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爪哇传

爪哇在海外,比占城更远。自泉州之南登舟下海的人,总是先至占城,再到爪哇。爪哇风俗土产不可考,但大致和海外诸蕃国相似,多出奇宝,在中国很受欢迎。但其人则丑怪,性情语言与中国不能相通。元世祖时,四周的小国归附,在需出兵征讨的诸蕃中,唯有爪哇的作战规模最大。

至元二十九年(1292)二月,皇帝诏告福建行省,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等平章政事,出征爪哇。又会合福建、江西、湖广三行省士兵二万,设左右军都元帅府二,征行上万户四,发舟千艘,给粮一年、钞四万锭,又给虎符十、金符四十、银符百、金衣缎百段,以备赏有功之人。亦黑迷失等到殿前辞行。皇帝对他们说“:你等到爪哇,明告其国军民,我元朝起初与爪哇通使,关系很好。但后来,你们有人刺伤我朝使者孟右丞之脸面,所以才来讨伐你们。”九月,兵会庆元。弼与亦黑迷失领行省事,前往泉州。高兴则率辎重自庆元登舟渡海。十一月,福建、江西、湖广三省之军会于泉州。十二月,自后渚启行。

三十年正月,至构栏山讨论征爪哇的战略策略。二月,亦黑迷失、孙参政先领本省幕官以及招谕爪哇等处的宣慰司官员曲出海牙、杨梓、全忠祖、万户张塔剌赤等五百余人,乘船十艘,先往爪哇招降。接着,大军便继续前进,达吉利门。弼与兴进入爪哇的杜并足,与亦黑迷失商议,决定分兵登岸,水陆并进。弼与孙参政率领都元帅那海、万户..居仁等水军自杜并足经戎牙路巷口至八节涧。兴与亦黑迷失率都元帅郑镇国、万户脱欢等马步兵自杜并足走陆路前进。陆路以万户申元为前锋。又派副元帅土虎登哥、万户褚怀远与李忠等乘钅赞锋船,由戎牙路,在麻喏巴歇搭浮桥前进,约定在八节涧会合。

招谕爪哇的宣慰司官员说“:爪哇国王的女婿土罕必..耶想带领全国向元朝纳贡投降,但他不能离开爪哇军队,故宣慰司先令杨梓、甘州不花、全忠祖引其宰相昔剌难答吒耶等五十余人来迎接元军。三月一日,元军水陆两路在八节涧会师。此涧上接杜马班王府,下通莆奔大海。它是爪哇的咽喉,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又爪哇谋臣希宁官沿河泊舟,似在观望成败。元军再三招谕,也不投降。元行省在涧边设偃月营,留万户王天祥在此镇守。土虎登哥及李忠等带领水军,郑镇国、省都镇抚伦信等率领马步军水陆并进,希宁官害怕,连夜弃船逃走,元军缴获鬼头大船百余艘,行省又令都元帅那海、万户..居仁、郑王圭、高德诚、张受等镇守八节涧海口。

元军刚刚进发,土罕必..耶便遣使来告,葛郎王已追至麻喏巴歇,请求元军援救。于是,亦黑迷失、张参政先往安慰土罕必..耶,郑镇国引兵到章孤救援。及兴进至麻喏巴歇,土罕必..耶又说还不知葛郎兵在什么地方,兴又返回八节涧。接着亦黑迷失称爪哇军今夜将至,又要兴带兵到麻喏巴歇。

七日,葛郎兵分三路进攻土罕必..耶。八日黎明,亦黑迷失、孙参政率万户李明迎战于西南,未见葛郎兵。兴与脱欢由东南路与爪哇军战,杀数百人,其余奔溃于山谷之中。日中,西南路的爪哇军又至,兴再战至黄昏,又击败爪哇军。十五日,分军三路围剿葛郎,约定在十九日在答哈会合,以炮声为号接战。土虎登哥等水军溯流而上,亦黑迷失等由西道,兴等由东道前进,土罕必..耶之军继后。十九日,至答哈。葛郎国主以兵十万来战,自卯时战到未时,连续三次战斗,葛郎军败散,拥入河中淹死的达数万人,被杀的约五千余人。国主退入城中拒守,官军包围此城,且招其来降。此夜,国主哈只葛当出降。

四月二日,元遣土罕必..耶还本地,使其准备入贡礼物,并令万户捏只不丁、甘州不花率兵两百护送。十九日,土罕必..耶背叛逃走,留军抗拒护送他的元军。捏只不丁、甘州不花、省掾冯祥皆遇害。二十四日,元军还。俘哈只葛当妻子官属百余人及地图、户籍与所上金字表返。此事见《史弼》、《高兴传》。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三·志第一百四十六·兵七等·脱脱
  ●卷十六·徐锡麟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四·张岱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十三·佚名
  吕光传·房玄龄
  翰苑羣书卷二·洪遵
  卷一百十五·杨士奇
  卷六十五·纪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總序·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淇·唐圭璋

