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十九。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零零零零

高句丽本纪第七。

[&文咨王{文咨明王}][安藏王][安原王][阳原王][平原王]。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元年

○[文咨明王][一云[明治好王]。],讳[罗云],[长寿王]之孙。父,王子古邹大加[助多],[助多]早死,[长寿王]养于宫中,以为太孙。[长寿]在位七十九年薨,继立。

元年,春(正月)三月,[魏][孝文帝]遣使拜王,为使持节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郞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赐衣冠服物车旗之饰。又诏王遣世子入朝,王辞以疾,遣从叔[升千],随使者诣阙。夏六月,遣使入[魏]朝贡。秋八月,遣使入[魏]朝贡。冬十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二年

○二年,冬十月,地震。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遣使入[魏]朝贡。二月,[扶余]王及妻 ,以国来降。秋七月,我军与[新罗]人,战于[萨水]之原。[罗]人败,保[犬牙城],我兵围之,[百济]遣兵三千, {救/援}[新罗],我兵引退。[齐]帝策王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征东大将军[乐浪]公。

遣使入[魏]朝贡。冬十月,桃李华。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遣使入[魏]朝贡。大旱。夏五月,遣使入[魏]朝贡。秋七月,南巡狩,望海而还。八月,遣兵围[百济][雉壤城],[百济]请救于[新罗]。[罗]王命将军[德智],率兵来援,我军退还。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五年

○五年,[齐]帝进王为车骑将军。遣使入[齐]朝贡。秋七月,遣兵攻[新罗][牛山城],[新罗]兵出击[泥河]上,我军败北。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六年

○六年,秋八月,遣兵攻[新罗][牛山城],取之。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立王子[兴安]为太子。秋七月,创[金刚寺]。八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八年

○八年,[百济]民饥,二千人来投。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零九年

○九年,秋八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遣使入[魏]朝贡。冬十二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八月,蝗。冬十月,地震,民屋倒堕,有死者。[梁][高祖]卽位。夏四月,进王为车骑大将军。冬十一月,[百济]犯境。

十二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二年

○十二年,冬十一月,[百济]遣达率[优永],率兵五千,来侵[水谷城]。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三年

○十三年,夏四月,遣使入[魏]朝贡,[世宗]引见其使[芮悉弗]于东堂。[悉弗]进曰:"小国系诚天极,累叶纯诚,地产土毛,无愆王贡。但黄金出自[扶余],珂则[涉罗]所产。[扶余]为[勿吉]所逐,[涉罗]为[百济]所幷,二品所以不登王府,实两贼是为。"[世宗]曰:"[高句丽]世荷上奬{将},专制海外,九夷 虏,悉得征之,甁   ,谁之咎也?昔,方贡之愆,责在连率。卿宜宣朕志于卿主,务尽威怀之略, 披害群,辑宁东裔。使二邑,还复旧墟,土毛无失常贡也。"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五年

○十五年,秋八月,王猎于[龙山]之阳,五日而还。九月,遣使入[魏]朝贡。冬十一月,遣将伐[百济],大雪,士卒冻 而还。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六年

○十六年,冬十月,遣使入[魏]朝贡。王遣将[高老],兴{与}[靺鞨]谋,欲攻[百济][汉城],进屯于[横岳]下,[百济]出师逆战,乃退。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七年

○十七年,[梁][高祖]下诏曰:"[高句丽]王[乐浪郡]公某,乃诚款着,贡驿相寻,宜豊{隆}秩命,式弘朝典,可抚军[一作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五月,遣使入[魏]朝贡。

冬十二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八年

○十八年,夏五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一九年

○十九年,夏闰六月,遣使入[魏]朝贡。冬十一{二}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三月,遣使入[梁]朝贡。夏五月,遣使入[魏]朝贡。秋九月,侵[百济],陷[加弗][圆山]二城,虏获(一)男女一千余口。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春正月,遣使入[魏]朝贡。夏五月,遣使入[魏]朝贡。冬十(二)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冬十一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冬十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夏四月,遣使入[梁]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夏四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春二月,遣使入[魏]朝贡。三月,暴风拔木,王宫南门自毁。夏四月,遣使入[魏]朝贡。五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文咨明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王薨。号为[文咨明王]。[魏][灵大后{太后}]举哀于东堂,遣使策赠车骑大将军。

