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社会有它本身内在必然的发展。中国社会不会长停留在殖民地化的状态下,也决不会再回复到宋明以来科举社会的老路去。然则中国社会最近将来的发展路向又是怎样呢?这一层虽不能像预言家般确切指出,但有几点也该可以提及。

第一,是中国社会决不能常靠古老的农村经济作中心,而且古老的农村经济也早已在此一百年来,给外来的资本主义荡溃无存了。但中国究竟是一个大农国,将来的发展也决不会脱离农业的基础。而且世界趋势,也正在从海洋岛国工商配合经济的殖民帝国时代,转换至大陆农国工农配合经济的新霸权时代。中国社会之必将工业化,走上以新科学工业配合农业,先复兴本国社会经济,然后再配合上国际贸易,来在整个世界经济圈中占一席位。这一趋势,人人能言,断无疑义。

第二,是中国社会决不能而且亦断不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这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及现代世界潮流趋向的人,所同样首肯的。

第三,则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在其内在自身获得一种自发的生机。即是从它传统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国民性中,获得一种精神上之支撑与鼓励,领导与堆进。而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这一层,虽有这一百年来的历史现实做最亲切显明的证据,而不幸这一百年来的中国知识界,却始终没有勇气来接受此教训。他们老只在争论应该抄袭谁,模仿谁。换言之,哪一个外国可为我们的标准。绵历几十年,流了几千百万民众的血,凭借武力胜败,作为此一项理论是非之判定。这正是上述殖民地化社会,一种最可惨痛的悲剧。也是中国现代殖民地化的知识分子,所该担当的莫大错误与罪恶。我们若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不如谓这一现象,乃是中国社会从次殖民地化挣扎向殖民地化的一种可悯与可耻的努力。

中国现阶段中之知识分子,正在模糊地崇拜西方,积极从事于全盘西化不着边际的憧憬,恳切期求跃进于某一西方国家化的新范畴。这在某一观点看,也可算是一进步,但在另一观点看,则不能不说是更退步,退向更深的次殖民地化之阶段上去。

若我们要真个期望有一个真正中国的新社会出现,必先有针对中国自己社会的一番新知识与新理想。姑举共产主义言,我这里并不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的学说作学理的争论,但马氏一派的理论,在苏维埃社会实现,也已经过列宁、斯大林诸人针对俄国国情的好几番变动。中国至少也该有中国自己的列宁与斯大林,这至少是在中国热心马克思思想运动的志士们,所该首先憬悟的。中国目前实在是尚在次殖民地化社会的阶段中,必先期求摆脱这一阶段,乃可期望有真正合理的中国新社会出现。这一点只要中国知识分子稍能平心静气一加思索,似乎也该可得共同的首肯。

第四,于是又转到如何培植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一问题上来。没有知识分子,则对社会发展之前途提不出理想,提不出方案。社会不会在盲目中发展。即使能在盲目中发展,但仍必先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方案出现。今天中国大陆所热切希望拼命追求的,无可讳言,只是一套苏维埃的现成的理想和方案。我们若先承认中国是中国,苏维埃是苏维埃,则至少该有一个取舍从违。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转而又盲目抄袭苏联。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目前大陆共产党所热切向往的苏联,自然也有些可学。在这古今中外的复杂条件中,如何斟酌运用,这需一种智慧。明白得智慧之重要,才知我们该如何培植知识分子及如何样来培植。要之,这决不是把我的抄袭图样来革你抄袭图样的命,如是简单直捷所能胜任而愉快。这一层紧衔着上一层,也该要求我们的所谓知识分子之首肯。

以上所言,好像全是些最平易的常谈,然而正为如此,才可以在这上面建立起共信与国是。有了一种共信与国是,新社会之出现,才可说是有了端倪与曙光。而不幸一百年来,即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平易常谈上的共信与国是,也终于没有建立起。于是任何一国的海上奇方,都变成旧中国起死回生之神药。这些神药,任谁身边也有,谁都说不服谁。除非世界一统,次殖民地化的中国社会,将永远会在革命与动乱中牺牲,将永远更加深它次殖民地化之程度。老困在此陷阱中,再也跳不出,而终成为一个道地标准的次殖民地,那又再有何话可说呢。

