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

七月初四日,汗往迎来归蒙古诸贝勒,由都尔鼻山岗渡辽河,至十里外驻跸。初五日,引来归蒙古诸贝勒朝见时,汗率诸贝勒出营迎之。汗遂在会见地率来归蒙古诸贝勒拜天,行三叩头礼毕,汗还升座。大贝勒坐於右,贝勒阿敏坐於左。诸贝勒大臣等,各按旗序列。来归蒙古诸贝勒入御营,牵鞍马八进前奏曰:“我等因察哈尔汗不道,来归天聪汗,拜汗求福。”汗曰:“诸贝勒等因察哈尔汗不道,远来归附,跋涉劳苦,可令拜乎?互相抱见可也。”蒙古诸贝勒答曰:“倘在我处则犹可抱见,今来归汗,即为汗民若不叩拜,於理不合。祈准我等先叩拜汗,後叩拜三大贝勒。”诸贝勒因答曰:“诸贝勒等远道前来,跋涉劳苦。我等可令尔等拜乎?俟拜汗毕,我等序齿相见可也。来归蒙古诸贝勒趋前将拜,汗与诸贝勒为之皆起。蒙古诸贝勒叩拜时,汗迎面抱之。次三大贝勒及诸贝勒,皆与来归蒙古诸贝勒序齿抱见。见毕,以所携酒肴,先进於汗。汗命洪巴图鲁坐於右,杜稜、色臣卓里克图坐於左,小台吉等分坐於尔翼,大宴之。赐蒙古三贝勒以玲珑雕鞍马各一,台吉五人,二等鞍马各一,来归蒙古诸贝勒以赏礼,向汗叩拜而退。初六日,盟誓云:天聪汗告上天,察哈尔汗败坏伦理,蔑弃亲兄弟,无故灭喀尔喀五部。以故敖汉及奈曼部诸贝勒与察哈尔汗交恶,即来归天聪汗,若不念来归之情,勒迁边内,视若编氓,则天聪汗与大贝勒、贝勒阿敏、贝勒莽古尔泰、阿巴泰、德格类、阿济格、杜度及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皆遭天谴,不克永寿。若加之恩养,而社稜、洪巴图鲁、色臣卓里克图、土谢图、戴青达尔汉、桑阿尔寨、鄂齐尔、都尔巴等诸贝勒,尔等听信察哈尔离间之言,背我而怀二心,亦遭天谴,不克永年。若各践誓言,则天佑我等,俾克永寿,子孙繁盛,千秋万世,永享安乐。初七日,蒙古诸贝勒,宰牛二十、马二、羊四百,设宴进汗。初十日,汗还渖阳城,时夜行,汗前左翼小纛上,莹然有光。”

初十日,朝鲜国王李倧,以送还其弟,遣副将沈正笏、朴兰英赍方物同出使朝鲜副将刘兴祚、参将英台尔岱来致谢。汗入殿升座,朝鲜国使臣副将沈正笏、朴兰英,将所赍物,陈列於殿,以其国礼朝见。所赍书曰:“天下无孑然独处之国,四境之外,必有邻邦,交则为友,而两国共享安宁之福;争则为敌,而民罹屠戮之祸。上天宏仁,其好恶必有在矣。我与贵国均各守疆土,互不侵伐,已数年矣。往日之事等,彼此是非,概置不论,准自今伊始,启坚和好,以体上天爱民之心,乃至愿也。寡人之弟,既然蒙厚遇,持遣使臣,送还前来,足见信义不浅。再观来书云:“永久和好相处等语。此岂独我一国之福耶?良深喜幸。继云,嗣後,两国之民,越界而逃者,彼此送还,勿得容匿等语。当照是言而行。唯我国之人,阵前被掠在贵国者,思念父母乡土,亡命逃归。此乃人子之至情,即上天所矜邻也。我为民父母,战争之初未能保存自行来归者,又缚而送之,乃天理何,断不忍为此也。幸深思之。再者,数月以来,心有所介然致讶於贵国者,倘不一一陈告,则非诚信相待也。当初约誓云:各守疆土等语。撤兵之後,余众仍居我地,驱民耕种,四出侵掠,夺取粮榖,岂贵国所不知乎。甚非所望,愿细思而妥善处之。诚心相告,愿承教诲,当斟酌之。十六日,朝鲜国使臣沈正笏,朴兰英等归国。赠朝鲜国王猞猁狲皮八,貂皮一百,赠其弟貂皮十四,狐狸皮四、银六十两。来使两副将,各赏猞猁狲皮端罩一、蟒缎衣一,绘鞍雕辔马一。阵获姜功立、朴兰英二官员之子二人,均各赏补子衣一、鞍辔马一。释还之吴希楠、朴桂英二员各马一,及衣物。随从四十七人,各赏毛青布衣一,银二两,赠释还官员姜弘立银九十两。七月十九日,天聪汗遣阿什达尔汉,巴奇兰,赍书偕朝鲜使臣沈正笏,朴兰英等往。其书曰:我二国素好无嫌,以明国之故,遂启■端。两国理应和睦相处,天遂令我等,复归於好。诚能珍惜盟好,彼此和睦相处,则我两国之福,且扬名於天下诸国。若既和而欲败之,天岂不谴责其败盟者乎。我之军驻义州,并非疑尔。我两国交恶,止以明国之故。诚恐明人又败我和好,遂留兵防明耳。今若拒绝明人入尔境内陆地,则王弟尔遣兵民赍尔拒绝明人入境书来守义州,若遣兵民来守义州,我兵即行撤还。若尔国驻义州之兵民未至,我兵遂撤,恐明人伺隙前来驻也。又言逃人,思其父母来归,若再缚送,心有不忍等语。已未年,尔兵入我拣鄂,瓦尔喀什地方,屠我百姓,其後容匿毛文龙,纳辽东逃民,是以,往征尔国。当攻陷城池之时,岂无死伤者乎。念尔等屠戮抢掠,兴师血战所获之俘脱逃而去,尔谓复行给还,心有不忍。尔试思,尔来侵我,屠戮我民人,其兄弟父子,岂无离散者乎。辽东之主仆,岂无离散者乎。其各离散者,为其逃人,忿而往綑拿,以逞报复,事渐扩大,两国即和好,