时,[魏][肃宗]年十岁,太后临朝称制。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元年

○[安臧王{安藏王}],讳[兴安],[文咨明王]之长子。[文咨]在位七年,立为太子。二十八年,王薨,太子卽位。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遣使入[梁]朝贡。二月,[梁][高祖]封王为宁东将军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高句丽]王,遣使者[江注盛{江法盛}],赐王衣冠剑佩,[魏]兵就海中执之,送[洛阳]。[魏]封王为安东将军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秋九月,入[梁]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零三年

○三年,夏四月,王幸[卒{卒本}],祀始祖庙。五月,王至自[卒本],所经州邑贫乏者,赐{ 三斛/ 人一斛。}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零五年

○五年春,旱。秋八月,遣兵侵[百济]。冬十月,饥,发仓赈救。十一月,遣使{如}{[魏]},进良马十匹。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零八年

○八年,春三月,遣使入[梁]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零九年

○九年,冬十一月,遣使入{如}{[梁]}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三月,王 于[城{黄城}]之东。冬十月,王与[百济]战于[五谷],克之,杀获二千余级。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藏王一三年

○十三年,夏五月,王薨,号为[安臧王{安藏王}]。[是[梁][中大通]三年,[魏][普泰]元年也。『梁书』云:"[安臧王{安藏王}]在位第八年,[普通]七年卒。"误也。]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元年

○[安原王],讳[宝延],[安臧王{安藏王}]之弟也。身长七尺五寸,有大量,[安臧{安藏}]爱友之。[安臧{安藏}]在位十三年,薨,无嗣子,故卽位。[梁][高祖]下诏袭爵。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二年

○二年,春三月,[魏]帝诏策使持节散骑常侍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赐衣冠车旗之饰。夏四月,遣使入[梁]朝贡。六月,遣使入[魏]朝贡。冬十一月,遣使入[梁]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立王子[平成]为太子。二月,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四年

○四年,[东魏]诏加王骠骑大将军,余悉如故。遣使入[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五年

○五年,春二月,遣使入[梁]朝贡。夏五月,国南大水,漂没民屋,死者二百余人。冬十月,地震。十二月,雷,大疫。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六年

○六年,春夏,大旱。发使抚恤饥民。秋八月,蝗。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七年

○七年,春三月,民饥,王巡抚赈救。冬十二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零九年

○九年,夏五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一零年

○十年,秋九月,[百济]围[牛山城],王遣精骑五千,击走之。冬十月,桃李华。十二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三月,遣使入[梁]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三月,大风拔木飞瓦。夏四月,雹。冬十二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一三年

○十三年,冬十一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一四年

○十四年,冬十一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安原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三月,王薨,号为[安原王]。[是[梁][大同]十一年,[东魏][武定]三年也。『梁书』云:"[安原]以[大淸]二年卒,以其子为宁东将军[高句丽]王[乐浪]公。"误也。]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元年

○[阳原王][或云[阳岗上好王]。],讳[平成],[安原王]长子。生而聪慧,及壮,雄豪过人,以[安原]在位三年,立为太子。至十五年,王薨,太子卽位。冬十二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二年

○一{二}年,春二月,王都梨树连理。夏四月,雹。冬十一{二}月,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三年

○三年,秋七月,改筑[白岩城],葺[新城]。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四年

○四年,春正月,以[濊]兵六千,攻[百济][独山城],[新罗]将军[朱珍]来援,故不克而退。秋九月,[丸都]进嘉禾。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五年

○五年,遣使入[东魏]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百济]来侵,陷[道萨城]。三月,攻[百济][金岘城]。[新罗]人乘间取二城。夏六月,遣使入[北齐]朝贡。秋九月,[北齐]封王,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七年

○七年,夏五月,遣使入[北齐]朝贡。秋九月,[突厥]来围[新城],不克,移攻[白岩城]。王遣将军[高纥],领兵一万,拒克之,杀获一千余级。[新罗]来攻,取十城{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零八年

