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韵正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细注解。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唐韵正》之考音详矣,而不附于经,何也?曰文繁也。”卷首凡例曰:“凡韵中之字,今音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谱相传之误,则注云古音某,并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皆同而中有数字之误,则止就数字注之,一东是也。一韵皆误,则每字注之,四江是也。同者半,不同者半,则同者注其略,不同者注其详,且明其本二韵而误并为一,五支是也。一韵皆同无误则不注,二冬、三钟是也。”《四库全书提要》云:“盖逐字以求古音,当移出者移而出,当移入者移而入。视他家谬执今韵言古音,但知有字之当入,而不知有字之当出,以至今古纠牵,不可究诘者,其体例特为明晰。与所作《韵补正》皆为善本。然《韵补》误叶古音,可谓之 ‘正’; 至《唐韵》则本为四声而设,非言古韵之书; 声随世移,是变非误,概名曰‘正’,于义未协。是则炎武泥古之过,其偏亦不可不知也。”

《唐韵正》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阳羡茗壶系·周高起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老舍
  王祯农书·王祯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允禄
  养小录·顾仲
  归潜志·刘祁
  经籍会通·胡应麟
  南北书派论·阮元
  异鱼图赞笺·胡世安
  后观石录·毛奇龄
  香莲品藻·佚名
  世说旧注·杨慎
  齐民要术·贾思勰
  春渚纪闻·何薳
  清秘藏·张应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三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三古今体一百二十七首【癸未七】书扇恭进皇太后展开半月常悬若引得清风益洒然虽是山庄称避暑惟祈夏凊豫高年雨【六月卄一日】山庄七日未看云倏见西峯荟蔚氲一

  • 卷三百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 郑关 雨夕同诸公夜饮 万竹絓飞雨流云来远天高阳久寂寞客至张华筵逹士不惜醉畅饮清风前阴壑度玄籁寒声应鸣弦不尽眼前欢

  • ●卷二百三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五。   起绍兴三十年十月十七日丙辰,尽其日。   十七日丙辰金人入庐州以康定山知(庐州)纥石烈(改作赫舍哩)同知庐州驻泊兵马都监杨椿会兵入城杀康定山走纥石烈(改作赫舍哩)复庐州。   合肥野叟杨

  • 卷六·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六 【起庚寅明成祖永乐八年尽己亥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凡十年 【庚寅】八年春正月免扬州淮安凤阳陈州水灾田租【掦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十·佚名

    入祠士民上陈蠡测 梅友松 唐之俊王元辅 韩原洞 周祚新胡登龙【子光奎】罗世杰【弟玑 采 圻】冯继京【弟聮京】李光春 丁应抡 李文灿胡起鸿 刘可廷 张鸿鸾田种玉【子福元侄士儁】张汝恭 李应阳张 俊 郭重

  • 欧阳德传·张廷玉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南,拜王守仁为师,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1523),会试策问中有诋毁王守仁的意思,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但不偏袒,结果进士及第,授六安州知州。他在六安建

  • 王文正公遗事·王素

    序先公相国文正魏公会遇二宗,践两禁,为元弼将三十年,丰功大业,宏材硕学,上辅真宗,格于皇天,于今天下称太平宰相,勋书王府。故非小子所可拟议也。然公捐馆,素未成人,洎从官立朝,或闻于绅,或传于亲友,或得之故吏,或存诸遗稿,史官未备

  •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一经籍考【十一】史【奏议 杂史 传记】【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以章奏自为一门次於集部别集之後然论事之文有关国政且与记传互考为易自应归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一章·佚名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 卷五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祭义义者言所以祭之义理也篇中即祭以明孝弟敬让之义至为详切盖人事之本末人道之始终备於是矣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

  • 卷十七·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七文公集說【楊氏士勛曰魯世家文公名興僖公之子以襄王二十六年即位諡法慈惠愛民曰文】【乙襄王二未十六年】元年【晉襄二年齊昭七年衛成九年蔡莊二十

  • 缁衣集传卷三·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亲贤章第十四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政是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繇圣【尊亲之情上下一也秉交孚逹于天徳上以尊贤则下以贤尊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佚名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rdquo;&ldquo;所以者何?&rdquo;&ldquo;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

  • 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之二所住内空。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皆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所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六·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漸次品第七十三之二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性性中起四靜慮發五神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具諸功德安立有情三聚差别令其獲得利樂事者.云何初發心

  • 杂譬喻经(道略集)·佚名

    比丘道略集雀离寺师将沙弥下喻 圣王生九百九十九子喻 兄弟二人共为沙门喻 伎儿作种种伎喻 比丘被摈喻 目连与弟子下耆阇崛山喻 喜根喻 木师画师喻 大迦叶妇因缘喻 兄好禅弟好多闻喻 罗云珠喻 龙升天喻 于

  •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印光

    近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功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ldquo;活佛&rdquo;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随

  • 德光太子经·佚名

    亦称《赖吒和罗所问德光太子经》、《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光德太子经》、《赖吒和罗经》等。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一卷。经中叙述赖吒和罗向佛叩问菩萨行法,佛从正反两个方面宣说诸种四事法,并宣说德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