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十、重帏弃养

  我二十七岁那一年(公元一九○二年,清光绪廿八年),是我慈亲故世之年。我母亲年轻时,就有肺病,在我五六岁,她在三十四五岁时,咯血病大发,至为危殆。然而到底逃过了这个关,后来吐血病常发,在父亲失业,家况穷困的时候,她常常讳疾忌医,终是勉力支持,即使病发时,她也不大肯睡眠。因苏州打一句古老的话:叫做“痨病忌上床”,她说:“我不能上床”,所以仍力疾操作,人家劝她也不听。

  亲戚姻娅中,均预料她是不寿的,不久于人世的。在三十四岁大病时,医生都已回绝了,后事也准备了,以为是无可挽回了,而她却渐渐地好起来,从此就是带病延年,一直到逝世那年,她是五十四岁了。有些略知医理的人,都以为是奇迹。而笃信因果的女太太们,都说她本来在三十四岁那年要故世的,因为她奉养衰姑,一片孝心,感格上苍,所以给她延寿二十年了,到五十四岁方才身故。

  当时这个口碑,是传诵于戚邻间的,吾舅祖吴清卿公,姑丈尤巽甫先生,尤赞叹不置。向来说是“家贫出孝子”,现在正是“家贫出孝妇”了。但在此二十年间,第一、她的睡眠不充足,每夜须至十二点钟以后方睡,为了从事女红,并看护我祖母,早晨往往天初微明,即起身了,至多每夜不过睡五六个小时。第二、她的营养不调和,每天的饭吃得很少,仅及常人之半,而一个月里,都有三分之二是茹素的;便是吃荤的日子,仅有的荤菜,也是让给老的小的享受,而自甘藜藿。第三、他的操作太勤苦,家中常常用不起女佣,从无一刻可以安闲,勤劳若此,真是舍己拯人的仁者了。

  吾母亲是在正月底病倒了,直至四月十八日逝世。即在病中,凡是能力疾起来的,总是起来,照看着祖母。因为同睡在一房,她非常警醒。病到三月间,实在不能支持了。医生说:并不是她的旧病复发,实在是她的精力尽了,正似庚子山枯树赋上的话:“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虽有神医,也无法挽回了。

  母亲直到了不能起床时,还关怀着祖母,那时我夫妇本住在楼上,我嘱吾妻,亦睡在祖母房中,可以照顾她们两位病人。其时吾姊及姊丈,也和我们合住,可以帮着我们的忙,我则出外奔走,以求糊口之方。母亲在病中,更使她受着一个很大刺激的,是我最初生的一个女儿可青的殇亡是也。这孩子名为三岁,其实不过二十个月,却很为聪慧,吾母亲极锺爱她,而她也极能讨祖母的欢心,忽然之间,以惊风病(新名词当为脑膜炎)不到三天便夭亡了。母亲经此一悲痛,病愈加重了。

  母亲自得病以后,即知道自己的病是不起了,一心挂念着不能侍奉祖母到天年。她告诉我们祖母老境的悲苦,她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没有一人送她的终,就只剩了一个我是儿媳,我还要先她而离开人世,其悲惨为何如?我们夫妇只得安慰她,祖母的事请放心,我们不能有一点忽略。可怜祖母这时耳已失聪,不能详细听得我们的话,她只是坐在床上念佛,她还希望吾母亲的病体,还有一线转机哩。

  母亲故世以后,我像痴呆一般,真是欲哭无泪。家人催我办她的后事,我已莫知所可。幸而母亲的病,大家知道不起,她的什么寿衣寿衾,我们都陆续预备好了。关于棺木,她极力叮嘱不能比父亲的好,而且不要预置寿材(祖母已预置寿材多年,而且寿衣等也都制好)。苏州风俗,棺殓以后,停放家中,过了五七,然后开吊出殡。吾母信佛,我不能屏弃佛事,在未殓以前,便做了一堂佛事,名曰“系念”,在静夜中,我听了僧人们的那种安和圆融的梵唱,似觉得可以安慰母亲的灵魂。

  在出殡以前,发出讣闻于亲友,我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行述,随讣分发。在前清时代,惟贵显人家的父母尊长故世了,方始可以有行述,倘然是个平民,虽有德行的人,身死后也不许表彰,可见当时的专制不平。

