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恪传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深沉,办事能力强。梁朝新渝侯萧日英任郡将,召他任主簿。萧日英迁调北徐州,沈恪随他去镇守。萧日英迁调广州,以沈恪兼任府中兵参军,经常带兵讨伐俚洞。卢子略反叛,沈恪抗战立有战功,授职为中兵参军。高祖和沈恪同郡,私交很深,萧日英死后,高祖向南讨伐李贲,派妻子儿女依附沈恪回乡。不久沈恪任东宫直后,因为在岭南的功劳被授职为员外散骑侍郎,命令他招集同族叔伯兄弟。

侯景围攻台城,沈恪率领手下人马去到朝廷,按例晋升为右军将军。敌人在东西筑起两座土山,用以逼迫台城,城内也筑起土山与敌人相对,沈恪为东土山主,日夜抵敌。按照功劳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迁任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落,沈恪抄小路回到乡里。高祖讨伐侯景,派使者通知沈恪,沈恪于是在东面起兵响应。叛乱被平定,沈恪在京口拜见高祖,当日任命他为都军副。不久任府司马。

高祖图谋讨伐王僧辩,沈恪参与了谋划。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镇守吴兴,高祖于是派世祖回到长城,立栅栏防备杜龛,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人马。王僧辩被翦除,杜龛果然派副将杜泰在长城袭击世祖。当时沈恪已率军离开武康去翦除杜龛的党羽,高祖不久又派周文育前来援救长城,周文育抵达,杜泰于是逃跑。世祖又和周文育进军离开吴兴郡,沈恪的部队也赶到,驻扎在郡南面。杜龛被平定后,世祖袭击东扬州刺史张彪,由沈恪督管吴兴郡。太平元年(556),沈恪任宣威将军、交州刺史。同年迁任永嘉太守。他不接受任命,于是又命令他督管吴兴郡。沈恪从吴兴入朝。高祖接受禅让,派中书舍人刘师知招来沈恪,命令他率兵进来,仍像保卫别宫一样保卫梁敬帝。沈恪于是撞开门来见高祖,叩头推辞说:“我沈恪是为侍奉萧家而来,今日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情,甘愿受死罢了,决不遵从命令。”高祖赞许他的意愿,于是不再逼他,又用荡主王僧志替代了他。

高祖称帝,任命他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558),调任督管会稽郡。适逢余孝顷图谋响应王琳,出兵临川攻打周迪,于是以沈恪为壮武将军,率军越岭来救周迪。余孝顷听说沈恪抵达,退走。三年,沈恪迁任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抄近道去鄱陽。不久有诏令追他回来,兼管会稽郡事务。同年,任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

世祖继位,晋升为都督会稽、东陽、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新宁、信安九郡诸军事,将军、太守等职和从前一样。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五百户。二年,征召为左卫将军。不久出任都督郢州、武州、巴州、定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六年,征召为中护军。不久迁任护军将军。光大二年(568),迁任使持节,都督荆州、武州、..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尚未去镇守,改任护军将军。

高宗即位,晋升为散骑常侍,都督广州、衡州、东衡州、交州、越州、成州、定州、新州、合州、罗州、爱州、德州、宜州、黄州、利州、安州、石州、双州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沈恪尚未抵达岭表,前任刺史欧陽纥举兵占据险要地形,沈恪不能前进,朝廷派司空章昭达率大军讨伐欧陽纥,欧陽纥被平定,才得以进入辖州。辖州内到处兵荒马乱,被摧残得一片荒芜,沈恪采取哀慰、安定、缉拿等措施,居民都深得恩惠,岭表一带都依靠他。

太建四年(572),征召为领军将军。等到代替他的人回来时,因为路遥远未能及时赶到,被有司上奏免职。十一年(579),起用任散骑常侍、卫尉卿。同年授职为平北将军、假节,督管南兖州。十二年,改任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督管南徐州。又派电威将军裴子烈带去五百匹马,协助沈恪缘长江防守。翌年,入朝任卫尉卿,常侍、将军等职不变。不久晋升为侍中,迁任护军将军。后主即位,因为有病澳任陈书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追任翊左将军,诏令送给他东园秘器,全城举哀,丧事所需一切,都由官府拨给,谥号元。其子沈法兴嗣爵。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沈约
  卷二百九·列传第一百六·柯劭忞
  卷三十七·志第四·柯劭忞
  卷二百十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卷十·辛文房
  七 财政·陈寅恪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一一七五 四川总督保宁奏本年查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七○九 谕内阁嵇璜着兼文渊阁领阁事并充国史馆总裁·佚名
  二〇 兴房的住屋·周作人
  文明·周绍良
  赵迪传·宋濂
  五三、吴起为魏将拔秦五城考·钱穆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同治九年九月廿六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赋集〕·陆机