亦将不益也。我所以欲尔归我逃人,非有所贪得,而恐有疑和好。倘有贪得之念,前雉发降我之民,如许之多,为何盟誓,遣归耶。王弟须思之,务将逃人归还。至於已与父母兄弟完聚者,作何给还,可将逃人察出,约一地方,交付逃人原主,听双方之主通议赎取。各国皆欲以武力征服我,而我断不以武力侵夺;若受他人凌辱,我则将已之是,昭告於天,再行征讨。

我国向不无故征伐他国,构兵岂有益乎,太平岂有弊乎。

八月十八日,科尔沁部土谢图额驸所尚准哲公主还。汗率诸贝勒大臣送至二十里外,驻跸一宿。早晚筵宴。行时,汗牵准哲公主所骑之马、垂泪。送至十里外,汗下马,公主抱汗泣,次与诸贝勒依次相抱而泣。时汗与诸贝勒高声呼父太祖圣威汗齐哭之。此时,众皆落泪乃因劝公主,仍恸哭不已。汗曰:“格格止泪矣,此去之後,务顺夫意,和睦相处,以慰此处诸伯叔心,此路岂能断乎,後当常相往来耳。”於是,乘马仍哭泣,汗遂将公主之马辔,亲手交予台吉阿济格,引之前行。时汗论偕格格前来之侍卫桑阿尔寨曰:“察哈尔汗後侵尔国之时,父汗曾助一臂之力,土谢图汗念此恩德,来见父汗。父汗待之如子,长子称其为弟,幼子称其为兄。视之如子,犹感不足,又结婚姻,妻以亲女,我念父汗所许婚姻,使之不断,物件虽少,亦应赠送。我等若不能守父汗所创基业,败坏其道,则没奈何。今蒙天眷佑,克守基业,如何待我之女,土谢图额驸,处当知之矣。”侍卫桑阿尔寨答曰:“谨记汗谕,以转告之,我等别无他言。”因叩首。时赠公主财帛及性畜、人口、貂皮、猞猁狲皮裘、黄金、东珠,上等器皿等物甚厚。因党阿赖不惜身家,为两国讲和,赐号卓里克图达尔汉,任往来於八贝勒家。

是日,察哈尔之阿拉克绰特部巴尔巴图鲁及诺门达赖、吹尔扎木苏三贝勒率男子十五名和妇人十四口、幼子十口、马四十五匹来归。拜见汗。次拜见三大贝勒,礼与汗同,设筵宴之。

并赐庄宅九、男丁一百、牛一百、羊三百及请申四十户、貂皮帽四、雕带四、貂镶皮朝衣四、貂皮端罩一、猞猁狲皮端罩一、狐狸皮端罩二、虎皮端罩二、蟒缎、倭缎、素缎、毛青布、金、银、鞍辔、住房、耕四,器用等物俱备。

二十二日,驻牛庄大臣等来报,有船十、泊辽河。我军乘船三、舟六逼近,敌船不动,遂命三旗人整船,以备攻之。往西观之,敌船一一衔尾排列等语。遂命贝勒岳託、率各旗官一员、兵三百人往探。贝勒兵託抵达後,奏言曰:“敌船俱泊辽河,有小船三、大船一,曾入江而来。驻边大臣董希禄、法笃、岱达、噶尔达、塔尔巴希等五人,率兵分两翼阻击、四船并获。

其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共近二百人,尽斩之,获大炮十五、鸟枪二十五、火箭一百七,腰刀十三。”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欧阳修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脱脱
  提要·薛虞畿
  卷之九百七十六·佚名
  第十章 刑法·吕思勉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纪昀
  卷七十三·佚名
  一三三九 兵部尚书彭元瑞等为奉旨查取陆费墀用事供事姓名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一二九 河南巡抚毕沅奏覆本年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十九部折·佚名
  五八三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覆查办《九十九筹》一书情形折·佚名
  斛律羡传·李延寿
  李邦华传·张廷玉
  毛胜传·张廷玉
  卷50·陈邦瞻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髙氏三宴诗集巻上·高正臣

