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零零零零

高句丽本纪第八。

[ 阳王][建武王{荣留王}]。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元年

○[ 阳王][一云[平阳]。],讳[元][一云[大元]。],[平原王]长子也。风神俊爽,以济世安民自任。[平原王]在位七年,立为太子。三十二年,王薨,太子卽位。[隋][文帝]遣使拜王,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郡]公,赐衣一袭。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遣使入[隋],奉表谢恩进奉,因请封王,帝许之。三月,策封为[高句丽]王,仍赐车服。夏五月,遣使谢恩。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遣使入[隋]朝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零八年

○八年,夏五月,遣使入[隋]朝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零九年

○九年,王率[靺鞨]之众万余,侵[辽西],[营州]摠管[韦 ]击退之。[隋][文帝]闻而大怒,命[汉]王[谅][王世绩{王世积}] 为元帅,将水陆三十万来伐。夏六月,帝下诏黜王官爵。[汉]王[谅]军出临[ 关],値水 , 转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

[周罗 ]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风,舡多漂没。

秋九月,师还,死者十八九。王亦恐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某。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百济]王[昌]遣使奉表,请为军导。帝下诏:谕以[高句丽]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王知其事,侵掠[百济]之境。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遣使入[隋]朝贡。诏:太学博士[李文眞],约古史为『新集』五卷。国初始用文字时,有人记事一百卷,名曰『留记』,至是删修。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一四年

○十四年,王遣将军[高胜],攻[新罗][北汉山城],[罗]王率兵,过[汉水]。城中鼓 相应,[胜]以彼众我寡,恐不克而退。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一八年

○十八年,初,[炀帝]之幸[启民]帐也,我使者在[启民]所。[启民]不敢隐,与之见帝。黄门侍郞[裴矩]说帝曰:"[高句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今乃不臣,别为异域,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可不取,使冠带之境,遂为蛮貊之乡乎?今其使者,亲见[启民]举国从化,可因其恐惧,胁使入朝。"

帝从之, [牛弘]宣旨曰:"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帐,明年当往[ 郡]。尔还日语尔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如[启民],苟或不朝,将帅[启民],往巡彼土。"王惧:藩礼颇阙,帝将讨之。[启民],[突厥]可汗也。夏五月,遣师攻[百济][松山城],不下,移袭[石头城],虏男女三千而还。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一九年

○十九年,春二月,命将袭[新罗]北境,虏获八千人。夏四月,拔[新罗][牛鸣山城]。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春二月,[炀帝]下诏,讨[高句丽]。夏四月,车盖至[ 郡]之[临朔宫],四方兵皆集[ 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正月王午{壬午},帝下诏曰:"[高句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渤}][碣]之间, 食[辽][濊]之境。虽复[汉][魏]诛戮,巢穴暂倾,乱离多阻,种落还集。萃川薮于往代,播寔繁以讫{ }今。 彼华壤, 为夷类,历年永久,恶稔旣盈。天道祸淫,亡征已兆。乱常败德,非可胜图,掩慝怀奸,唯曰{日}不足。移告之严,未尝面受;朝觐之礼,莫肯躬亲。诱纳亡叛,不知纪极;充斥边垂, 劳烽候。

关柝以之不静,生人为之废业。在昔薄伐,已漏天网,旣缓前禽之戮,未卽后服之诛,曾不怀恩, 为长恶,乃兼[契丹]之党,处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 [辽西]。又[靑丘]之表,咸修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遂复 攘琛责{ }, 絶往来。虐及弗辜,诚而遇祸。 车奉使,爰 海东,旌节所次,途经藩境,而拥塞道路,拒絶王人,无事君之心,岂为臣之礼?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且法令苛酷,赋敛烦重,强臣豪族,咸执国钧,朋党比周,以之成俗。贿货如市,寃枉莫申。重以仍岁灾凶,比屋饥馑,兵戈不息, 役无期,力竭转输,身塡沟壑。百姓愁苦,爰谁适从?境内哀惶,不胜其弊。回首面内,各怀性命之图,黄发稚齿,咸兴酷毒之叹。省俗观风,爰 幽朔,吊人问罪,无俟再驾。于是,亲摠六师,用申九伐,拯厥 危, {协}从天意,殄兹逋秽,克嗣先谟。今宜授律启行,分麾 路,掩[渤海]而雷震,历[扶余]以电扫。比干{戈}按甲誓旅而后行,三令{先}五申必胜而后战。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 ][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 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踏顿][肃愼][碣石][东 ][ 方{带方}][襄平]等道。络驿{绎}引途,摠集[平壤]。"凡一百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其 输者倍之。宜杜{社}于南[桑干水]上,类上帝于[临朔宫]南,祭马祖于[ 城]北。帝亲授节度,每军上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十队为团。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各有偏将一人,其铠胄缨拂旗 ,每团异色。

