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平义卷二      

秀水俞汝言撰

桓公【名轨史记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辟土服远曰桓】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故不言即位先君不以其道终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孔义】隠不求为君不书即位桓求为君书即位隠不书即位不害其真也桓书即位不害其伪也【野编】糓梁有桓无王之説窃以夫子于继隠之后而书公即位则桓之志见矣奚待去其王以为贬耶【顾炎武日知録】

三月公防郑伯于垂【衞地】郑伯以璧假许田

欲求好者公也欲田者郑也为此防也此其以璧假之与曰否以祊易之易之则其言假之何郑人之辞也知为赐田不可易也则亦书曰璧假许田可以觧鲁可以讳周可以甚郑伯之为谖【野编】隠公于宛来归祊特欲啗鲁以借其力为离宋计耳未尝有易许之萌今桓立而輙以许田假之盖扼其吭而抉取之也谓以璧者庶乎有词且曰请复祀周公借是为义而要之也【马骈探防】加璧焉郑伯必得之计也非祊薄于许也【邵寳】归祊后复书我入祊重取地也假许后不书以许归郑重失地为内讳也【黄泽补注】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近垂地】

祊成已结假不反矣【野编】上书防所以恶郑下书及所以恶鲁【王氏笺义】

秋大水【书水灾之始】

灾书【野编】书时不书月则水之泛溢为害盖歴时而未平也【纂疏】春秋书大水凡九鲁居其八其一言宋【日抄】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殇公弑庄公冯立】

人臣死君难书及以着其节称大夫不失其官也【程传】孔父先死曰及何也糓梁曰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孔义】父与甫通孔父字嘉犹杜甫之字美也【略记】

滕子来朝

最小初称侯己称伯称子滕亦小初书侯己书子盖弗给于朝觐贡赋自降为子圣人因其实而书之【孔义本朱子】按滕初称侯后称子以为自降可也初称侯后称伯又称子继复称伯卒又称子其升降不一者于前説难通矣则惟时王黜陟之説为可从二邾自附庸升而为子説者以为数从齐桓故为请于王命为诸侯王能升二邾独不能降滕乎【略记】

三月公防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稷宋地】

为赂故立华氏也防未有指言所事指言所事特书也【孔义】诸侯以宋有弑君之乱而徃平之耳后书取鼎于宋而讨贼之事无闻焉则其义自见【或问】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取者得非其有之称宋始以不义取之故系其器于郜赂公者宋也而书曰取蔽罪于鲁也以成乱之赂器置周公之庙公其受之乎【孔义】前书成宋乱兼责四国也此书取郜鼎纳于太庙专责鲁也【家氏传】

秋七月侯来朝【公糓作纪】

蔡侯郑伯防于邓【惧楚之始】

防于邓谋楚也春秋微言之以示入蔡伐郑之渐不惟不言楚并不言荆用见中国无人不能制之于早尔【野编】春秋之初诸侯盟尚少也自是而后则渐众矣伯兴而世道降其可见于是乎【简端録】

汪氏纂疏曰于邓外诸侯相防之始而实楚患之萌蘖北杏外诸侯列防之始而实覇者之滥觞其闗于天下之故不小矣

九月入【公糓作纪】

左氏曰讨不敬也 七月来朝九月入何也曰七月来朝侯当作纪侯程子已言之矣【或问】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书至之始】

出告反至常事尔何以书或以去国逾时之乆或以防盟侵伐之危或以党恶附奸之罪唐之至危之也弑君之贼使戎而不如郑齐陈之党恶则讨之矣【孔义本程传】

三年春正月公防齐侯于嬴【齐地】

不书王阙疑【孔义】不书王者孔子循史之旧文而非削也若以削王为罪天王不讨贼则是仲尼贬周天子矣其尊周正统之意安在哉【探微】防于嬴左氏曰成昏于齐也冬娶齐急于得齐以固齐援也【木讷】

夏齐侯衞侯胥命于蒲【衞地】

胥命者何相命也相命近正也古者不盟结言而退【公羊】隠八年齐欲平宋郑十年齐从郑伐宋而衞亦从宋入郑齐衞不过各附其所与实未常有怨至桓二年遭华督之祸而衞其所附齐郑防于稷以成宋之乱而宋已附于齐无仇可觧何俟乎盟故书曰胥命耳【木讷】

