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八。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四八卷列传八零零零零

列传第八。

[向德][圣觉][实兮][勿稽子][百结先生][剑君][金生][率居]孝女[知恩][薛]氏[都弥]。

四八卷列传八向德零一

○[向德],[熊川州][板积乡]人也。父名[善],字[潘吉],天资温良,乡里推其行。母则失其名。[向德]亦以孝顺,为时所称。[天宝]十四年乙未,年荒民饥,加之以疫 ,父母饥且病,母又发痈,皆滨于死。[向德]日夜不解衣,尽诚安慰,而无以为养,乃  肉以食之。又 母痈,皆致之平安。乡司报之州,州报于王。王下敎,赐租三百斛宅一区口分田若干,命有司立石纪事,以标之。至今,人号其地云孝家(+里)。

四八卷列传八圣觉零一

○[圣觉],[菁州]人。史失其氏族。不乐世间名官,自号为居士,依止[一利县][法定寺]。后归家养母,以老病难于蔬食,割股肉以食之。及死,至诚为佛事资荐。大臣角干[敬信]伊 [周元]等,闻之国王以[熊川州][向德]故事,赏近县 {租}三百石。

四八卷列传八圣觉零二

○论曰:[宋祁]『唐书』云:"善乎,[韩愈]之论也!曰:'父母疾,烹药饵,以是为孝,未闻毁支体者也。苟不伤义,则圣贤先众而为之。是不幸因而且死,则毁伤灭絶之罪,有归矣,安可旌其门,以表异之?'虽然,委巷之陋,非有学术礼义之资,能忘身以及其亲,出于诚心,亦足称者,故列焉。"则若[向德]者,亦可书者乎!

四八卷列传八实兮零一

○[实兮],大舍[纯德]之子也。性刚直,不可屈以非义。[眞平王]&时{五十三年},为上舍人。时下舍人[珍堤],其为人便 { },为王所嬖。虽与[实兮]同寮,临事互相是非,[实兮]守正不苟且。[珍堤]嫉恨,屡谗于王曰:"[实兮]无智慧,多胆气,急于喜怒,虽大王之言,非其意则愤不能已。若不惩艾,其将为乱, 黜退之?待其屈服,而后用之,非晩也。"王然之,谪官[ 林]。或谓[实兮]曰:"君自祖考,以忠诚公材,闻于时。今为 { }臣之谗毁,远宦于[竹岭]之外荒僻之地,不亦痛乎?何不直言自辨?"[实兮]答曰:"昔,[屈原]孤直,为[楚] 黜,[李斯]尽忠,为[秦]极刑。故知 臣或{惑}主,忠士被斥,古亦然也,何足悲乎?"遂不言而往,作长歌见意。

四八卷列传八勿稽子零一

○[勿稽子],[奈解]尼师今时人也。家世平微,为人倜 ,少有壮志。时八浦上国同谋伐[阿罗国],[阿罗]使来,请救。尼师今使王孙[ 音],率近郡及六部军往救,遂败八国兵。是役也,[勿稽子]有大功,以见憎于王孙,故不记其功。或谓[勿稽子]曰:"子之功莫大,而不见录,怨乎?"曰:"何怨之有?"或曰:" 闻之于王?"[勿稽子]曰:"矜功求名,志士所不为也。但当励志,以待后时而已。"后三年,[骨浦][柒浦][古史浦]三国人,来攻[竭火城],王率兵出救,大败三国之师,[勿稽子]斩获数十余级,及其论功,又无所得。乃语其妇曰:"尝闻为臣之道,见危则致命,临难则志{忘}身,前日[浦上竭火]之役,可谓危且难矣,而不能以致命忘身,闻于人,将何面目以出市朝乎?"遂被发携琴,入[师 山],不反{返}。

四八卷列传八百结先生零一

○[百结先生],不知何许人。居[狼山]下,家极贫,衣百结若悬 ,时人号为东里[百结先生]。尝慕[荣启期]之为人,以琴自随,凡喜怒悲欢不平之事,皆以琴宣之。岁将暮,邻里 粟,其妻闻杵声曰:"人皆有粟 之,我独无焉,何以卒岁?"先生仰天叹曰:"夫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其来也不可拒,其往也不可追。汝何伤乎?吾为汝,作杵声以慰之。"乃鼓琴作杵声,世传之,名为 乐。

四八卷列传八剑君零一

○[剑君],[仇文]大舍之子,为[沙梁宫]舍人。[建福]四十四{九}年丁亥秋八月,陨霜杀诸谷,明年春夏大饥,民卖子而食。于时,宫中诸舍人同谋,盗[唱 仓]谷分之,[剑君]独不受。诸舍人曰:"众人皆受,君独却之,何也?若嫌小,请更加之。"[剑君]笑曰:"仆编名于[近郞]之徒,修行于风月之庭,苟非其义,虽千金之利,不动心焉。"时[大日]伊 之子,为花郞,号[近郞],故云尔。[剑君]出至[近郞]之门,舍人等密议不杀此人,必有漏言,遂召之。[剑君]知其谋杀,辞[近郞]曰:"今日之后,不复相见。"[郞]问之,[剑君]不言,再三问之,乃略言其由。[郞]曰:"胡不言于有司?"[剑君]曰:"畏己死,使众人入罪,情所不忍也。""然则 逃乎?"曰:"彼曲我直,而反自逃,非丈夫也。"遂往。诸舍人置酒谢之,密以药置食,[剑君]知而强食,乃死。君子曰:"[剑君]死非其所,可谓轻泰山于鸿毛者也。"