(一九五○年作,载《民主评论》二卷八、九期)

猜你喜欢
  卷一·本纪第一·脱脱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七·乾隆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六·佚名
  第四十九册 天命八年四月·佚名
  卷十九·宇文懋昭
  钦定兰州纪略卷八·阿桂
  结论·金毓黻
  ·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初记·丁曰健
  苏湛传·魏收
  赵德胜传·张廷玉
  ●宋人轶事汇编卷三·丁传靖
  卷七·吴师道
  纲鉴易知录卷三九·吴楚材
  第十二卷·冯梦龙
  二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霅川翁钱选(习懒斋稿)·顾嗣立

    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年少时,嗜酒,好音声,善画。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伯时,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辨。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翼日以所临本归之,主人弗觉也。赵文敏公孟俯早岁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八岑参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後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复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

  • ●戏曲考源·王国维

    楚词之作沧浪凤兮二歌先之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独戏曲一体崛起于金元之间于是有疑其出自异域而与前此之文学无闗系者此又不然尝考其变迁之迹皆在有宋一代不过因金元人音乐上之嗜好而日益发达耳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

  •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欧阳修

    史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与处罗可汗入隋,事炀帝。从伐辽,积劳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分其部于楼烦。高祖兴太原,大柰提其众隶麾下。桑显和战饮马泉,诸军却,大柰以劲骑数百背击显和,破之,军遂振。授光禄大夫。从平长安,以多,赏帛五千匹

  •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赵尔巽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卷五十七 后秦録五·崔鸿

    姚兴中 弘始五年春正月兴立昭仪张氏为皇后封子懿为上庸公弼为广平公洸为陈留公宣为长乐公谌为博陵公愔为南阳公璞为平原公质为范阳公逵为清河公裕为陇西公国儿为章武公二月兴遣兼大鸿胪梁斐以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元史语解卷五·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五地理喀【木】尼 【满洲语隘口也卷十六作甘木里】巴【尔】达噶【健足也卷十六作拜答寒】索欢 【满洲语淡黄色也卷十六作唆欢】乌法 

  • 舒元舆传·欧阳修

    舒元舆是婺州东阳县人。他家贫贱,不能与士人并列。他开始学习时,就机敏聪明。后到江夏客居,节度使郗士美对他的突出才能感到惊异,多次推荐他。元和年间,他去考进士,看见考官监管苛刻,在尚书省考试时,即使水和木炭、蜡烛和餐具

  • 卷一·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一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一周释名云周地在岐山之南其山四周也○郑谱云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博物志云周自后稷至于文武皆都闗中号为宗周

  • 三十一  非儒·墨子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2)。”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3);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同也。若以尊卑为岁

  • 菩提场之念佛胜义·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菩提场讲──今日到了菩提场,各位正在举行佛七胜会,至诚念佛;这是学佛修行上必做的工夫。因为、没有天然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佛之所以成为佛,不是在迦毗罗国的王宫里就已成了佛,乃是经过几多年苦行后

  • 昼帘绪论·胡太初

    官箴。南宋胡太初撰。1卷。是书论次县令居官之道,分尽己、临民、事上、寮寀、御吏、听讼、治狱、催科、理财、差役、赈恤、行刑、期限、势利、远嫌等15篇。大旨以洁己清心、爱民勤政为急务,所论皆平近贴切,胪列事例多

  • 巧联珠·刘璋

    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目录书影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或为清初太原刘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贾仲明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

  • 长门赋·司马相如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

  • 北梦录·瞿宣颖

    余自民国甲子撰《北京建置谈荟》,刊于《星报》,次年编辑《北京历史风土丛书》,不数年售千余册。自此以后,燕都人士请求掌故,遂成风会。庚午为北平研究院创《北平志例》,写集材料,又复不少。偶思此事,忽忽已历十春;而赫赫名都,千

  • 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佚名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三卷,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依金刚手菩萨之请而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