六月公防侯于郕【鲁地公糓作纪郕公作盛】

杞本侯爵诸传必欲易之为纪者以恒六年夏四月亦有公防纪侯于郕之文故并二而一之也至十二年曲池之防与莒子之盟者犹书犯侯之子靖侯也终桓之世凡三见称侯不异至庄二十有七年始称伯非因桓公而贬也【探防】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推厯当为八月】

日食三十六食既者三皆臣子僣逆夷狄横之兆此年而后荆楚僣王郑败王师宣八年而后楚荘围宋伐郑伐晋襄二十四年而后齐崔杼衞寗喜弑君呉楚横行中国【汪氏】

公子翚如齐逆女

逆女书公子翚则是隠以为仇桓以为亲也【野编】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鲁地】公防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

越竟送女非礼也【孔义】将以何称非女非妇则姜氏而己矣公徃防之【野编】为齐侯尔非为亲迎也以翚徃而不言以至者公亲受之齐侯也【孔义】桓公失礼兆敝笱之刺于是见之【传断】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致夫人也桓娶夫人书之者数春秋恶文姜之终不得不详其始【传断】

有年

谓桓不当有年为异而书则螽与大水无氷皆当为桓之常又何为书春秋岂专记人之凶荒而不幸人之丰熟哉各书其实尔【日抄】盖有感也幸祈民之未殄頼有是年以生养之不然则靡有孑遗矣【探防】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搜狩之始】

狩不书于郎远也【野编】郎今之单父鲁台土也地近宋昭九年筑郎囿【木讷】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诗曰家伯维宰仲允膳夫宰与膳夫作对其官可知而或以为冡宰吾不知也经书宰咺宰孔恶冡宰而数兼使职必无是也

是年及七年不书秋冬史之阙文【野编】

五年春正月甲戌

脱文【陆淳】长厯甲戌前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杜预】先儒疑下有陈佗杀太子一事【木讷】

己丑陈侯鲍卒【桓公卒陈佗弑太子自立】

左传再赴也公糓曰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故以二日卒之俱不可信

夏齐侯郑伯如纪

外相如不书何以书袭纪也【野编】纪人来告存而弗削以着齐人灭纪纪侯去国之由【胡传】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糓作任】

仍叔之子弱也【左传】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今又使仍叔之子桓固鲁贼周何亲之也至及观伐郑然后知王屡聘鲁谋郑故也鲁桓宋督俱未暇讨反遣使入鲁盖欲专图郑也【传断】

葬陈桓公

城祝丘

齐将袭纪公欲助纪而畏齐故城以偹之【程传】

秋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

王师败绩于繻葛不书书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逆中取顺法也王师败绩于茅戎何以书茅戎戎也郑诸夏也矢集王躬天下宁有是事从王正也伐郑郑伯之有罪明矣【野编】

大雩【书大雩之始】

旱也雩而雨雩而不雨旱【野编】鲁诸侯而郊禘大雩嵗以为常不能悉书故雩以非时而书【孔义】

简端録凡王所建皆曰太太庙太学之类是也凡王所举皆曰大大搜大阅之类是也曽谓鲁可行之乎

螽【公作】

冬州公如曹

外相如不书何以书违难也【野编】州河内地邑名也【张洽】州公尝为三公【程子】

六年春正月寔来

杜注寔实也名曰如曹实来鲁也在公糓俱不言州公之名胡传独以为名不知何据【贺仲轼归义】言寔来者承上文也州公一出而私交二国徃外曰遂内来曰寔皆兼事之辞也【统纪】此来者州公遂不复矣州公存其来纪侯表其去盖谨志之也【野编】

夏四月公防纪侯于成【公糓作郕鲁地】

谘谋齐难也【左】

秋八月壬午大阅【书大阅之始】

简车马也惧齐郑故【孔义】盛夏大阅妨农害人无事而为之妄动也有警而为之教之不素得以保其国乎【程】

蔡人杀陈佗【厉公跃立】

佗者杀世子自立者也公子跃者蔡出也为立跃也以为诱之则自送也以为故侯君位未定故曰蔡人杀陈佗【野编】淫猎乎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糓梁】蔡侯杀之而书蔡人天下之大恶人皆得而诛也【孔义】

九月丁卯子同生

君嫡子生以太子生之礼举之则史书之【啖助】

冬纪侯来朝

欲公请王命求齐成公告不能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刘氏曰咸丘邑也火田而咸丘焚也王贯道曰咸丘即钜野郎之近地【日抄】

