爱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训练将士,就仿佛是敌人来了一样。闲暇时,吴良和儒生讲论经史,兴建学校,设立学社,大量屯垦田地。平均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吴良在江阴,保卫疆土,秩序井然。太祖常常召见吴良,夸奖说:“有吴良保卫一方领土,我就无须顾虑和担忧东线了,他的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励他的功劳。”于是,皇上命令学士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吴良,并要求他仍镇守江阴。随后吴良出兵攻取了淮东、泰州。张士诚再次出兵马驮沙,侵占镇江。并派数百艘大战船沿江而上。吴良严阵以待,太祖亲自督战。张士诚大败而逃,太祖派兵一直追到浮子门。吴良派兵夹击,俘虏敌兵二千人。太祖下令犒劳江阴军队,并亲自巡视江阴的壁垒,很高兴地说“:吴良是当代的吴起啊。”吴地平定后,吴良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被调到苏州负责镇守。吴良到苏州后,武器装备得到修缮,加强了军民团结。吴良又被晋升为都督佥事,调往全州镇守。
洪武三年(1370),吴良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被封为江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代承袭的凭证。
四年,吴良率军征讨靖州、绥宁蛮。五年,广西蛮又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率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后,完全平定左右江和五溪地区,移师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了清洞、崖山的叛兵。诸蛮都十分惧怕,纷纷要求归附王朝。粤西地区终于得以平定。八年,吴良在凤阳督促老百姓垦田。十二年,齐王封赐青州,王妃是良家女子。于是,命令吴良前往青州修建王府。十四年,吴良在青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被赐封为江国公,谥号襄烈。
猜你喜欢 千百年眼卷七·张燧 卷第二十四·徐鼒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西汉年纪卷二十二·王益之 通志卷三十二·郑樵 卷四十四·高士奇 ·祭溺海文·丁曰健 卷十九下·沈枢 卷十四·黄训 卷一百六十·雍正 卷一百十五·佚名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