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终四十日发,乃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御营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次后发,又亘八十里。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二月,帝御师进至[辽水],众军摠会,临水为大阵。我兵阻水拒守,[隋]兵不得济。帝命工部尙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旣成,引桥趣东岸,短不及岸丈余。我兵大至,[隋]兵骁勇者,争赴水接战,我兵乘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麦铁杖]跃登岸,与[钱士雄][&孟又{孟金叉}]等,皆战死,乃敛兵引桥,复就西岸。更命少府监[何稠]接桥,二日而成。诸军相次继进,大战于东岸。我兵大败,死者万计。诸军乘胜,进围[辽东城],则[汉]之[襄平城]也。车驾到{度}[辽],下诏赦天下,命刑部尙书[卫文升]等,抚[辽]左之民,给复十年,建置郡县,以相统摄。夏五月,初,[(+隋)]诸将之东下也,帝戒之曰:"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无得专擅。"[辽东]数出战不利,乃 城固守。帝命诸军攻之,又 诸将,[高句丽]若降,则宜抚纳,不得纵兵。[辽东城]将陷,城中人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期{机},先令驰奏。比报至,城中守御亦备,隋{随}出拒战。如此再三,帝终不悟,旣而城久不下。

六月己未,帝幸[辽东城]南,观其城池形势,因召诸将,诘责之曰:"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尔,公今畏死,莫肯尽力,谓我不能杀公邪?"诸将咸战惧失色。帝因留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我诸城坚守不下。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  数百里,浮海先进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里。与我军相遇,进击大破之。[护儿]欲乘胜趣其城,副摠管[周法尙]止之,请俟诸军至俱进。[护儿]不听,简精甲数万,直造城下。我将伏兵于罗郭内空寺中,出兵与[护儿]战,而伪败。[护儿]逐之入城,纵兵 掠,无复部伍。伏兵发,[护儿]大败,仅而获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我军追至舡所,[周法尙]整阵待之,我军乃退。[护儿]引兵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军。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出[扶余]道;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出[乐浪]道;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出[辽东]道;右翊卫大将军[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卫将军[辛世雄],出[玄 ]道;右御卫将军[张瑾],出[襄平]道;右武侯将军[赵孝才],出[碣石]道;[ 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出[遂城]道;检校右御卫虎贲郞将[卫文升],出[增地]道,皆会于[鸭 水{鸭绿水}]西。[述]等兵,自[泸河][怀远]二鎭,人马皆给百日粮,又给排甲枪 幷衣资戎具火幕,人别三石已上,重莫能胜致。下令军中:"遗弃米粟者斩!"士卒皆于幕下,掘坑埋之, 行及中路,粮已将尽。王遣大臣[乙支文德],诣其营诈降,实欲观虚实。

