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禀抚军徐中丞树人

窃职道自去秋重九由沪尾登岸,驰进艋舺;先清台地各匪,继息淡厅风谣。招集旧部,于十月十二日单师直入彰属鳌头;自十五日开仗以来,叠次获胜,连破葭投、水里港数十村庄。十一月初三日卯刻,会师克复彰城;亲扎布置,搜获匪股,庄民陆续搬回安业。并饬白瑛、关参将乘势速攻斗六;遂于十八日,据报将土围攻破,戴逆逃往张厝庄。该庄股匪张三显尚敢纠众出烧官地厅,义民公禀恳求亲临剿办。

  斯时凌署令远在小埔心,惟职道一军镇压彰城,不能弃之而去;尚且支架八面,分派各军,出扎乌日庄,并进兵会剿。甫于十二月初五日,林营由嘉义他里雾入彰,当经商会提、镇分攻四块厝、北投林晟、洪欉匪巢。林署提军在彰安坐十日,于十二月十五日始行入山。职道将彰城布置周密,饬调凌署令回城,并请提、镇分派固守,适北协汤副将亦经到城;职道遂于十二月十三日先派主事周懋琦、军功范义庭等带勇进扎宝斗,会同曾提军力攻张厝庄,围拿戴逆。

  职道于十八日卯刻,亲督兵勇由彰拔队驰赴会剿。戴逆亲执会旗,率众抗拒;经官军奋力轰击,贼众稍退,兵勇乘势跃濠而入,将该庄毁平,生擒戴万生到案。会同曾提军在宝斗大营,讯供明确,请令凌迟处死。旋由宝斗、嘉义沿途安抚残黎,并搜获余匪十多名,讯明正法。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到郡接篆。

府城根本重地,责任攸关。细查吏治营规,较之从前,更觉江河日下。若不急加整顿,将来难期收拾。故屡禀请拣正途老成正印之员,分台委用在案。兼之本年乡试,台地岁、科两考被扰暂停;现在南北大路已通,惟剩内山余孽有提、镇重兵围捕,不致野火燎原,未便以观光大典,因之稽延,致各生独抱憾向隅。现定补行岁、科两考:县试于正月二十二日开考,府试于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约计四月中旬院考可期发案,俾士子于五月小暑前照例配渡,进省乡试。

凤山近年,屡有械斗。现经职道严饬营、县头人,已渐压息;惟文武疲玩已久,民风比前刁狡。拟俟院试完竣,再定南行办理。

计职道到台征剿,调用张世英、王桢、郑荣、陈捷元各勇并旧部统军功范义庭之勇及罗冠英暨内山各粤勇,连省标精兵统计五千以外,每月需用口粮二万有奇,且又另借各外营逾万。职道前在藩司任内,深知库藏空虚、竭蹶情形,悉系亲历;欲就台地捐借,满目疮痍,更难启齿!筹饷之难,苦于无可搜括。是职道抵台时,赶紧布置进剿,不敢以各军未合,有需时日,致蹈迁延前辙。

  自彰拔队时,即虑饷需不继,将兵勇配撤内渡、回淡,以节縻费;酌拨千余人,随入嘉境搜捕。刻下仅留数百名在郡,因试期巡防,郡营太空,不得不留为查缉,以备不虞。林提军自十二月十五日入山以后,攻剿奏报各情,一切匿不移报,似与商筹之命相违,真不可解。此次得力人少,后来居上之营与前次观望之将相等。实缘提镇悉皆籍隶漳、泉,各袒其私,抚匪太甚,余逆漏网尚多;窃恐后患非浅,兵勇一时难以尽撤。

  正在窘逼之时,于腊底接到大宪台在海关税项下拨银二万两,由局解交职道查收。自拨营饷项,自当凛遵匀解;无如各军分拨,有难填其壑。大约职道未抵台之前,消耗大多,以致筹办善后之际,用度不足。职道身任地方,责无旁贷。此时惟有督催提、镇搜捕余匪,早日肃清蒇事,以慰荩垂。

正月间,侧读大宪台致周主事函中有云及职道去冬奏报到台布置及攻克各庄获胜摺件,俱经批回,夹板飞递回台。细查至今并无奉到,未悉搁延何处?已通饬各口岸查追速递。函中尚有六虑,均皆切中病根。将来提、镇凯撤,清理积欠,势实不支。职道克复彰城,连擒戴逆,均系会同提、镇奏报;而他营公牍,事前竟不移商,事后又不抄稿寄知;各自为政,无从窥其底蕴,林营捏饰尤甚。

  职道为全台长官,纵使他营冒滥妄为,而大体总当慎防力顾,断不敢因循贻误,有负恩培。以上各情,俱已随时禀报在案;因隔海重洋,恐风帆阻隔,用再为大宪台详陈之。

正月二十二日接奉左制军来函,系去秋九月所递,已逾五月始得捧聆隔省亲笔鱼书;奖词厚勖,指示机宜,莫名钦佩。现已据情禀复,并将来函、复禀抄呈宪监。惟菲材任重,惶恐难胜。既多掣肘之人,又乏点金之策。欲苟合扶同,则生灵涂炭;欲巽言法语,又置若罔闻。桑榆日暮,寝馈不安。并望特赐诲言,俾奉圭臬。伏维霁监。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仪一·刘昫
  ●卷一百三十六·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三·杨仲良
  卷七·李心传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书成进·阿桂
  夏纪·方诗铭
  卷之五十四·佚名
  金佗续编卷九·岳珂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王思政传·令狐德棻
  源师传·李延寿
  桓彦范传·刘昫
  张宪传·薛居正
  纲鉴易知录卷九一·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出·李开先