      浙江通志有吴淇,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南剑知州,或即其人。   南乡子   寿牟国史三月二十   十日借春留。芍药荼不解愁。检点笙歌催酿酒,西州。有谪仙人烂熳游。   白鹭自芳洲。咫尺红云最上

  • 赵希明·唐圭璋

      希明,宗室,燕王德昭九世孙。嘉定元年(1208),处州守。   霜天晓角   空山木落。月淡阑干角。相与羊裘披上,方知道、宦情薄。   老来须自觉。酒尊行处乐。疑到碧湾无路,滩声小、橹声薄。

  • 卷二·龙榆生

    34 梅尧臣 一首 录字能改斋漫录【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①地春袍, ①:↑穴↓卒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

  •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 御选宋诗卷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十一五言古诗二欧阳脩送唐生京师英豪域车马日纷纷唐生万里客一影随一身出无车与马但踏车马尘日食不自饱读书依主人夜夜客枕梦北风吹孤云翩然动归思旦夕来叩门终年少人识逆旅惟我亲来学媿道矒赠

  • 章泉稿卷四·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章泉稿>   钦定四库全书 章泉稿卷四       宋 赵蕃 撰五言絶句 赋刘子澄墨庄 勤力汉疏傅遗安龎德公公家业异此衰盛国应同 扬步 竟日人行絶惟闻鸟语多忽逢樵妇斧更听

  • 卷一百五·志第五十八·礼八等·脱脱

        ◎礼八   ○文宣王庙 武成王庙 先代陵庙 诸神祠   至圣文宣王。唐开元末升为中祠,设从祀,礼令摄三公行事。朱梁丧乱,从祀遂废。后唐长兴二年,仍复从祀。周显德二年,别营国子监,置学舍。宋因增修之,塑先圣

  • 卷第二百五十 唐紀六十六·司马光

      起上章執徐(庚辰),盡強圉大淵獻(丁亥),凡八年。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咸通元年(庚辰、八六0年)   春,正月,乙卯,浙東軍與裘甫戰於桐柏觀前,范居植死,劉勍僅以身免。乙丑,甫帥其徒千餘人陷剡縣,開府庫,募壯士,衆至數千人;越州大恐

  • 张文襄公选集二·张之洞

    到两广任谢恩折(奏议)致总署(电奏)致冯萃亭(书札)致总署(电牍)致总署(电奏)致总署照会各统领速备战守(公牍)照会各统领酌仿基隆新筑炮台派兵援闽片(奏议)接济台湾军火饷项片致龙州潘抚台(电牍)致天津李中堂致总署晓谕中外曲直指明商教

  • 第三章 满洲贵族重新掌权·辜鸿铭

    继曾国藩之后,中国儒生名义上的首领是李鸿章。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倒台,中国的儒生们面临群龙无首的困局。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统治权&mdash;&mdash;正如我所说过的,它曾经在太平天国叛乱时期从满洲贵族手中

  •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晏婴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

  • 卷十四·孙奇逢

    梁惠王章句上见梁惠王章仁义二字是孟子七篇的纲领是愿学孔子的嫡派学术在此治术即在此言利者得害言仁义者得利此千古不易之理战国之君中于利者已深欲空以仁义夺之其谁焉信之中间指陈利害反覆相形正醒仁义所以利 问孟

  • 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太虚

    中国人向来自成为一天地,中国之外则胥为蛮夷戎狄;虽由佛教尝认印度为大国,然除佛教外既鲜他种之政治、经济等关系,亦夷之狄之而置于不见不闻耳。虽明季以来,干、嘉以前,曾有传教、经商之欧人来往,其等蛮戎犹昔也。故中国与今

  • 中观论卷第二·龙树

        龙树菩萨造梵志青目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问曰。经说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万物以生法生。以住法住。以灭法灭。是故有诸法。答曰不尔。何以故。三相无决定故。是三相为

  • 引·如卺

    禅宗正脉引景泰庚午。[氶/巳]参学空谷禅师于修吉山。山在杭西湖上。先是师积稔缘化吾郡。夜话山房。获亲炉鞴。一日问师。如何是露柱。师良久曰。此是说不得底。自会去。厥后成化庚寅。师还化。其年[氶/巳]四十六。亦

  • 梅华问答编·薛阳桂

    闵之门下薛心香,著有《梅华问答编》,畅言三教微旨,玄妙程度,不下乃师,且多精华而少糟粕,另有《金仙直指性命真源》一书。

  • 好逑传·佚名

    又名《侠义风月传》。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八回。原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书叙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婚姻故事。铁中玉乃御史铁英之子,才貌出众,又有侠义,人有缓急相求必慨然周济。水冰心乃兵部侍郎水居

  • 大乘广百论释论·护法

    凡十卷。又称大乘广百论释论、广百论、广百论释。护法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书系对圣天所造广百论本之注释书。内容分八品,各品有偈颂二十五首,合为二百偈颂。专为破斥外道、小乘所说诸法实有之迷执,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