[子仲文{于仲文}]先奉密旨:"若遇王及[文德]来者,必擒之。"[仲文]将执之,尙书右丞[刘士龙],为慰抚使,固止之。[仲文]遂听,[文德]还,旣而悔之,遣人 [文德]曰:"更欲有言,可复来。"[文德]不顾,济[鸭 水{鸭绿水}]而去。[仲文]与[述]等,旣失[文德],内不自安。[述]以粮尽欲还。[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可以有功,[述]固止之。[仲文]怒曰:"将军仗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何颜以见帝?且[仲文]此行,固知无功。何则?古之良将,能成功者,军中之事,决在一人。今人各有心,何以胜敌?"时,帝以[仲文]有计划,令诸军谘禀节度,故有此言。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与诸将,渡水追[文德]。[文德]见[述]军士有饥色,故欲疲之,每战辄走。[述]一日之中,七战皆捷,旣恃骤胜,又逼群议,于是,遂进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文德]复遣使诈降,请于[述]曰:"若旋师者,当奉王,朝行在所。"[述]见士卒疲弊,不可复战,又[平壤城]险固,度难猝拔,遂因其诈而还。[述]等为方阵而行,我军四面 击,[述]等且战且行。秋七月,至[萨水],军半济,我军自后击其后军,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于是,诸军俱溃,不可禁止。将士奔还,一日一夜,至[鸭 水{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将军[天水][王仁恭]为殿,击我军却之。[来护儿]闻[述]等败,亦引还。唯[卫文升]一军独全。初,九军到{度}[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帝大怒,锁击{系}[述]等,癸卯引还。

初,[百济]王[璋]遣使,请讨[高句丽]。帝使之 我动静,[璋]内与我潜通。[隋]军将出,[璋]使其臣[国知牟{国智牟}],入[唐{隋}]请师期。帝大悦,厚加赏赐,遣尙书起部郞[席律],诣[百济],告以期会。及[隋]军渡[辽],[百济]亦严兵境上,声言助[隋],实持两端。是行也,唯于[辽水]西,拔我[武 逻],置[辽东郡]及[通定鎭]而已。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春正月,帝诏征天下兵,集[ 郡],募民为骁果,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二月,帝谓侍臣曰:"[高句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 此虏乎?"乃复议代{伐}。左光禄大夫[郭荣]谏曰:"戎狄失礼,臣下之事。千钧之弩,不为 鼠发机。奈何亲辱万乘,以敌小寇乎?"帝不听。夏四月,车驾度[辽],遣[宇文述]与[杨义臣],趣[平壤]。[王仁恭]出[扶余]道,进军至[新城]。我兵数万拒战,[仁恭]帅劲骑一千,击破之。我军 城固守。帝命诸将攻[辽东],听以便宜从事。飞楼 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我应变拒之,二十余日不拔。主客死者甚众。冲梯竿长十五丈,骁果[沈光]升其端,临城与我军战,短兵接杀十数人。我军竞击之,而坠未及地,适遇竿有垂 ,[光]接而复上。帝望见壮之,卽拜朝散大夫。[辽东城]久不下,帝遣造布囊百余万口,满贮士{土},欲积为鱼梁大道,阔三十步,高与城齐,使战士登而攻之。

又作八轮楼车,高出于城,夹鱼梁道,欲俯射城内。指期将攻,城内危蹙。会,[杨玄感]叛书至,帝大惧。又闻达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忧之。兵部侍郞[斛斯政],素与[玄感]善,内不自安,来奔。帝夜密召诸将,使引军还。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众心 惧,无复部分,诸道分散。我军卽时觉之,然不敢出,但于城内鼓 。至来日午时,方渐出外,犹疑[隋]军诈之。经二日,乃出数千兵追 ,畏[隋]军之众,不敢逼,常相去八九十里。将至[辽水],知御营毕度,乃敢逼后军。时,后军犹数万人,我军随而 击,杀略数千人。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二月,帝诏百寮,议伐[高句丽],数日无敢言者。诏复征天下兵,百道俱进。秋七月,车驾次[怀远鎭]。时,天下已乱,所征兵多失期不至,吾国亦困弊。[来护儿]至[卑奢城],我兵逆战。[护儿]击克之,将趣[平壤]。王惧,遣使乞降,因{囚}送[斛斯政]。帝大悦,遣使持节,召[护儿]还。八月,帝自[怀远鎭]班师。冬十月,帝还[西京],以我使者及[斛斯政],告大庙,仍征王入朝,王竟不从。 将帅严装,更图后举,竟不果行。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 阳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秋九月,王薨,号曰[ 阳王]。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元年

○[荣留王],讳[建武][一云成。],[ 阳王]异母弟也。[ 阳]在位二十九年薨,卽位。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遣使如[唐]朝贡。夏四月,王幸[卒本],祀始祖庙。五月,王至自[卒本]。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四年