○八年,筑[长安城]。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一零年

○十年,冬,攻[百济][熊川城],不克。十二月晦,日有食之。无氷。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一一年

○十一年,冬十月,虎入王都,擒之。十一月,大白{太白}昼见。遣使入[北齐]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一三年

○十三年,夏四月,立王子[阳成]为太子,遂宴群臣于内殿。冬十月,[丸都城][干朱理]叛,伏诛。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阳原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三月,王薨,号为[阳原王]。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元年

○[平原王][或云[平岗上好王]。],讳[阳成][『隋唐书』作[汤]。],[阳原王]长子。有胆力,善骑射。[阳原王]在位十三年,立为太子。十五年,王薨,太子卽位。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北齐][废帝]封王,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句丽]王。王幸[卒本],祀始祖庙。三月,王至自[卒本],所经州郡,狱囚除二死,皆原之。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三年

○三年,夏四月,异鸟集宫庭。六月,大水。冬十一月,遣使入[陈]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陈][文帝]诏授王宁东将军。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五年

○五年,夏,大旱,王减常膳,祈祷山川。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六年

○六年,遣使入[北齐]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立王子[元]为太子。遣使入[北齐]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零八年

○八年,冬十二月,遣使入[陈]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一二年

○十二年,冬十一月,遣使入[陈]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二月,遣使入[陈]朝贡。秋七月,王 于[浿河]之原,五旬而返。八月,重修宫室,蝗旱,罢役。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一五年

○十五年,遣使入[北齐]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正月,遣使入[陈]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一九年

○十九年,王遣使入[周]朝贡,[周][高祖]拜王为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二月晦,星陨如雨。秋七月,霜雹杀 。冬十月,民饥,王巡行抚恤。十二月,遣使入[隋]朝贡,[高祖]授王大将军[辽东郡]公。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春正月,遣使入[隋]朝贡。冬十一月,遣使入[隋]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正月,遣使入[隋]朝贡。二月,下令: 不急之事,发使郡邑劝农桑。夏四月,遣使入[隋]朝贡。冬,遣使入[隋]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春,遣使入[隋]朝贡。夏四月,[隋][文帝]宴我使者于[大兴殿]。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冬十二月,遣使入[陈]朝贡。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移都[长安城]。

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三二年

○三十二年,王闻[陈]亡,大惧,理{治}兵积 ,为拒守之策。[隋][高祖]赐王玺书,责以:"虽称藩附,诚节未尽。"且曰:"彼之一方,虽地狭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 心易行,率由宪章,卽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未{示},许王自新耳。"王得书惶恐,将奉表陈谢而未果,王在位三十二年,冬十月,薨。号曰[平原王]。[是[开皇]十年。『隋书』及『通鉴』书:"[高祖]赐玺书于[开皇]十七年。"误也。]

三国史记卷第十九。

二零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脱脱
  前汉孝昭皇帝纪卷第十六·荀悦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七·乾隆
  ●卷十二·徐锡麟
  ●海东逸史卷一·佚名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二·徐紘
  卷十五·叶盛
  卷十八·宇文懋昭
  谢承后汉书卷三·周天游
  懿安郭太后传·欧阳修
  安南传·宋濂
  卷之六十八  蓬軒類記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74 ·佚名

    强至 游华藏寺 我今作邑水云乡,一到犹疑换俗肠。 况在尘区正纷汩,乍来法界得清凉。 松筠锁雾姿逾秀,楼阁摩霄势欲翔。 更即高僧叩空理,功名富贵尽毫芒。 强至 有待 来时帘卷昼,坐久竹移阴。

  • 卷十七 本纪十七·赵尔巽

      ◎宣宗本纪一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讳旻宁,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上于撷芳殿。幼好学,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先后受读。又与礼部右侍郎汪廷珍

  • 卷三十二 淳化二年(辛卯,991)·李焘

      起太宗淳化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先是供奉官、殿直有四十年不遷者,乙酉,始置內殿崇班在供奉官之上,左右侍禁在殿直之上,差定其奉給,以次授之。改殿前承旨為三班奉職,端拱中置借職承旨,於是改為三班借職。舊有