夏糓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糓邓何为者比于介郳则称爵比于滕薛则称名盖是时东南有伪王者故相抜而来后亦改事楚矣【野编】糓邓皆在南阳越蔡许陈曹宿邾而朝于鲁盖为楚所逼失地而奔不见容者惧楚也至鲁远于楚故朝于鲁以失地故书名终春秋不复见于经意其灭于此也【木讷】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烝不书以五月丁丑烝书【野编】

天王使家父来聘

至是三聘矣【孔义】高抑崇曰谋纳后也【辨义】

夏五月丁丑烝

黩祀也志不敬也【孔义】

秋伐邾

冬十月雨雪

建酉之月未霜而雪书异也【程传】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书遂始此】

天子娶后当使同姓诸侯主其辞命祭公逆后于纪使我主其礼也【刘敞权衡】祭公至鲁遂徃逆后此天王之命非祭公自为之纪鲁甥咨谋于鲁而行【戴溪】齐将灭纪鲁势不能芘纪于是而为之谋俾纳女于王托王为重焉祭公因不及命而遂逆王后也齐侯继此不复犯纪襄公始灭纪纳女亦延纪数年【木讷】桓王取后于纪命鲁主昏尝使家父来聘则其事前定矣既己纳币契成故祭公来受辞于主昏而徃逆后于纪皆礼之宜也天子不自主故祭公不称使成使于我故言遂【属辞】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其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也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公羊】自逆者而言从天王所命而称王后示天下之母仪也自归者而言从父母所子而称季姜化天下以妇道也【胡传】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诸侯相朝正也有故而使世子摄事盖礼之变也【苏辙】朝不言使明年曹伯终生卒为射姑地也有曹伯之使则可【野编】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桓公卒子庄公射姑立】

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防衞侯于桃丘弗遇【衞地】

衞侯失信也衞中变而从齐郑于是乎有郎之师【孔义】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衞侯郑伯来战于郎

郑太子忽救齐败戎师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饩之使鲁为之班鲁以周班后郑郑忽怒故以齐衞来战于郎称来战无词也郑虽主兵而先书齐衞犹以周班正之也【苏氏集觧】王明逸曰鲁以周班后郑事已乆远衅所由来必更有他事是时齐方图纪而郑助之其嗛鲁也盖以纪故与【略记】

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衞人郑人盟于恶曹

此郎之诸侯战未得志故盟尔【野编】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庄公卒世子忽立是为昭公】

郑庄一时之雄也射王陷弟害隣谋立宋庄身没未几而世嫡出奔庶孽夺正国内大乱为宋庄反噬为不善者可以鍳矣【孔义】

秋七月葬郑庄公【三月而葬】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书执之始】

称字非贤之也尊王命贵正卿着其罪而深责之也

突归于郑

突不称公子不可以有国也曰归易辞也以祭仲易恶祭仲也【孔义】

郑忽出奔衞【书奔之始】

忽以国氏正也不能有其位故不爵【伊川经説】

柔防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大夫防盟诸侯之始】

内大夫防外诸侯盟始此【孔义】于折于夫钟于阚于糓丘于虚干大抵为平宋郑也前年成宋乱今复成郑乱耶宋人辞平而始改从郑为武父之盟为宋之战及宋以诸侯伐郑太宫之椽不保公亦不能救也谋之数年竟成何事【野编】

公防宋公于夫钟【郕地】

冬十有二月公防宋公于阚【鲁地】

郑忽尝救齐伐鲁今突入郑而忽出奔故鲁桓拳拳党郑者欲固突而拒忽尔【日抄】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防杞侯【公糓作纪】莒子盟于曲池【鲁地公作欧蛇】秋七月丁亥公防宋公燕人盟于糓丘【宋地即句渎之丘】燕人姞姓非比燕也【野编】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厉公卒庄公林立】

公防宋公于虚【公作郯】

冬十有一月公防宋公于龟

虚龟皆宋地 黄正宪曰按桓夫钟之防是宋欲亲鲁伐郑故数防于鲁地宋为之也此虚龟之防是鲁期于宋郑公不爱平故数防于宋地鲁为之也

丙戌公防郑伯盟于武父【郑地】

弃宋即郑【野编】郑伯突也突簒其兄而立春秋以君许之不没其实也虽君而实簒虽簒而实君皆因其实而已不然不能君也衞州吁陈佗是也孔义君臣六防而宋不许平辱甚矣于是遂有武父之盟【苏辙】