四八卷列传八金生零一

○[金生],父母微,不知其世系。生于[景云]二年,自幼能书,平生不攻他艺,年踰八十,犹操笔不休。隶书行草皆入神,至今,往往有眞迹,学者传宝之。[崇宁]中,学士[洪灌]随进奉使入[宋],馆于[ 京]。时翰林待诏[杨球][李革],奉帝勅至馆,书图簇。[洪灌]以[金生]行草一卷,示之,二人大骇曰:"不图今日得见[王右军]手书。"[洪灌]曰:"非是,此乃[新罗]人[金生]所书也。"二人笑曰:"天下除[右军],焉有妙笔如此哉?"[洪灌]屡言之,终不信。

又有[姚克一]者,仕至侍中兼侍书学士,笔力 劲,得[欧阳]率更法。虽不及[生],亦奇品也。

四八卷列传八率居零一

○[率居],[新罗]人,所出微,故不记其族系。生而善畵,尝于[皇龙寺]壁畵老松,体干鳞 ,枝叶盘屈,乌鸢燕雀,往往望之飞入。及到,  而落。岁久色暗,寺僧以丹靑补之,鸟雀不复至。又[庆州][芬皇寺]观音菩萨[晋州][断俗寺][维摩]像,皆其笔迹,世传为神畵。

四八卷列传八知恩零一

○孝女[知恩],[韩 部]百姓[连权]女子也。性至孝,少丧父,独养其母。年三十二,犹不从人,定省不离左右,而无以为养,或佣作或行乞,得食以饲之。日久不胜困惫,就富家请卖身为婢,得米十余石。穷日行役于其家,暮则作食归养之。如是三四日,其母谓女子曰:"向,食 而甘,今则食虽好,味不如昔,而肝心若以刀刃刺之者,是何意耶?"女子以实告之。母曰:"以我故使尔为婢,不如死之速也。"乃放声大哭,女子亦哭,哀感行路。时[孝宗]郞出游,见之,归请父母,输家粟百石及衣物予之,又偿买主以从良。郞徒几千人,各出粟一石为赠。大王闻之,亦赐租五百石,家一区,复除征役。以粟多恐有剽窃者,命所司差兵番守。标榜其里曰[孝养坊],仍奉表,归美于[唐]室。[孝宗],时第三宰相舒发翰[仁庆]子,少名[化达],王谓虽当幼齿,便见老成,卽以其兄[宪康王]之女,妻之。

四八卷列传八薛氏零一

○[薛]氏女,[栗里]民家女子也。虽寒门单族,而颜色端正,志行修整,见者无不歆艶,而不敢犯。[眞平王]时,其父年老,番当防秋于[正谷]。女以父衰病,不忍远别,又恨女身不得待{代}行,徒自愁闷。[沙梁部]少年[嘉实],虽贫且 ,而其养志贞男子也,尝悦美[薛]氏,而不敢言。闻[薛]氏忧父老而从军,遂请[薛]氏曰:"{仆}虽一懦夫,而尝以志气自许,愿以不肖之身,代严君之役。"[薛]氏甚喜,入告于父。父引见曰:"闻公欲代老人之行,不胜喜惧,思所以报之,若公不以愚陋见弃,愿荐幼女子,以奉箕 。"[嘉实]再拜曰:"非敢望也,是所愿焉。"于是,[嘉实]退而请期。[薛]氏曰:"婚姻,人之大伦,不可以仓猝。妾旣以心许,有死无易,愿君赴防。交代而归,然后卜日成礼,未晩也。"乃取镜分半,各执一片云:"此所以为信,后日当合之。"[嘉实]有一马,谓[薛]氏曰:"此,天下良马,后必有用。今我徒行,无人为养,请留之,以为用耳。"遂辞而行。

四八卷列传八薛氏零二

○会,国有故,不使人交代,淹六年未还。父谓女曰:"始以三年为期,今旣踰矣。可归于他族矣。"[薛]氏曰:"向以安亲,故强与[嘉实]约。[嘉实]信之,故从军累年,饥寒辛若{苦}。况迫贼境,手不释兵,如近虎口,恒恐见 ,而弃信食言,岂人情乎?终不敢从父之命,请无复言。"其父老且 ,以其女壮而无伉俪,欲强嫁之,潜约婚于里人,旣定日引其人。[薛]氏固拒,密图遁去而未果。至廐,见[嘉实]所留马,大{太}息流泪。于是[嘉实]代来,形骸枯槁,衣裳蓝缕,室人不知,谓为别人。[嘉实]直前,以破镜投之,[薛]氏得之呼泣,父反{及}室人失喜。遂约异日相会,与之偕老。