  我却不管这种体制,我就我母生前的行为,写了一篇“哀启”。我是一点没有虚饰之词的,因为吾母亲一生,最不主张欺人,她自己也从未做过欺人的事,所以我的文字中,也没有一句半句欺人的话。(那时苏州最初有用铅字印刷的印刷所,我所写的行述是铅印的。)

  开吊的那一天,因为我的文友多,送下来的挽联很不少。有的亲友中,本来知道吾母亲德行的,有的是看了我所写的行述方知道的。我记得我的表姑丈尤鼎孚先生送了一联道:

  一诺千金,闺阁共传吴季子;

  鞠躬尽瘁,家庭今见武乡侯。

  这副挽联,上联便是说我母亲脱一双金约臂,拯救了吾父亲的明友孙君的事,那是我写的行述上所载的。下联是吾母亲事姑的纯孝,那是凡我们亲戚中都知道的。这幅挽联,虽字数不多,却撰得浑成贴切,大概吾母的德性,在列女传上也找不到,就用两个男人来比拟了。后来知道:这联句虽是吾鼎孚表姑丈署名致送,实在是我那位子青表哥所撰的。

  自母亲逝世后,我们夫妇,在母亲大殓以后的当夜,便睡到祖母房里,睡到母亲一向所睡的床上去了。这时候,吾妻震苏,又怀了孕了,祖母的意思,不愿意劳动她,雇有一个婢女睡在房内也好了,但是我们如何能放心呢?况且母亲临终时,再三叮嘱,要我们好好照顾祖母的呀。有一天,我在楼上自己房间里,写一篇文字(那时我在家里卖文为生,也写译些小说之类),到深夜尚未下楼,吾妻年轻易睡,不及吾母的警醒,祖母起来小便,向须有人扶掖,那天她不欲惊动怀孕酣睡的孙妇,因原谅她白天操作也很忙,便偷自起身。震苏在睡梦中,忽闻一声巨响,急起奔至床前,见祖母已坐在马桶上。所云一声巨响者,乃马桶盖落地声也。自此以后,我也不敢久留楼上,即有工作,亦在楼下房里挑灯握管了。

  母亲故世后,吾祖母的老境,愈益伤感。她常常垂涕道:“我应该死在她的前头,使它好好地送我的终,怎么现在倒要我去哭她呢?”当然,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孝顺媳妇,先她去世,怎么不使她悲哀?祖母那时身体愈加衰弱,但是她神志清朗,虽然睡在床上,不能行动,可是家事由她处分。有些事,母亲在日,由母亲处理,原是不必要费她老人家的心呢。

  我自从母亲故世后,一直没有离家,连上海也难得去。可是到了明年的初冬,在苏州有几位同志发起,苏州没有女学堂,别地已有发起设立的,如上海、杭州等处,吾吴文化素著,不应后人。朱梁任说:他在阊、胥两门之间的城脚下,有祖传的一块空地,可以捐出来造房子,在造房子的时间,他也可以募集一点钱。但是有两位同志说:“要等到造好房子,方始开办,未免太迟缓了。真是要办,房子可以先行租定,城里空房子很多,便是吴中公学社的房子,还是空着呢。有了学堂的基础,再造房子不迟。我们不妨在今冬即先筹办起来,筹办成熟明春即可以开学。”

  我也主张这一种计划,但是所说的先行筹备起来,这筹备却先从何处着手呢?因为在苏州开女学堂是破天荒,别处却已有先开办的。第一步,不如先到别处已开办的女学堂去参观一下,并徵求他们规模、章程之类,以供参考。倘到别处去参观,先到何处去呢?上海是开风气之先,自然先到上海了。第二步是请什么人去呢?他们便一致公推了我。一、因为他们都有事羁身,而我较为空闲;二、我到上海比较熟悉,认识的人多。三、请我调查以后,将来开办时,便含有推我做该学堂的主任的意思。

  我答应到上海去了,可是这一去,却抱了终天之憾。临去时,得了祖母的许可,规定连来去是三天。她那时神气非常安闲而清朗。我问她:“要些什么东西吗?”她说:“上海如有文旦,买一只回来,别的都不要。”那时候,苏州虽然也有这种果品,但来得很迟。我约定三天回来,虽说不作远游,三天谅无妨碍,谁知我到第四天回来时,巳素幛高悬,灵柩在望,我见了一个头眩,昏晕倒地了。