    唐 髙正臣 辑晦日置酒林亭并序陈子昻有渤海之宗英是平阳之贵戚发挥凤管而啸侣幽赞鸡川而留宴冠缨济济多延戚里之宾鸾凤锵锵自有文雅之客凡二十有一人皆以华字为韵髙正臣广平人衞尉卿正月符佳节三春玩物华忘懐寄罇酒

  • 列传第五十五 刘毅(兄迈) 诸葛长民 何无忌 檀凭之 魏咏之·房玄龄

    刘毅,字希乐,彭城沛人也。曾祖距,广陵相。叔父镇,左光禄大夫。毅少有大志,不修家人产业,仕为州从事,桓弘以为中兵参军属。桓玄篡位,毅与刘裕、何无忌、魏咏之等起义兵,密谋讨玄,毅讨徐州刺史桓修于京口、青州刺史桓弘于广陵。裕

  • 卷第四十一·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四于颍 庄元辰(王玉藻)董守谕(邵之詹)王正中 徐孚远 陈士京于颍庄元辰(王玉藻)董守谕(邵之詹)王正中徐孚远陈士京于颍字颍长,金坛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进士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官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臣姚广孝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臣夏原吉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臣胡广等奉敕修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 上为吴王时群臣以 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 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国春秋卷三十九·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前蜀五列传王宗佶王宗侃【子承肇】王宗涤王宗翰王宗弼王宗黯王宗弁王宗本王宗阮王宗播王宗俦王宗谨王宗绾王宗儒王宗浩王宗朗王宗渥王宗范王宗瑶王宗训王宗勉王宗锷王宗防王宗裔王宗矩王宗祐王宗汾王宗信

  •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范晔

    (刘玄 刘盆子 )◆刘玄传刘玄字圣公,光武帝的族兄。他的弟弟被人杀害,他就结交宾客,想为弟弟报仇。宾客犯了法,他避开官府捕捉逃到了平林。官府把他的父亲刘子张捉去。刘玄假装死了,派人将灵柩送回舂陵,官府于是释放了刘子张,刘

  • 卷二十九 职官一·龙文彬

    ◎宗人府(元大宗正府。 )洪武三年四月丙寅,置大宗正院。三十二年正月丙戌,改为宗人府,设令一人,左右宗正、宗人各一人。以秦王爽为宗人令,晋王冈为左宗正,燕王棣为右宗正,周王肃为左宗人,楚王桢为右宗人。其后以勋戚大

  • 卷七十三·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三天子之孝厚风俗【臣】按先王省方观民法象于风行地上观之九五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者而其爻曰观我生此中庸所谓风之自也经不云乎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此我生之

  • 《中庸章句》序·钱穆

    朱子曰:&ldquo;道心者,人心之理。危是危险,欲陷未陷之辞。若以人心为全不好,则必使人去之。今止言危,盖谓不可据以为安耳。此陆子静之说,亦是。若夫道心,则有安而无倾,有准的而可凭据也。&rdquo;今按:此分道心人心极明白易晓。

  • 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太虚

      ──十八年在汉口佛教会讲──   述意   释文    甲一 十门总标    甲二 随标别释     乙一 出体门      丙一 标释二体       丁一 标列       丁二 分释    

  • 卷第四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兜率天宫偈赞品第二十四 【论】将释此品三门如前第一释品名目者明以金刚幢等十菩萨各从异佛

  • 第七章 第三结集·佚名

    [于其处]阎浮洲由所有诸方之大会众,有八十俱胝之比丘,九万六千之比丘尼,更具多数之六神通比丘比丘尼等。(一)比丘等依神通威力令平坦大地,行开显世间[神变]可尊重八万四千精舍奉献之祭礼。(二)王立于阿育园眺望阎浮洲。阿育依比丘

  • 雅克团·梅里美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雅克团》是以法国十四世纪著名的“雅克团”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包阿锡地方,封建领主纪尔伯?达蒲莱蒙凶残横暴,广大的农民群众忍无可忍,

  • 守宫砂·佚名

    稗史之兴,原用助正史之不足。若忠奸贤否,英雄豪杰,绘色绘声,跳跃纸上者,为其使愚者阅之,知所以劝善而惩恶也。是书以有明武宗任用阉宦,卒至谋乱,河南一幸,几致宗社覆灭。幸李广、楚云辈出,先事预防,拨乱反正,始得转危为安。然其中

  • 晋后略·荀绰

    《晋后略》又名《晋后书》《晋后略记》,五卷。西晋荀绰撰。久佚。该书记述西晋一代史事,现存八条残篇,分别叙述了晋武帝、贾后、成都王(司马颍)、张方、荀勖、刘漠、冯播、武含总共八个人的事迹。据《群书治要》《太平御览

  • 崇正辩·胡寅

    南宋哲学家胡寅著。作者站在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的立场上,针对自晋迄唐宋高僧佛徒之言行,一一加以驳斥。认为佛设此教,“反以利乐害其心”。佛教是“离天性之自然而对立其德。”佛法入中国,“有以惑人之耳目而移人之心意”。