○四年,秋七月,遣使如[唐]朝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五年

○五年,遣使如[唐]朝贡。[唐][高祖]感[隋]末战士多陷于此,赐王诏书曰:"朕恭膺宝命,君临率土,祗顺三灵,怀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日月所照,咸使乂安。王统摄[辽]左,世居藩服,思禀正朔,远循职贡。故遣使者,跋涉山川,申布诚恳,朕甚嘉揖{焉}。方今,六合宁晏,四海淸平,玉帛旣通,道路无壅,方申缉{辑}睦,永敦聘好,各保疆 ,岂非盛美?但[隋]氏季年,连兵构难,攻战之所,各失其泯{氓},遂使骨肉乖离,室家分析,多历年岁,怨旷不申。今,二国通和,义无阻异。在此所有[高句丽]人等,已令追括,寻卽遣送,彼处所有此国人者,王可放还,务尽绥{抚}育之方,共弘仁恕之道。"于是,悉搜括华人以送之,数至万余。[高祖]大喜。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六年

○六年,冬十二月,遣使如[唐]朝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王遣使如[唐],请班历。遣刑部尙书[沈叔安],策王为上柱国[辽东郡]公[高句丽]国王。命道士,以天尊像及道法,往为之讲『老子』,王及国人听之。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八年

○八年,王遣人入[唐],求学佛老敎法,帝许之。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零九年

○九年,[新罗][百济]遣使于[唐],上言:"[高句丽]闭道,使不得朝,又屡相侵掠。"帝遣散骑侍郞[未子奢{朱子奢}],持节谕和。王奉表谢罪,请与二国平。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九月,遣使入[唐],贺[太宗]擒[突厥][ 利]可汗,兼上封域图。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一二年

○十二年,秋八月,[新罗]将军[金庾信],来侵东边,破[娘臂城]。九月,遣使入[唐]朝贡。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一四年

○十四年,[唐]遣[广州]司马[长孙师],临 [隋]战士骸骨,祭之,毁当时所立京观。春二月,王动众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东{西}南至海千有余里,凡一十六年毕功。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冬十月,侵[新罗]北边[七重城]。[新罗]将军[阏川]逆之,战于[七重城]外,我兵败 。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二月,遣世子[桓权],入[唐]朝贡。[太宗]劳尉{慰},赐 之特厚。王遣子弟入[唐],请入国学。秋九月,日无光,经三日复明。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帝以我太子入朝,遣职方郞中[陈大德]答劳。[大德]入境,所至城邑,以绫绮厚饷官守者曰:"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守者喜导之,游历无所不至。由是,悉得其纤曲。见[华]人[隋]末从军没留者,为道亲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夹道观之。王盛陈兵卫,引见使者。[大德]回{因}奉使 国虚实,吾人不知。[大德]还奏,帝悦。[大德]言于帝曰:"其国闻[高昌]亡,大惧,馆候之勤,加于常数。"帝曰:"[高句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莱],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但[山东]州县,凋 未复,吾不欲劳之耳。"

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贡。王命西{东}部大人[盖苏文],监长城之役。冬十月,[盖苏文]弑王。十一月,[太宗]闻王死,举哀于苑中,诏赠物三百段,遣使持节吊祭。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

二一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赵尔巽
  卷第二百七十 後梁紀五·司马光
  东都事略卷九十八·王称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五·乾隆
  ●卷三·佚名
  ○端王与溥俊·许指严
  卷一百七十八·杨士奇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第二二六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五·佚名
  第四十二册 天聪五年十月·佚名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佚名
  王懿传·李延寿
  王仁辅·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目录【五十六字】虞美人南唐李煜【二首】冯延已【二首】晏几道【八首】张 先【二首】苏 轼【六首】黄庭坚【二首】秦 观【三首】晁补之【三

  • 卷一·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一兵部主事陈焯编宋太祖【稗史载宋师围金陵南唐使徐铉来欲用口舌解围铉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因诵所为秋月诗宋祖大笑曰此寒士语耳吾不道也铉未心服因以上请侍臣皆惊惧相目宋祖徐曰吾微时