  原来我到了上海,可以供我参考的,只有一个爱国女学社,是中国人自己办的,那时务本女塾等等都不曾开办咧。其它,有几个教会女学堂,都在外国女教士主持中,我都是不熟悉的。我于是只得去访问爱国女学社了。那时候,爱国女学社是在蔡孑民先生(元培)主持下,蔡先生我本来也认识的,我去访问时,他极为恳挚,详细指示一切,又介绍我见林宗素女士(林万里之妹)。

  蔡先生听了我说苏州将开女学,甚为兴奋,并且他说:如有可以帮忙之处,愿尽力帮忙。我要向他徵求爱国女学社的章程规则、课程表之类,以便参考进行。他说:“今天来不及了。”他此刻匆匆地还要去上课,明日当检齐一份,以便阁下携归。因此我明天下午,再去向蔡先生叨教一番,因此之故,不免多延迟了一天。

  我在家临行的时候,没有关照家中,到上海住在什么地方。因为左不过来去只有三天,也未能决定住在那家旅馆。到了上海,也没有写信回去,误就误在这个上,太觉大意疏忽了。祖母在我动身的那一天白天,还是好好地的,夜里还吃了粥,不改常度,谁知到了明天清晨,一口气便回不过来了。这天是旧历十一月十六日,吾祖母享寿八十四岁。

  震苏和吾姊,一时束手无策,连忙到桃花坞去,通知吴砚农表叔(其时吾舅祖清卿公已逝世,砚农叔为祖母之侄),他们一来了,便料理祖母的后事。震苏主张打电报给我,但上海这样一个地方,人海茫茫中,这电报打到那里去呢?从前有金粟斋译书处等,他们是知道的,现在连我最后从事的珠树园译书处也解散了。本想打电报到中外日报馆,因知道我是看中外日报的,登一广告,传此噩耗,促我即回,后亦未果。砚农表叔道:“这就吓坏他了,我们这位老表侄,身体素弱,上下那种小轮船,尤应小心。老姑太太(他们呼我祖母)得终天年,命中注定无儿孙送终,现在我们定明日大殓,能在此时期回来最好,否则也不能停灵待了。”吾妻也不能坚持定要我回来大殓,他们便这样安排决定了。

  为甚么砚农叔说命中注定无儿孙送终呢?据说:祖母年青时,曾有一算命人,算她的儿女虽多,却无一送终的人。祖母共生二子三女,厥后,我的三位姑母,相继逝世,我的大伯早夭,及吾父故世而星者之言大验。祖母常引苏州的两句俗语云:“装得肚皮宽,哭得眼睛酸”,为老年丧子的痛语。自我生长后,有人私询这算命者,问:再下一代如何?其人摇首道:“恐怕也靠不住。”这话不令祖母知,他们以为我亦不育,或者先祖母而死耳。父亲故世后我便是承重孙,孰知鬼使神差,为了筹备女学事,我离家往沪,而实践了即一孙也不能送终的妖言。

  到了我去上海的第三天,祖母便成殓了,因为祖母的身后一切,早就预备齐全的了,寿材(即棺木)寿衣(入殓所穿的衣服),在十年前早已预备,还有身故后焚化的经忏锭箔,她在病中,自己也早以安排。其它丧仪佛事,都有吾母故世时候的前帐,不过祖母的丧事,都要此母亲丰裕些,所用款项,在我未归前,均砚农叔代付,日后由我归还。不丰不简,一切也还满意,所最不满意者,就是在祖母临终时,未见一面,没有送她的终。到了第四天,我方才回家,竟只见厅堂中停了一具黑漆的棺木了。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便是我的罪名。我见了那只上海带来的文旦,禁不住热泪盈眶呀。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一 天文中·范晔
  志第十五 历一·欧阳修
  卷三百五十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二十九·徐梦莘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蔡东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卷四十·张守节
   第二章 童年·林语堂
  干宝传·房玄龄
  徐文盛传·姚思廉
  刘师知传·姚思廉
  六·钱穆
  明鉴易知录卷十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雨村曲话卷下·李调元

    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长兴人,万历庚辰进士。所选元人杂剧百种二十卷,元一代之曲借以不坠,快事也。尝云,“曲自元始有南北,各十七宫调,而《北西厢》诸杂剧无虑数百种,南则《幽闺》、《琵琶》二记而已。自高则诚《琵琶》,首