     文赋(并序)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

  • 赵彦晖·隋树森

    赵彦晖,明·程明善《啸余谱》作“赵彦辉”,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小令 【仙吕】醉中天 嘲人右手三指 把盏难舒手,施礼怎合十?亏他朝朝洗面

  • 卷二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二十一 宋 陆游 撰 夜归塼街巷书事 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远坊寂寂门尽闭只有烟月无人行谁家小楼歌恼侬余响缥缈萦帘栊苦心自古乏真赏此恨略与吾曹同归来空亝卧凄冷灯前病骨巉巉影

  • 卷二十七·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七 【起丙午宋明帝泰始二年魏献文帝天安元年尽癸亥齐武帝永明元年魏孝文帝泰和七年】凡十八年 【丙宋泰始二年魏显祖

  •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九月辛巳朔。上驻跸鄂尔楚克哈达地方。  ○以先贤言偃七十三世孙生员言德坚、世袭五经博士。  ○予故翰林院侍讲加礼部侍郎衔徐倬、祭葬如例。  ○壬午。上驻跸得尔吉惠汉地方。  

  • 第三节消费借贷·佚名

    第一出借银字立出借银字人,下横后街允了号,即林雍,今有向过谢春记借来银贰百大元,平壹佰参拾陆两足,即日经已取过,面议每月愿贴利息银四元。其银言约为暂借,不拘年月,听春不日讨用,雍自当随即备足该项清还,赎回原单,决不敢言缓。

  •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

  • 卷四·郭居仁

    <史部,纪事本末类,蜀监>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四 宋 郭允蹈 撰 晋王濬自蜀平吴 晋武帝泰始十年吴大司马陆抗卒 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悬也此乃社稷安

  • 卷四十九(昭公二十年)·孔颖达

    【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梦阝出奔宋。(无传。尝有玉帛之使来告,故书。梦阝,曹邑。○梦阝,莫公反,一音亡增反;《字林》音梦。案梦字,《字林》亡忠反。使,所吏反。)[疏]注“尝有”至“曹邑”。○正义曰:宣十年传例曰:“

  • 卷六十二·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二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文公○音义忠信接礼曰文【案谥法解无文正义内亦无此六字疑衍文也】经元年公即位疏既尸其位名号即成【即毛本误

  • 卷五·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五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氏曰大司乐乐官之长 防曰宗伯主礼大司乐主乐礼乐相将是故列职于此乐师与大

  •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全文·佚名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悉底国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大花严长者,从坐而起整理衣服。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一切有情施饮食者,当得何报尔时薄伽梵告长者言:若施食者,得如来力。时大长者复白佛

  • 浴佛功德经·佚名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尔时清净慧菩萨在众中坐。为欲愍念诸有情故。作是思惟。诸佛如来以何因缘。得清净身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慧远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下明舍果。文别有三。一问答略辨。二问答广释。三住是地于一切法无滞碍下释显地名。略中迦叶初先领前问后起发。修慈悲喜得一子地是领前也。修舍得何是问后也。下佛

  • 辩中边论卷下·世亲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得果品第六  已辩修位。得果云何。颂曰。  器说为异熟  力是彼增上  爱乐增长净  如次即五果  论曰。器谓随顺善法。异熟力。谓由彼器增上力。

  • 辩伪录 第五卷·祥迈

    辩伪录 第五卷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 敕实录撰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翰林院臣唐方杨文郁王构李谦阎复李涛王磐等奉敕撰至元二十一年三月日。诏遣资德大夫总制院使兼领都功德使司事相哥谕翰林院。戊午年僧道

  • 李尔王·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的故事在十六世纪英国历史著作和诗歌中已经流传,又被编成剧本于1594年上演过。1606年,莎士比亚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改造成了他的重要悲剧《李尔王》。剧中叙述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