  •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佚名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旨:军机大臣议覆朱筠条奏内将《永乐大典》择取缮写各自为书一节,议请分派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前往检查,恐责成不专,徒致岁月久

  • 寇彦卿传·欧阳修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几代人都在宣武军当牙将。太祖开始镇守宣武军就用他当通引官,累升为右长直都指挥使,兼氵名州刺史。罗绍威准备诛杀牙军,太祖派彦卿到魏商议,彦卿秘密地帮绍威计谋,于是牙军全被杀光。彦卿身高八尺,方面

  • 中法天津条约·佚名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天津。今大清国大皇帝、大法国大皇帝切愿将所有两国不协之处调处和平,与前立和好、贸易、船只事宜复为申明,谐逾往日,妥为处置,保护懋生,以敦永久。因此议定重立和约章程,俾两国均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五选举考【九】举官【臣】等谨按马端临举官考有云三代两汉举士与举官合而为一士之获举未有不入官者也至唐以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於是科目举士铨选举官区为两事至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

  •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三经籍考经【易】元郑滁孙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进士累官礼部郎入元以荐召授集贤直学士事蹟具元史儒学传许衡读易私言一卷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人至元中累官集贤

  • 赋篇第二十六·荀况

    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欤?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欤?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欤?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

  •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第五分窣堵波品第三尔时众中天帝释等。欲界诸天大梵王等。色界诸天及馀神仙欢喜踊跃。同时三返高声唱言:奇哉奇哉法性深妙。如来出世以神通力。加善现等宣说开示若诸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我等於彼恭敬供养如佛世尊

  •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佚名

    诸力士悲感,在於王殿上。供养尊舍利,如是至数日。邻侧七国王,时各寻遣使。皆共同一时,如会至城下。各通其王命,诸力士相闻。皆陈其敬意,求得舍利分。诸力士答言,佛於我国灭。自供养舍利,不能以相与。尔时诸国使,相闻至数返。力

  •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哀泣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鸠夷那竭国双树间力士所生处。时佛欲般泥洹。告贤者阿难言。多陀竭出于山间。般泥洹时本瑞云何。如今日宁见闻丛树间感应不乎。答吾所问。尔时阿难以偈答佛言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二·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偈頌僧代雪岐禪人求示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古學道人,身命可捨。倩求開示,為誠可訝!隔蓬買鵝,敲壁傳話。非做冤家,賊難捉下;業識奔忙,騰猴躍馬;不大掀翻,如何脫灑?與吉操禪人最初參禪,念如木石;縱歷境緣,昧予不得。

  • 畸形屋·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我在埃及遇上了索菲娅,此后她成为了我心爱的女子,然而我对她的家庭背景等一无所知。有一次,她终于肯开口对我说,她住在伦敦郊外的一个富豪住宅区,住在一幢歪歪扭扭的畸形小屋里……回到英国之

  • 千金谱·佚名

    全称《居家必备千金谱》,为曾流传于闽南、台湾的闽南语蒙学书籍。连雅堂在《雅言》说:“贫家子弟无力读书,为人学徒,以数钱买《千金谱》一本,就店中长辈而读之,可识千余字。是书为泉人士所撰,中有方言,又列货物之名,为将来记帐

  • 女科秘要·静光禅师

    清·静光禅师撰。8卷。该书与《女科旨要》、《女科秘旨》合刊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亦称《胎产新书》、《竹林寺女科全书》、《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为竹林寺女科著作文字最多者)。3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

  • 绝妙好词笺·查为仁

    七卷。清查为仁(1693—1749)等撰。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居士,宛平 (今北京丰台)人。康熙举人,因被讦得罪下狱,八年始释。发愤读书,居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卷,往来名士甚多。有 《蔗塘未定稿》,与厉鹗撰有

  • 海龙王经·佚名

    梵名Sa^gara -na^ga-ra^ja-paripr!ccha^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佛曾于王舍城灵鹫山,为海龙王说六度十德等菩萨之法,又为燕居阿须伦、无焚龙王、女宝锦等分别记别,宣示女人及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