  • 卷三十五·志第十一·历五·张廷玉

        ◎历五   大统历法三上   大统推步,悉本《授时》,惟去消长而已。然《通轨》诸捷法,实为布算所须,其间次序,亦有与《历经》微别者。如气朔发敛,《授时》原分二章,今古合为一。《授时》盈缩差在日躔,迟疾差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一 我只想到死·溥仪

    押送伪满战犯的苏联列车,于一九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到达了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车站。负责押送的阿斯尼斯大尉告诉我,向中国政府的移交,要等到明天早晨才能办。他劝我安心地睡一觉。 从伯力上车时,我和家里的人分开了,被安置

  •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司马迁

    邱永山译注【说明】此文是一篇合传。共记万石君石奋、石建、石庆一家及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等人的事迹。万石君一家不学无术,谨小慎微,虚伪矫饰,无耻可笑之至。其他的一些人,直不疑的买金偿亡虚伪做作已不尽人情,周仁

  • 爪哇传·宋濂

    爪哇在海外,比占城更远。自泉州之南登舟下海的人,总是先至占城,再到爪哇。爪哇风俗土产不可考,但大致和海外诸蕃国相似,多出奇宝,在中国很受欢迎。但其人则丑怪,性情语言与中国不能相通。元世祖时,四周的小国归附,在需出兵征讨

  •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梁启超

    康广仁传康君,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广,南海先生同母弟也。精悍厉鸷,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黑白,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达于生死之故,长于治事之条理,严于律己,勇于改过。自少即绝意不事举业,以为本国之弱亡,皆由八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一·允禄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上谕外间草炭价值腾贵其故皆因诸王阿哥及家赀丰裕大臣等令其家人岀城逺迎邀截争买居积待价兾获重利其不肖家人复揑增原价巧饰虚词从中隠瞒以圗肥巳此等情系朕所洞悉者嗣后凡草炭运至局厰鬻卖

  • 卷一百三·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宋 宋敏求 编政事举荐下诏天下搜贤俊制访至孝友悌诏处分举荐人诏令常参官举人诏捜访天下贤能勅捜访兵术贤才诏按察上遣使巡行天下诏遣十使廵察风俗制处分朝集使勅八道举荐下诏天下搜

  • □□第六十五(阙)·墨子

    (阙)

  • 问学·吕坤

      学必相讲而后明,讲必相宜而后尽。孔门师友不厌穷问极言,不相然诺承顺,所谓审问明辨也。故当其时,道学大明,如拨云披雾,白日青天,无纤毫障蔽。讲学须要如此,无坚自是之心,恶人相直也。  熟思审处,此四字德业之首务;锐意极力

  • 卷二·俞汝言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平义卷二      秀水俞汝言撰桓公【名轨史记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辟土服远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不言即位先君不以其道终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念常

      唐。  ⊙(乙巳) 敬宗湛(穆宗长子。母太后王氏。游戏无度狎匿群小。性复遍急。为克明弑之。年十八崩。葬庄陵。在位二年)改宝历。  ⊙八月。遣中使诣天台采求灵药诏道士刘从政。入宫资质仙事。署光禄卿。别号

  • 真心直说序·知讷

    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  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曰佛祖出头无法与人。只要众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九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真赞观音大士全身心经八万四千毛孔孔孔流出波罗密门三百六十骨节节节皆具金刚正眼我闻悲智未发生如月行空无净秽通身罗列雁行斜一画

  • 提纲释义·佚名

    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节,以歌诀的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

  • 平砂玉尺经·刘秉忠

    元代刘秉忠著。刘伯温注解,该书主要讲述了总述了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平砂玉尺经》一书以微妙、精细、不可思议的赋文总述了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逐吉赋》论述消峰及其断言;《天机赋》是论述纳水及其断言。“三赋”的

  • 长生指要篇·林自然

    长生指要篇,南宋道士林自然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淳祐庚戌年(1250)作者自序,自称因读《清静经》而发深省,遂辞家云游参访,得遇西蜀陆公授以金丹之道。其书分七节,引魏伯阳、张伯端之说,论述内丹法要。大略以

  •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佚名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系统记述了“庄廷钅龙之狱”、“戴名世之狱”、“查嗣庭之狱”、“陆生楠之狱”、“曾静、吕留良之狱”、“谢济世之狱”、“胡中藻之狱”等著名文字狱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