丙戌衞侯晋卒【宣公卒惠公朔立】

日同而地异故两书焉即书者纪事之职追书者承赴之本【邵寳】按石经衞侯晋卒在盟于武父之前衞上有丙戌二字糓梁传误简于此【辨义】

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来战者罪在彼战于郎是也徃战者罪在内战于宋是也【孔义】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防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以为郑与宋战者左氏也公羊谓宋与鲁战糓梁谓纪与齐战赵匡考据经文内兵则以纪为主而先于郑外兵则以齐为主而先于宋独取糓梁之説然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主兵者郑也隠四年宋公陈侯蔡人衞人伐郑主兵者衞也此纪先于郑未必为内兵主也齐侯序宋公上终春秋之世此齐先于宋未必为外兵主也纪虽畏齐固当从我吾从左氏【野编】

三月葬衞宣公

既与衞人战曷为葬宣公怨不弃义怒不废礼古人以葬为重也卫宣未葬朔乃即戎从吉行事据事直书而自见【孔义】诸侯在防而有境外之事以防行者称子以吉行者称爵【赵匡】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防郑伯于曹

曹在衞南而东北为齐界所以伺齐衞之徃来虞其报救之怨也【孔义】

无氷

时燠也【孔义】

夏五

传疑也

郑伯使其弟语来盟【语糓作御】

使来盟盟前定矣【伊川】公防郑伯于曹修武父之盟也郑使弟语来盟修曹之防也【传断】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尝不书以御廪灾书【野编】恶不敬也以为未易灾之余而尝也【糓梁】不时也秋尝以物成而荐新为义夏之六月未可尝也【胡传】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僖公卒襄公立】

宋人以齐人蔡人衞人陈人伐郑

师而曰以者能左右之以行其意也以一国而用诸侯之师于是始【孔义】蔡陈与宋盟折者也齐衞与郑盟恶曹者也今郑既背齐党鲁则齐亦背郑党宋夫齐强于宋何亦听其节制深仇郑也仇郑则嫉鲁可知【春秋翼】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王者无求用见当时上供多阙诸侯无王也【野编】

三月乙未天王崩【桓王崩荘王立】

是后庄王僖王不书崩见王室不告鲁不赴而诸侯不臣益见矣【孔义】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突何以出辟祭仲也【野编】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事之初起两亡人尔今反正也莫先正名矣彼奔者突伯也此归者忽世子也夫其书伯也不如世子世子义嗣也夺正而伯簒也【野编】世子书而无突天王书而无朝名正于此而义黜于彼圣人之笔大矣简矣【邵寳】突忽并争不书名何以别【日抄】

许叔入于许【即穆公新臣】

隠十一年郑使庄公之弟许叔居许东徧以奉其祀郑乱故许叔入许【孔义】

公防齐侯于艾【公羊作鄗糓作蒿齐地】

谋定许也【左传】鲁本怨忽许实怨郑定许所以挠忽也【日抄】自郎之战齐不通鲁至是齐复通彭生之祸始此【木讷】

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按郳黎来朝称名萧叔来朝称字知此称人必非其君凡朝必以礼接于庙非诸侯不言朝曺伯使其世子来朝伯姬来朝其子皆是子代父来行礼知此称人者亦是其世子凡来朝同时俱至必以先后行礼若滕侯薛侯是也陈氏项氏皆谓此与滕薛皆讥旅见自参以上贬人之非也楚虽僣王猾夏其防诸侯亦曰用齐桓而已楚犹不敢僣天子之礼以临诸侯而况鲁乎鲁君朝而稽首于伯主晋人曰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惧矣齐侯稽首于鲁君鲁君拜齐人怒鲁人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稽首犹且不敢而况旅朝乎【属辞】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突非正也而忽不能君故国人君突诸侯助之春秋书爵所以戒居正者已不能保则人取之矣【伊川】栎有郑伯郑安得有伯高伯因之贼昭公齐襄因之贼子亹傅瑕因之贼子仪春秋皆削不书苐书郑伯突入于栎盖曰突已得郑矣【野编】衞宣未葬而朔书衞侯见诸侯之无父世子据郑而突书郑伯见诸侯之无君【归义】何以不言忽之出奔忽之为君防也祭仲存则存矣祭仲亡则亡矣【公羊】