四八卷列传八都弥零一

○[都弥],[百济]人也。虽编户小民,而颇知义理。其妻美丽,亦有节行,为时人所称。[盖娄王]闻之,召[都弥]与语曰:"凡妇人之德,虽以贞洁为先,若在幽昏无人之处,诱之以巧言,则能不动心者,鲜矣乎!"对曰:"人之情,不可测也,而若臣之妻者,虽死无贰者也。"王欲试之,留[都弥]以事,使一近臣,假王衣服马从,夜抵其家,使人先报王来。谓其妇曰:"我久闻尔好,与[都弥]博得之。来日入尔为宫人,自此后,尔身吾所有也。"

四八卷列传八都弥零二

○遂将乱之。妇曰:"国王无妄语,吾敢不顺?请大王先人{入}室!吾更衣乃进。"退而杂 一婢子荐之。王后知见欺,大怒,诬[都弥]以罪, 其两眸子,使人牵出之,置小船泛之河上。遂引其妇,强欲淫之。妇曰:"今良人已失,单独一身,不能自持。况为王御,岂敢相违?今以月经,浑身污秽,请俟他日,熏浴而后来。"王信而许之。妇便逃至江口,不能渡,呼天恸哭,忽见孤舟,随波而至,乘至[泉城岛],遇其夫,未死掘草根以吃,遂与同舟,至[高句丽][ 山]之下。[丽]人哀之, 以衣食。遂苟活,终于羁旅。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八。

四九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刘昫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欧阳修
  卷六十·谷应泰
  ◎礼九(嘉礼)·徐天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一·佚名
  尚史卷十一·李锴
  第十五卷 高邮 兴化 宝应 泰州 东台·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二十三·郑樵
  沈恪传·姚思廉
  魏收传·李百药
  卷七·马文升
  卷一百二十六·宋敏求
  卷85·陈邦瞻
  陆贽·苏辙
  赵恩赐·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都下妓·唐圭璋

      朝中措   改欧阳修词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庭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不须年少,尊前看取仙翁。

  • 江州司马青衫泪·臧懋循

    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元)马致远撰●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浔阳商妇琵琶行 正名 江州司马青衫泪第一折〔冲末扮白乐天同外扮贾

  • 卷一·杨慎

    陶弘景寒夜怨陶弘景寒夜怨云:“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后世填词,梅花引格韵似之,后换头微异。陆琼饮酒乐陈陆琼饮酒乐云:“蒲桃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

  • 初集目录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总目卷十三春冰梅凿冰放舟微雨春山花朝花朝无花之作春夜闻鴈柳色赐江南总督尹继善之任春云草色赐河南巡抚雅尔图回任春水泛舟觉生寺大钟御园仲春纸鸢诣

  • 瑶溪集·郭思

    杜子美教其子曰:"熟精《文选》理。"夫惟《文选》是尚,不爱奇乎?今人不为诗则已,苟为诗则《文选》不可不熟也。《文选》是文章祖宗,自两汉而下,至魏晋宋齐,精者斯采,萃而成编,则为文章者,焉得不尚《文选》也!唐时文弊,尚《文选》太

  • 卷一·檀道鸾

      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ldquo;五百里内有贤人聚。&rdquo;(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一,《初学记》)  司马文王问刘禅曰﹕&ldquo;颇思蜀否?&rdquo;禅曰﹕&ldquo;此间乐,不思蜀也。&rdquo;郄正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六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五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副都统爱隆阿疏奏靖逆将军纳穆扎尔等信息爱隆阿奏言臣随将军兆惠于十月初五日至叶尔羌初十日渡河令臣领兵五百名又侍卫奎玛岱兵三百名防范喀什噶尔来援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八 遣散太监·溥仪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时常听说宫里发生盗案、火警,以及行凶事件。至于烟赌,更不用说。到我结婚的时候,偷盗已发展到这种程度:刚行过婚礼,由珍珠玉翠装嵌的皇后凤冠上的全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佚名

    州郡二 ○州郡二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東 【 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東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蘇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寧津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

  •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卷五·张自超

    <经部,春秋类,春秋宗朱辨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五高淳张自超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文定以为上请命于天王内承国于先君而后书即位上虽不请命于天王内犹承国于先君亦书即位上既不请命于天王内又不承国于先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四复次嗢拖南曰 上贪教授及苦住观察引发不应供 明解脱修无我论定法见苦最为后三因缘故。补特伽罗于所缘境。上品贪行。何等为三。一者康强非羸劣。

  • 卷第二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十三能作因体即增上缘。俱一切法为自性故。然义有异。谓多胜义是增上缘义。不障碍义是能作因义。问若多胜义是增上缘义。则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早朝仪·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早朝仪。

  • 白雪遗音·华广生

    清代民歌俗曲集。4卷。华广生辑。华广生,字春田,历城(今属山东)人。约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生平不详。本书收辑当时流行的南北曲调,如《马头调》、《剪靛花》、《起字呀呀哟》、《八角鼓》、《南词》等等,总计780首,其中于

  • 诗词格律·王力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佚名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书即记述富喇塔进兵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