  • 总目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十张贲崔潞李縠崔璞魏朴羊昭业顾萱郑璧【共一卷】司空图【三卷】周繇【一卷】聂夷中【一卷】顾云【一卷】张乔【二卷】曹唐【二卷】来鹄【一卷】李山甫【一卷】李咸用【三卷】胡曾【一卷】

  • 23.五言绝句四首·施蜇存

    相思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金昌绪 哥舒歌 北

  •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蔡东藩

      却说刘渊得王宏归报,慨然语道:“颖不用我言,弃邺南奔,真是奴才,但我尝受他知遇,保荐为冠军将军,寓邺以来,他总算待我不薄,我既与约相援,不可不救。”颖保荐刘渊,从渊口中叙出,笔不渗漏。说毕,即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

  • 《尚書古文疏證》卷八·阎若璩

    太原閻若璩百詩撰平陰朱續晫近堂梓○第一百十三《書》古文出魏晉間,距東晉建武元年凡五十三四年,始上獻於朝,立學官。建武元年下到宋南渡初八百一十一年,有吳棫字才老者出,始以此《書》為疑,真可謂天啟其衷矣。抑朱子《大學

  • 诈晦卷五·杨慎

    【原文】诈虽恶名,亦属奇谋。孙子曰:&ldquo;兵不厌诈。&rdquo;施之于常时,人亦难防。运诈得理,可以成晦焉。直道长而难行,歧路多而忧亡羊,妙心辨识,曲径方可通幽。诈以求生,晦以图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难行也。操以诈而兴,莽以诈

  • 卷一·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一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大学大学章句序此注也而曰章句者蒙引曰谦辞也犹之论孟朱子自注也而曰集注也朱子曰司徒之职也是用乐蒙引曰尧舜时惟胄子教以乐至三代时则小学之教皆用乐矣蒙引似拘

  • 五、论树与石·林语堂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又要做什么事情了。我们把房屋造成四方形的,造成一列一列的;我们建筑一些没有树木的直路。再也没有弯曲的街道了,再也没有古旧的房屋了,花园中再也没有井了,城市里如果有私人花园的话,常常好象是一幅讽刺画

  • 卷十七·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十七宋 钱时 撰立政周公作立政周公复辟六官之制固已大备虽然政则备矣而所以立其政者则全在人也周公此日作书以告成王専以得人为立政之本而知人又得人之本如曰迪知曰克知曰灼见曰灼知及推原文

  • 第十七部分·毛公

    周頌 清庙之什《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

  • 卷第五·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

  • 卷三十五·赜藏主

      ○大随开山(法真)神照禅师语录(西蜀沙门元德重编)  上堂云:“你不见道。一尘含法界。所以道。有一智人。破尘出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你欲破不破。我今举起。大家求此事。三千世界收在一微尘。四大海水归一滴。须

  • 卷第一·佚名

    大藏一览第一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第一门首标大觉先容  俯为众生作则先王品混沌天地以开端  乃祖始王之统御释迦谱云。劫初天地。大水弥满。风吹渐减。次第结沫。化为天宫。乃至山岳。平陆成

  • 傅雷家书·傅雷

    当代书信集。傅雷著。三联书店1981年8月初版。书中摘编了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百余封家信,其中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信。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4月。书前有楼适夷作的序《读家书,思傅雷》。书后附傅敏写

  • 稗海纪游·郁永河

    日记体游记。又名《采硫日记》,删节本名为 《渡海舆记》、《裨海纪游略》,是有关台湾较早和最重要的行役记。作者郁永河,字沧浪,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曾受命赴台采硫磺, 自台南至淡水北投,历时10

  •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金月岩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题「嗣全真正宗金月岩编,嗣全真大痴黄公望传」。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篇称述纸舟先生所传心印,言内丹。其说大略以全性本真为宗,谓全真之学直究玄宗,乃单明向上大道,「若人以心印空,觉悟本真,则

  • 木几冗谈·彭汝让

    一卷。明彭汝让 (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札记清言,儇佻殊甚。如:“醉者堕车,神气不伤,真全也。婴儿入林,豺虎不食,无恐也。养吾之形,若醉若婴儿,至人矣。”又如:“半窗一几,远兴闲思,天地何其辽阔也。清晨端起,亭午高眠,胸襟何其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