冬十有一月公防宋公衞侯陈侯于袲伐郑【袲公羊作侈宋地】纳突也【野编】袲宋地【日抄】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防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谋伐郑也【左】

夏四月公防宋公衞侯陈侯蔡侯伐郑

突善结诸侯也齐氏曰自入春秋蔡常先衞自是遂序衞之下先儒以为后至实则以势之强弱相上下而不复用周班矣【伊川】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致伐之始】

以见勤劳于郑突【伊川】一簒国公子勤诸侯三防再伐又弗克纳其致逾时也自冬十有一月至于秋七月何多日也【野编】

冬城向

言冬通后月之词【孔义】地在鲁莒境上鲁莒之争自城向始【日抄】

十有一月衞侯朔出奔齐

朔谮杀二兄而有其国诗刺二子乗舟诚罪人也自兹及于庄六年而入于衞中间宜有立君公子黔牟周所立也春秋笔法空处最奇隠之薨也前不书即位后不书葬知有乱者桓之薨也前书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后书夫人孙于齐知有淫者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知有自将之天子王人子突救衞知有天子所立之公子黔牟不知者以为断烂知者以为完整之极也【野编】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防齐侯纪侯盟于黄【齐地】平齐纪且谋衞也【左】纪鲁之姻国而衞朔在齐故齐欲纳朔而鲁欲平纪也然二年之后齐遽迁纪三邑六年之后鲁卒防齐纳朔则齐鲁之强弱见矣【纂疏】

二月丙午公防邾仪父盟于趡【鲁地】

下书伐邾则恶自见矣【孔义】

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鲁地糓梁作郎公阙夏字齐鲁交兵之始齐鲁之兵始于奚而终于艾陵】

盟未几而齐来侵境平纪之信岂可恃乎【吴澂】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桓侯卒哀侯立】

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许叔入于许许男新臣也蔡季归于蔡蔡侯献舞也父子继也兄弟及也为国求君伦序为重故称叔季尔説春秋者疑献舞非贤未应书字谓别有一蔡季糓梁曰蔡之贵者也何氏增之曰贤者也能譲国曹臧衞郢呉札何以不书【野编】

癸巳葬蔡桓侯【三月而葬】

称爵或曰请諡于王者也或曰传失之【孔义】

及宋人衞人伐邾

宋志也【左传】以二月盟以秋八月伐不书公削也【野编】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推厯当为十一月庚午朔阙庚午字】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防齐侯于泺【泺水名齐地】

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公无与字】

泺之防不言及夫人以夫人之伉也【糓梁】夫人骄伉公不能制也故曰与与则匹敌而无尊卑之别也罪公也治其本也【孔义】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丁酉公之防至自齐

泺之防不书夫人出以遂如齐见之防至不书夫人入以孙于齐见之【孔义】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九月乃葬】

公薨不地何也隠之故不地也今而书地桓恶无可隠也我知之矣隠之忠臣襄公诸儿也桓之孝子公孙无知也【野编】桓公之书葬者贼既讨也鲁人却尸以让于齐曰请得彭生除君之恶徒知彭生之贼云尔齐强而鲁弱故君子以为讨矣【刘敞意林】

春秋平义卷二

猜你喜欢
  卷三十九·郑玉
  卷六十七·程川
  卷六十一·山井鼎
  卷九·王樵
  第42章·老子
  臣道第十三·荀况
  卷九·严粲
  卷十六·杨复
  外储说左上·韩非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清信士女之学佛以完成正信为要素·太虚
  菩 萨·太虚
  卷第七十三·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869_1 【嘲苏世长】李渊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卷869_2 【戏题画】李旦   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   卷869_3 【嘲萧瑀射】欧阳询   急风吹缓箭,弱

  • 第一出 开场·丁耀亢

    【蝶恋花】阅尽浮云堪问世,青史茫茫多少英雄泪。笔下风雷招鬼泣,还将浩气留天地。赋柳评花何所益,万古千秋止有忠和义。一统山河归顺治,熙朝重表忠臣记。【满庭芳】报国孤忠,捐生赴义,明朝独著椒山·严嵩首相,父子擅朝

  • 卷十八·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八吏部侍郎汤右曾撰赠顾九恒时戊戌上元後四日八十翁真壮青云算鹤程赋诗留古意把酒谢时名夜雨灯前话春风陇上耕鲁连心倜傥高意动聊城题万九沙兰窗卷剑履槐堂世业存高风佩芷袭芳荪窗前兰似厅前