    【天下乐】(旦上唱)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征雁不来莺渐老,只将幽恨度芳晨。(白)重门昼不开,东风何处来?桃李本无言,如何燕影猜?伤哉薄命郎,骸骨不还乡!夫死妾苟活,所忧在姑嫜。姑安贫亦足?肯慕他人富?郎非卖赋人,妾岂听琴妇

  • 宛陵羣英集巻五·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五言律】宋李含章【按含章字时用登太平兴国庚辰进士授屯田都官员外郎累迁太常少卿封潘原县男所着有僊都集五巻】石盆寺巨石何年琢为盆势莫裁圆疑通泽国深可并天台法水长时满青莲向日开无人知

  • 程垓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

  • 第十出 驿丞伺接·佚名

    (末)正是在家富贵,出路艰难。今旦大人到广南城赴任。说都未了,大人来到。(唱介)【卒锦富】(外唱)今旦出路逢春天,花红柳绿真可吝。猿啼鸟叫★(上毛下火)人心悲,去到广南即欢喜。(生上)跋涉崎岖来到只,一路那是人迎接

  • 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李延寿

    玚少聪敏,齐时沛国刘瓛爲会稽府丞,见玚深器异之。尝与俱造吴郡张融,指玚谓曰:“此生将来爲儒者宗矣。”荐之爲国子生,举明经。后爲太学博士。梁天监初,爲太常丞,有司举修宾礼,召见说礼义。武帝异之,诏朝朔望,预华林讲。四年,初开

  • 本语卷三·高拱

    问伊川云学者要不为文字所梏故文义虽解错而道理可通行者无害也然否曰为文字所梏固不可强解亦不可夫学者将以学圣人也圣人之书必须潜心体会务得精微之旨然又须得其言外之意方可循之以入道若以解错而道理可通者为无害则

  • 卷三十九·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九 【起癸未明庄烈帝崇祯十六年尽甲申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凡二年 【癸未】十六年春正月李自成陷承天前巡抚

  • 卷五·陈继儒

    仁宗朝,谏官累言:&ldquo;陈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陛下眷意不替者,得非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先帝二子,而周王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rdquo;上曰:&ldquo;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rdquo;嘉祐中,文潞公、富郑公为相,刘公

  • 路史卷二·罗泌

    前纪二中三皇纪天皇氏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颀嬴三舌,骧首鳞身,碧卢秃楬,首出庶物。君有五期,实司元化,岁纪摄提。斟元陈枢,以立易威。秉籙司契,无文不怀。干曜迨元,像符合气。亭毒万有,风行焱逝。灵书八

  • 杜工部诗年谱原序·鲁訔

    骚人雅士同知祖尚少陵同欲模楷声韵同苦其意律深严难读也余谓少陵老人初不事艰涩左隠以病人其平易处有贱夫老妇所可道者至其深纯宏妙千古不可追迹则序事穏实立意浑大遇物写难状之景纾情出不说之意借古的确感时深逺若江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纪昀

    贰臣传 【三】 宋○宋范质王溥魏仁浦吴延祚 李洪信 李洪义李涛张永德 侯益陶谷范质 王溥 魏仁浦 吴延祚 李洪信 李洪义 李涛 张永德 侯益 陶谷 △范质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

  • 前集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七 宋 朱子 纂集 杜衍 祁国正献公 字世昌越州人擢进士甲科相仁宗以太子少师致仕 公幼时祖父脱?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泛公一手执?漂流久之救得免而?竟

  • 八·钱穆

    社会有它本身内在必然的发展。中国社会不会长停留在殖民地化的状态下,也决不会再回复到宋明以来科举社会的老路去。然则中国社会最近将来的发展路向又是怎样呢?这一层虽不能像预言家般确切指出,但有几点也该可以提及。

  • 论语集说卷六·蔡节

    宋 蔡节 撰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集曰先进后进犹言先辈后辈也用之谓用礼乐也【晦庵朱氏】先进之于礼乐有其诚意而质者也而世谓之野人后进之于礼乐习其容止

  • 南宋元明僧宝传序·自融

    有传教则必有传人。有传人尤必有传书。盖教者道之所由行也。人者教之所由兴也。书者前人之所由□□。□□□所由镜也。是以大道弥沦。□□□。□□得一二人焉。为之眼目。犹贫□□□。□客衣珠。亦终于迷惘而已。苟得

  • 俱舍论疏 第十六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六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四论。又经中说至其相云何。自此已下有四颂半。第八明经中黑黑等四业文中有三。一明业体。二明断异。三述异说此一颂半。明四业体。先问。后答。此即问也论曰至说黑

  •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

  • 蓝山集·蓝仁

    六卷。明蓝仁撰。蓝仁,字静之,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据《明史·文苑传》载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蓝仁与弟蓝智同往师之,授以四明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