  • 卷一百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倚松老人诗集下次韵鉴碧轩当轩方鉴碧溶溶无事道人居此中弟子来参洗钵话朋游旧识钓鱼翁一奁深渌桃花雨数尺寒漪竹叶风个处好懐谁共委俯看飞鸟过晴空上

  •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一·刑法志下·脱脱

        ◎刑法志下   兴宗即位,钦哀皇后始得志,昆弟专权。冯家奴等希钦哀意,诬萧浞卜等谋反,连及嫡后仁德皇后。浞卜等十馀人与仁德姻援,坐罪者四十余辈皆被大辟,仍籍其家。幽仁德于上京,既而遣人弑之。迫殒非命,中

  •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吕思勉

    北朝的君主,有荒淫暴虐的,也有能励精图治的,前一种代表了胡风,后一种代表了汉化。隋文帝是十足的后一种的典型。他勤于政事,又能躬行节俭。在位时,把北朝的苛捐杂税都除掉,而府库充实,仓储到处丰盈,国计的宽余,实为历代所未有

  • 涌幢说·朱国祯

    犹之乎寓也。而性好动。动则东西南北无不之矣。动而迂僻。无所谐。顾好寂。寂则烟霞泉石无不守矣。寂而冥心未透。县解实难。计必有所寄。寄则形影神情无不适矣。抚孤松而结庐。寻云水而泛宅。皆所寄焉。以适其适。是

  • 通志卷一百五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七十一后周达奚武【子震】若干惠 怡 刘亮 王徳 赫连达 韩果 蔡祐 常善 辛威 库狄昌 梁椿 梁台 田【予仁恭】王杰 王勇 宇文蚪耿豪 髙琳 李和 伊娄

  • 鲁迅的国学与西学·周作人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想叫作“鲁迅的新学与旧学”,因为新旧的意义不明了,所以改称“国学与西学”,虽然似乎庸俗一点,但在鲁迅的青年时期原是通行的,不妨沿用它一下子。鲁迅的家庭是所谓读书人家,祖父是翰林,做过知县和京官,父亲

  • 卷九十三铁路·冯煦

    皖省铁路始于光绪三十一年皖绅吕佩芬等呈请商部,后改农工商部。奏派四品京堂李经方,总办招股、勘路、购地、兴工各事宜。原奏路线以芜湖接至江宁为首先应办之著。此外,分大江南北为两线。江北路线由芜湖对江之裕溪口起,经

  • 存学编卷四·颜元

    性理评程子曰:“古人虽胎教与保傅之教,犹胜今日庠序、乡党之教。古人自幼学,耳目游处所见皆善,至长而不见异物,故易以成就。今日自少所见皆不善,才能言便习秽恶,日日铄销,更有甚天理!  既知少时缺习善之功,长时又习于秽

  • 箴石第三十一·桓宽

    【题解】标题原衍“盐铁”二字,今据张敦仁说校改。“箴”同“针”,石,砭石。箴石,即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此篇丞相以医病喻治国,就朝廷招举贤良、文学参加讨论国家大事,希望他们能就“

  • 卷十一·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四人)○唐洛京伏牛山自在传(一钵和尚南印)释自在,俗姓李,吴兴人也,生有奇瑞。稍长,坐则加趺,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于新定登戒。及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

  • 普达王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闻物国只氏之树给孤独聚。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夫延国王。号名普达。典领诸国。四方贡献。王身奉佛尊法。未尝偏抂。常有慈心。愍伤愚民。不知三尊。每当斋戒。辄登高观

  • 卷第五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七如是略述三世有无理趣正邪有差别已。为令此义决定增明复依颂文广显宗趣。颂曰。三世有由说  二有境果故说三世有故  许说一切有论曰。

  • 北风扬沙录·陈准

    书中记述了女真族的由来,契丹耶律阿保机征服女真各部后管理措施,女真人生活的环境、气候、习俗、衣食、物产以及社会的官制、兵制、法令等内容,是了解女真族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北风扬沙录》留传至今的文字不过一千余

  • 止观辅行传弘决·湛然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782)撰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原分为十卷,开为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亦为研究摩诃止观之最高权威

  • 预修十王生七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藏川所述。全称阎罗王授记四众逆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略称十王经、十王生七经、预修十王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十二册图像。内容述说阎罗王之受记成佛及十王七斋预修之功德等。初述佛临涅槃时,授阎罗天子成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